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风水名师扦点奇龙怪穴出大贵

江西阴宅风水--古风水名师扦点奇龙怪穴出大贵

类别:古代帝王将相风水   访问量:  关键词:江西阴宅风水--古风水名师扦点奇龙怪穴出大贵

此地龙穴宝地系宋朝马丞相祖坟风水格局。风水格局为凹脑天财穴,其龙后为仰瓦,盖此龙格气蹙于前,不嫌其仰瓦,此地出大贵丞相。右丞相马廷鸾祖坟,龙穴在乐平市,当地土名雀儿垄。一代风水大师廖金精课云:“先师黄老善寻龙,五福源头两发踪。山东(当地土名)来祖四十里,丙、午、丁、未山为龙。迢迢宛转乾亥骨,乾亥五里穴其中。丑、癸二山,为出面,出面是穴为仙宫,坐癸向丁来正案,案前耸出贵人峰。贵人卓入青云里,日月捍门山更隆。秀山在案头边出,排衙列阵山重重。男女子孙分位次,一十二座贪狼峰。庚寅生人过年月,甲科当出状元公。午未生年为最妙,高荐及第荣祖宗。(子午命,庚寅宫龙图氏鸾命壬午至丁未及第,登台鼎位,果符金精大师之课)此地龙穴可惜留神很短,水居绝位,福夭贫强贵不终。  

  此地其龙以廉贞作祖,迢递数十里入局,开帐顿跌,大小计有一十二峰,龙势旺处转身,结顾祖之穴。极其藏聚,穴垂乳头,前吐毡褥,小臂抱裹,四势拥从有情,进案圆平,远朝秀异,虽穴在穷源,局势甚逼窄,而山皆光彩不粗。且水出口处,两岸卓立石暾,水从中流,谓之日月捍门,至贵之证也,余气山去数里又结方御史祖坟,正是气盛不止结一穴耳!马丞相祖坟穴后仰瓦,又无乐山,横龙结穴,形势不止,又扦粘穴,此穴非明师道眼孰能之相传。马丞相祖坟系黄大师所点,廖金精撰课称曰:“先师真名师,盖亦深服之矣。  ”

  马廷鸾字翔仲,号碧梧,晚年又号玩芳病叟。乐平楼前村(今属众埠镇)人。马廷鸾自幼甘贫苦读,知识渊博,工于文词,骈体文尤为工整,曾是两代帝王的词臣(为皇帝起草诏书等文稿),官至右丞相相兼枢密使。他为官清正廉洁,重视人才荐拔,关心人民疾苦,对奸佞腐败疾恶如仇,对朝廷,对国家,对民族矢志忠诚。晚年辞官隐居故乡乐平,蓍书,教子,热心公益,是一位家乡百姓敬重的贤明耆老。

甘贫苦读 文名重天下 

  马廷鸾幼年丧父,家道中落,母亲邓氏带着他和他的兄、弟、妹四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孀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生活非常贫困。他晚年在《祭亡弟总干文》中回忆道:“绍定之元(即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先人即世,兄才九龄,弟甫四岁,我生七年。……母抱群雏,家徒四壁。”家庭贫苦之状,溢渗字里行间。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之中,贤良的母亲自忍饥寒,节衣缩食,送马延鸾兄弟入家塾,从叔父劲斋(号南塘)读书。马劲斋是位“通今博古而科目见遗”(《碧梧玩芳集·祭叔父南塘运于文》)的读书人,学问渊博,但在科举考试中从未成功,饱尝了名落孙山之苦。他见廷鸾兄弟天资颖异且勤奋好学,就免费教他们读书。他们在慈母仁师的感召下,益发用功苦读,日有长进。虽然劲斋先生不收学费,但是孤儿寡母,无人耕种,生计维艰,只好“带经而锄,饭牛而诵”,一边种田,一边读书。这样苦读了六个寒暑后,参加县考,成绩斐然。三年之后又中了州学秀才,成为远近闻名,文才出众的青年学子。他20岁时被聘为童子师,当教书先生。后又到当时乐平著名的万全书院任教,每临宴席,就思念在家蔬素为餐、守贫度日的慈母,酒肉难以下咽。耿耿忧思激励他更加奋发读书做学问,不出数年就成为出类拔萃,名扬饶(今赣东北余干、波阳、万年、乐平、浮梁、德兴等县市)徽(今安徽黄山市和江西婺源县)二州的蓍名文士。淳祐六年(1246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江南东路乡荐(即乡试)。当时婺源县望族绿山张氏慕名招其为乘龙快婿。浮梁知县丁大全亦想将他拉入自己的帮派,只因廷鸾知其志不同道,没有与之深交。马廷鸾在万全书院这段经历令他终生难忘,二十多年之后,他在京城官场居高位之时,还写过一首回忆此段经历的绝句。

诗云:久依京国老将侵,坠绪茫然费时寻。    

            回首万全天正远,相期多负昔年心。     

淳祜七年(1247年),马廷鸾赴京应试,第一榜(即会试)名列贡士第一,廷试稍有失利,但仍然被皇帝点为进士第四名。入仕后,首任池州(驻今安徽贵池县)儒学教授,众多名士拜列门墙成桃李。宝祜二年1254年)进京以后任史官,作词臣,拜右相,皆因为他文章盖世,且忠贞爱国。理宗、度宗两朝圣旨、诏书和重要的馆阁文书大都是由他起草的。理宗遗诏和度宗登位诏都是他撰写拟定。南宋末年重要史稿《经武要略》亦是他主持编修。晚年归隐故乡后,还有不少亲朋故旧不远千里赴乐平求他写文章。《碧梧玩芳集》中存留的名人墓志铭多是这一时期的马氏佳作。

忠君爱国 视奸佞为仇敌     

南宋宝祜年间(1253-1258年),外戚谢堂、厉文翁,内侍卢允升、董宋臣把持朝政,丁大全勾结马天骐向闫皇后献媚取宠,从萧山县尉(今浙江萧山市)一跃升到朝廷任重臣,与董宋臣等结成帮派欺瞒皇帝,罢免了宰相董愧,窃取了右丞相的官位。朝中文武官员都畏惧丁大全一伙的权势,敢怒不敢言,官场日趋腐败。时有民谣曰:“闫马丁当,国家将亡。”马廷鸾当时任太学录,皇帝召他试策(议论、咨询朝政)。他在皇帝面前针对当时的腐败时势慷慨陈词,提出“强君德、重相权、收直臣、防近习”的对策,打破奸臣当权的局面,消除腐败,富国强兵,使之国泰民安。马廷鸾此举打破了当时朝廷“万马齐喑”的局面。理宗皇帝很赏识他的忠诚和胆量。将他升为秘书省正字。后来翰林大学士尤焴 ,崇尚马廷鸾的渊博学识和治史精神,又推荐他担任史馆校勘。     

皇帝经常召马廷鸾论对试策,议论国家大事。一次论对之前,丁大全怀疑会弹劾他,就派党羽王持垕前往探听消息。马廷鸾与王持垕是旧相知,不知他是丁大全派遣打探消息的,就把即将弹劾的内容完全透露了。王持垕当即劝马廷鸾不要与权贵争斗,要明哲保身。然而马廷鸾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是我千载难逢的报效朝廷的机会,怎么能畏惧报复而不尽心尽责呢!”消息传到丁大全那里,他即刻命人在午门阻止马廷鸾上殿。第二天,又指使同党朱熠诬告马廷鸾,罢免了他的官职;还串通宦官董宋臣派八厢貌士(即宫内卫士)前往马家强索奏稿,予以烧毁。这件事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马廷鸾虽然被罢了官,但是他忠君爱国,敢于与奸臣斗争的精神却因此得到朝野上下和广大百姓的敬重。开庆元年(1259年)丁大全隐瞒蒙古兵逼近鄂州(今湖北武昌)这一紧急军情事件败露,被众官弹劾流放后,吴僭出任宰相,起用马廷鸾任校书郎。第二年又兼任沂靖惠王府教授。当时丁大全虽已倒台,但董宋臣、朱熠之流还在朝廷任职。马廷鸾决心根除祸害,上奏皇上,罢免了董宋臣等人的官职。后来朝廷又打算起用董宋臣、朱熠等丁大全同党。马廷鸾再次上疏,力陈不可录用这些奸臣的理由,说服了皇帝,没有再用那些奸佞之臣。在上疏之前,吴僭曾致书马廷鸾,叫他不要再上奏此事,免得别人说是以公报私怨。马廷鸾义正辞严地表白:“这是从国家社稷的利益出发,毋畏人言,毋避私嫌”。

重视人才 关心百姓疾苦   





  南宋末年由于奸臣把持朝政,官场腐败,朝廷选拔人才的“贡举”事也存在很多弊端,选拔上来的人大都是权贵的亲党,多数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另一方面,很多忠贞爱国具有经世之才的优秀人物又不能选拔上来。马廷鸾针对这一情况,向朝廷提出“严乡里之举,重合省之复试,访山林之遗逸”等三项主张;并于景定四年(1263年)向朝廷举荐贤士20人,担任朝廷和地方要职,其中周密、钟季玉、钟信甫、汪泰轩、费洁堂等皆有政绩。     

南宋末年处于战乱,人民生活本来就非常苦,又加上水、旱、虫灾频仍,灾区人民多濒临绝境。马廷鸾曾多次上疏朝廷,要求免除受灾州县的租赋和徭投,派得力要员赴灾区督促地方官调查灾情,发放赈灾粮,整治农政,恢复耕种,以安顿灾民。还建议朝廷史官加强对“灾异”的记载,从中总结规律,并责令有司衙门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马廷鸾晚年退归林下,处江湖之远,仍不忘人民疾苦。他有一首五言诗云:“一雨遂逾月,连朝仍沏霄。雷公自收麦,田父不耘苗。时见危垣堕,仍闻此屋漂。愧无援溺手,穷巷有持桡。”这首诗描绘了洪水对农民的危害,表达了对穷苦灾民无限同情的感慨。    

  马廷鸾年轻时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最底层,亲自饱尝了贫穷之苦。发迹以后,虽然身在荣华富贵之中,但是,仍然不忘旧事,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他要求子孙后代诵记他的为人格言“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他的“四留”格言在当代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应该全盘肯定。其中,“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一句表明他已认识到并承认社会财富原本是百姓所有的观点,无疑是可以肯定的。这一观点明确表现了他之所以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基础。还有造化可理解为自然界。“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就是为人要珍惜自然界对人类的恩赐,这种思想与当今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和科学家提倡保护环境的思想和行为是相一致的。由此可见700多年前的马适鸾的思想是何等的高远。

无力挽危力 愤然辞官归隐     

丁大全事败后,理宗贾皇妃的弟弟贾似道拜为右丞相,受命率兵赴鄂州,迎战蒙古兵。贾似道自知无能,也不想出死力保卫国家,他暗中向蒙古忽必烈乞和,答应称臣纳贡,乞求忽必烈退兵。蒙古兵退去以后,贾似道竟诈称获胜。班师回朝时,满朝文武官员多出迎捧场。马廷鸾知其为人,不肯与之同流,没有前往迎接。从此贾似道对他怀恨在心。     

鄂州事件之后,贾似道掌握兵权,把持朝政。度宗登位后,贾似道的倒行逆施变本加厉。他以国舅之名,驾临天子之上,独揽朝政,使南宋小朝廷变得更加黑暗。马廷鸾对此痛心疾首,多次上疏进言:“陛下翕受敷施,以壮人才之精神,虚心容纳,以植人言之骨干,念帮本而以公灭私,严边备而思患预防。”暗示度宗皇帝应下决心打破“群小包围、大权旁落”的局面。度宗深知马廷鸾忠诚,将他升任端明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后又兼任参知政事。咸淳五年(1269年)任参知政事,不久拜右丞相兼枢密使。马廷鸾拜相三年,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在抚政安民,强兵固边等国家大事中尽心尽责,做了大量挽救危亡的工作。贾似道感到马廷鸾对他不利,就百般刁难,使其无法施政。     

咸淳八年(1272年)马廷鸾面对濒临灭亡的国势,软弱无能的国君,窃持政权、祸国殃民的国贼,深知无力回天,深感无法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愤然辞去了宰相职位,回到故乡乐平过隐士生活。    

 他在故乡出资兴办学校,免费教育家乡子弟。元初乐平创办慈湖书院,他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还多次捐资为家乡修筑陂塘堰坝,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受到家乡人民的爱戴。     

马廷鸾著作颇多,流传后世的有《六经集传》、《语孟会编》、《楚辞补记》、《洙泗裔编》、《读庄笔记》、《碧梧玩芳集》等。     

马廷鸾死后与夫人张氏合葬于德兴界田玉莲塘。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江河之论江西乐平德兴的风水宝地形成的原因
廖金精点评最给力的穴地,神奇而让人谜!
洪忠宣公祖地的天星断局
世界瓷都天下名镇江西景德镇,有哪些名人墓呢?
马廷鸾
《地理人子须知》 论龙余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