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63章,3000年的误解,“抱怨以德”真正的含义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未,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关键字在于“德”,“德”字理解错了,那么整句话就会向着不同的方向出发。比如后来出现的“以德报怨”,“以直报怨”都是以“德”解释为品德、恩德、美德的等伦理道德, 所以整句话就变成了 别人再怎么对不住自己,自己都要以德报怨,以德服人。但此意, 已扭曲了老子本义。

老子所说的“德”并不以人伦的仁、义、礼来定义。要知道老子的“德”是什么意思,我们得追溯本源,先从造字原理出发。

德,在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过,但并没有“心”的部分。其甲骨文字形,是在通达的大路之上,有一只眼睛,眼睛上有一竖。目上一竖,是古代的“直”字。即“德”为彳十直。

甲骨文之行字(彳)是一个十字路口,所有义项都是由此延伸,其中之一的义项便是动词的行路、行动,也就是遵循道路前行。在德中就是对直的遵循,含义就是遵直而行。

所以“德”的本意就是,走在路上要用眼睛观察,看看自己走的是否合乎尺度,是否走得正、走得直。

后来演变到金文,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心”字。意思也更加明确,走在路上不仅要用眼睛观察,还要用心去思考。

知道了“德”的含义,我们再来解释。就不言而喻了。

译文:为与无为,有事与无事,有味与无味,大与小,多与少?所有一切都应遵行“道”的规律。如果有抱怨,那是因为所做的事情有部分可能不符合道的原理, 没有遵直而行。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差池?是因为最初的设想没有用心去思考过或思考的不够周全。

(对做过的事,如果有怨气,有不满的话就要反推自已是否遵道而行,如有偏颇就要不断的修正。)

原文: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解决难题的关键在于从容易的地方入手,而想要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 天下的难事刚产生时是最容易解决的;天下的大事刚起步时也是微不足道的, 所以圣人做事始终不贪大喜功, 最终才能成就大事。

原文: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译文:轻易许诺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定遭受挫折,因此圣人总是把事情设想的困难些,所以能够事事谨慎,不轻易许诺, 不轻率做决定,所以最后没有什么难事可以难倒圣人的。

总结: 圣人之所以能成其大:一, 不轻诺。二, 从容易的地方开始。三, 从小事做起。四,以道为准绳。故圣人能成其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无为,事无事”,《道德经》第63章原文和译文。
《道德经》全文(翻译 ) --12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5)
道德经原成·道经三四章·道沨左右篇
《周易·系辞传》释义
道德经(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