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下大码头——明清史料笔记小说中的苏州大市场之一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借那痴石头上的字迹,写了一段话:“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那末一句,让苏州古城西这座读来有些拗口的城门享誉九州。

阊门是苏州的西北门

清康熙年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舅公李煦都曾钦差苏州织造署,加之《红楼梦》女主角林黛玉是苏州人,小说叙述还大量引用了吴方言,都说明作者与苏州的渊源。

明清苏州自明中叶以降的繁华,学界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如果从对国家贡献的视角来看苏州的“赋税沉重”,或可表明,苏州经济实力的背后,一定有着强大的资本吸引能力和优质的营商环境。



阊门内当年钱庄票号林立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说到明初苏州赋税在全国占比情况:

考洪武中,天下夏税秋粮以石计者总二千九百四十三万余,而浙江布政司二百七十五万二千余,苏州府二百八十万九千余,松江府一百二十万九千余,常州府五十五万二千余,是此一藩三府之地,其民租比天下为重,其粮额比天下为多。(苏州备录上·财赋)

顾炎武像

《明史》的数据和顾炎武的研究结果差不多,甚至还说明了江南赋税沉重的原因:

惟苏松嘉湖,怒其为张士诚守,乃籍诸豪族及富民田以为官田,按私租簿为税额。……时苏州一府,秋粮二百七十四万六千余石,自民粮十五万石外,皆官田粮。官粮岁额与浙江通省埒,其重犹如此。(卷七十八·志五十四·食货二)

元末张士诚与苏州这段历史是另一部波澜起伏的大书,按下不表。苏州上缴的税粮不仅和浙江全省相当,而且几乎占了全国的十分之一。这样的经济体量,仅靠一己之力显然无法承受。因此,明清苏州以包容天下的格局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成为“天下大码头”,势所必然。


徐扬《姑苏繁华图》所绘的阊门

清康熙年间,从京城大兴县“南漂”苏州生活的士子刘献廷(1648—1695),在笔记集《广阳杂记》中记述了当时四座全国“一线城市”的分布态势:

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卷四)

“以分其势”的意思十分清楚,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竞争激烈,但以苏州为中心城市,其他城市则是挑战者的姿势。细分一下明清江南商业市场大体格局,芜湖是米粮集散地,扬州是盐业,江宁、杭州则挟老都城余势,如江宁上新河也是全国大码头,杭州则与苏州一样,都是全国丝棉织品集散地,“江南地区的丝棉织品的外运流向,基本上是商人们先汇聚产布区购买,再返抵苏州、杭州集中,在此发运全国”。不过,苏州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府州,足见其城市的集聚能力。如清中叶杭州的人口要比苏州少二百多万。


袁运甫《苏州阊门外》(1973)

生活在明代嘉隆万年间的徽州籍士子叶权(1522—1578),喜欢游走四方,他在笔记集《贤博编》中罗列了当时全国十个“大码头”,苏州占有两处:

今天下大马头,若荆州、樟树、芜湖、上新河、枫桥、南濠、湖州、瓜州、正阳、临清等处,最为商货辏集之所,其牙行经纪主人,率赚客钱。架高拥美,乘肥衣轻。挥金如粪土,以炫耀人目,使之投之。

如果以阊门和其西北三十里国家级钞关浒墅为起始与终点,那么枫桥、南濠都是这条天下商路上的重要节点。《天下郡国利病书》分析道:

阊门外要冲莫若浒墅。……其南为枫桥,商贾骈集,乃入苏之正道也。又有虎丘山塘泾,货物亦阜,乃入苏之间道也。(苏州备录上·郊聚)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在另一部历史地理巨著《肇域志》中,顾炎武具体描述说:

一城中与长洲东西分治,西较东为喧闹,居民大半工技,金阊一带,比户贸易,负郭则牙侩辏集。胥、盘之内,密迩府县治,多衙役厮养,而诗书之族,聚庐错处,近阊尤多。(江南八·苏州府)


《肇域志》

“正道”枫桥区域是大宗货物交易地,也是全国柴米以及日常杂品集散地之一。如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中,讲述湖广商人蒋兴哥常年在广东经商,第一次来苏州贩货,小说写道:“那枫桥是柴米牙行聚处,少不得投个主家脱货”,又说:“原来兴哥在广东贩了些珍珠、玳瑁、苏木、沉香之类”“久闻得‘上说天堂,下说苏杭’,好个大马头所在,有心要去走一遍”。



伊丽莎白·基思《雨中的阊门》

“间道”山塘泾终点即为南濠阊门。至今仍留存着所谓“五龙交汇”(即五条水道汇聚)的景观。除了日常贸易,南濠阊门桃花坞区域也是各地商贾之家,会馆林立,类似于今天的“全国商业联盟”所在地。连跑到苏州建造会馆的杭州商人都认为:

会馆之设,肇于京师,遍及都会,而吴阊为盛。

苏州在成为商贸大市场的同时,也形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生活在明中叶的唐寅(1470—1523)留下一首《阊门即事》,描写了那一带的繁华景象: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唐伯虎表示画不出来,但比他稍早的苏州士子王锜(1433—1499)有本笔记集《寓圃杂记》,努力用文字堆砌了一段,描述出来真不容易:

迨成化间,余恒三四年一入,则见其迥若异境,以至于今,愈益繁盛,闾簷辐辏,万瓦甃鳞,城隅濠股,亭馆布列,略无隙地。舆马从盖,壶觞罍盒,交驰于通衢。水巷中,光彩耀目,游山之舫,载妓之舟,鱼贯于绿波朱閤之间,丝竹讴舞与市声相杂。(卷五)


阊门的喧嚣与城东的谧静形成对比

伊丽莎白·基思《双塔》

作为织造业大市和丝棉织品加工业中心,苏州城东没有城西商业区的喧闹,是机户生产的“工业区”,按现在的说法,是资本和劳动力市场集聚的地方。清乾隆《苏州府志》载: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织业。织文曰缎,方空为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粥后散归。若机房工作减,则此辈衣食无所矣。每桥有行头分遣。(卷三)

这条史料叙述的雇佣关系,常常被用来证实明清苏州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从商贸市场视角看,如对应全国棉花棉布生产中心太仓、松江,苏州城东北这片区域的娄门还是重要的商路起点。而对应湖州丝绸商品大码头,苏州城南吴江沿线则形成了重要的江南市镇群,如平望,号称“小枫桥”,盛泽号称“东方第一绸都”。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八卷中,专有一段铺陈盛泽的繁忙景象:

说这苏州府吴江县离城七十里,有个乡镇,地名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江南养蚕所在甚多,惟此镇处最盛。

黄仁宇先生考订这段小说家言时认为,盛泽牙行“约有千百余家”显然夸张,但“其结果当不至于全部脱离事实”。


顾志军《姑苏水城门之阊门》

总之,从苏州城的东南西北各方,来来往往的商船昼夜不息,张海英先生通过研究明清商书如《一统路程图记》《士商类要》《商贾便览》等,梳理出明清苏州沟通覆盖全国贸易的主要商路多达十三条。苏州成为天下商贾创业竞技的巨大舞台。


“苏州档案”征稿启事

苏州历史、苏州文化、苏式生活……关于苏州,相信你有很多的故事要讲。那就来和我们说说吧,可以是寻找乡愁,追忆历史;也可以是文化杂谈,说古道今……

1.体裁不限,表述清晰,文字简洁,篇幅1200-2000字为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清史料笔记中的苏州大市场
天下郡國利病書·10·南京·《丁粮議》 明·顾炎武
明清时期的丝织巨镇
苏州寒山寺完整攻略来了,枫桥夜泊这首诗让寒山寺千年以前就闻名天下,你知道寒山寺名字的由来吗?你知道为什么寒山寺被奉为和合祖庭吗?#苏州 #寒山寺
转:等你在枫桥的码头
朗诵:等你在枫桥的码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