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南围屋|诗画山水中的岁月留存



今天的围屋大都荒芜隐退,但无论你有幸寻访到哪一座,都依然可以感悟到岁月留存下来赣南围屋所特有的外坚内和、包容有序的精神气质。


赣南围屋


摄影|胡晨欢


在江西的南边有一群这样的古建筑,被海外专家赞为“东方的古罗马”,和大名鼎鼎的福建土楼同属一种建筑体系,却是建筑界一颗蒙尘的遗珠,它就是赣南围屋。赣南围屋,全称赣南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龙南镇)、定南县(历市镇)、全南县(城厢镇)等6县境内。



赣南围屋,点缀于青山绿水间,散落于古老的赣南村落,时而婉约时而雄浑,象是一位历经沧桑却温情依旧的千年老人,以其厚重的历史感与独具魅力的文化品位,引来历代文人墨客的驻足惊叹。



赣南客家围屋始建于明末清初,据考证,至今尚存500余座,而位于九连山下桃江河畔的龙南县境内,就分布着370多座。



赣南龙南县,与广东省相邻,是客家围屋最多的地方,有着“中国客家围屋第一县”之称。

摄影|Tartan


这里的围屋不但面积大,而且还数量多,历史悠久,简直就是一栋栋真正的豪宅。


龙南围屋


摄影丨麦田--南窗随笔


在江西省龙南县1600多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上,遍布着370多座风格迥异的客家围屋,散发着浓郁、淳悠的客家古韵。


龙南的围屋建筑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均属世界之最。这是有人肯定有疑问,它和福建的土楼有啥区别呢?



其实最大的区别就是,形状!福建的土楼是圆的,龙南围屋是方形的,四条边上一般有二至四层的围楼,四个边角都是碉楼或炮楼,有如堡垒。中间仍然保持“三堂二横”的祠堂形式,或者浓缩为一间祖祠。


摄影|Yecz


龙南的围屋,保存很完好,数量的多,且门票便宜,有的只是象征性收10块钱,有的没有门票。


关西新围


摄影|周宏彩


关西围被誉为“东方古罗马城堡”,围屋工艺精细考究,并有大量的木雕石刻,是赣南地区最有特色的珍贵客家民居建筑。


摄影|chang_1330


她是迄今国内外发现保存最为完好、赣南现存500多座客家围屋中面积规模最大的一座结构功能最为齐全的一处围屋。

摄影|chang_1330


这栋神奇的围屋建造于清嘉庆年间,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建造就花了近30年。


摄影|chang_1330


主围占地约8000平方米,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围内主房结构是客家民居特色中的典型建筑。


这么大的面积,简直秒杀所有豪宅。



她不只是一栋建筑,更是一个家族的历史新围里还有人居住在里面,如果是饭点过去,你会看见三三两两的妇女,在墙角端着碗吃饭。


摄影|大红大紫


走在关西围屋里,恍如时间出现错觉,沿着时间隧道回到几百年前。



在这封闭的围屋里,在围屋的戏台上,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的人间悲喜剧?


杨村燕翼围


山海经中“妥先荣昌,燕翼贻谋”中“燕翼”二字为围名,是深谋远虑、荣昌子孙之意。


燕翼围是全国重点文物,建于清顺治年间,距今已320多年,为杨村赖福之所建,取山海经中“妥先荣昌,燕翼贻谋”中“燕翼”二字为围名,是深谋远虑、荣昌子孙之意。



围屋依山势起伏,蔚蓝色天空下,层层白墙与梯田遥相呼应,优美、秀丽的围屋景致,令人陶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进围内须经过唯一的围门,围门设有外铁门,中闸门和内木门,只要围门一关,外人莫想进来。楼上有米仓,院内有水井。



灰白墙面带着特有的历史感,进围门后,只见此楼分为四层,每层有34个房间,各层有骑楼回环相通。卧室、仓库、过道、回廊、门窗、楼梯等多变而又统一。


摄影|民贵君轻


燕翼围布局科学、结构严谨、防御得当,打起仗来是碉堡,放下土炮是居家的多功能建筑,也是一部生动的客家变迁史。


杨村乌石围


坐落在龙南县杨村镇东水河边的乌石围,因大门前左侧卧有一块很大的乌石头,所以围屋取名为乌石围,又名盘石围。



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乌石围迄今已390多年,前方后半圆形,在众多风格迥异的客家围屋当中,可以说是独具特色,特别珍贵。乌石围占地约4500平方米。


摄影|采新


走进大门是三进三厅的大厅堂,这是围内客家人活动的公共场所。大厅两侧是由6间两层房屋组成的6个四合院、六六三十六间偏房和3个宽敞的大厅组成的蔚为壮观的方形建筑体,这是乌石围的核心建筑。


摄影|采新

在乌石围后半圆左侧设置有一口水井,供围内生活之用。三百多年来,清澈凉爽的井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围屋里的客家子孙,人们至今仍然是饮用这口古井里的水。


栗园围



龙南县最大的客家围,占地面积45288平方米,这是什么概念?一个足球场的标准面积是7140平方米,相当于6.3个足球场那么大!



里仁栗园围始建于弘治辛酉年(1501年),为明代五品大员李清公所建。


摄影|田光


围内主要建筑布局以“一祠三厅”为核心。历经507年的纪缙祖祠气势甚为恢宏,堂内雕梁画栋,镂刻抖拱。


按八卦演化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均建有围门,四周角落遍布有12个炮楼,围内有围中围,围屋建筑规模宏大,风格迥异,生活设施布局科学。



橘瑞堂门前有鱼塘面积6.6亩,它是客家围屋中罕见的八卦型围屋,恢宏的建筑规模和厚重的人文历史使其成为赣南客家围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围内主要建筑布局以“一祠三厅”为核心,按照天干地支排列,有主干道也有蜿蜒小路,对熟悉的人而言四通八达到随处是路,初次来的人或许会找不到出路,可见当初设计之巧妙。



群山环绕、河水蜿蜒流过让它历史感底蕴下多了一丝灵动,少了沉重感。围内抬头是历史彩画,人文历史气息满满。


渔仔潭围


在距县城10公里的里仁乡地界,有一座围屋,它叫渔仔潭围。渔仔潭围是个很特别的地方,又叫做客家酒堡。



它背靠翠绿的青山,只见远处一条常年丰水的清溪娓娓流来,到了围屋旁又突然转弯,落差增大,使下游形成一处硕大的深水潭。



这座围屋坐落在绿水青山之中,风景特别优美,犹如神话传说中的世外桃园。

  

清朝嘉庆年年间,李姓先人在此种植和加工一种染布的植物,发家致富后就建起这个围屋,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围内建有三层结构民房,共有房屋160间,炮楼四座,围墙布满枪眼,围内常年储藏可供二三个月的生活所需食品,以防土匪围攻,也能坚守。



酒堡院子里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见底,据传这口古井曾是酒井,从井里打上来的都是酒,后来因有人一时贪念而变成了水。



趴在井口,探下头深深地吸几口气,没有闻到四溢的酒香,但清澈的井水让人顿感心灵纯净。


浓厚的客家文化以及特色客家美食令人流连忘返,每到之处都能见到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感受龙南的历史文化。相信客家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这块红土地。



如今的渔仔潭围屋建起文人墨客艺术创作基地,书画家来到这里写生,拨墨挥毫;作家诗人来到这幽静的地方创作,灵感易发;摄影家的照相机,永远也拍不够这美丽风景和风土人情。


东生围



东生围俗称老围,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落成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历时8年耗资巨大,为陈氏朗庭所建。期间经过三次扩建,历时25年,东生围才正式完工,成为全国最大的客家方型围屋,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围略呈方形,四角均建一高出围屋一层的炮楼(文革期间西北角炮楼被拆除),炮楼高13米。围屋高9.3米,墙体厚1.3米,为四层楼房,一、二层用河石砌成,桐油石灰灌缝,坚硬如铁。三、四层(含炮楼第五层)外壁外镶火砖,内为砌土砖,俗称“金包银”。



围内共有199间房间,有九个天井十八个厅堂,俗称“九井十八厅”,由七扇大门进入,七条街道在围内环绕相通,深入相通,四通八达。



东生围建筑规模巨大,宏伟壮观,坚固结实,布局科学合理,设计美观大方,是赣南客家人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中华瑰宝,民居一绝。


雅溪围屋


摄影|赖联明


雅溪围屋是省级文物雅溪围屋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属粤北型围屋,现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录。包括雅溪石围和雅溪土围。保护单位,属粤北型围屋,现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录。包括雅溪石围和雅溪土围。



雅溪石围为陈氏宗族于清光绪乙酉年冬(1885年)所建。石围呈正方形,座东朝西,依山傍水。围屋外墙用三合土与卵石修筑,大门用麻条石砌成,设门扇3层,匾额刻有“鸟飞翚革”四字。



围内建有4层砖木结构楼房,每层13间,有“回”字形走廊相连。顶层为防御层,围四角筑有碉楼及射击孔,有固守反击功能。底层正中为厅堂,天井有四水归堂之特点,中央为一口水井,保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座小县城,竟私藏300多座豪宅!住在这里的人,才是名副其实的土豪!
这个小小的县城,竟私藏300多座神奇的豪宅!
读懂了江西赣南客家围屋,也就读懂了什么是客家人的乡愁
这座小小的县城,竟私藏300多座神奇的豪宅!住在这里的人,才是真正的土豪!
客家围屋,东方的古罗马城堡,历经沧桑可安好?
江西赣州客家文化底蕴深厚|赣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