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少林八宝门丹田功

一:换气法:

每日子时和寅时,到柏树多、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的地方练功。先活动头颈

四肢腰膝踝等关节数分钟,面向南方或北方,直立,口眼微闭,下颌微收,两足

横开,与肩同宽,双足足尖稍内扣,脚掌心含空,双手自然下垂于两大腿外侧。

从头顶逐渐向下放松,直到脚下,待全身放松后,以口尽量呼出体内浊气,

然后以口呼鼻吸法呼吸,吸气时舌尖轻抵上腭,小腹部稍微突起,意念气从头顶

百会穴垂直下降至小腹丹田穴处,同时两手向前缓慢顺弧形轨道上抬,至额头两

侧上方,上抬时,双手掌指弯曲,指尖相对,掌心向后,拇指稍微朝上。接着微

张口呼气,呼气时舌尖放平,小腹内收,同时双手掌翻转,掌心向下,手指相对

,从身体前方轻轻下按,直至双掌接触两脚前方的地面,上身随之前俯,而两腿

绷直不可弯曲,意念内气从丹田分作两股向下运行,经过双腿内侧及前侧贯注入

两足涌泉穴,并透入地下深处。然后慢慢抬起上身,两手缓慢顺弧形轨道上抬,

同时呼气,意念内气从腿后侧及外侧上升,经外髋部返回丹田,双手上提至胸前

停住,以口轻轻吐气。随后如前所述,吸气时双手上抬至额头两侧上方,呼气时

俯身下压,如此反复练习49次。

正常效应:在练功后一星期至一个月内,头顶心、双手掌心、双脚心会出现

发热、发麻、发胀感,腹部发热或发凉并因小肠活动加强而出现肠鸣音,此外还

可能出现意境上的大、小、轻、重、光亮和身体的非病态发痒、肌肉跳动等现象

,练功后出现其中任何一种反应的,便称之为“得气感”。

二:培元功:

站立姿势:身体正直,两脚横开与肩同宽,双脚平行,两手自然下垂于两大

腿外侧,百会上顶,下颌微收,口轻闭,舌尖轻抵上颚,双目平视正前方,含胸

拔背,双膝微微弯曲,百会穴要与会阴穴处在一条与地面垂直的直线上,身体重

心落在两脚心涌泉穴连线的中点上。

坐式:选用一个与膝盖差不多高的硬木凳为坐具,端坐其上,头顶百会穴要

与会阴穴处在与地面垂直的一条直线上,松肩含胸,腹部放松,口眼微闭,膝关

节屈曲九十度,脚掌全面着地,两脚平行,双膝与肩同宽,双手轻松放在两膝上

方的腿上。

选择上述两种姿势的一种,于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无人打扰,无风直吹的

地方练功。

思想集中,神形安静,全身肌肉放松(特别注意放松会阴部),双目垂帘,

舌尖轻抵上腭,鼻呼鼻吸,呼吸柔和自然,意念轻微地集中在头顶百会穴和丹田

处,意守三至五分钟,然后采用顺呼吸法呼吸,鼻呼鼻吸,先呼后吸,吸气时想

象天上日月星辰的精华随着吸气从头顶百会穴流入,顺着中脉垂直下行,经过心

轮膻中穴下达丹田穴,并想象这些精华之光气慢慢地充实润泽整个下腹部,吸气

的同时要柔和地收提睾丸收缩肛门。呼气时,意想体内浊气从心窝处向体外呼出

,并同时放松睾丸和肛门。如此一呼一吸,反复练习。

每次练功半小时至一小时后,即可收功。收功时,两手重叠,以左手心劳宫

穴按压在肚脐上,右手搭在左手背上,以肚脐为中心,先按顺时针方向(左下右

上,女子练法方向相反),由内向外速度均匀地轻轻揉转十八至三十六圈,然后

换为逆时针方向,从外向内揉转十八至三十六圈。然后将双手掌相互搓擦至发热

后轻擦颜面部十八次,放松全身肌肉,缓行十数步后功毕。

练功要领:全身舒松,形静如眠,调息柔和自然,意守丹田宜淡,似守非守

,若有若无。心情舒畅,怡然自得,精神愉快,神态从容自若,断灭一切杂念,

达到静水无风,秋月无云,清澈洞明,恬淡虚无的境界。

正常效应:百分之九十的人在练功后第十天左右,自觉在吸气时腹部有轻微

的发热感,发热部位因人而异,同时腹部出现“咕咕”的肠鸣音,矢气增多,一

个月后腹部发热面积逐渐扩大,两个月后腹部发热似温水流动样,全身有温暖的

舒适感,口中唾液增多,三个月后气力大增,小腹热感更甚(与病态的燥热不同

),有时还会出现小腹部轻微的跳动感,部分练功者腹部还可出现气团感。出现

上述感觉后,称之为“火烧丹田”,这是初步具备丹田内功的重要标志。练功三

个月后,极少数练功者腹内的“气团”可以沿着任督二脉行走(即气通小周天)。

(2)五心纳气法

采用熊桩姿势练功。练功前,先意守丹田3~5分钟后,即采用顺呼吸法进行缓慢、柔和、自然的呼吸,先呼后吸,吸长呼短。呼气时想象天地精华之气随着吸气动作从顶心、手心(双侧)和足心(双侧)源源不断地收聚入丹田,同时,放松睾丸和肛门:吸气时,柔和地收提睾丸和收缩肛门,并意想体内浊气向头顶百会穴、双手劳官穴及双足涌泉穴排泄出来。如此一呼一吸,反复练习30——60分钟后即可收功。收功时,方法与'蓄精培元'的收功方法相同。

练功要领:意守“五心”,吸精聚气,吸气时放松睾丸和肛门,呼气时收提睾丸和收缩肛门。吸天上日月星之精华和大地山水树之灵气;呼体内污浊之病气。

正常效应:头顶心百会穴、双手心劳宫穴、双足心涌泉穴出现热、麻、跳动感,矢气增多,皮肤有蚁爬感,全身轻安自在,酥绵快乐,如沐温泉之浴,有时出现全身如一片白支冉冉向上升飘。同时,外肾亦因精气充沛而产生勃举现象。

三缠桶功(又称“罡气缠桶法”)

本功法必须是在练好培元功的基础上再加以练习,练功前务必先将功法要领掌握好之后再悉心揣练,不可故行莽撞,贸然操练,以免出现意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请内行的气功师在旁指教练习。

练功时,按观音式坐好,行顺呼吸法,鼻呼鼻吸,呼吸柔和自然,意念集中在丹田处。意守丹田至腹部发热之后,即以肚脐为圆心,用意将丹田内气按顺时针方向,自左至右,从上至下,由内向外,速度均匀地作圆形旋转18圈。然后又按逆时针方向如上法反转回旋18圈,收入肚脐神阙穴。如此反复旋转,每日勤练不辍,待可以将丹田内气随意运转时,再把旋转的次数逐渐增加至24圈、36圈、72圈和81圈。

在转圈时,次数少的圈距大,次数多的圈距应小些。总之,运动旋转的范围以上不超过左、右肋弓缘,下不逾越趾骨和左、右髂骨上脊为宜。

初练习时,内气难以随意旋转,但是,只要能坚持勤练一个月后,内气旋转自能如意,同时能感觉到内气逐渐收聚成团。以后随着功力的不断增强,于每次行功运转时,这团内气均可随着意念的导引而在腹内反复旋转。

练好上述功夫后,仍采用顺呼吸法,吸气时意念内气自丹田降至会阴,同时放松肛门和睾丸;呼气时以意引气上行过命门至丹田,同时配合收缩肛门和睾丸。如此反复进行,随着气机的运转,可使丹田、会阴、命门这三者连成一个圆形环状(此方法称为“小小周天”,亦名“小法轮”),然后在腹内丹田、会阴、命门之间操八卦(方法与后一节 “八卦”相同)。

然后,再用意念将内气按顺时针方向(从上往下看),自左至右,从外向内进行有规律的圆形运转,吸气时气经腹侧,呼气时气过腰侧(即通带脉)。待意到气到,意随气转后,再按逆时针方向,从右往左,由内向外反行旋转至气随意转时,又将内气沿着腹壁内侧,由左至右地从小腹部往上作螺旋状的圆形旋转,转至上腹的心窝部(即剑突下凹)后,再从上往下作螺旋状的圆形反转.一上一下为一次,共作72次。

在旋转内气时,必须是有规律的圆形运动,动转时必须意到气到,气随意转,运用自如。运转的速度初时不宜太快,即使是纯熟之后也只能稍加快些,转速的快慢必须与呼吸和意念紧密配合。当内气不能随意念行走时,千万不要强行运转,也不要忽左忽右地乱作旋转,以免气机逆转,出现偏差,导致练功失败。在内气运转的整个过程中,均采用顺呼吸法,呼吸要柔和自然。每次练功完毕后,必须意领内气回归丹田。

练功要领:以意领气,气随意转,法式自然,水到渠成。

正常效应:丹田充实,会阴跳动,百会、涌泉、劳宫、命门发热更甚,全身气力有用之不竭的感觉。如有头痛,内视涌泉则可消除。

子午流星功(又称“小周天功”)

一、通任督

经过上述诸般功法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腹内丹田内气更为充盈。如能长期坚持锻炼,循序渐进,勿令间断,当意念达到明镜止水,净莹澄澈,如入恍惚杳冥之中时,便可感到有一股强而有力的气自会阴穴沿脊柱上冲头顶而下行进入丹田,这便是人们所说的“气通任督”了。自此以后,内气可以沿着任督二脉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地运转。此即为气功术语之“小周天功”。因为在气通小周天的同时,往往在印堂穴内出现一种耀眼明亮的光随气运行,有如流星运转一般,故此,我们八宝门则称之谓“子午流星功”。

子午流星功完全是从自然而然中得来,未有一星半点的“妄功”。目前有许多人在练功得气之后,为了尽快打通任督二脉而妄加导引,至使气机在经络内乱窜,出现了气功偏差种种,一时刻便产生了惧怕心理,不敢再练,导致前功尽弃,殊为可惜!在气通任督二脉时,有三处是比较难过的,也称为三关。一关为尾闾,二关为夹肴,三关为玉枕,在通三关时,有的很顺利,有的则会遇到障碍,兹引一段丹书上关于通三关的情况,以供参考,不另作说明。《寰阳殿问答篇》: “……下田三宝充盈,乃有无路可走之势,自然冲开尾闾,从太元关逆流,隐隐有股暖气,上肾堂过脊背。……但至夹脊者,学者道浅,宝积求富,那能一时便得直透而上,切勿烦躁欲速,惟自日日行之,意中须以心目相送,微用提撮谷道法,如辘轳循环,自然志至气次,时候一到,片响之间,夹肴自开,双关自辟,直上玉枕。玉枕一关,名曰铁壁,居头凹处,有一高骨,尤难过此,必须闭目上视,低头用意,直透此关,上至泥丸,与神交合。此时景象,有如雷轰电挚,火焚波沸,种种形声,似真似幻,切须牢守身心,勿惊勿喜,徐徐自动,清磬冷然入两耳,泥丸,昆仑之间,有如火珠一颗,盘旋不已,隐现于眉间,觉从鼻内而下向玄膺,仍自降入气管,乃由华盖、绛宫,直抵丹田。此时身心快乐,难以言喻,所谓乾刊交媾罢;一点落黄庭是也”。

练八宝气功者必须十分注意,只有在丹田内气充盈的前提下,坚持不懈地练功,并有意识地增加每次练功的时间,在平时的坐、卧、行走之中亦加强练习,一旦火候到时,内气充满,不须任何意念导引,任督二脉即可自行打通,所谓“气满督自开”是也。此时只能用意念跟随着它自行流转,一步一趋,顺应自然,半点也不能勉强和急躁。此为练功之奥妙,是我八宝拳门传心之秘识。

子午流星运转的路线是:气从丹田起,向下经会阴、过尾闾,然后沿夹脊上行至大椎,再上行至玉枕。直达头顶,然后再经印堂,过祖窍,再用舌接入任脉,沿任脉下行经膻中,过鸠尾而下行直达丹田。一般练本功的人如能按功法循序渐进地练习,小周天是能自发打通的,其循行路线无须诱导。

小周天一通,坎离相交,水火既济而阴阳调洽,于是先天元气蒸发更盛。虽闭口鼻,元气自然能以出入,细长深绵,美快无比。真息冲融,真气从之,流注于全身上下,油然而上腾,勃然而下降。其气息之薰蒸,有如春暖天气热睡方醒,其躯体四肢之畅快恬适,确实难以言语来形容个中之妙味。

二、操八卦

任、督、冲三种位置恰如太极八卦图式。督脉居后脊,冲脉居中,任脉居前居胸腹。练功时,呼吸的时间要均等,保持深长悠缓勾静的要求。以意领真气从会阴沿任脉上行至头,再从头沿冲脉下行至会阴,然后从会阴过尾闾,沿督脉上行至头,犹如太极图中之阴阳鱼。

第四节添火功

练功时取站、坐、卧三种姿势均可。全身放松,呼吸柔和自然,口眼微闭,舌舐上腭。以左手掌心紧贴在神阙穴上,右手掌搭在左手掌上,掌心均朝向肚脐。意念集中在左手掌心下的神阙穴上,意守1~3分钟后,双手按顺时针方向自左至右,自上而下,从内向外,由轻至重,速度均匀地揉摩腹部,手法匀轻勿重,勿疾亦勿徐,以手掌与腹部皮肤既不相对摩擦,又不要因为手掌按压过重而感到腹部疼痛为宜。按揉时,呼吸和意念应与手掌的揉动密切配合。手向左、向下揉动时呼气,向右、向上揉动时吸气。揉按的范围以上不超过左、右两侧的肋弓缘,下不逾越耻骨和左、右髂骨的髂前上脊为度。揉按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只能稍快,不可太快)的原则来进行。每天练习二次,每次练习30~60分钟。

按上法揉摩一段时间后,脐周部会逐渐膨起,随着揉摩时间的增加和手法的加重,臌膨的范围日渐扩大、膨起,待至整个腹部充分膨起之后,小腹内的热团更甚,有如火球在腹中滚动一般,但又不似烈火那般燥热滚熨。至此,丹田浩然之气可聚可运,内外如一,凝成一团,精神饱满,巍然如山。

正常效应:丹田更为充实,腹部饱满。在练功当中,往往有阳物勃举,似将走泄之现象。如遇阳旺欲泄,应闭目内视尾闾并以意将精气上行至泥丸穴,意守泥丸穴片刻,则阳精即不会外泄,且有胜肾补脑之特效,脑力者仿之大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师父们都不说的地方:如何进行逆腹式呼吸的训练
逆式丹田功法
功法四之内气过三关
如何练习小周天功法
内家功
养生静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