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就想让孩子是个“富二代”

作者|吴阿蒙 配图|Pinterest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郭晶晶儿子的天价幼儿园和窦靖童的北京四中》,写的是那些明星爹妈们花大价钱把子女送到最好的学校里受最好的教育。

他们是希望孩子能和他们一样成功吗?也许恰恰相反。

它举了一个例子,说大家好奇窦靖童的性格为什么这么温和而不是叛逆,像窦靖童,虽然窦唯王菲离婚这么久,可是在一个充分实现财务自由的家庭里,她接触的人,都没有什么攻击性和企图性,她为啥要叛逆呢?

我想无论是继父李亚鹏还是王菲也好,只是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在精神自由的基础上去实现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而不是每天考虑房价又涨了多少的问题。所以窦靖童很幸运,既是“富二代”,又是“赋二代”。

我喜欢的作家王朔说过一段很拽的话,说到对女儿的期待,他直抒胸臆:

我希望她干嘛呀?我什么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乐乐过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什么成功,不就挣点钱,被傻逼们知道吗?!

可惜大部分中国家长的定式思维是希望孩子有出息。所以窦靖童可以去玩音乐,郭德纲的儿子可以辍学去说相声,无非是人家有钱,有钱才可以去做这些很难稳定当饭吃的兴趣爱好,没钱就多学学隔壁家王阿姨李阿姨的儿子。

首先你不要用你的成功学去绑架孩子,其次你应该先加油努力变成一个“有钱”家长做个榜样。

有不少人告诉我,他们努力的原因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富二代,然后等她将来高考填志愿的时候,说,孩子你随便填,爱学什么学什么。想发挥什么天赋都可以去试。就算你会遇到挫折,就算你短时间内赚不到钱,吃不起饭,没事,你妈我养你。

中国人的家庭关系的确不太正常,孩子承担这么多的义务,父母拼命来要求孩子,说什么赢在起跑线上。我特别讨厌这种说法,把孩子训练成一个赚钱机器,这就叫成功,表面是为孩子好,其实是想自己将来有个靠山,无情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

这是一种颠倒,颠倒的人性,这不是爱孩子,所以就会出现那样奇怪的逻辑,就是我为你好我可以打你,我爱你我打你。口口声声为孩子好,我谢你了。 

因为中国家长过分强调“付出感”,还有我们的父母这一代丧尽安全感,下意识不自觉地(个别人故意)把自己的恐惧和负能量传递到孩子身上。这些“付出感”和“负能量”,全都是在给孩子“增负”,最好的家庭关系应该是给予,真正去把“负”变成“富(赋)”。 

前段时间一直流行“富养”还是“穷养”问题,其实王尔德说过,“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指的是精神上的富养,更是一种大脑的“启富(赋)”。大多数家庭固然不能像之前说的那些明星拥有这么好的物质条件,但是孩子教育的关键不是由物质决定的,而是由心灵决定的。

在中国的教育里,我们在孩子面前说“粒粒皆辛苦”,说“不要乱花钱”,说“我们养家好辛苦”,孩子由此收获到的是匮乏感和愧疚感,跟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

精神分析心理学说,童年亲子关系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

通俗点讲,父母好比孩子的程序员,童年父母给孩子潜意识写入的是匮乏与沉重,孩子未来怎能丰盛流动?带着匮乏感来到社会上,潜意识指挥着自己,也容易处处体验匮乏与沉重。

让孩子真正成为“富二代”,让他们真正能启富(赋),最好的方法便是让他们生活得愉快。

我的小阿姨富有而且修养气质很好,兄弟姐妹也都如此。她们的童年时代,物质上大家都很贫乏,但妈妈总是保持生活中的美感,时不时给孩子们带回一些美好小玩意,从来不对孩子传递生活艰辛、金钱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这样的沉重感教育,孩子们一直感觉内心富足流动,所以后来到社会上凭借自己的能力,各个富有而且有精神追求。

孩子精神的匮乏感很多时候来自于父母传递的能量,比如说小时候你让孩子不要动你那个不要碰那个,买个东西也不痛痛快快。

孩子是很敏感的,你给他带来的制约会直接导致你给她即使买了一堆零食,他也不舍得吃,因为你告诉孩子不要浪费,那买零食过来干嘛,完全违背初衷。更可怕的是传递给孩子一种阴影——他配不上这些美好的东西。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富二代”,就是想告诉孩子,你的“富有”配得上世间一切的美好。

孩子要一样东西,妈妈讲各种不给买的理由拒绝孩子,孩子直接问:“妈妈你为什么见不得我开心?”

孩子经常能简单通透的看到本质。父母若对自己内心的匮乏感没有觉察,会无意识地传递给孩子。自己小时候没得到过的快乐顺畅,所以也要跟孩子较劲,让孩子处处拧巴。

孩子要不要是孩子的事,你买不买取决你自己的能力,有能力买的多多益善,没有能力的,就直言相告:我暂时没有能力满足你,或者我就是舍不得钱。

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诚实。诚实的父母,即使孩子得不到很多满足,会知道那是父母的问题,不是自己不配得,未来依然可以通过工作赚取丰富物质生活。

富养穷养取决于父母的心态,而跟经济能力关系不大。一些身价千万的父母,去趟香港给孩子带一堆上千块的童装,因为这是父母想要的。而孩子喜欢的贴纸或摇摇车,却经常跟孩子较劲,给孩子制造匮乏感。这样的孩子长大一些,容易变得欲壑难填,跑车名表攀比着买,也很难弥补童年的匮乏感。然后所有人都会感叹一句:就是父母太溺爱了,造成孩子如此奢侈浪费。

网上看到一段话,父母在童年满足了孩子哪些方面,孩子未来在哪些方面就会流动而不执著,有自由去体验更高级的需求层次。

安全感被充分满足的孩子,将来不会在婚恋中只敢要安全无害的人;

物质需要被父母及时肯定回应的孩子,人生追求不会只停留在赚钱层面;

一个各方面被充分满足和自由的孩子,自然绽放不可思议绚烂的一生。历史上最杰出的艺术家、哲学家大多出身富贵之家或者有贵族供养。

我希望孩子出生就给孩子最好的,真正做到精神上的启富(赋),告诉孩子: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一切最好的东西,那么孩子未来自然会物质丰盛而且不执著奢靡。不需要告诉孩子粒粒皆辛苦,更不必唠叨珍惜花钱,让孩子的天赋获得更好的释放,做到真正的启赋。

作者:吴阿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奖励孩子这件事,99%的家长都做错了!看完你就明白了
当孩子不爱写作业时,家长合理用这几个方法,娃写作业越来越快
李亚鹏官宣再婚生子,网友却心疼李嫣:父母重组家庭,最受伤的是孩子吗?
爱对了,孩子才有可能长成父母所期望的样子
王菲 | 妈妈精神独立,对孩子有多重要
孩子,你见过的世面,决定你的未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