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俱胝一指(萧镜玄《梦观庄严金鬘疏》第十讲·公案互参)

 

俱胝一指

 

萧镜玄《梦观庄严金鬘疏》第十讲·公案互参

 

  俱胝一指。又作俱胝竖指、一指头禅。此公案述唐代俱胝和尚对参学者仅竖一指,别无余言。据景德传灯录卷十一载,俱胝初住庵时,有尼师名实际,戴笠执锡绕师三匝言:‘道得即拈下笠子。’如是三问,师皆无对。尼便去。师云:‘日势稍晚,且留一宿。’尼答:‘道得即宿。’师又无对。尼去后,师心大惭,起大疑及勇猛精进之心。其后,天龙和尚至庵,师即迎礼,具陈前事,天龙竖一指示之,师当下大悟。自此凡有学者参问,师唯举一指,无别提唱。有一童子于外亦学和尚竖指,归而举似师,师以刀断之,童子哀叫走出。师唤童,童子回首,师竖起指头,童子豁然而悟。师将示寂,谓众曰(大五一·二八八上):‘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言讫示寂。盖宇宙所有森罗万象,均以真如为体,故论其体性即平等一如,一现象之实体即为万象之实体,万象之实体不外一现象之实体。俱胝之一指,即是全宇宙;全宇宙之山河大地,森罗万象,尽入此一指之内。[碧岩录第十九则、从容录第八十四则、无门关第三则、五灯会元卷四]

  

  很多人说看不懂。大家的文言文功力实在是逊。看不懂这个还参什么?看不懂这个文言文也就看不懂佛经原典。需知四方求佛法,不如苦修文言,在三藏中寻觅。昔日六祖不识字,却能破参。于是今人也不顾文化知识,真以为没有任何文化也能修佛法。

  

  大家要知道,六祖的秘意是说,参禅不要执著于句下。再者说当年六祖虽然不识字,但是他是当时的人,生活在那个环境中,当时禅师们说的话他们都听得懂。如今过了上千年了,早就改白话文了。你连文言文也不会读,甚至不知道公案中禅师在说什么东西,你怎么参呢?就算解释成白话文,你也是一头雾水,更何况本身文言文你已经读不懂了,参鬼啊。

  

  俱胝一指。唐代俱胝和尚对来参访他的学人,只是竖起一根手指,不再说话。根据景德传灯录卷十一载,当初俱胝和尚住在庵中时,有一个叫实际的女尼禅师,戴着斗笠围绕俱胝三圈说:“道得即摘下斗笠”这样问了三次,俱胝和尚无言以对。女尼便去了。俱胝说:“天色已晚了,留在这里过一晚上而已”。女尼道:“道得便留宿”俱胝还是无言以对。俱胝心里十分惭愧,当时就起了大疑心和勇猛精进之心。后来天龙禅师来到这里。俱胝和尚把以前的事情说了,然后向他请示佛法大意。天龙禅师竖起一指,俱胝当下大悟。后来,凡是有参访俱胝和尚的修行人,他不说别的,只是竖起一根手指。有一次俱胝有事不在,有学人来参访俱胝。俱胝门下一个沙弥童子学俱胝竖起一根手指,为学人做开示。俱胝归来后,童子将这件事情告诉俱胝,俱胝用刀将童子手指切断,童子哀号着离开。俱胝唤童子归来,童子回来后,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俱胝举起一根手指,这时童子豁然而悟。后来豁然而悟。后来老和尚圆寂前,对众人说:“我得天龙一指禅,一生受用不尽”

  

  我们来看看那个小沙弥未悟时,是否和玄则很像,他们的堕处几乎一样,未悟言悟,抱着一池死水,还以为是活水。这样的人过去有很多,现在也不少,这些人没有大极大用,没有千变万化,接引学人的能耐,只是一句老话说到头,像什么“我是不修而修,修而不修”“玩法皆是佛法”“佛法是善,善待一切”“学佛先学会做人”云云。

  

  其实这些话,话意本身并没有错,相反还很对。但是一旦成为借口就不好了。六祖曾经教人开悟:“不思善,不思恶”。禅宗教导的是让人明心见性,而不是让你在宗门教下来学做人,学做君子。诚然做人很重要,但那是最基础的东西,是应该早就做好的事情,而不是在宗门教下来学做人。

  

  我不反对佛教劝人为善,但是学佛法学到一定层次还停留在布施等上面就不好了,六大波罗蜜,按照十住菩萨的道次第,前面就要修布施、精进、禅定、忍辱、持戒、最后就是般若。当我们开始修般若次地的时候,如果还有人老抱一个人天善法在哪里大谈特谈,是于法,于第一义谛无缘的。那个时候就算你的德行成为孔子那样的圣人,只是一味谈做人,十劫也无缘见第一义。

  

  学佛要疑。君不见,玄则是如何开悟的?先是胜解自己开悟,后起大疑。放下自己一直抱持不放的死水,方能见到妙用。俱胝禅师门下的小沙弥如何开悟的?先是照猫画虎,胡乱举指,后来指被俱胝所断,又是一句:“如何是佛”双双举指,还是一指。

  

  问佛法大意,回答便是举起一根手指。所表征的正是“万法归一”,但是一归何处呢?明了了一归何处,才是明白这一则公案的真意。一,西方哲学也讲一,一是没有长短,没有部分、整体、没有粗细的,可以说是一个质点。也就是用一来形容真如。但是他到底是什么,却没有说。

  

  为什么不说?为什么不明说真如?因为如果明说真如是什么,当说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在说真如的对象了,而并非谈论真如本身。我们需要的不是真如的对象,而是真如本身。如果是求真如对象,那厕所里面的大便也是真如变的,那我们把大便供奉起来好吗?万象只是诠释真如的对象,而真如则是背后无相的本体。竖起一根手指,这是一个机锋非常陡峭的接引,意在引导人们思考真如本身和真如对象的关系。

  

  而后来那个小沙弥,也伸出一根手指,但是却被一刀切断。他最后也悟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并不懂得刚才说的道理。当他的手指被切断的瞬间,他的智慧观照到他心中的这根手指,乃是执着,而并非真如。虽然都是举手指,但是心不同。当他的手指被切掉,反而由这个外缘斩断了“执着的真如心”,故而开悟。

  

  这断指后的“如何是佛”和玄则后来重投清凉,复答“丙丁童子来求火”又有何异呢?明眼人,明心人早就能看出来。未明心人依然在句下成批扑倒,死于句下。无缘第一义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禅宗故事:俱胝[zhī]一指
吃茶与禅机:古代佛门茶话
易心八法之“截”、“浑”、“逐”初探——以禅宗、武术、临床为例(下)
历史故事
梁武帝前世是什么
真子序:不说之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