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艺天工大师系列蔡金兴砚雕暨澄泥石刻展

序 言

拂拭历史的尘埃,追溯文明的踪迹,一方方砚台呈现在眼前,仿佛接续起这个民族久远的文化记忆。

这不是砚台的时代。砚台已经退出了孩子们的生活,远离了青少年的视野,模糊了成年人的回忆,也不再是老年人念兹在兹的日常器物。然而文化不容遗忘,文明需要传承。中国的洋洋文明史,从来都与文房四宝,与一方方砚台相伴而行。

早在汉代的古籍中,苏州灵岩山就被叫做砚台山,可见苏州砚刻历史之悠久。苏州七子山贵族墓就出土有五代时期本地砚石制作的砚台,形体硕大而规矩。至宋代,苏州澄泥石砚传世实物甚多,已初步形成本地特有的制作风格。明代苏州手工业高度发达,各大雕作门类无不名手云集,此时的苏作砚刻造型文雅,做工精美,看似素简,实则变化无尽。清早期,吴门顾家三代琢砚,顾二娘更是“名闻朝野”、“当世实无其匹”,为文人所推崇。

在苏州,守护着砚刻技艺的,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蔡金兴用一双粗粝温厚的大手见证和体验的,是半个多世纪苏州砚雕的起起伏伏。儿时便在砚村接受家传启蒙,少年时进入苏州唯一的砚台厂,后又开办工作室至今。五十年间世事变幻,刻砚桌前的,却还是那个人。呼吸间吐纳石灰,鳝黄虾红间忽焉白头,付出一生心力,他的热情并未稍退。

蔡金兴的砚刻作品,由仿古而入写意,突出线条和造型的变化,重视形体美和意蕴美,传承了苏州砚雕的技术语言和思想内涵。他的澄泥石刻作品,雕刻细腻生动,富有生活阅历,充满了个人情感和文房雅趣。本次展览的作品,皆是传统与现代融合,传承与创新兼具。

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能向观众展示苏作砚雕之美,能为澄泥石刻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与推广做出贡献。

同时感谢蔡金兴先生慷慨捐赠《明式太史砚》以及《农家米匾文房系列》两套作品,丰富了苏州博物馆的收藏。

苏州博物馆馆长

陈瑞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蔡金兴:苏作砚雕上显现的工匠精神
木渎镇藏书澄泥石刻砚-一方砚台的传奇
躬耕砚田五十余年 蔡金兴父子接力 传承百年苏作砚雕
澄泥石刻 · 让石头活起来
十年“艧村”缘
周林泉《福》澄泥石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