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度轻应用及百度直达号使用体会梳理

作者:宗昕

本体会梳理是对百度轻应用以及百度直达号两款产品的初步试用体会的梳理,其中可能由于作者对于该两个百度产品应用理解上的偏差导致误读的,请提出批评指正。

形象地评价百度轻应用与百度直达号的移动互联网的生态位

如果说PC时代是浏览器时代的话,移动时代则是超级APP的时代。不同于PC时代用户打开浏览器需要记忆网站网址或通过搜索寻找内容,移动时代用户更多地是通过安装在移动设备中的APP进入自己的应用场景。作者认为,移动时代用户不再进行海量搜索,或者说用户不再使用浏览器进行海量搜索。由于移动设备可视化与输入体验的局限性,用户更愿意接受被动的内容提供,事实上因为手持设备更贴近用户的日常使用,设备上本身安装的软件自然能智能地将用户需求的信息在用户搜索行为被触发之前先一步送达用户眼前,原本用户为了寻求信息,所需要在浏览器中做的海量搜索被分流了,分流到了多个超级APP中。虽然百度在数据中体现了移动搜索量的增加,但作者认为,这是时代进步的自然增量,而不是过去流量的转化。

百度轻应用基本可理解为是一套可以所见即所得,通过编辑模式下就可使用的企业WAP建站工具;百度直达号所提供的能力基本可理解为是B端在百度侧的一个账号名,同时百度为B端提供了一部分CRM和一部分在线支付能力,但均需基于百度账号之内使用,B端二次开发时无法绕开。轻应用和直达号所构筑出来的一个在移动互联网的生态位,其实是一款与“阿里巴巴”、“京东”、“大众点评”等对标的移动端产品。

这两个组合产品的一些强势是显而易见的:相较于“阿里巴巴系”“京东”,百度的产品提供了B端更多的 2次开发自由并开放了更多的数据,同时因为类似“百度地图”的特殊功能超级APP存在,这款产品明显在“从线上到线下”这个闭环中占据优势。

相较“大众点评”等信息聚合平台,由于百度天然的数据资源,再结合这款移动产品,又可占据入口优势(虽然目前百度6.0中的“发现”,相较于“大众点评”的生活类信息并没有实际数据优势)。

虽然从开发者文档的说明中,百度轻应用给自己指明的一条康庄大道是替代手机操作系统原生应用,但是显然移动端由于设备和操作系统的局限性目前WEB应用如果不考虑推广成本,是不具备替代原生APP实力的。

我们不认为“直达号”是一款可以针对“微信”作竞争的产品。因为百度的所有移动产品天生与微信是不同的——百度所有产品的应用环境是B2B、B2C或者C2B,不具备C2C;微信天生具备了C2C能力,并通过公众账号环境提供了B2C、C2B能力。从而我们发现,微信的成功可能是因为,微信即提供了人与人应用场景(本身的消息体),又解决了人与信息的对应关系(公众账号、朋友圈),而目前其他超级APP都没具备或者比较弱具备这样全面应用环境。

以作者浅见的直达号产品的问题

作者遇到很多B端的甲方,他们的负责人不太明白“直达号”、“轻应用”、“百度6.0”这些名词共同构建出来的生态圈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产品?虽然参加了百度移动团队在上海召开的一次推介会,但是作为产品经理的作者也不是很肯定自己明白了。作者大着胆子,自以为是认为,百度在移动端对位到“微信公众号”的产品名字叫“百度轻应用”,而“直达号”是轻应用向用户开放的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如何拨开每个人心中的这块疑云是百度移动团队需要努力去做的事情。

全局上,百度需要解决直达号体系与本身百度依靠售卖关键字信息流位置盈利模式的冲突。目前百度的解决方案是,在保持原有关键字信息流顺序不变的情况下,引导用户使用“@”这个行为来“直达”,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无奈的妥协结果。当作者在百度6.0中直接输入“海底捞”,信息流的第一位依然是“百度推广”,即便“海底捞”本身已经是直达号的标杆客户也是如此。这里面的悖论在于,用户使用百度搜索时,PC上的使用习惯会导致用户必然会进行的是广域或指向性不是很明确的搜索,而当用户指向性明确时——譬如用户想吃饭,同时想吃海底捞,现在要查一下附近哪里有海底捞——这样的搜索习惯又是经常发生在那些类似“大众点评”的信息聚合平台。

我们通过自己公司内部人员使用PC端搜索习惯发现一个有趣现象:更多的用户会通过百度搜索“大众点评”,然后通过“大众点评”去搜索“海底捞”。PC端中,百度的很多流量其实是起了一个浏览器收藏夹的作用,但是这个作用在移动端被APP取代了,APP是移动设备的收藏夹,并且比浏览器的收藏夹要更好用。

直达号的另一个问题是受困于百度相对薄弱的“账户”体系。在PC时代,QQ使用前必然需要登录账户,因为QQ本身是一款应用程序。而作为一个Web网站同时又是搜索引擎,百度自然无法强制让用户“先登录后搜索”。这个问题目前影响到了直达号的用户转换过程中,造成了转换流失——当用户通过B端直达号进入B端网页应用后,当他需要做例如订购这类需要实名操作时,就会被要求登录百度账号,而用户一般“没有”百度账号,然后就会进入“不怎么友好”的百度账号注册环节,当用户注册完“百度账号”后,又被提示需要注册“商家账号”。这个问题甚至发生在“百度6.0”与“糯米团”这样两个百度体系内的产品上。

直达号还有一个问题是对于“@关键字”审批过紧。这个问题其实是因为直达号的用户流程所决定的——用户使用@这个行为后,百度不再提供海量信息,而是直接让用户进入到第三方的内容页中。这样的用户侧流程自然导致百度直达号团队会对“直达号关键字“这个有限资源审批谨慎。以作者所在公司为例,即便提交了工商执照与注册商标授权信息,百度直达号团队至今未审批通过我们提出的直达号移动搜索的申请,理由是“移动搜索的对接要求非常高,我刚才去了你们的wap站看了一下质量都不是很好,点开就都跳出了”,但当我们去查看百度直达号团队对于“好”的定义时,得到的都是一些主观感性的描述:内容质量要完整、设计要有美感、易用性要强。也许百度直达号团队定出这样的标准为的是良好的C端用户体验,但是不给予B端试错,为何B端以及大量第三方服务商公司需要投入人、财、物去开发百度轻应用去融合百度直达号的体系?

其他问题还包括,直达号对设备支持能力不足(例如起调用户摄像头、相册等设备功能,目前只支持安卓设备,不支持苹果设备);高级能力授予规则不明(高级群发通道审批规则未明文说明,只一概而论是5个工作日审批)。

另一个作者认为更值得忧虑的产品方向性错误是百度6.0。百度6.0可以理解为是一款移动设备上的浏览器,至多是一款“加强版UC浏览器”应该不为过。由于手机操作系统的权限问题,苹果设备的默认浏览器是不可被替换的,而安卓设备浏览器虽然可替代,但是也正因为可替代,所以最终的局面是“相互替代”。

抛开百度6.0这款APP的这个功能定位在移动端尴尬的应用环境不谈,再细看内部功能组合:搜索框(第一Tab)+基于LBS直接给出搜索结果的大众点评(第二Tab,发现)。

第一Tab搜索框引入“应用卡片”概念,其实是一些百度提供信息流插件,用户可自定义组合这一屏的信息流。作者个人认为这样的设计是不乐观的——2005年Google的一个产品“iGoogle”就是一款让用户可拖拽应用控件,个性化自定义Google首页,最终iGoogle在2013年11月1日被关闭。可以想象,当操作系统本身原生具备通知栏信息流小工具时,为什么用户要进入一款APP中获取这些信息?作者对于百度6.0的“不乐观”还有很多,而正由于除了“百度地图”之外,百度目前没有一款强势APP,造成了作者对于整个“百度轻应用”生态体系C端的不乐观。

以作者浅见的百度直达号可能的优化方案

在建立开放平台这个移动时代大势所趋的战略上作者想说,百度轻应用团队应该抛开自己技术流至上的思维,放下大包大揽的心态,用心起到百度与开发团队的中间桥梁,全面拥抱第三方开发者与百度轻应用(直达号)团队。10月31日的博鳌腾讯开放平台会议上,微信开放了第三方平台接入能力,算是正式“合法”承认了第三方开发者公司在腾讯开放生态圈中的位置,作者期望百度可以在这方面做得更彻底一些。

如果百度轻应用(直达号)在研发初期是以阿里巴巴作为对标产品的话,那么如果现在不加以优化百度体系无法延续在PC时代的强势地位,因为即便阿里巴巴自身在移动端的产品也正被鹅厂追赶。作者认为,百度轻应用(直达号)可行的短期可形成的差异化并是突破点在方案解决层面上有以下四个切入点:二维码用户侧入口、iBeacon技术信息流解决方、线下支付与LBS结合、穿戴设备与智能家电物联网。

关于解决“百度账号”问题上。一方面,百度应该向接入轻应用的B端用户彻底开放除用户隐私外的所有信息,并在用户授权后开放部分用户个人信息。另外百度移动团队也许可以考虑转一个思路,抛弃掉移动时代奠定的“手机号+密码”的账号认证体系,譬如利用百度强大的算法优势,采取硬件识别绑定+生物特征识别——苹果5S及以上设备上直接使用iOS的TouchID,其他设备也许是用户自拍一下,也许是用户呢喃一句芝麻开门——即可完成用户的身份识别。

在C端用户留存上,百度可继续走依靠B端引导C端的策略,但必须打破目前“百度6.0”的产品功能定位。即便“百度6.0”无法突破,也至少不要重复Google已经失败的道路。作者对于“百度6.0”的第一Tab提出的建议是:去除“用户自定义功能卡片”,在保留搜索框不变的情况下,通过LBS技术和用户大数据分析,将直达号的第三方内容直接呈现在这一页上,做到真正直达。

对于B端上,百度不能仅考虑商业闭环下的B2C,更应该考虑一些非商业的B2C关系。举一些具体例子:用户与用户所在企业,用户的企业有直达号,当用户在上班时间内在办公室里打开百度6.0,首页会出现我企业的企业OA直达号,午休临近或下班时间,显示附近推荐餐饮直达号;我个人在自己的房间内,显示我的社区的直达号,在我可能出勤的时间则打开出行类直达号,我坐在电视机前则出现电视节目直达号。

更大胆一些,百度应该考虑做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不基于Android,一款完全从UNIX内核开始从底层开发的百度操作系统。后期生态可完全仿照Android的经验,而由于百度本身在中国互联网的地位,如果配合“信息安全”、“国产操作系统”等概念,相信成功概率会很大,并且只有这样才能在移动时代维持住百度在PC时代的地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接连打通创作者权益,百度要讲“人”的故事
黏住用户,百度的难题
百度App日活破1.5亿!谁是百度的“增长黑客”?
【专家讲坛】移动支付,百度也正式来凑热闹了!百度钱包前瞻
从政务服务到国家小程序 百度为何成为官方首选窗口
每一次大事件背后都有一个“百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