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定晚报电子版
  位于总督署二堂南侧的孙嘉淦“居官八约”匾额  李萌 摄

  直隶总督署是清代地方上层行政文化的缩影,其中有着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对如今的廉政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警示作用。从本期起,我们将从廉政实例、建筑符号、官箴警语这几个最具代表性的角度入手,和您一起细细感受清代直隶总督的廉政风范、直隶总督署蕴含的廉政文化。

  总督廉政最主要靠什么——自律

  记者对直隶总督署廉政文化的专题探索是从“人”,也就是直隶总督开始的。直隶总督是清代直隶省的最高军政长官,设于清雍正二年(1724),裁撤于1912年,历经清朝八帝187年的历史。直隶总督位高权重,担任直督的官员多是朝中声名显赫的人物。清代定制后共设有直隶总督74人,99任。直隶总督署是清朝公共权利私人化的典型代表。整个一座总督衙门,虽然由“官、吏、僚”三个人群组成,但是,官只有一个,那就是直隶总督,再没有其他官员。而“吏”和“僚”,则依附于总督,随总督一人进退而驰驱。

  身居高位的总督在衙署里说一不二,下属又唯命是从,那廉政监督的体制力量是微弱的。吏虽为在编人员,从本省招募而来,服务期限为5年,但他们所从事的只是简单的文字手工活儿;幕僚是总督聘任来的私人秘书或顾问,薪水由总督个人负担。所以整个总督署,完全围绕着总督一个中心在转动,成为一人政府、一个利益集团。因此总督署内部监督无从谈起。从外部来看,清代虽设置都察院、十五道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等监察机构和官员,并且提高了监察御史的品秩,如都察院长官为从一品、十五道“掌印监察御史”为从五品,但依然要低于其监察对象的最高行政长官的官阶。这在“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封建官场中,作用可想而知。所以对直隶总督外部监督的作用微乎其微。除非万人之上的皇帝直接干预,总督的权力监督几乎成为盲点。对于现代廉政建设来说,这也可以算是“前车之鉴”吧。

  清代崇尚科举,官员经科考出身的谓之“正途”,而74位总督中科考出身的饱学之士占了绝大多数。而直隶省就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总督的一举一动往往受到皇帝的严密监视。一个历史现象是,基于中国传统官德文化熏陶下的自律自觉,清代直隶总督群体中,贪污腐败的蠹虫相较其他各省是最少的。天子脚下的直隶总督署,出现了许多清官廉吏,成为清政府倡廉思想的积极实践者。

  最廉政的直隶总督——唐执玉

  这些廉洁自律的总督中,有雍正朝“操守廉洁、勇敢任事”、被称为“模范三督抚”之一的李卫;乾隆朝事必躬亲,政绩卓著、宦海数十年,病逝时“家无余财”的乾隆五督臣之一的方观承;嘉庆朝参倒权臣和珅的胡季堂;道光朝恪尽职守的蒋攸銛;同光年间的“一代大儒”曾国藩等。不过,要说他们中间最廉政的一位,还得是雍正年间以恪尽职守、清正廉洁著称的直隶总督唐执玉。

  唐执玉清廉到什么程度呢?他上任后每天吃粗茶淡饭,穿普通布衣,病逝后,同僚们发现堂堂的总督竟然“箧无一物”,连为他装殓的钱都没有。后来还是雍正帝下令拨发银两,另有直隶其他官员出资帮助,唐执玉的遗体才得以装殓,灵柩运回原籍下葬。要说直隶总督这么大的官儿收入可不低,他的工资都去哪儿了?的确,在雍正朝实行“高薪养廉”政策之后,直隶总督的工资得到了巨大的上升,是名符其实的高收入,但唐执玉只动用工资的三四成用于日常开销,剩下的便交给直隶布政使入库,因为过于节俭,都没有什么积蓄。除了自己俭朴外,他还教育子女不许贪图钱财。他曾说:“吾才拙,政事不如人,可自力者勤耳,勤必先由俭始。”于是手书楹联:“将勤补拙,以俭养廉”,悬于总督署治事厅堂之上,作为座右铭。他还将总督署内书斋题为“濯漱斋”,取“日濯日漱,洁身立品,守正持高”之内涵。

  纵观历任直隶总督,能够清廉自守到唐执玉这种程度的,可谓是绝无仅有。他恪恭廉洁的风范至今仍传为佳话。保定老调一团就曾排演新编历史剧《直隶总督唐执玉》,艺术化地再现了唐执玉清正廉洁、勤于政事、鞠躬尽瘁的一生。

  最著名的总督廉政格言——“居官八约”

  许多参观过直隶总督署的游客,都对衙署内一块刻着“居官八约”的牌匾印象深刻。“居官八约”——“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大意是:对国君忠诚不二,但不刻意显示和表白自己;与同僚共事,谦虚而不盛气凌人;遇事不争锋斗气;取得成绩也不求荣誉名声;办事重实效;讲话要有具体内容;慎独守志,少出头露面;清正廉俭而不贪慕奢侈。

  总结出这“居官八约”的直隶总督是乾隆朝有“操守廉洁,向有端方之名”的盛世诤臣孙嘉淦。孙嘉淦是颇具声望的历经康熙、雍正、乾隆朝的三朝元老,乾隆皇帝登基后,他上了一道堪与贞观名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相媲美的《三习一弊疏》,被誉为清代“奏议第一”,更成为自乾隆之后,嘉庆、道光、咸丰即位时的新皇必读教材。乾隆三年(1738)孙嘉淦继李卫之后署理直隶总督,后实授。在三年任内,他体察民间疾苦,办案时秉公执法,安定民生,发展生产,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而孙嘉淦用以规范自己言行的八条行为准则——“居官八约”,则成为历任直隶总督中最著名的廉政格言,广为流传。“居官八约”内容并不长,但包含了当时对封建官员的大部分要求,即便今天看来,仍然很有借鉴意义。但其中“不显”、“不争”、“不骄”、“无名”、“避人”等内容,具有明显的“中庸”色彩,从中可以感觉出晚年的孙嘉淦已逐渐磨去棱角,与早年他敢说敢做的为官风格有了明显的不同。

  清代最关注廉政的皇帝——乾隆帝  

  清官廉吏的出现受制于多种因素,与自身的素养有关,与君臣的素养有关,与政治、法律制度有关,也与世风的好坏有关。清前期,尤其是“康乾盛世”时期,政治较清明,世风较纯正,清官廉吏多出于此。随着清王朝的衰败,世风日下,清官廉吏逐渐减少。翻阅查找直隶总督廉政实例,就能发现乾隆年间的直督们多政绩突出,而乾隆皇帝可称得上是最关注廉政的皇帝了。

  “国丈直督”高斌的女儿是深受乾隆宠爱的慧贤皇贵妃。但高斌并没有因是皇亲国戚而骄纵,他在直隶为官恪勤职守,政绩突出,尤其善于治河,被列为清朝四大河督之一,治河政绩在所有直督中首屈一指。可惜的是,一辈子勤谨为官的高斌摊上了不争气的子孙。他唯一的儿子高恒因盐政贪污受贿一案,被处斩;孙子高朴更是胆大妄为,在任职叶尔羌办事大臣期间,“婪索金宝”,并盗卖官玉,后被告发,乾隆帝谕曰:“高朴贪婪无忌,罔顾法纪,较其父高恒尤甚,不能念普慧贤皇贵妃侄而稍矜宥也”,和他父亲一样被处斩。

  乾隆曾多次来保定,每一次都专门赐诗给直隶总督,每一首诗的最后两句往往都是对直隶总督为官行政的期许甚至警告,这些诗碑至今还保存在古莲花池内,成为直隶廉政文化独一无二的珍贵遗存。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封建政权行政文化的集大成者,直隶总督署是清代地方衙署的典型代表,其中所蕴含的廉政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廉政思想、廉政文化的集中反映。虽然受历史所限,廉政文化资源中掺杂着消极、糟粕的因素,但其中自律、他律等廉政思想和“勤政爱民”、“以民为本”、“崇俭尚廉”的廉政实例,对当今进行的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本期鸣谢: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吴蔚先生的专业指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规】大清直臣孙嘉淦:勤廉家风励后人
【原创】保定直隶总督署参观掠影
带你游览中国唯一一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 保定直隶总督署
清明节自驾保定直隶总督署,看完美景吃老驴头
保定直隶总督
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