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寒三友”中有她,“四君子”中也有她,梅花为何备受文人喜爱?


梅:散作乾坤万里春

 

据说,全世界约有三万种花卉,而原产我国的就有一两万种,如果说我们一直生活在百花丛中、众香国里,恐怕不算过分。在众多的香花美卉中,有一种花算得上一枝独秀,“岁寒三友”中有她,“四君子”中也有她,她的芬芳,她的美质,她的品节,都让人致意再三,肃然起敬。

 

她,当然就是梅,也只能是梅!

 

梅,古代又称“报春花”,宋人陈亮《梅花》诗云:“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就是言其开得早。古人又谓梅有“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又因梅花五瓣,称其象征“五福”:快乐、幸福、长寿、顺利与和平。旧时春联有“梅开五福,竹报三多”,即是此意。所以,梅还是“吉祥花”。有鉴于此,梅花在国人的心目中,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诗词、曲赋、歌画中,梅的分量也相当重。

 

说起梅花诗,《诗经·召南·摽有梅》大概可算最早的一首: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诗写一女子在暮春时节见梅子纷纷坠落,想到自己韶华易逝,进而向那称心可意的男子发出爱情的呼唤。有人说:“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 ”(陈奂《诗毛氏传疏》)可见,梅在古人的心中,常是婚姻爱情的最佳触媒,梅花开得最早,梅子难免熟得最快,引人遐想也就顺理成章了。

 

梅花开在隆冬时节,百花之先,是当之无愧的春之使者。如果说,“灞桥折柳”是送别,“驿寄梅花”则是送春。据《荆州记》记载,南朝宋时人陆凯与范晔是一对好朋友,陆凯在江南,想念老友,就托驿馆的信使寄梅花一枝,交给远在长安的范晔。并赠诗一首: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首诗句句写实,后一句却实中有虚,不说“一枝梅”,而说“一枝春”,不仅春意盎然,而且诗意盎然!遥想那枝梅花穿过千山万水来到长安时,江南的露水早已风干,花瓣也已经打蔫儿了吧,可她仍然带来了春天的消息。从此,折梅赠远成为表达友情的常用典故。如司马光《梅花》:“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朱熹《清江道中见梅》:“他年千里梦,谁与寄相思。”朱松《饮梅花下赠客》:“且当醉倒此花前,犹胜相思寄愁绝。”皆是借梅抒发对友人的思念。

 

梅不仅是春的使者,也是故乡的知音。王维的《杂诗》其二云: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故乡事”三字,所指何其丰富,而诗人竟将对故乡的思恋落笔于“绮窗寒梅”,“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载梅尧臣语),真是“四两拨千斤”的大手笔!后来陆游“还怜客路龙山下,未折一枝先断肠(《客舍对梅》),尤袤“望远可无南北使,客愁空费短长吟(《梅花》)等句,表达的正是望梅怀乡的游子心曲。

 

真正将梅花人格化的诗人,大概是南朝宋代诗人鲍照。他有《梅花落》一首云: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鲍照的诗歌一如他的人,善发不平之鸣。此诗围绕“为梅咨嗟”四字展开,有美有刺:先是赞美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的坚贞不屈,紧接着的“摇荡春风媚春日”便微露嘲讽之意,一个“媚”字,似褒实贬,逗出下文中“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诗人借梅花终究会随寒风凋零这一自然现象,对那些有心坚守节操却最终晚节不保的人进行了辛辣的讥刺。赞的是梅,贬的是人,从反面表明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的孤绝意志。

 

“踏雪寻梅”典出《红楼梦》,而其事古来多有。因为梅树长得高,折梅的手常常被严寒冻得哆嗦。由南朝入北朝的大诗人庾信有首《梅花》诗,写的正是“踏雪寻梅”的雅事: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善写宫体诗的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在《雪里觅梅花》一诗中,依然将目光投向宫廷女子: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到腰羸。

定须还剪彩,学作两三枝。


同样是“踏雪寻梅”,女子和男子相比,到底多了一分莺莺燕燕的媚态。和其他诗人不同,庾信和萧纲竟然都说梅花开得“晚”,真是幽默得可以!

 

相比之下,还是收入《千家诗》的卢梅坡的两首《雪梅》诗立意更佳: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二)

 

卢梅坡是南宋人,生卒年不详,但他酷嗜梅花,这两首《雪梅》写出了梅花冰清玉洁、香远益清的精气神!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更是梅花的古今第一“护花使者”。此人生性恬淡,不趋荣利,结庐隐居,安贫乐道。更另类的是,他终生不娶,膝下无子,唯种梅花养白鹤,自称“梅妻鹤子”,梅成了他家庭的一员。其名作《山园小梅》头四句云: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黄昏时分的梅花别有“风情”,独领风骚。“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两句如烟似梦,写出了镜中花、水中月般扑朔迷离的“色香味”,堪称神来之笔!

 

说到梅花的“色”与“香”,王安石的《梅花》最具知名度: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是写白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恰与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遥相呼应。

 

梅花入诗者以白梅为多,因为白梅不仅似雪,而且雪中盛开,粉雕玉琢,与桃李相比,自然别有一番精气神儿!元代王冕的《白梅》诗云: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赞的正是白梅傲雪、香满人间的天地奇观!

 

而白梅入画,则以水墨为主,作为大画家的王冕,最擅长的就是墨梅图,他有一首题画诗便以《墨梅》为题: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此诗不仅写了画梅的过程,还赞美了梅的“清气”和不同流俗之精神,托物言志,言浅意深。宋代大儒朱熹的《墨梅》则翻出新意: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诗人站在墨梅图前,突生灵感,由墨梅图的黑白二色杂糅,想到社会上的黑白颠倒,是非不分,于是话中有话地说:“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真是绵里藏针的讽刺!

 

不过,红梅也自有红梅的韵味,试想:白雪纷飞的背景下,一树如霞似火的红梅傲然怒放,带给人的该是多么蓬勃的生命激情和热力!在宋代诗人张耒的笔下,初生的红梅犹如“红蜡”:

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知何有,东风日夜回。

(《冬日杂兴》)

 

宋初诗人梅尧臣的《红梅》则如邻家的小家碧玉:

家住寒溪曲,梅先杂暖春。

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

 

多么灵动可人!元代诗人元淮的七律《立春日赏红梅之作》构思巧妙,竟然写出了梅花由白转红的动人景象: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南宋大诗人陆游平生喜欢梅花,写了不少梅花诗词: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

多么潇洒豪放!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梅花绝句(之三)》)

多么坚贞傲岸!古今以梅自喻自励之语,放翁几乎可拔头筹!他的《卜算子·咏梅》词更是脍炙人口: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寒冬开放的梅花当然是寂寞的,与世无争,潇洒自适,再艰苦的环境也挡不住她含苞,吐蕊,怒放……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她的奇异的幽香依旧在空气中飘荡。就连其虬曲刚劲的枯枝也让人激赏,清人吴淇有《枯梅》一诗云:

奇香异色著林端,百十年来忽兴阑。

尽把精华收拾去,止留骨格与人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给文人墨客带来的灵感和启迪真是无穷无尽。1929年,梅花曾被当时的国民政府确定为国花。20世纪80年代的两次国花评选,一次是梅花夺魁,牡丹居亚;另一次则是牡丹称王,梅花位次。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了“一国两花”(牡丹、梅花)的构想,此无他,盖因在与牡丹的比较中,梅花丰富的文化含量实在让人不忍割爱!

 

是啊,梅花的那种历经磨难而不改本色的精神,也许不是某种人、某类人可以比拟的,她更像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坚忍、乐观、英勇不屈、百折不挠。唯其如此,梅花才赢得了国人的敬佩和喜爱,关于梅花的诗词才传唱不衰。真要二选一,我愿意投梅花一票。


END


本文摘自《古诗写意》,刘强 著

为“有竹居古典今读”系列第二部



 《古诗写意》 


作者精选唐代以前古诗近70首,加以现代性解读与赏析,熔故事性、趣味性、批判性于一炉,涉笔成趣、别开生面。又以主题意象为中心,对十几种古典诗歌创作中常见的题材及作品,予以系统梳理和生动演绎,抉幽发微,左右逢源。

全书文笔雅洁,语言跳脱,读来引人入胜,兴味盎然。

刘强,字守中,别号有竹居主人。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

已出版著作:《世说新语会评》《曾胡治兵语录译注》《有刺的书囊》《竹林七贤》《惊艳台湾》《世说学引论》《有竹居新评世说新语》《魏晋风流十讲》《清世说新语校注》等十余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唐诗闲读:“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阳春三月话梅花
孟春梅颂——不罹凝寒,不同芳尘
【央视荐诗】12月26日:“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的意境,我喜欢! 段文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