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厚的中华文化凝结成宋代年号钱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篡夺帝位建立了宋朝。太祖赵匡胤登基后奉行“文以靖国”的理念,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局面,促使文化空前繁荣。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去世。太宗赵炅即位后,扩大科举取士名额,继续加强文化建设,组织修成《太平御览》、《太平广记》两书,还倡导了升平诗歌创作。此后经过历朝的不懈努力,宋朝成为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高度繁荣的时代。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反映到货币上,宋钱也是铸量最大、文化含量最高、铸工最为精美的钱币。
   年号钱是宋初经过币制改革确立的铸币体制。赵匡胤立国之初铸行的是“宋元通宝”钱,对此《宋史》有明确记载。实际上“宋元通宝”钱是后汉“汉元通宝”钱、后周“周元通宝”钱一脉相承的延续。赵匡胤曾先后使用“建隆”、“乾德”、“开宝”三个年号共计17年,期间一直使用“宋元通宝”国号钱,未见其他铸币。直到太宗赵炅即位,这种铸币体制才有所改变。《宋史·食货志》载:“太宗改元太平兴国,更铸‘太平通宝’。淳化更铸,又亲书‘淳化元宝’,作真、行、草三体。后改元更铸,皆曰‘元宝’,而冠以年号。”说明至太宗即位时大宋国号已经深入人心,继续推行国号钱已经意义不大。而赵炅以弟嗣兄,更需要加大“唯我独尊”的宣传力度,因而将国号钱改成了年号钱。但铸行“太平通宝”后,“雍熙”、“端拱”两个年号并未铸钱。坊间流传的“建隆”、“端拱”等年号钱皆与宋钱形制、书法格格不入,不会是宋朝当朝铸币。可见宋朝改元铸钱成为定制应从淳化年号起始。

宋初铸行的“宋元通宝”国号钱,除小平钱外,近年亦见折三钱


宋太宗首铸“太平通宝”年号钱,除小平钱外,近年亦见折十大钱


宋太宗铸行的“淳化元宝”小平年号钱,首开真、行、草三种字体人钱文的先河

   宋朝的年号钱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宋钱是名副其实的流通货币。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十国中的北汉最后为宋所灭,至此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由于社会趋于稳定,生产得到恢复,商品经济也得到迅速发展,流通领域对货币的需求量亦与日俱增。宋太宗时期,每年铸币八十万贯,到宋神宗熙宁六年,年铸币量已达六百万贯。尽管这样,“钱荒”一直是困扰宋朝经济领域的难题。“钱荒”的直接表现就是流通领域货币不足,导致民间“钱尤难得”,因而商品滞销、市场萧条。造成“钱荒”固然与商品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激增有关,铜钱外流、民间私藏及毁钱偷铸铜器也是造成“钱荒”的直接原因。
  阅读《宋史·食货志》有关货币的记载,可见宋朝始终在致力于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应对“钱荒”问题,一个是如何平衡流通领域各种钱币的关系问题。
  解决“钱荒”问题一方面是不断加大铸币量,增加流通领域的货币投放量;另一方面则加大惩戒力度,严厉推行“铜禁”和“钱禁”政策。宋代曾规定携带铜钱五贯以上出境者就要被处死。后来又规定携带铜钱出西北边境一贯以上者就要处死。为保证京师不致出现“钱荒”,“仍令开封府出榜晓谕,其诸城门锁不得私放出见钱”。朝廷对各地官府亦三令五申:一律不得搬运铜钱下海船;边贸买马不得使用铜钱,而是改用布帛、茶叶等实物交换。尽管如此,“钱禁”难禁,铜钱还是源源不断地流出宋朝国境,成为辽、西夏、金、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的公用货币。
  宋廷管理货币的第二个重点就是努力平衡各种铸币之间的关系,确保货币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平衡铜、铁铸币之间的关系。由于铜资源的紧缺,北宋在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专用铁钱,陕府西路和河东路则铜、铁钱兼用。由于行用过程中不断产生矛盾和问题,宋廷也多次对铜、铁钱的行用区域,铜、铁钱之间的比价关系进行调整。例如,宋平蜀前四川“旧用铁钱千易铜钱四百”,到太平兴国四年,已经“铁钱十纳铜钱一”,民间互市竟达“铜钱一得铁钱十四”。针对铜、铁钱比价失衡问题,宋廷不得不多次调整铜、铁钱之间的比价,或者调整铁钱重量。但铜贵铁贱的趋势一直难以扭转,铁钱沉重不便携带,商贾贸易亦不愿使用。因而纸币交子在四川也应运而生。
  二是平衡各等级钱币之间的关系。《宋史·食货志》说:“钱有铜、铁二等,而折二、折三、当五、折十,则随时立制。行之久者,唯小平钱。”可见宋朝铸行各等级钱币是因势利导,没有一定之规的。小平钱是铸币的基本单位,不能或缺,铸制小平钱也是无利可图的。铸行折二以上大钱可以适当减重,国家可以获利。所以从神宗熙宁年间起,宋朝开始大量铸制折二钱。水分更大的是折五、折十大钱。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康定、庆历年间铸行的折十大钱说:“大约小铜钱三,可铸當十大铜钱一。”而宋徽宗崇宁四年铸行的當十大钱,重量还不及三枚“天禧通宝”小平钱之和。除了减重外,为降低成本还在铸币材质上做文章,即减少铜含量增加铅锡含量。比如蔡京为相不但主张铸行當十钱,还主张铸行夹锡钱。这种减重降质钱币势必会受到民众抵制,甚至引发市场混乱。出现这种情况宋廷就不得不调整铸币政策。再出新政,再引发新的不平衡,再进行新的调整。宋钱就是在这样的不断管控中日积月累越铸越多。从中我们可以看清一个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宋钱和辽钱的最大不同就是宋钱是为流通而铸。

“庆历重宝”铁母钱,直径33.9毫米


“至和重宝”背“虢”铁母钱,直径34.0毫米

   第二,透过文化宣扬政治是宋钱的显著特点。
  从淳化年间开始,宋朝实行了改元即铸行新年号钱的规制。此前的“宋元通宝”、“太平通宝”皆为与唐、五代一脉相承的隶书钱,将真、行、草三体书法入于钱文也是从淳化年号开始。可见铸行淳化年号钱是宋初铸币规制的一次大变革,从此铸币与深厚的中华文化更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宋钱在中华铸币史上亦攀上了前所未及的高峰。

真书“缩水”,行、草书铁母,三种“淳化元宝”小平钱

  宋太宗赵炅亲笔书写的真、行、草三体“淳化元宝”钱,可谓开了“御书钱”之先河。一种年号钱用三种书体书写,这在铸币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赵炅喜好书法,曾下令摹刻《淳化阁帖》。宋代书法家米芾在《书史》中将赵炅的书法评论为“真造八法,草入三眜,行书无对,飞白入神”,可见其本身即具极高书法造诣。皇帝御书钱文,无疑是对铸制年号钱的高度重视。在其推动下钱币形制、铸工等诸方面都形成了完美的和谐统一,宋钱成为了审美对象、文化载体。辽朝在年号钱为政治服务上做足了文章。而宋朝以文化写政治,可谓更胜一筹。民众可以直接从钱币上领略帝王的文采,一钱在手如同面喻,这种宣传更加深入人心。比如,宋初文学家王禹偁被贬官后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谪官无俸突无烟,唯拥琴书尽日眠。还有一般胜赵壹,囊中犹贮御书钱。”他即使穷困潦倒也不舍得花掉囊中的御书钱。从近年北方新面世的钱币实物看,“淳化元宝”不仅铸有三体小平钱,还有一种行书折十大钱,与行书小平钱书法同出一辙,应该也是御书钱。近年这种折十大钱宋代前期许多年号都有见,应该皆为改元时专门铸制的纪念性质的大钱。

“太平通宝”折十大钱,直径42.7毫米


“淳化元宝”折十大钱,直径43.7毫米


“天圣元宝”折十大钱,直径42.8毫米


“明道元宝”折十大钱,直径43.6毫米


九叠篆书“皇宋通宝”折十国号钱,直径41.1毫米

  既然太宗已开御书钱先例,后世皇帝御笔亲书钱文当不足称奇,史书亦不会一一记载。例如南宋王应麟《玉海》中就有“祥符元年六月癸巳,赐辅臣新铸御书‘祥符元宝’钱”的记述,可见真宗赵恒也写过御书钱。御书钱最登峰造极者莫过于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书“崇宁通宝”、“大观通宝”诸钱。邱思达《古钱百咏》中有诗评论“大观通宝”钱曰:“风流天子书大观,铁线银钩字字端。川陕两淮铜货少,任凭顽铁买江山。”徽宗治国虽不足道,最后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但书法却无出其右者。徽宗年间铸币也是宋代乃至整个中华铸币史中最精美的钱币。

徽宗建中靖国年间所铸“圣宋元宝”国号钱,银质,直径23.2毫米


徽宗铸“崇宁通宝”大钱,银质,直径50.2毫米


徽宗铸“大观通宝”行书折三钱,直径33.9毫米


徽宗铸“大观通宝”瘦金书出号大钱,直径61.9毫米


徽宗铸“政和通宝”篆书铁母钱,直径32.4毫米


徽宗铸“宣和通宝”背“陕”瘦金书铁母钱,直径36.4毫米

   真、行、草三体“淳化元宝”钱不但开了“御书钱”之先河,而且是宋代“对钱”之滥觞。我们将钱文、规格、形制皆相同,钱文书体不同的钱币称为对钱。淳化之后,真、行、草、隶、篆各种书体皆入宋代年号钱钱文,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对钱文化。对钱绝不是简单的两两相对,而是多种书体的钱币对应成趣。到了徽宗政和、宣和年间,铸制对钱达到巅峰,各种书体版别的“政和通宝”、“宣和元宝”、“宣和通宝”竟达二、三十种之多。窄缘细郭的形制,无懈可击的铸工,跃然于方圆之间的书法形成了和谐的统一,将方孔圆钱推向了美学极致。自身携带的深厚钱币文化,使宋钱成为当之无愧的东方钱币的代表。

徽宗铸“重和通宝”篆、隶两体折五对钱,直径分别为35.0毫米和34.2毫米

  第三,经过淳熙七年的币制改革,南宋在铸币标准化方面多有建树。
  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政权后,铜钱的行用地域更为缩小了,除四川专用铁钱外,湖北和两淮也开始行用铁钱。由于推行纸币,铜、铁钱都成为纸币的辅币,同时也起到支持纸币购买力的作用。所以金属铸币的使用空间已经被大大压缩,铸币量与北宋时期已经远远不能相比。南宋初年,仍然延续了北宋的铸币规制和风格,各种书体的对钱仍然存在。但延续到淳熙七年钱币的形制、文字书体、背文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可以认为淳熙七年宋朝又进行了一次币制改革。一是钱文除个别大钱外一律使用宋体字。这种宋体字是形成于南宋初年的一种字体,字形比较方正接近正楷,但笔画纤细较少粗细变化,与后世称为宋体字的印刷体亦有差别。淳熙七年之后,这种宋体字成为铸币的专用字体,一直沿用到南宋末年。二是钱币形制也有所变化,字郭较淳熙之前的铸币明显肤浅,整体给人以轻薄的感觉,实际重量亦有所下降。三是钱背加铸了更多文字内容。这些内容比较复杂,铜、铁钱所记内容也有所不同。大致有纪地,如“川”为西川,“利”为利州;纪监,如“邛”为邛州惠民监,“松”为舒州宿松监,“同”为舒州同安监,“春”为蕲州蕲春监,等等;数字在不同情况下有的纪年,也有的纪值;还有一些特定文字可能是纪炉别,如“东中”、“西上”等等。钱背加铸文字使钱币本身携带了更多信息,同时也加强了钱币的防伪功能。淳熙七年的币制改革可以看做是一次货币标准化的改革。改革后钱文单一了,形制固定了,重量统一了,这种标准钱币一直沿用到南宋末年。对稳定市场、平抑物价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上简述了宋代年号钱的主要特点。近年北方有大量宋钱面世,其中不乏珍稀品种,有许多更是谱录不载的新发现品种。笔者认为这些钱币应为靖康年间金兵直接掠走的宋朝库存钱币,有的根本未曾发行使用,所以南方反而一直未能谋面。这些钱币对以实物证实历史、进一步认识宋钱,深入研究宋钱相关问题,丰富和完善宋钱遗存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太平重宝”篆书大钱,直径37.0毫米


“景佑元宝”真书折二铁母钱,直径29.3毫米


“元符重宝”隶书铁母钱,直径28.3毫米


“天圣通宝”真书大钱,直径34.9毫米


徽宗建中靖国年间所铸“建国通宝”篆书小平钱,直径24.2毫米


徽宗建中靖国年间所铸“靖国通宝”篆书小平钱,直径24.8毫米


徽宗建中靖国年间所铸“圣宋元宝”篆书国号钱,直径36.6毫米


徽宗铸“崇宁通宝”“用宁”瘦金书折五钱,银质,直径36.8毫米


徽宗铸“崇宁重宝”隶书大钱,直径38.0毫米


徽宗铸“大观通宝”篆书折三钱,银质,直径30.5毫米


徽宗铸“宣和通宝”篆书小平钱,“宣”字异书,笔者称为“困龙宣”,直径23.8毫米


徽宗铸“宣和通宝”隶书大钱,直径38.3毫米


徽宗铸“宣和元宝”篆书大钱,直径44.5毫米


钦宗铸“靖康重宝”篆书折三钱,直径32.5毫米


“靖康通宝”篆书小平钱和出号大钱,大钱直径94.4毫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钱币100个名词简释
古朴淳厚的辽代珍品行用大钱
引用 中国古钱币大全!【组图】
古钱币知识杂烩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有多少依然价值连城?
古钱币上的书法,不一样的美(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