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丁香巷:丁香一样的姑娘和她的巷

都说平江路上小巷多,比如狮子寺巷、传芳巷、东花桥巷、曹胡徐巷、大新桥巷、卫道观前、中张家巷、大儒巷、丁香巷、胡厢使巷、萧家巷、钮家巷、悬桥巷,等等等等,那一条也是名声在外声名赫赫如雷贯耳,每一个名字背后都可能有着长长的故事。



正所谓独角不成名,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它横生枝节牵丝攀藤的左翅右膀似的横街窄巷小街小巷成就了平江路,也最是符合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那样的意境: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是1927年的戴望舒,鬼使神差的一个心血来潮,倒是让苏州人100来年都念着他的好来。

其实鬼知道是怎样的一个莫名其妙状态,让这个读文学和法语的22岁青年,突如其来灵机一动,写了这首显而易见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雨巷》,并由此受到了文坛大佬叶圣陶的极力推荐,盛赞他“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成为一个著名诗人,因此还专门被誉为雨巷诗人。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走在平江路上晃,也不是晃在平江路的丁香巷。虽然那个时候的丁香巷和今天的丁香巷也还是没有多大的差别。在苏州,这样悠长悠长而寂寥的雨巷多了去了,比比即是,就平江路上左右两旁的几乎也都这样悠长悠长的寂寥,能说都是丁香巷么?不能。而苏州满大街小巷里的姑娘闺女也是家家户户,长得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就叫丁香么?也不能啊。这事儿就像叫黄四郎的脸上有没有刻着四叫张麻子脸上有没有麻子一样愚蠢,何止是愚蠢,简直就是愚蠢。



能的情况是,这个杭州青年因为在上海读书,戴望舒在上海杭州来来回回的,未必没有闲心逸趣来苏州转悠转悠,未必不会在苏州的老街小巷兜来兜去。如果是个雨天,撑着把伞,走在石板路上,嘀咯嘀咯,夜里会很恐怖,白天可是很抒情。戴望舒走着走着,一个美女儿打眼前一晃而过,不是沉鱼落雁,也不是闭月羞花,让他心灵为之一动,情窦为之咋开的,居然是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他的教养决定了他不会像传说中唐伯虎追秋香那样低三下四,也不会像电影里周星驰追巩俐那样死皮赖脸。那时新诗只是刚刚启蒙,还少有人写么,他可以来点法国式的浪漫。

所以白日梦可以成就美丽的诗篇,尤其是一个与爱情的擦肩而过,但那已经需要500年的修为才是因了;若是想得美再有一个回眸生百媚就更好了,可那得要有1000年的修炼才为的果。

而我打小读到这诗至今差不多都40年快了,都没想出来,那长得丁香一样的姑娘到底忒么长什么样。

所以《雨巷》绝对不是写的丁香巷,但是它的意境是如此的飘逸美丽,的确也吻合了苏州老街小巷的那一分低潋嫣然的风情,苏州人以为十分贴切,便固执地拿来作了代言,文艺清新,百年不衰。



过去一直以来,都是把丁香花含苞不放比喻成高洁美丽的愁思郁结,难以排解。丁香花就是文艺青年戴望舒喜欢的一种。

可丁香巷并不是由此而来的,丁香巷的来路十分诡异,说白了倒是一个反其道而行之,和中国古代的一位高官有关,带着遗臭万年的名声。

他的名字叫丁谓,是苏州历史上第一个位高权重的大官,史称“五毒宰相”。

这里原来叫流真坊,丁谓出生在这里,长得歪瓜裂枣,精瘦精瘦的,像猴子,还是一双斜眼,往上翻,脑子却是绝顶聪明,少年时在这顽劣不堪,后来找了一个极好的老师严加管束,学业精进。他勤奋好学,博闻强记,天象占卜、书画棋琴、诗词音律,无不通晓。

一个聪明人学习又好,在中国古代社会基本可以肯定就是官运亨通的了,从户部判官、工部员外郎到右谏议大夫,加枢密直学士,再到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书,马不停蹄进步很快。

1016年,丁谓以参知政事身份任平江军节度使,建节本镇,也算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他同时还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这都说明他是个精明能干的人。一年之后,就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

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可谓显赫一时,贵震天下。但是丁谓的品行不好,在位十年不顾国家和百姓利益,阿谀奉承,一味迎合皇帝,作恶多端,做了很多丧尽天良的坏事,后被宣告罢相。聪明人做坏事,你懂的,比如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刮民脂民膏,比如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害忠良贤臣,比如神神道道装神弄鬼搞迷信活动,等等等等,手段毒辣,罄竹难书,举不胜举,在朝在野,一派骂声。苏州人恶其臭名,把这巷子改名丁香巷,用意很明显:欲以丁香的芬芳掩饰人恶的臭名。

但是话说回来,丁谓也的确是聪明,并且能干:比如搞项目做工程,优化组合的“丁谓造宫”是工程理论的一个典型实例;比如维稳打仗平反,兵不血刃的安抚了边境少数民族的反抗活动,兵不厌诈的击退了的契丹军队的来犯入侵;比如掌管经济发展,是很有谋略的政策下放,因地制宜的减免赋税,一举数得的水利建设,等等,也是颇有建树的。这事儿就一码归一码吧。




若是遇到几个上点岁数的老人,还会知道一些陈年往事。

在石人弄与丁香巷的交汇口,是一溜排屋,不起眼,但是有点特别。

据说,在解放前,这里曾经是苏州开明大戏院首位老板的居所,前前后后连通着两条巷子的宅邸在当时也是相当的阔绰,很气派了。后来是众所周知的50年代公私合营、三反五反的整风、社会主义改造等等的一系列运动,这位老板的一家人集体上吊自杀。老人们说起这件事,很小声,也很感叹。

据说60年代中期,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时,刘少奇的女儿也曾经一度避难于此,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泄露的风声,由于周围群众的举报和排斥,又匆匆搬离了。

在小巷的蜿蜒深处,老人们还热情地向我介绍这座前后相连的房屋,曾经是苏州光明丝织厂老板的住宅,解放后公私合营以及后来归国营后来又改制现在又被吴江一个老板收购的光明丝织厂曾被苏州人骄傲地称为国内丝织业规模最大的“四大绸厂” 之一。

当然,现在早已不见当初二进二出大宅院的恢宏气势,破败的墙面见证了风雨飘摇的岁月沧桑。



         ▲

年初一个雨后的傍晚,在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的鹿人画廊参加一个画展的开幕,结束后朋友洗菜做饭一展厨艺请我们喝酒。我说这会儿等着的当口我去丁香巷转悠转悠,去找找雨巷里丁香一样的姑娘。朋友们戏谑地调侃说几十年来都不是没有找到么,我说,今天天气比较应景吧。有兜有转一个来回,回到巷口时,一群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拥堵在巷口,看着墙上的黑板报,画着一个撑伞的姑娘的背影,写着戴望舒的《雨巷》这首诗,听到一个大学老师一样的中年女子在说:“写这首诗的人叫戴望舒,是个女的,是个女诗人······”忍禁不住说:“别瞎说啊,戴望舒是个男的。”窃窃私语的孩子们回过头来,我从人群中过去,一个应该是非州裔的女孩好奇地问我:“请问老师,你对诗歌很熟么?”

我说,还算比较熟的,在中国,60年代左右的人,都曾经经历过一个诗歌的时代。




关注传统,有关设计、有关手工、有关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百巷(66)丁香巷
梦中的丁香巷
欣赏戴望舒《雨巷》英文版,漫步江南雨中小巷,寻觅那位丁香姑娘
苏州老街巷之(9)——丁香巷
城市物语丨那条诗意小巷
彷徨在悠长的雨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