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稿件 | 罗蒂论人权

高伟伟译

授权哲思学意发布

个人原创投稿邮箱:tougao@izhexue.wang

帕特里夏·费尔南德斯 著

通知

3月10日(下周五)晚八点哲思学意邀请吴冠军老师开始政治哲学系列微课的第一讲《重新发现政治》,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文末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美国哲学家罗蒂在1993年的牛津讲座上递交了一篇文章:“人权、理性与多愁善感”。在这篇文章中,他讨论了如下观点:(1)我们并不能证成人权是正当的;(2)理性在促进人权方面是无用的工具;(3)我们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情感教育上。

理性的偶然性

为了理解罗蒂在这里所指何意,我们需要回到他的第一本书《哲学与自然之境》(1979)。其中,罗蒂对20世纪下半叶的哲学语境提供了一种分析。据他所言,自十七和十八世纪的笛卡尔、洛克和康德以来,哲学一直集中在关于知识(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和思维方式的研究上(能够建立这种关系的实体)。从这个角度来看,知识是一个在观念和现实之间建立关系的问题。正如罗蒂所写:“知道是准确表示思维之外的东西。”(p3)罗蒂说,这是再现论者范式的核心,分析哲学是这种范式的继承者。然而,罗蒂在分析哲学传统中使用了20世纪的发展,(由后来的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威尔弗里德·塞勒斯、奎因、唐纳德·戴维森等人)认为再现论范式仅仅是偶然的,因此哲学上是可选的。

语言在这里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罗蒂来说,语言不仅仅只是自我与现实之间的媒介。语言在思想中具有组成性作用,它决定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例如,特定语词或具体语法的实用性设置了我们如何思考现实。语言的使用是无所不在的,如果没有它,我们就不能获得现实。这意味着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是否准确地代表了世界。使用希拉里·普特南的说法,即我们不能从语言上走出去,以“上帝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在这一意义上,我们的语言是偶然的,我们因为偶然的原因而使用语言,而不一定是因为这是世界的工作方式。毕竟,在十年后的《偶然性、反讽与团结》中说:“世界不说话,只有我们去做。”(p.6)

这一立场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作为探索真理的哲学计划。我们被困在了历史条件和偶然的语言中,我们不能指望超越它们而达到绝对的真理或现实本身。最后,我们不能为我们的信念提供任何绝对的基础,我们也不能找到绝对的理由来说服每一个理性的人说我们是对的。这意味着放弃尼采所谓的“形而上学的慰藉”。但是,罗蒂想说服我们可以得到更好的东西,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放弃作为代表的知识的观念,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更有用的知识范式。在他的哲学论文集的第一卷中(1991),罗蒂建议我们应该用反再现主义范式取代再现主义范式。他认为,这种新的范式将会更新我们的社群意识,并将更有助于我们实现我们的社会目标。在这个意义上,罗蒂认为哲学是服务于我们的政治目的的。如果我们从启蒙运动继承而来的政治价值被用来创造一个更民主的社会,促进人类的团结,那么,反再现主义或实用范式比再现主义范式更有助于实现它们。

探讨人权的实用主义途径

这是罗蒂思想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但是我们如何将它们应用于人权问题?罗蒂在“人权、理性和多愁善感”(他的哲学论文集第三卷,1998年出版)是这样做的。他的中心目标是要表明,一个实用主义范式将更有效的促进“人权文化”,而不是试图赋予权利以客观真理作为基础。

首先,对于罗蒂来说,“基础主义”哲学家比如柏拉图、阿奎那和康德试图找到能够被认为是独立于我们的道德直觉的前提,并且能够证明这些道德直觉。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从罗蒂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找到这样的基础,我们的道德社群决定了什么是道德善,我们不能超越我们的语言和历史条件去寻找道德真理。

其次,我们必须记住,罗蒂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的主要关注不是证明道德的说法是真实的,而是关于找到什么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由启蒙运动所勾勒的乌托邦愿景:

“如果试图实现这种(基础主义者)知识的人的活动在实现乌托邦方面似乎没有什么作用,这就是认为不存在这种知识的原因。似乎看来,改变我们的道德直觉的大部分工作是通过操纵我们的感觉而不是通过增加我们的知识来完成的,这就是认为并不存在像哲学家柏拉图、阿奎那和康德所期望得到的知识的原因。”(哲学论文集第三卷,p.172)

对理性和知识的呼吁对罗蒂的思想并没有什么影响。他说,我们必须专注于什么是有效的。他的结论是,“人权文化的出现似乎并不足以增加道德知识,所听到的一切都是悲伤的和感伤的故事。”(p.172)因为可能没有柏拉图想象的那种知识,把理性指向我们共同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第三,当然我们深切感谢柏拉图和康德,不是因为他们发现了真理,而是因为他们预言了世界性的乌托邦。(p.173)但是,如果我们把基础主义放在后面,集中精力于情绪的操控和情感的教育,这将会是实现世界性乌托邦的最好方法。

这将对应于伦理学家安妮特·贝尔所说的“情绪的进步”。这种进步正在越来越多地看到我们自己和他人的相似之处,而不是差异。

最后,作为反基础主义者,罗蒂不认为“坏人”被剥夺了道德知识。相反,他认为一个良好运作的人权文化产生于两个条件:安全和同情。

人权危机的应对:罗蒂的启发

罗蒂的解释与我们今天特别相关。欧洲最近爆发的仇外运动,许多国家对移民的敌意,以及对绝望的难民提供支持的所有争论,没有一件是独立于今天的全球经济危机的。人们没有突然对人权变得更无知,他们只是感到更不安全,这是一种同情的障碍。这就是为什么罗蒂的解释是非常的有趣。一方面,他的偶然性观念使我们摆脱了对真理、确定性和本质的无尽追求;另一方面,他使我们摆脱了过去两百年由理性所支撑的道德情绪负担;最后,罗蒂的观点对于我们思考今天所面临的挑战是极为可取的:“感情教育只适用于能够放松足够长时间来倾听的人”罗蒂写道(p.180)。所以,让我们放松和倾听别人的苦难。这就是我们如何去建立和改善今日的人权文化。




90分钟政治哲学微课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吴冠军主讲


第一讲 重新发现“政治”(Rediscovering the Political)


政治是什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远远观望的那些政客大人物的世界舞台?政治是“肮脏的”吗?破除这些成见后,我们才能重新发现政治。


第二讲 本体论与政治本体论(Ontology and Political Ontology)


本体论据说是研究世界本原的学问,它和政治有什么相关?进而,哲学和政治有什么相关?不思考政治本体论,就无法研究政治。


第三讲 古典政治哲学(Classical Political Philosophy)


政治哲学是怎么诞生的?那些古典政治哲人在思考什么?他们的思想是否属于“落后”了?在今天重访古典政治思想,还有何种价值?


第四讲 现代政治哲学(Mod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我们所熟悉的政治理念,如“自由”、“平等”、“议会民主”等,都是现代政治哲学的思想产物,然而,政治哲学是如何从古典进入现代的呢?现代政治哲学是否标识了“历史的终结”?


第五讲 现代之后的政治哲学(Post-Mod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对现代政治哲学的批判与反思,使得政治哲学在近三十年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现代之后,政治哲学之路通向何方?让我们一起来思考政治哲学的未来。


课程说明

  1. 此次系列讲座共5次课,每次课时间90分钟,可重复收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纯粹的现象学
当代信息哲学的兴起和发展历程(连载三)
了解政治的风险-哈佛讲师:迈克尔桑德尔 Michael Sandel 写给每一个人人“政治控”: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了解政治
学姐:就读一个高逼格专业是什么样的体验?
论加缪的荒谬生存哲学
战争对文明的嘲讽(连载二十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