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5“哲学就是柏拉图”

爱默生说:“柏拉图就是哲学,哲学就是柏拉图。”


这句话不无道理。柏拉图一生思想的精华《柏拉图对话录》涉及形而上学、神学、伦理学、人性学、教育学、政治学、文艺学,包罗万象,在每一个领域既是开创者,又有极其深刻的认识,因此,有人评价说:“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它们的全部价值都在这本书里了”。



柏拉图其人


柏拉图,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原名亚里斯多克勒斯,因为强壮的身躯被称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的意思)


20岁时,他结识了苏格拉底,跟从苏格拉底学习。他非常崇拜他的老师,说:“我感谢神明,使我生而成为希腊人,尤其重要的是,我生逢苏格拉底时代。”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28岁的柏拉图受到极大震动,这使他对民主政治产生了强烈的痛恨,一生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更加明智的“理想国”。


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也被流放,他游遍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昔兰尼等地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约40岁时,柏拉图返回雅典,并在雅典城外西北角的Akademy创立了自己的学校——柏拉图学院,这所学院成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Academy)也因此而得名。亚里士多德是其中最有名的学生。


柏拉图晚年,应统治者狄奥尼西奥斯邀请去把他的王国改造为“理想国”,柏拉图要求狄奥尼西奥斯在成为一个哲学王与放弃王位之间选择,结果显而易见:柏拉图被赶出了西西里,卖为奴隶。最后幸得他的学生赎救。这次经历说明柏拉图“理想国”政治实践的失败。  


公元前347年的一天,柏拉图的学生邀请老师参加他的婚宴,年届八十的柏拉图高高兴兴地加入狂欢之群,夜幕降临,这位哲学老人退到安静的角落休息。第二天早上,当学生走过他的身旁,发现他们老师已经安详恬静地离开了人世。雅典万人空巷送他进入墓地。



柏拉图的“理想国”


柏拉图的思想极其丰富,在这里,选择一个核心来谈,即柏拉图的“理想国”。


谈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前我们先要了解柏拉图对人性的认识,因为国家由人组成,对人性的认识决定了理想国的组织形式。柏拉图认为,人的行为有三个主要源泉:欲望、情感、理性,属于人的灵魂部分。欲望产生于生殖器官,情感来源于心脏,而理性源于大脑。理性追求智慧,情感追求勇气,欲望则应该加以遏制。唯有人体的这三部分协调运作,个人才会达到“和谐的境界”。


在柏拉图的构想中,一个国家就像人体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统治者、战士和工匠。在一个完善的国家里,工匠负责生产物质财富,但不参与统治;战士负责保家卫国,也不参与统治;唯有理性、哲学的力量应该受到供养,担当起治理国家的重任。现在我用一个简单的表格来说明人体与国家的关系:



那么,如何建成这样一个理想国度呢?柏拉图的设想如下:


理想的国家由理想的人组成,因而,所有的孩子自出生后离开父母身边,由国家统一教育。理由有二:不让孩子受父母不良习惯的浸染;保证一开始就给予所有儿童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儿童的前十年,进行身体素质培养,游戏和体育是全部课程。柏拉图说:“理想国开始于人的强健体魄。” 


青年时代,着重音乐和旋律的教育,因为柏拉图相信音乐的和谐能使人体理性、情感和欲望趋于平衡协调。在音乐教育中也渗透数学、历史、科学等学科教育。


当孩子们成长到20岁,他们将经历人生第一次公正无私的筛选,被淘汰的人分派去做国家的商人、工匠、农夫。因为他们在筛选中表现出欲望强于情感与理性。


通过初选的人再接受十年的教育和训练,进行第二次筛选,被淘汰的人成为国家的军官、行政工作人员。


最后留下的人主修哲学:形而上学,即条理清晰地进行思考;政治学,即英明卓越地进行统治。



10年后,这批人就成为国家的领导人吗?不是的。他们将经过最后一道检验:让这些哲学博士们从哲学之巅踏入人世和日常生活。柏拉图强调:“抽象的概念和观念不经现实世界的检验就毫无价值。”让他们同商人竞争,同恶徒搏杀,用自己的头脑去觅得黄油、面包,这场无情的考试将持续长达15年左右。当他们年过半百,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依然头脑清醒、意志坚定,他们自然而然地就成为国家的统治者了。


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形容柏拉图的理想国,那就是:让最优秀、最智慧的人做统治者!优秀、智慧源于个人的天分和成长中的磨砺,与地位、血缘、种族没有关系。这是贵族政治吗?也许是的;这是等级制吗?也许是的。


柏拉图为何不喜欢由雅典发明直至今天被认为最优秀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呢?因为苏格拉底被群众投票而死。柏拉图深信不经教育的民众是盲目的,缺乏理性的,不具备挑选最优秀的统治者和最明智的方针政策的能力。


而真正优秀的理想国应该是:在这个社会中,每个阶级和个人都能各有其位,去做最适宜自己的本性和能力的工作。在这里,任何阶级和个人都不去干预他人的事物,但他们都从不同的方面互相配合,通力合作,从而产生出一个和谐有效的社会。




昨日话题


苏格拉底说“知识就是美德”,强调“知道真理”的重要性;中国人常说“知易行难”,你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慈怀共读每日话题


书友@爱人如己

知道多少,行多少。必须先知道真理的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才有可能有行动,真理派上了用场才算是真的与实践相结合。然而,多少时候,行不出真理来。多多吸收经验,尽可能知多少行多少吧,平衡好一切,就是最好!


书友@简单的蜗牛

这两句话并不矛盾。人活在世,终其一生都是在寻求真理。或者是生活的真理,或者是思想的真理,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认识中。当你认识到某个真理时,会加深理解和悟性,就可能生活得更通透些。但知道了真理,并不一定就能按真理去做,因为生活太过复杂,行动起来可能会有很多阻碍、困难,所以说“知易行难”。


书友@丽佳

我以前一直觉得“知易行难”更有道理,做到比知道更难。但我想苏格拉底也不是傻子,为什么更强调“知”的难。后来,我为他进行了辩护:我们总是以为某某道理我懂,但因为人的欲望、自制力弱做不到。其实反过来想:我们是没有真正懂得某个道理对人生的意义。我们内心深处对那个道理在遭遇不同情况时我们是怀疑的。


书友@满庭芳

大家讲的都有道理,这实质上是一个“知”与“行”的问题。知行合一是最难做到的。想起了陶行知先生,他把这两个字放在自己的名字中,他一生都在为此孜孜以求;曾国藩的一部“挺”经,那是咬着自己灵魂的人生修为,实践的无非是知行难题。我们常人,终其一生所做的无非就是分清是非善恶,获得真知,并力“行”之,“行”再难,也尽能力不要与“知”相去甚远,这个接近并力求合一的过程便是我们一生的修为与追求!


书友@菡萏

很多道理大家都懂也很明白,但执行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始终如一的坚持,就和我们常说的世上有最难和最易的两件事一样,最难的是认识自己,最易的是指责别人,往往会说某人做的不对,在指责别人的同时想想假如是你自己,又是怎样做的,也许你还不如别人。


书友@快乐小运猪

知易行难,我觉得就是在某些事情上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是做起来就难了。比如孝敬供养老人,不是单纯的给他们吃的用的,这其中还包括不以言语顶撞父母长辈,单在言语这方面就很难做到


今日话题


1,柏拉图为什么不喜欢“雅典的民主制”?,

2,你觉得柏拉图的“理想国”有哪些漏洞?


慈怀共读每日话题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8月共读书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复旦通识100》每周推荐丨丁耘:城邦与人——柏拉图《理想国》里的真理—正义问题
马丁·科恩丨为死亡做准备
苏格拉底:终其一生,追寻真理
《理想国》 柏拉图
哲学的故事: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
柏拉图,原来你写的是这样的理想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