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朱庆梅

    比较之一:教学理念、教育思想的碰撞

    随着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展开与实施,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悄然隐退了,取而代之的是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为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师们已逐步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与时俱进的师生观。一直以来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未能具备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认识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说的: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照办,教师出题、学生考试。教师永远占主导地位、是主动的,学生永远是从属地位、是被动的。结果导致了教学方式上的“一言堂”、"填鸭式"。新课标下的现代教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根本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互动”。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引起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而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互动,意味着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为实施有效或高效的课堂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逐步建立有效的多元化课程观。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教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包括大量的教辅用书,以及由自然与生活事件转化来的现实教材;课程不再是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也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即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教学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课程实施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适合其个性发展需要的积极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因此教师和学生都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一部分,应该是课程实施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课程不再是""的,而是动态的,创生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教学观,更不能就题解题或照本宣科。而要找到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结合点,以便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真正的师生交流、互动。

    比较之二:课堂教育模式的变化

    有效教育观要通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教育观念下的数学教学是以“凯洛夫六步课堂教学法(后来该为五步教学法,即:①组织教学,②复习检查,③新课传授与学习,④巩固练习,⑤布置作业)为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的学习往往是单一的、被动的,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扎实,而在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方法等方面不能得到有效培养。《新课标》要求通过有效课堂教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新课程标准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不应该是单一不变的,而是丰富多彩的。

    1·非模式化的教学模式

    首先,有效数学教学模式或方法的选择关键还取决于教师对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过去,我们只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数学技能的训练,只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一个概念、一个公式、还是一些定理;能够做什么?会解方程、不等式,能够证明三角形全等;等等。现在我们不仅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数学技能的训练,还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概念是怎样产生的;公式是如何得到的、定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发现的,同时我们还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参与程度以及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情感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再加上新的教材中有些内容,比如"七巧板。、"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一定摸到红球吗""游戏公平吗"等等类型的课题,传统的教学法就完全无效的。因此我们不能沿袭或照搬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只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学生情况,结合当时的教学环境、背景和自身的能力、水平选择切实可行的数学教学模式,确保教学有效或高效。

    其次,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处理风格。即使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数学教师由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程度的不同,关注侧重点的不同和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学资源的能力的不同,只能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如:空间几何的教学,若考虑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底子薄、动手能力弱、空间思维能力有限等特征,教师可选择"直观演示观察式"教学模式;若旨在实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意识的教学目标,可选择"实践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若既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又顾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可先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探究",然后进行"直观演示观察",使学生在实践活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问题结果,通过教师的演示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和验证,这样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2·复合式教学模式

     虽然我们尽可能地避免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固定地使用某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当我们设 计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时,心中总还是会有个"模式"挂在那儿,是"示范与讲授相结合式"、 还是"发现、探究式""实践探索式"或是"引导自学式"·…¨,即我们从事数学教学设计时,心里还是有一个教学模式,只是这时的教学模式可能不再是某种单一的形式,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几种教学模式的"组合。,先用"A",再用"B",然后用"C"等等。在一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教学环节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这也许这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比如"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中,既需要学生动手、也需要学生讨论、探索,同时也需要教师的示范与讲授,就是一堂典型的复合式教学模式。

   比较之三:教学手段的更新

    传统的数学教学一向以“一文粉笔打天下”为自豪。教师进人课堂基本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几何教学外加圆规、三角板等,教师只有在举行公开课、考评课或是某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比赛时,使用投影仪,或做CAI课件。就这,由于受到主客观因数的制约,教师恐怕还得在别人的协助下提前1-2周做准备。现在,教师们面对数学教学具有较强的改革意识,他们一方面更新观念,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大胆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和尝试;另一方面,他们也积极研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或参加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班学习培训。并能巧妙地

多媒体信息技术引进数学课堂,灵活地使用"Z+Z"智能平台、"PowerPoint""Flash动画"等软件制作数学课件,使原本单调、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富有美感,尤其是"Z+Z"强大的数学功能更受到教师们的青睐。现代教育技术使得本来说不清道不明的教学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变得直观易懂。如:“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雨性质”一节中,通过单位圆中三角函数线平移法画正弦函数图像对于学生来说难度相当大,教学中借助"Z+Z"智能平台将整个平移、描点、连线的过程完全动态展示出来,大大地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向被认为只有理化生教学过程才会使用的教学实验,也被数学教师们恰到好处地引进数学课堂,成为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手段之一。如:"小车下滑时间"一节的教学,可通过演示实验获得的数据真实客观地帮助学生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将红糖溶解于水的实验,让学生理解"溶质""溶液""浓度"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适当的时候,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去室外上实践课。比如:"数据的收集""鱼塘里有多少鱼。、"旗杆高度的测量"等。总之,新的课程标准下有效的教学理念、必然带给教学有效的手段,以实施有效的教学。

    比较之四:教学评价的改革与思考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种深层的、全方位的变革。但是,改革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目标的手段。这种改革的优劣成败,功过是非,最终还得以教育教学效果评价的结果为定论。因此,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法与教育手段更新的同时,也要在全面认识传统评价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引进先进的评价理念,确定符合时代精神的评价体系。就以往的教学效果评价而言,应当充分肯定其功能的公正性、科学性,也确为我国的教育评价和人才选拔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原有的评价方式也有诸多的缺陷,显然与时代要求、与新课标要求差距较大,主要是(1)评价形式以考试为主,缺少多样化评价;(2)评价内容以知识技能为主,缺少对学生发展的评价;(3)评价主体以学校和教师为主,缺少学生与家长的评价;(4)评价结果以分数为主,缺少科学的分析与反馈;(5)评价处理以教师与家长为主,缺少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参与和积极性。针对学生情况,我们采取了多种评价方式,如对学生操作、实验的评价,对课题学习报告的评价,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成长记录袋)等等。但是更有效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还有待在未来的实践中探索。

                   

                                              201007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25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
教师应任何面对新课程
刘向军:高效课堂与教学模式
评价教学设计好坏有哪些维度?一节好课的特征有哪些
“271”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