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良恭俭让与争——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提起温良恭俭让,人们都不陌生,这是儒家学说一惯倡导的美德。温良恭俭让即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儒家认为,如果人总能以这样的品德和态度对待别人,也一定能取得别人的好感,从而使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融洽。温良恭俭让成为儒家学说竭力提倡的用来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美德。
        温良恭俭让五字连用,最早见于《论语·学而》篇: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意思是说,子禽问子贡:夫子到了一个国家,就能听到国君跟他谈论政事。这是他自己要求的呢,还是人家主动跟它讲的呢?子贡说:夫子具有温良恭俭让的品德,所以各国国君都主动跟他谈论政事。夫子要求的方式,大概异乎常人吧?
      《论语》中记录子禽和子贡的这段对话,中心意思是在告诉人们:孔子因为具有温良恭俭让的高尚品德,才被各国国君尊重,国君都主动邀请他谈论政事。因此,儒家学说倡导人们应以孔子为楷模,努力使自己具有温良恭俭让的美德。我们至今都不反对子贡的话,不反对温良恭俭让可以提高个人的亲和力,在建立和谐融洽的人与人的关系时能起到积极作用。就一般情况而言,要想建立和谐融洽的人与人的关系,首先要求我们自己先用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的态度对待别人,然后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友善,这是对的。
        但是,这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不能适合于处理全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当侵略者用刺刀指着你的时候,你能用温良恭俭让的方法亲和他们吗?当有些人根本瞧不起你,用百般无赖的方式无端刁难你的时候,你还能用温良恭俭让的态度感化他们吗?显然不能。温良恭俭让只能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一般的方式和态度,不能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还要用到“争”。争即斗争、竞争的意思。由于认识的不同、利益的不同、目的的不同、方法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由于许多的不同,争是不可避免的。
        儒家学说很少主张争,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总是强调“和为贵”。在“和”与“争”之间总是强调以和为主。这是儒家思想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实质缺乏充分认识的结果。
那么,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实质是什么呢?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既同一又排斥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矛盾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有同一性,又有排斥性,既有依存性,又有斗争性。所谓同一性,就是人与人之间有互相依存,互相利用,互相促进,互相发展一面;所谓排斥性,就是人与人之间有互相斗争,互相竞争,互相制约,互相抵消的一面。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实质,才能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哲学问题。有的哲学家认为,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这种观点过分强调斗争性,容易把人带入坚决斗争,无情打击,你死我活的年代。“温良恭俭让”完全被抛弃,“和为贵”被指责为“调和论的错误思想”。我们认为,这个哲学命题是错误的,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相对的。有时以同一性为主,有时以斗争性为主。同一性为主时,不能忘记了斗争性,斗争性为主时,不能忽略了同一性。在世界上,矛盾解决的方式有两种:一方战胜另一方的方式和调和的方式。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更多的是提现着同一性的一面,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的一面多于相互斗争,相互抵消的一面。这样,就为创造和谐社会提供了可能,为提倡“温良恭俭让”提供了哲学基础。其实,我们的祖先提倡的“和为贵”,提倡的“温良恭俭让”,实际上是我们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法宝。即使在需要斗争的时候,也要讲求策略、方法,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做到恰到好处,做到不失其道。
        要想把斗争做得恰到好处,不失其道,至少要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正确认识要处理的矛盾的性质,认识矛盾是由于认识的不同引起的,还是由于根本利益不同引起的;是可以调和的矛盾,还是不可以调和的矛盾;矛盾发展到了什么阶段等。认识了矛盾的这些性质,就可以据此决定如何处理这一矛盾。有些矛盾还没有发展到正面冲突的地步,或者没有根本利益上的冲突,是可以调和的,可以通过调和的方法来解决。世界上的很多矛盾都是通过调和的方法解决的。再处理人们之间的矛盾时,一个人的亲和力,一个人“温良恭俭让”的品德会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第二,要区别竞争性矛盾与斗争矛盾。很多时候,人与人的关系是竞争性关系,并非斗争性关系。我们只要埋头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可以成功,顺理成章的胜过对方,没有必要撕破脸,做正面冲突。竞争关系,不需要以打倒对方为前提。
        第三,在斗争中,一定要重视理由的寻找。虽然斗争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强弱,但是,讲道理是必不可少的。在狼要吃掉小羊的时候,狼还要找一个借口,硬说小羊说过它的坏话。在弱肉强食的关系中,还要找一个借口,何况是一般性的斗争中。俗话说:“话是拦路虎”,问题摆到明处,谁都得讲道理。即使在两国交战中,也总是伴随着各种谈判、调停之类的外交活动贯穿始终。虽然在狼和羊的关系中,强弱是根本,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口舌之争上,但是,作为有智慧的人,千万不能忽视了讲道理的作用。作为智者,总是能通过言语,巧妙的找到各种理由,化解各种矛盾和危机,而不是直接的争论或怒怼。撕破脸的正面冲突,往往会引起难以挽回的恶果。有智慧的人要能够恰当的把握事情的轻重缓急,通过恰当的言语,找到恰当的理由,处理各种危机。可以不正面冲突的,就尽量避免正面冲突。
        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排斥性、斗争性的一面,掌握了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斗争性的方法和策略,再以“温良恭俭让”的优秀品德,增加个人的亲和力,才有可能使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融洽,才有可能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妥善的解决了“争”的问题,才能够做到“和”,才能更好的发扬儒家“温良恭俭让”的优秀品德,从而收到异乎常人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斗争性(e度辞典)
毛主席的《矛盾论》对当下工作和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
对立统一规律 2
矛盾的辩证法
辩证法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详细方法论是怎样的?如何应用?
深入理解“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关系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