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接轨国际会计准则,从容应对反倾销诉讼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解释权)属原创作者,或资料提供者;财税微波 仅提供传播平台,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处理;可通过文末留言,或与“财税微波” 或 “丁潇” 或 “作者” 联系,进一步沟通交流。以下为本文:


原文刊登于:财会信报 2019-6-3星期一 B8版

前   言

中国面对反倾销诉讼的历史可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初,当中国挟低廉成本的商品进入世界各国,各进口国传统产业乃至高新产业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强大竞争力,从而导致了进口国的生产业者针对中国产品展开反倾销诉讼逐渐增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宋利芳说,当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已经连续23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且印度、美国、欧盟等70余个国家和地区还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他预计未来中国遭受的反倾销及反补贴调查会更加严重。

各国喜欢发起反倾销诉讼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有两大硬伤,其一是未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会计人员应对反倾销诉讼的无力。可以说,这是使用会计准则与反倾销法令进行不公平竞争的手段,若国内的财务会计人员不能尽快武装自己的素养,反倾销诉讼将是一个恒久的硬伤。

反倾销诉讼是一项巨大风险,就风险管理理论来说,可以分成控制风险、利用风险和回避风险,财务会计人员只有卷起袖子认真参与,才能最低程度的控制风险,进而利用风险,帮助公司达到回避风险的目的。

认识反倾销应诉

反倾销应诉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伤害进口国生产产业(以下简称伤害调查)与倾销程度的核算,前者是产业协会与国外律师的工作,后者倾销核算就是国内财务会计人员的战场。受调查厂商收到问卷后,要做三件事,分别是:紧紧围绕在商务部门身边,产业抱团争取伤害调查对我方的有利地位;聘任具有国际诉讼与仲裁经验的国内注册会计师到厂辅导;组织企业内部有财务会计经验的工作团队进行会计核算工作。

倾销核算工作中,区分为内外销比例核算、内外销价格比较核算、外销产品的生产成本核算三部分。

反倾销调查中分成「倾销事实的调查」「产业受伤害的查证」两部份,就算有倾销的事实,一旦伤害判定是微乎其微或是没有伤害时,案件就直接结束;产业伤害的调查中偶有需要受调查厂商的配合提供财会信息,受调查厂商也要积极因应商务部协调提供的信息。

挑选团队

面对反倾销应诉工作时,仰赖的都是财务会计的账册、会计凭证与原始凭证,其中非常多的资料要跳脱过去的工作模式,以国际会计准则的观点来整理,这些过程中,有很多的调整、重分类的工作要做。因此需要组织有财务会计经验的工作团队,而且要能尽快按照国际会计准则重新核算,在所有的核算过程中,要统一核算方法及工作方式。

因为需要1)翻译问卷、(2)将受调查期间的会计资料整理成符合诉讼国政府官员要求的格式与内容、(3)翻译相应的重要「证据」成英文(例如《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等工作,都需要有充分的国际应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担任厂商的指导顾问。

同时厂商最好能从内部找到一名通晓公司内部实际运作情况,并真正了解财务会计内容的人作为与注册会计师对接,并跟进每一项工作如实到位。

利用风险

反倾销立项后,仅仅给受调查厂商30天的时间填答问卷,因此受调查的厂商会倍感压力。被调查的厂商可以获得个别税率,未被调查的厂商获得的是平均税率或被调查厂商中的最高税率。如果财会人员足够认真且条件许可,就可以帮助企业获得低税率,甚至获得0税率。

一旦获得低税率或0税率,几乎就能够接收100%或大部分其它同业的外销市场份额,结果就是高税率厂商的关厂、歇业对比低税率厂商的扩建与增加投资,这对低税率厂商来说,就是利用风险并将风险转化成机遇。

或许有人会认为争夺同业的市场份额是不是不道义。但从各国实际案例中可以发现,拥有低税率低厂商,可以增产、扩厂之外,还可以购并、外包等方式因应徒增的市场订单,而这些被容许的商业活动也给了产业后续的一个调整的机会。

内外销比例核算

内外销统计不是复杂的事,但却有厂商在这里失败过。造成失败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 造假。外销报关单展开来的销售明细,调查国可以轻易的从他们的进口报关资料中取得,并勾稽到受调查厂商填答的材料中。

  1. 总数控制。销售总数=受调查产品+非受调查产品,这个简单的公式可以印证资料是否可信,财会人员在销售明细中区分受调查产品与非受调查产品并予以合计时,如果对应不到销售总数,调查国的官员在实地核查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就会立即推翻所有的材料,并给予厂商不合作待遇。

  2. 证据链层次。以可信度来说,外来凭证大于对外凭证,对外凭证大于内部凭证,一个穿行测试往往是三种类型的凭证相互勾稽,以形成可信度,其中一张造假或无法勾稽,都会破坏整个信用程度。

核算价格以确认是否倾销

不是受到调查就要填答成本资料,美国的反倾销程序是先比较外销价格是否低于内销价格,低于内销价格就是倾销,反之如果能举证外销价格高于内销价格时,这个反倾销案件就终止,因为没倾销。

内外销价格的比对,是个麻烦事,但不是太困难,关键在成本的观念,所幸一般问卷会把整个细节说明清楚。这些都会在销售逐笔资料时逐笔计算。基本概念就是把销售价格扣除所有销售费用后还原到工厂出厂价格,而且会针对内外销的不同包装予以扣除到内外销产品的出厂价格比较基础一致为止。

在内外销价格比对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问卷把每份报关单中每一个产品型号的数量、外币、汇率折算成人民币金额,同时还要把包装成本、出口报关费、运输费等分摊到对应的报关单中的每一个产品型号上;其次,根据厂商国内销售的逐笔资料扣减运费、保险等,还原成与外销产品同一个比较基准;最后,再比较内外销的价格,如果外销比内销高,就不存在倾销。这个核算过程一定要留存所有的计算过程,即便是一张便条纸都要留存。

在实地核查时,有留存计算草稿或便条纸的,被国外官员核算出错误时,官员可能允许修正;但如果没留存,工作人员又不记得,就会直接被判定为不合作,并列入最高惩罚税率。

所以这些工作过程是极为细致的,绝不容许马虎。笔者建议,最好一律采取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底稿(一般八个栏位,左边六栏是工作人员的记录,右边两栏是复核人员的记录),一清二楚、表格统一、便于工作,更能够给实地核查的官员一个中规中矩的好印象。

核算成本与分摊

反倾销应诉的主战场就是国内受调查厂商的实地核查,实地核查时需要熟悉国内情况的注册会计师的协助,而且在起诉国当地法院出庭应诉,也需要将成本资料提供给调查国当地的律师。

当内销的数量低于总内外销量的5%时,或是没有内销情况时,就要填答成本资料。这时会面临一个问题:市场经济地位。虽然中国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地位,但个别厂商可以通过举证的方式,取得个别厂商的市场经济地位,这部分业务属于注册会计师与律师的运筹帷幄。

在填答成本资料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权责发生制要死死的把握。最直接的通病就是工龄补偿都没有提列,通常都是等到员工离职或被遣散的时候才全额认列;提供资料时,不提列的部分,官员可以要求补列,这样就会导致成本变高,不利于核算售价了。试想,一个几千到上万人的工厂,在短短几天内要重新核算,还要分摊到所有产品类别,再区分受调查与非受调查产品,这个工作虽然不高端,也是够琐碎且繁重。

二是费用转分摊基础要合理。生产制造费用里面的水费、电费等共通费用要分摊到所有产品类别,再区分受调查与非受调查产品,其理论基础要经得起推敲,而且必须是外部人士能认同。

三是费用重分类要明确且合理。例如对于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等后续支出费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要求需要做费用重分类,之后再将其分摊到所有产品类别。

四是前述核算过程中,可能会针对部分少量的受调查产品给予不利的分摊基础,以争取较大的利益,而这些都是要经过核算,所以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更改公式后重新核算。

年度复查是反倾销调查的延伸战场

反倾销诉讼本来是设计来保护该国产业避免遭受外国财团凭藉雄厚资金进行不公平竞争的法律程序,然而被用来当成竞争工具时,或是依此要胁受调查国的业者到消费市场国设厂提升该国国内的就业率的一种恶性竞争手段。也因此,大部分的反倾销调查程序完成后,还会有两个防范措施,第一个是年度复查,第二个是国外律师戏称的「反螺丝法案」。

年度复查制度的设计是避免厂商利用年度新产品规避或变相补贴进口商的法律程序,年度复查的作业程序与前述实地调查程序非常类似,但内外销比例的核算会略过,直接从销售逐笔资料、内外销价格到产品成本做核算。

「反螺丝法案」是避免受调查厂商将产品不完全完工,然后运送到邻近国家所设立到简易组装厂(用螺丝就可以轻易组装完成)以回避反倾销税率。因此,若受调查厂商或不是受调查厂商打算利用邻近国家或地区回避反倾销的这个不公平竞争时,要留意「反螺丝法案」的组装与成本要求(例如25%),有按组装工序核算,有按产品成本核算所谓的25%。当然究竟是20%还是25%,是按产品全含成本还是按加工成本来核算,这个是要主动咨询国外的律师。

不论是年度复查或反螺丝法案,财务会计人员都要主动参与,新产品研发之初到对外报价就开始参与,才能避免年度复查产生不利的结果;要主动参与到工厂投资与设立的产品成本核算,才能避免落入螺丝法案的陷阱。这些也是近期国内专家学者提倡的「业财融合」惟有主动参与,才能避免国际诉讼仲裁的威胁。

企业宜主动拥抱国际会计准则

会计水平落后可以说是中国面对反倾销应诉的一大障碍!由于习惯的原因,加上很多注册会计师以不影响利润表为理由,导致中国采用会计准则的路途越走越远,这是会计水平滞后不前的主要原因。

目前诸多企业都已经走出去,在外国投资,不管是报表合并还是跨国财报比较分析都要在同一个标准底下进行和开展。为避免日后反倾销、反补贴等国际仲裁隐患的出现,衷心建议企业能够主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同时促进中国会计水平迎头赶上。


转载自财会信报 2019-6-3B8版

点个“在看”就当你喜欢

「财税微波」公众号

「丁潇」微信号

「齐至德」微信号

齐至德的赞赏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会计专业面试的常见问题
到底会计有多少种
股票行情 欧盟对中国产塑料袋展开贸易调查
会计面试问题
biyelunwen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会计处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