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都汴京和行在所临安_礼士汇
文:李之亮
导语:宋朝不在长安或洛阳建都,偏偏选了一个没有任何军事屏障的开封。北宋灭亡后,南宋的首都移到了杭州,称汴京为“宋都”,却把临安称为“行在所”。
X

自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还有53年的“五代十国”时期。这53年里,经历了5个短命王朝: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和后周。建立后梁的人名叫朱全忠,此人原名朱温,最早是黄巢起义军里的一个小头目,后见黄巢大势已去,“反戈一击”投靠了唐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此时唐僖宗李儇逃亡到了蜀中成都,听到朱全忠归顺的消息,大呼“天赐我也”,赐名“全忠”,命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让他克期收复京都长安。朱全忠是黄巢手下历练出来的大将,打起旧主子来可谓得心应手,很快灭了黄巢,把长安夺了回来,并乘胜东进,一路杀到大梁(开封)、亳州,从此便在大梁盘踞下来。到了唐昭宗时,被封为梁王,后杀死昭宗李晔和哀帝李柷,自个儿过起皇帝瘾来,建国号为“梁”,定都于大梁。之后没几年,唐朝大将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攻破大梁城,建立后唐,继续定都于大梁,称为“东都”。此后石敬瑭建立的后晋、刘知远建立的后汉以及郭威建立的后周均建都于此,改称为“东京”。
后周第二代皇帝叫柴荣,是郭威的养子,早在柴荣任滑州节度使的时候,赵匡胤就是柴荣的亲信。柴荣即位之后,占据太原的北汉刘钧便发重兵南下,两军在今天的山西高平打了一场恶仗,眼瞅着后周就要惨败亡国,赵匡胤力挽狂澜,率兵拦击,反客为主,为后周建立了不世大功。到柴荣晚年,赵匡胤已经坐上了“殿前都点检”的宝座,也就是禁军的总司令。柴荣去世后,他7岁的儿子柴宗训当了皇帝,赵匡胤不失时机地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大宋王朝。此时的大梁已经做过五朝都城,赵匡胤的基础当然也在这里,甚至柴荣时期整修大梁城的工程,都是赵匡胤亲自主持的,他不可能离开经营了数年之久的大梁而另寻新都,更何况当时依旧是军阀割据的局面,长安、洛阳都有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守,赵匡胤一时很难插进足去,于是大梁便顺理成章地成了中国中世纪史上的第六朝都城——宋朝之都东京,又称汴京。

汴京城在唐朝只是宣武节度使所在地,规模不大。朱全忠当了皇帝,天下并没有因此安定下来,今天南征,明天北讨,无余力扩展都城。此后的唐、晋、汉都是短命王朝,加起来总共才25年,内忧外患连绵不断,故而直到柴荣即位,东京基本上还是朱全忠当梁王时的模样,连所谓的“皇宫”,也还是当年的宣武节度使衙门、梁王王府。柴荣是个颇有作为的皇帝,高平大胜之后,他雄心勃勃发誓收复前此失去的中原领土,所以一方面命赵匡胤扩展东京、整修大内,另一方面厉兵秣马,等待战机。赵匡胤把柴荣的心思揣摩得很透,他的方案一拿出,立刻得到柴荣的认可:一是原有罗城城墙继续保留,在此基础上向外延伸,修建外城;二是在外城城头修建众多的敌楼马面,以便应对来犯之敌(“马面”即探出城外墙的军事设施,如同凌驾在城头之外的碉堡);三是为尽量避免碱化,须从郑州虎牢挖取优质土修建外城。经过几年十余万民夫的艰辛劳作,硬是在原本只有20余里的内城之外,兴建了周回48里的崭新外城,使得东京初步具备了神京帝里的巍峨气象。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的第3年,把原本促狭简陋的皇城又整修了一番。皇城最初只有周回5里,折合成今制,等于周长2500米,平均边长才600多米,又是内宫又是外廷,窄别程度可想而知。《宋史》中说,赵匡胤命匠人将东北隅向外拓展,并按照洛阳宫殿的模式增修,“皇居始壮丽矣”。说它壮丽,是和没拓展之前相比。宋朝后宫的建筑很一般,所谓这宫那宫,只是名字好听,实际上不过是些很普通的带院平房,贵人们的一日两餐,也都是使女在院内起火。

不论是皇城还是外城,经过几代皇帝的整修扩建,到了北宋后期,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王安石变法以后,国库里的银子骤然间多了起来,到了徽宗赵佶坐龙床的年代,可以撒着欢儿地花了。《水浒传》里提到的“花石纲”,正是一个剪影。《汴京遗迹志》中说:徽宗即位的前几年,总生不下皇子,有个叫刘混康的道士献策说:京城东北角儿有旺子之势,只是地势太低,如果能把那地方垫高,龙子很快就能成群扎堆儿。徽宗一听笃信不疑,立即决定在汴京东北的上清宝箓宫以东,按照杭州凤凰山的形势修建一座假山,并亲自定名为“万岁山”。这地方一马平川,要在这样的平地上修建一座山,谈何容易。可徽宗决心极大,几年之后,“山间林壑日益高深,亭榭楼观不可胜纪,四方花木奇石咸萃于斯,珍禽异兽,无不毕有”。修万岁山时,宰相蔡京把采集江南花木奇石的肥缺儿交给了小兄弟朱勔。《宋史·朱勔传》说,朱勔打着修万岁山的金字招牌,在江南一带肆意劫夺,并在苏州特别设立了“应奉局”,“舳舻相衔于淮汴,号‘花石纲’”。万岁山修成后,徽宗又改名叫做“艮岳”,“周回四十余里”,“最高峰九十步”,连颐和园的佛香阁在此峰面前,也得自惭形秽。这边厢蔡京正为艮岳欣然作赋,那边的方腊早就忍不住造起反来,旗号就是要“诛勔”,起因就是这“花石纲”。也是报应吧,这座雄伟无比的皇家园林刚建好不久,金兵的铁蹄便撞碎了汴京城门。史书记载:金兵攻进汴京城之后,正值寒冬,于是将艮岳的林木统统砍下,楼阁的梁柱也全部拆毁,当了取暖做饭的柴火。《汴京遗迹志》则说宋钦宗“取山禽水鸟十余万,尽投之汴河,听其所之。拆屋为薪,凿石为炮,伐竹为蓖篱。又取大鹿数千头,悉杀之以啖卫士。”一座耗尽民脂民膏的艮岳,就这样旋生旋灭于战火之中。
渐行渐盛时期的大宋汴京,虽地处群雄逐鹿的中原腹地,一旦国家安宁下来,它的发展还是相当迅速。真宗时期,全国人口大量增长,相应的“第三产业”迅猛跟上。《醒世恒言》里有一篇《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其中提到的“樊楼”,便是当年汴京最有名的五星级大酒楼,坐落在城西顺天门外金明池旁。论地位,金明池相当于今天的昆明湖,但它自成园林,不像昆明湖那样被红墙碧瓦包裹起来,“倾城士女王孙、佳人才子,往来游玩,天子也不时驾临,与民同乐。”樊楼坐落在这种地方,其档次和气派可想而知。此楼最初叫“白矾楼”,早期只是南北经营盐矾的客商汇聚之所,后来逐渐扩建,到了北宋中后期,已成汴京之最。据说此楼高三层,五楼相向,其间又各有飞桥互相连通,寻常时顾客都在千人以上。南宋初期人刘子翚有首《汴京纪事》诗称:“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偏要在夜深时才上樊楼,原因汴京妓业极盛。《东京梦华录》对此有不少的描绘:“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一直主廊约百余步,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阁子,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檐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又说:“诸酒店必有厅院,廊庑掩映,排列小阁子,各垂帘幕,命妓歌笑,各得稳便。”一对男女一个“小阁子”,谁也别碍谁的事。而名妓李师师这样的层次,开的便是独门独院了。
北宋100多年中,汴京人的生活经历了由贫穷到小康再到奢靡几个步骤。宋太祖建国后,大力提倡节俭,征服后蜀、南唐等伪国的收入,他都存在“小金库”里,作为收复北汉和契丹的军费,专款专用。如果说他也有挥金如土的举措,从现存资料来看,只能找出两三件:一是为了优待后蜀国主孟昶,建了一座4000多间房屋的大园子;另一件是为安排吴越王钱俶那一大家子,建了一座更大的庄园。宋太祖在世时立下了很硬的规矩:无论宗室外戚,一律不准穿金戴银、扩建宅院,违背此训就是犯罪。这种良好风气一直持续了四五代皇帝,直到神宗和哲宗时期,社会风气才开始逐渐变坏。仁宗时欧阳修在京城做官,有人送给他几只“车螯”,就把他美得又是作诗又是请客,其实不过就是南方产的大蛤蜊罢了。神宗时的司马光在洛阳组织了个“耆英会”,仅退休宰相就有好几位,每次聚会,也不过“朝夕食各不过五味,菜果脯醢之类,各不过三十器。逐巡无下酒时,作菜羹不禁”。而到了徽宗时,别说达官显贵,就连市井百姓也都过得如神仙一般。《东京梦华录》记载宣德楼斜对面左掖门的高档馆子就有“张家酒店、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曲院街南遇仙正店,“最是酒店上户,银瓶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酒八十一文一角”,比现在的茅台还要昂贵。至于朱雀门前,“旋煎羊、白肠、鲊脯、黎冻鱼头、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纱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药木瓜、鸡头穰沙糖、荔枝膏、广芥瓜儿、咸菜、杏片、梅子姜、莴苣笋、芥辣瓜旋儿、细料馉饳儿、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离刀紫苏膏、金丝党梅、香枨元,皆用梅红匣儿盛贮。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煎夹子、猪脏之类,谓之‘杂嚼’,直至三更。”有些东西究竟怎么烹制出来的,现代高厨都摸不着头脑。
玩得花样翻新,乐得欲仙欲死,吃得脑满肠肥,喝得醉眼乜斜,金人的铁骑也该来了。宣和七年(1125),一个最寒冷的冬天不期而至,宋徽宗把烂摊子往太子赵桓身上一推,当起了“道君教主”。没过多久,老道君和即位20来天的钦宗皇帝,像丧家犬一样被牵到五国城(金国北部小城,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附近)去了。煌煌大宋,轰然坍塌。
就在宋朝宗室几乎悉数被俘的情况下,偶然逃脱虎口的康王赵构被拥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挑起了中兴复国的千钧重担。但当时的朝廷官员,牺牲的牺牲,被俘的被俘,投降的投降,逃散的逃散,帅府能够指挥的军队只有“兵万人”,要在极短时间里重新振起,谈何容易。康王一会儿躲在相州(今河南安阳),一会儿窜到东平(今山东东平),一会儿又跑到济州(今山东济南),直到建炎元年(1127)的五月,才辗转回到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坛受命,正式成为南宋第一代皇帝。接下来,河北、河东、京东、京西大片领土相继失陷,迫使赵构不断南逃,扬州、镇江、杭州、宁波,直到入海南下,在温州登陆。这期间内贼外患乱作一团,国家安危垂于一线,在岳飞、张浚、韩世忠等人的拼死抵抗下,形势才略见好转,长江以南的金兵陆续撤回江北,惊魂未定的宋高宗赵构也从温州回到了越州(今浙江绍兴),此时已是绍兴元年(1131)的正月初一了。同年十一月,赵构下令把“行在所”搬到杭州,从这时起,杭州才正式成为南宋真正意义上的“行在所”。
称杭州为“行在所”,而不称其为都城,是因古代丧国流亡的皇帝绝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败,更不能承认自己把都城都弄丢了。比如唐明皇被安禄山端了老窝逃到成都,便称成都为“行在所”——朕是临时“出差”才行走到这里的,过后儿还得回去呢。可笑可悲也好,可叹可怜也罢,历代“蒙尘”皇帝都这么做,赵构当然不能破了老规矩:杭州是朕临时办公的地方,临安临安嘛,临时安排一下。这种观念深入到每个南宋臣民的骨髓,宋人吴自牧《梦梁录》卷七说:“高庙(高宗赵构)于绍兴岁南渡,驻跸于此,遂称为‘行在所’。”宋人编纂的《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和《咸淳临安志》,被后人称为“临安三志”,这三部地方志众口一词,都称临安为“行在所”,而决不称其为“国都”,也是强有力的佐证。
杭州历来是江南富庶之乡,北宋中期词人柳永一首《望海潮》,不知打动过多少人的心:“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迭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好一幅江南美景图。不过绍兴初年的赵构还没有心情欣赏羌管莲娃,一直捱到绍兴八年(1138)与金国订立了和约。杭州的逐渐繁荣,也正是从这时候起步的。
临安的轨迹和汴京很是相似,都是由渐盛到极盛,然后走向崩溃。南宋初年与金国时战时和,摩擦不断,加之临安城百废待兴,国家百废待举,想达到北宋后期的繁华是不可能的,绍兴三十一年,金国内部发生了一起特别重大的政治事件:由于金主完颜亮倒行逆施,奸杀无数,搞得全国上下民怨沸腾,文臣武将人人切齿,完颜亮只能采取转嫁国内危机的做法,亲帅三十二总管向南宋大举发兵,口称要“立马吴山第一峰”。金军很快渡过淮河,接连攻破信阳、盱眙等军事要塞,平静了几年的南宋顷刻间危在旦夕。就在完颜亮会兵于扬州瓜洲渡口,打算次日强渡长江的那天夜里,他的浙西兵马大元帅完颜元宜等发动兵变,将完颜亮杀死于行营之内,然后回师向北,一场不可避免的宋金大战就这样鬼使神差地中途打住了。
完颜亮的遇弑,标志着强大了几十年的大金国急转直下。从这时候起,南宋真正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而一直占主流的主和派又绝不想重整河山,于是半壁江山的核心城市临安大踏步进入了自我陶醉的怪圈,江南自有的丰腴、文人醉生梦死的人生态度等多重因素,使临安在很短时间内便成了极乐世界,西湖一带,则成为极乐世界中的极乐世界。周密《武林旧事》中说:“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人亦无时而不游。日糜金钱,靡有纪极,故杭谚有‘销金锅儿’之号。”于是乎“销金锅”便成了杭州的代名词,用现在的话翻译,“烧钱”是最生动传神的一个词语。大约从高宗末年摆脱了金人的钳制,杭州的“烧钱”活动便拉开了大幕,并且一发而不可收。
安定下来的南宋人和北宋徽宗时期士民心态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不同。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在拼命地追求享乐,“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大部分士民都丧失了防范和抗击外敌的斗志,更谈不上“还我河山”;不同之处在于北宋后期金人的入侵来得十分突然,大多数人都没有思想准备,而南宋则一直处在外敌的威胁之下——先是金人的不断南侵,接着是新崛起的蒙古贵族从西北蚕食,先后灭亡了西夏和金国,对南宋形成了合围,形势岌岌可危,而南宋国力空虚,虽然人人都明白自己的国家气数将尽,却没有谁具备回天之力,只能得过且过,于是人们的思想更加颓废,对享乐的追求更加无度。最能体现这种心境的作品,莫若林升写的一首《题临安邸》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此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在最后一句:当年汴京还算得是金城汤池,尚且不堪金人铁蹄的践踏,如今临安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不醉生梦死,又能有什么良策?在这种畸形心态的驱使之下,南宋人恨不得把西湖舞翻,把自己醉死,“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甚至胜过当年的汴京。《梦梁录》中说,每到春节(当时叫元旦),士大夫彼此相贺,士民男女都穿上鲜亮的衣装,往来拜节。街坊上食品、缎匹、花朵、玩具等,叫卖之声不绝于耳。“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此杭城风俗,畴昔侈靡之习,至今不改也。”更有意思的是说到元宵节时,难免忆起当年汴京大内前面扎缚山棚,“对宣德楼,悉以彩结,山沓上皆画群仙故事,左右以五色彩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各手指内五道出水。其水用辘轳绞上灯棚高尖处,以木柜盛贮,逐时放下,如瀑布状。今杭城元宵之际,舞队自去岁冬至日,便呈行放。庶几体朝廷与民同乐之意。”就拿舞队来说,“清音、遏云、掉刀、鲍老、胡女、刘衮、乔三教、乔迎酒、乔亲事、焦锤架儿、仕女、杵歌、诸国朝、竹马儿、村田乐、神鬼、十斋郎各社,不下数十”。傀儡戏班子则有“乔宅眷、龙船、踢灯、鲍老、驼象社、官巷口、苏家巷二十四家傀儡,衣装鲜丽,细旦戴花朵、珠翠冠儿,腰肢纤袅,宛若妇人”。还有些达官显贵家里就有“家乐”,“各动笙簧琴瑟,清音嘹亮,最可人听,拦街嬉耍,竟夕不眠。更兼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妓女群坐喧哗,勾引风流子弟买笑追欢。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人都道玉漏频催,金鸡屡唱,兴犹未已。甚至饮酒醺醺,倩人扶着,堕翠遗簪,难以枚举。”大有“不是汴梁,胜似汴梁“的气派!除了传统节日之外,杭州旧有的地方节日也加入进来,最典型的当属农历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和八月的观潮。《梦梁录》说: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都人皆往钱塘门外玉壶、古柳林、杨府、云洞,钱湖门外庆乐、小湖等园,嘉会门外包家山王保生、张太尉等园,玩赏奇花异木。天庆观递年设老君诞会,燃万盏华灯,供圣修斋,为民祈福。士庶拈香瞻仰,往来无数。崇新门外长明寺及诸教院僧尼,建佛涅胜会,罗列幡幢,种种香花异果供养,挂名贤书画,设珍异玩具,庄严道场,观者纷集,竟日不绝。”说到观潮,那更是惊心动魄:“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自庙子头直至六和塔,家家楼屋,尽为贵戚、内侍等雇赁作看位观潮。是时正当金风荐爽,丹桂飘香,(皇帝)尚复身安体健,如之何不对景行乐乎?”观此数句,临安的颓靡之风便足以领教。至于茶坊酒肆、瓦舍青楼,栉次麟比,布满杭城,当年的汴京,肯定要瞠乎其后了。
这种日子不可能无休止地拖延下去,蒙古贵族早就垂涎三尺了!随着蒙古大军的步步深入,南宋外围重镇成都、襄樊以及淮南一线相继失陷,杭州渐渐成为一座孤垒,此时在外的将帅死的死降的降,朝廷大臣深知大事不妙,争相请求致仕退休,临安的气氛一天比一天紧张,所有人都明白,国家灭亡的日子为期不远了!终于在末代皇帝瀛国公德祐二年(1276)三月丁丑,“行在”了140年的美丽杭州,不再属于赵宋所有,且从此以后,这座没有“龙脉”的城市再也没做过任何朝代的首都,恢复了它“最佳旅游城市”的本来属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赵匡胤抢夺的是后周郭氏江山,为何宋朝历代会厚待柴氏
宋朝皇帝列表
哪个朝代,最能给当今中国教训和启示?
充满诡谲宿命色彩的大宋王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