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运河:穿行2500年



在我国的东部平原,有一条纵贯南北的河,这并非一条自然形成的河流,而是我国人民逆天改命、与天奋斗的伟大创造,这便是大运河。大运河包括三部分,分别是: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八省市,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大运河

大运河线路

可以说,长城与大运河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两张亮丽名片,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有机载体。如果是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筋骨,那么大运河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如果说长城是凝固的历史,那么大运河无疑就是流动的文化;如果说长城维护了安定的环境,那么大运河便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它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的发展和交流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大运河。

和长城一样,大运河也并非一蹴而就的。大运河始凿于公元前486年,巧合的是,按照历史学上对年代的界定,这一年正好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当时,吴国位于太湖流域,吴王夫差为了与晋国争霸,下令修筑邗城作为北上据点,这个邗城位于今天的扬州附近。同时,又利用长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通了从今天的苏州到扬州的“古故水道”,并开凿了运河“邗沟”。邗沟自扬州连通长江,向东北过射阳湖,再折向西北至淮安连通淮河。要不说人家扬州怎么人杰地灵呢。自此,长江与淮河因邗沟而得以连通,吴国的军队、辎重和其他物资的运输也就便利多了。

邗沟

这条邗沟长约150公里,成为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由于它的效果显著,所以在后来的秦、汉、魏、晋和南北朝时期,一直得到维护和不断修筑,河道也在不断延伸。

南北朝的分裂结束后,时间来到了隋朝。为了兴兵征讨和运输,隋朝陆续开挖了首尾相接的几段运河。587年,先是整治淮安到扬州的运河,把河道捋直了,中间不再从射阳湖绕道。605年,隋朝开始凿通济渠,引洛水等河水入黄河,然后再引黄河水入汴河,经过商丘、宿县和泗县入淮河,连通了洛阳与淮河。608年,又开永济渠,引黄河支流沁水入卫河直达天津,然后又通过永定河连通北京。至此还没完,610年,又开江南运河,引长江水,经无锡、苏州、嘉兴,最终到达杭州,再通达钱塘江。就这样经过几番开凿,最终形成了南接杭州、北抵北京,全长2700余公里的大运河。可以说,对大运河的修建,贡献最大的,当属隋朝人民莫属。

隋朝大运河

不过很大程度上也正是由于大运河的开凿,导致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隋朝仅仅存续了37年。到了唐朝,大运河得到了进一步整修,包括疏浚河道、培堤筑岸,并将晋代以来兴建的各个通航堰埭,逐步改建为单插板门船闸,所谓的堰埭,就是壅水的土坝,作用是提高上游水位,以便水运或灌溉,但是堰埭无疑会将运河割裂,但板门船闸就不一样了,它不仅可以调节运河的通航水深,还可以使漕船往返通过。

到了宋朝,继续对大运河进行疏浚整修。首先是把之前的土岸变成石头的,然后将单插板门船闸升级为有上下闸门的复式插板门船闸,单板门船闸,闸一开,水往往一瞬间呼啸而来,但复式插板门船闸就温和多了,水可以自己慢慢找平,这就大大提高了船舶过闸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了运河的通过能力。

除此之外,1079年,为解决通济渠引黄河水所引起的泥沙淤积问题,宋朝直接开渠50里,引洛水直入汴河,不再与黄河相连。

在运输组织方面,唐宋两代都专设有转运使和发运使,统管全国的运河和漕运事物。随着运河通航条件的改善和运输管理的加强,运河每年的漕运量由唐初的20万石,逐渐增大到400万石,最高时达到了700万石。具体一石是多大,我查资料是宋朝时一石约合97公斤,所以700万石就是6.79亿公斤。当然了,我看不同的资料有不同的表述,总之就是老多了。另外,由于航运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运河沿岸逐渐形成了一些久负盛名的大城市,包括文化名城苏州、杭州、镇江、无锡,当然了还有当时最重要的外贸港口与现在我们的圣地——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

元朝定都大都后,起初漕运并不方便。当时的漕运路线,是由江淮溯黄河到达开封、商丘,然后转陆运180里到新乡,再入卫河经天津到达通州,再转为陆运才能抵达大都。这条路线绕路不要紧,关键是要经过两次水陆转换,十分不方便。

为此,1282年,元朝开始开凿济州河,1289年,又开凿会通河,具体的线路比较复杂,经过的地方我们也不太熟悉,总之就是这条河凿通之后,漕运便可由淮河直达通州。1291年-1293年间,元朝又在通州和大都之间开凿了通惠河,从此,从江淮远道而来的漕船,可在通州进入通惠河,并直达北京城内,到达北京城的运河水在城内形成了一个大湖,这便是积水潭。

元朝大运河

积水潭

至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大运河的路线走向才告初步形成。大运河建成后,元朝专设了都漕运使司、由正、副都漕运使等来总管运河和漕运事宜。

到了明清两代,由于都定都北京,所以又对运河进行了扩建,到了清朝,更是使运河路线完全与黄河河道分开,从此黄河不再起到沟通运河的作用,二者只是相交而过。另外,再加上标准化的管理,运河通航状况在明清两代进一步改善。

不过在1855年,黄河在河南省决口北徙,在山东省夺大清河入海,由此大运河全线断航。清末及民国时期,人们曾几度倡议治理运河,但都因战乱频仍而未付诸实施。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陆续兴建了江阴船闸和杨柳青、宿迁的千吨级船闸,开始对古老的大运河进行部分修复和扩建工作。1959年以后,结合南水北调工程,重点扩建了徐州至长江段400余公里的运河河段,使运河单向年通过能力达到近2000万吨,同时扩大了沿岸的灌溉面积和排涝面积,确保江苏里下河地区1500万亩农田和8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多方面的效益。

近年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为大运河带来了新的生机,年份总供水量达到163亿立方米,进一步扩大了京杭大运河的输水能力。调水抬高了水位,改善了通航条件,提高了通航保证率,而且还大大改善了大运河水质,美化了大运河环境。既保护了文物,也促进了经济,更使得绵延2500年的文化得以传承。

在春节前长城那期节目中,我看很多弹幕都是在评价长城的功过是非,今天我相信也会有不少,但我想说,不论是评价好,还是不好,抑或是理性的两方面看,其实都稍显狭隘,因为对于这样跨越千年、不计其数的人参与其中的浩大工程来说,我们无力评价,也没有资格评价。再说了,我们又为什么要评价呢?如果说非要评价大运河,那也只能用晚唐诗人皮日休的诗来做结尾了: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给功不较多。



古代大运河的发展历史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主要大河都是由西向东流去,因而东西的水上交通比较方便,而南北的水运却困难很大。这样,在南北走向开凿人工河道便是十分必要的了。再加上东西走向的主要河流其支流多是南北走向,而各大河的支流间又往往相距很近,其中下游更是地势平坦,湖泊星罗棋布,也十分宜于人工河道的开凿。因此,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设计并开挖了多条人工运河,以接通天然河道,扩大航运范围。


春秋时期


胥河走向图

胥河开凿于公元前506年(春秋时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亦是我国现有记载的最早的运河。源出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胥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中国现有记载的最早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据清光绪《高淳县志》记载:“胥河,吴王阖闾伐楚,伍员开之,以通松道。”胥河从苏州通到太湖,经宜兴、溧阳、高淳,穿固城湖,在芜湖注入长江,全长100多公里。


胥河


最先开凿运河的是春秋时期的陈、蔡、楚等国。当时,为了改善国与国间的交通,陈蔡两国首先开凿了一条不长的运河,将淮河的两条支流沙水和汝水连贯起来。楚国也开凿了一条从郢都(今湖北江陵北)到汉水的水道。不过当时最重要和著名的运河则是吴国用以沟通太湖和长江的胥河、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以及沟通淮河与黄河的荷水,还有稍后魏国用以沟通黄河和淮河的鸿沟。


邗沟


秦朝


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长33公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原地区,接着又向岭南进军。为了解决南征部队的粮饷运输问题,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水利专家史禄领导“凿渠运粮”,在五岭之上开了一条运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渠


魏晋南北朝

汴渠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凿了一些地方性运河,对后来隋唐大运河的开通起了积极作用。东汉末年,曹操先后开凿了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和槽渠等。曹丕代汉建魏以后,迁都洛阳,曹魏对于运河的设施,主要是修通汴渠、开凿贾侯渠、讨虏渠和广槽渠等项运河工程。曹操曾疏浚过汴渠上游到睢阳一段,称为睢阳渠。正始二年(241年),曹魏又重新整理汴渠,这次是自上游到下游全程整修,使之可以通舟楫。


通济渠和永济渠


孙权在南方开凿运河,西连淮水,东接云阳,号破冈渎,这条运河是沟通今南京以东的水运网。永康元年(300年)前后,在晋会稽内史贺循的主持下,又开凿了著名的西兴运河。太和四年(369年)桓温率兵北伐前燕,开凿了桓公沟,这条运河被称为桓公渎,从巨野泽北出济水,在今长清县西与河水相通,故桓温能由济水入黄河。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又继续疏浚桓公渎。唐朝对隋唐大运河进行了艰苦不懈的疏浚、修整和开凿。主要工程是:四疏汴渠,五浚山阳渎(邗沟),三治江南运河,二凿丹灞水道,三治褒斜道,疏浚嘉陵江故水道,治理灵渠,黄河汾水道(这里所举的疏浚整治次数只是个约数,实际上运河时通时塞,疏浚整治工作是经常进行的)。


通济渠


元朝、明朝、清朝


通惠河

从元朝开始,国都变迁到北京,国家政治中心转移,元朝忽必烈下令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开凿了元朝京杭大运河,直通南北,运河从此由江苏淮安经宿迁、徐州直上山东抵达北京。至此,诞生了现今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明清两代,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运河漕运,设置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分别掌管运河漕运管理和运河水利管理。



中国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82公里,相当于苏伊士运河的10倍多,巴拿马运河的22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大运河具有河道距离长、流域范围广、修建年代久远、遗产类型丰富、利用功能多样、保存现状复杂等特点,保存下来的与大运河相关遗存总数已超过1100处。最终列入申遗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


中国大运河


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古代,运河促进了中国南北之间的经济、政治与文化交流,尤其是对沿线地区的工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来源:中国政府网、中国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运河体系发展的五个阶段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历史故事——世界的伟大工程隋朝大运河
黄河与大运河的故事
【水利史】古代大运河的发展历史
为什么人们要沿着南北方向开凿运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