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執著與放下
執著與放下

一、前言
人有很多執著,總以為自己的認知是絕對正確的,造成愚痴無明,而阻
撓了自己的醒覺。唐朝的李翱,向南泉禪師問瓶中養鵝如何出來。一人
掉落懸崖在千鈞一髮之際,求佛陀解救他,佛陀說:「我可以救你,但
你必須先鬆開你的手!」


二、為何執著?執著的苦:
*不思善不思惡是上乘、是究竟,擇善固執是必要的修行過程。
*執著雖亦心甘情願,但多半是苦。
 1.讓自己如在迷宮中,理不出頭緒。(為何團團轉、鑽牛角尖、作繭自縛)
 2.帶給別人壓力、緊張。(沒有轉圜餘地,人際關係常常不順)
 3.困境愈多,煩惱愈多。(惡性循環岐路亡羊、解鈴還須繫鈴人)

三、執著什麼?放下什麼?
 1.一般人執著已有的或將有的名利恩愛、執著教門教派(依人修)、執著術流動靜(只知用)。   
 2.要放下的是成見偏執,不是責任承擔。可以執著的是絕對的真理,要放下的是相對的法門。
 3.事例:(看戲)、(佛在心中)、(五蘊皆空)、(人比人)、(禍福相倚)、(觀音菩薩)


四、如何放下?
*你以為的絕境,其實是轉折。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1認識因果:緣會生滅  5回轉念頭:境隨心轉
 2明白無常:萬法皆空  6保持覺醒:勿逐情欲
 3去分別心:眾生平等  7培養智慧:寧可憨厚
 4隨喜隨緣:容納萬有  8布施付出:真功實善

 建議:
  要有珍惜感恩的態度。
  要有安定和樂的生活方式。
  要有開朗和包容的生活智慧。
 *最大的束縛,來自於執著,有了我執(三心四相),必定無知,不了解真偽。


五、結語:法皆當捨,況乎非法
  誌公禪師(空空歌):「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東昇西墜為誰功。田也空,地也空,換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朝走西,暮走東,人生猶如採花蜂,採得百花成蜜後,到頭辛苦一場
空。」

************************************************************************************************

執著與放下

一、前言
 人有很多執著,總以為自己的認知是絕對正確的,造成愚痴無明,事
理不清,是非不辨,它往往是被過去的經驗所束縛,不能從過去的情感、
知識和情緒經驗中解脫出來,而阻撓了自己充分的醒覺。如對子女的愛、
夫妻的愛,一旦痴情,就無法產生智慧去抉擇,為何要易子而教,就是
保持距離,保持清醒。執著的人,不能打開智慧的活水源頭,便失去光
明睿智的覺察能力,也意謂著失去理性的判斷。
 唐朝的李翱,有一天向南泉禪師問道:「有一個人在瓶子裡養了一隻
小鵝,後來鵝長大了出不來,這個人又不願把瓶子打破,同時也不想傷
害到鵝,究竟要怎麼辦才好?」這個問題是說如果一個人被過去的經驗、
知識和習慣所約制,該怎麼辦呢?南泉沈默了一下,突然叫道:「李
翱!」李翱很自然地回答道:「在!」南泉微笑的說:「出來了。」一
個不執著的人,他從許多經驗中成長,經驗增長了他的智慧,而不是自
己被經驗所束縛。
 禪宗有一則故事:有一個人出門辦事,跋山涉水,經過一個險峻的懸
崖,一不小心,竟掉落懸崖。就在千鈞一髮之際,他抓住懸崖壁上的樹
枝,懸盪在半空中。這時他求佛陀解救他,佛陀告訴他說:「我可以救
你,但你必須先鬆開你的手!」這個人一聽,心想著自己只要一鬆手,
就要掉下山谷,跌得粉身碎骨,怎能保住自己的命呢?於是他始終抓緊
樹枝不放,而佛陀也救不了他。這個寓言故事是說:當一個人老是以為
「自己」才是最好最可靠的時候,就會跌落到災難的深谷,連佛陀想救
他也沒有辦法。(如溺水者緊抓水草一樣,必須「放下」才能得救)

二、執著的苦:
 1讓自己在走迷宮,理不出頭緒。(團團轉、鑽牛角尖、庸人自擾)
 2帶給別人壓力、緊張。(沒有轉圜餘地,人際關係一定不順)
 3困境愈多,煩惱也多。(惡性循環、解鈴還須繫鈴人)


三、如何放下?
 陶淵明在(歸去來辭)感嘆:「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林語堂說:「蘇東坡的人道精神,由於遭受許多困難,更加醇美,卻沒
有變酸。」文天祥在正氣歌裡,也提到處在監牢中有土氣、日氣、水氣、
火氣、人氣、米氣、穢氣七氣煎熬,遇到的人很容易生病,但他卻安之
若素。作家劉俠四十一年的病痛,讓她更珍惜生命。雖然因為病痛常足
不出戶,但她卻認為:「你以為的絕境,其實是轉折。」的確,心有多
大,世界就有多大,他們都是不在乎世路的坎坷曲折,他們所在乎的是
用怎樣的心態在走這一遭。
 六祖慧能說:「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狂妄心、不善心、
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濟公活佛說過:「一個人,能夠在逆境中掙扎出來,而且能夠鍛鍊出堅
強的意志,才真正是上帝的選民。人在順境中,常常會放鬆自己,而在
逆境中,卻往往會提醒自己,所以,逆境未必是壞,有時甚至於能提高
一個人的德行和品格。」(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之有得慧術智者,
常存乎疢疾?逆增上緣)
 1認識因果:緣會生滅  5回轉念頭:境隨心轉
 2明白無常:萬法皆空  6保持覺醒:勿逐情欲
 3去分別心:眾生平等  7培養智慧:寧可憨厚
 4隨喜隨緣:容納萬有  8布施付出:真功實善
◎ 從分別智到平等心:有執著心、涉境心、攀緣心都是迷。小時候只有
番薯可吃,所以感覺它難吃,其實事物本身沒有貴賤好壞之分。有平等
心,才有平等力,也才有平等觀,也才會有平等的大悲和大智慧,進一
步開展內在的平等的法身或者性智。大方等大集經:「眾生若具平等心
能速得入無畏大城。」為什麼我們會畏懼?是因有分別心,那麼趕快在
迷夢中醒來!使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平等對待,如此到處有佛法,這是
從迷夢中醒來的第一要件。
◎ 從是非見到平常心:我們對這個世界常常有是非之見,討厭那些不好
的人跟事,所以很難在其中產生覺醒。其實,好壞對錯都不是結局,而
是人生的歷程。偉人都遭受過很大的痛苦,能在痛苦時有所體驗,站在
痛苦上去轉化,所以才變成偉大的人物。如海倫凱勒眼盲、耳聾、口啞,
依然能讀書,得到教育博士,到世界各地去鼓勵身體殘障的人。從她的
傳記中,我們可以知道,她是一個非常自在光明而充滿幸福感的人。由
此可知,痛苦、喜樂、是非,事實是一種偏見,由於我們去分別時產生
的偏見,因而使我們不能有平常心。
 建議: 要有珍惜感恩的態度。 要有安定和樂的生活方式。 要有 ? ? ?
開朗和包容的生活智慧。
◎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南北朝。
傅大士)〡放下相對的
 分辨。直觀是要把分辨的智性思考,放到完整而圓的直觀智慧上,讓
它成為圓滿的生活。
▲真空妙有:
一個人必須懂得把心裡頭的一切障礙、煩惱、不合理的慾望等加以清除,
這個功夫就是「真空」。然後依據自己的本質,自在地生活,好好地實
現,那就是「妙有」。(鄭石岩)
▲不可以一朝風月,昧卻萬古長空;不可以萬古長空,不明一朝風月。
(宋。善能禪師)
▲ 我們都必須面對兩個世界,我們生活在自己的心靈世界裡,同時也生
活在客觀世界裡。我們的心靈世界可以美化、純化,但是不能忘記在客
觀世界裡,我們也是一個角色。如果我們只在心靈世界中有個安頓,卻
忘了在客觀世界中應該有所作為,我們就只剩下半個生命。我們應該
「走出自我」,關懷眾生,有所作為,使生命產生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子敏)
▲空的含義:
1動詞,放下的意思。當一個人能放下一切貪著、一切人我之間的比較、
競爭和對立,他的自
性很容易就發出光潔的生命智慧與活力。
2名詞,指自我所發出智慧的空性(能含萬法)
◎ 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
例說:
 (看戲)
以前有三個人一同去看戲。其中一個是老花眼,一個是重聽,一個是歪頭。看完戲後,他們開始批評所看的戲。
 「今天的戲,唱得很好,可是行頭差些。」老花眼的說。
 「行頭很好,不過唱的聲音太小。」重聽的說。
 「聲音很大,行頭也不錯,什麼都很好,只是戲台搭歪了。」歪頭的
說。人人都不肯承認自己的短處。老花眼自己看不清楚東西,反說戲班
的行頭不好;重聽者不承認自己聽不清楚,反說唱戲的聲音太小;歪頭
的也不承認自己的頭歪了,反而說戲台搭歪了。
  這個事也說明了什麼是我見、偏見。一般人大都以自我為中心,分
別你我,這是我的,那是你的;我是對的,你是錯的,將你我的界限分
得很清楚。根據統計,在平日言詞中,用得最多的文字就是「我」字。
而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紛爭,又何嘗不是我見所產生的?故佛家之
「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儒家之「毋意、毋必、毋固、毋
我。」都是教人要破除我見。
  一間房子如果沒有窗戶,不能流進新鮮的空氣,照進和煦的陽光,
永遠是黑暗的。一個人如果不肯改過向善,無法接受別人的忠告和真理
的啟示,那他就沒有光明的行為,生命也將呆滯無望。所以「先去私心
而後可以共公事,先平己見而後可以聽人言。」
  現代人的通病是自己心田有雜草不除,卻去拔他人田裡的草。修道
君子應看重自己,常見己過,所謂「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一個聖
人,他認為自己所做的都是不對的;而一個平凡的人,他所作所為覺得
自己都是對的。眾生與佛原本一源,因為降落紅塵,有的執迷不醒,有
的清醒行道,因此有迷有悟,而產生眾生與佛的差別。

 (佛在心中)
宋朝的大文學家蘇東坡和金山寺的佛印禪師是方外之
交,兩人經常在一起談經論道,打坐參禪。有一天,蘇東坡和佛印一起
打坐,蘇東坡覺得身心舒悅,於是問佛印說:
 「禪師!你看我坐在這裡的樣子像什麼?」佛印答道:「好莊嚴喔!
像一尊佛!」蘇東坡聽了非常高興。佛印禪師接著反問蘇東坡說:「學
士!你看我坐的姿勢怎麼樣?」蘇東坡答道:「像一堆牛糞!」沒想到
佛印禪師聽了也很高興。蘇東坡大樂。逢人便說自己佔了便宜。蘇東坡
的妹妹蘇小妹,為人聰明伶俐,聽說此事,就說:「哥哥!輸的人是你,
而且輸得很徹底!」蘇東坡不解。蘇小妹正色地說道:「佛印禪師的心
中是佛,所以看你也就像佛,而你的心中是牛糞,所以你看禪師,才會
像一堆牛糞。」

 (五蘊皆空)
在歐美各國盛行踢足球,每次比賽,動輒有數萬人觀
賞。有一位先生,一邊抽煙,一邊觀看球賽,由於全神貫注忘了手上的
香煙,不小心煙屑燃燒到隔壁一位先生的衣服。「噯喲!好痛!」抽煙
的人一看,不得了!我的香煙燒到了別人,趕忙道歉說:「對不起!對
不起!」被燒的人也聚精會神地看著激烈的比賽說:「不要緊,回去再
買一件。」彼此說完話,又繼續看比賽,抽煙的人馬上被精彩、緊張的
比賽所吸引,不知不覺中,煙灰又燒到前面一位小姐的頭髮上。「噯喲!
好痛!」小姐撫摸著秀髮,嬌呼了一聲,抽煙的人一聽,糟糕,自己又
闖禍了,趕緊道歉:「對不起!我的香煙燒壞了妳的頭髮。」小姐不假
思索地脫口說:「沒關係,回去再買一個就是了。」說完又全神貫注地
看起球賽來了。為了看球,頭髮燒了都不介意,甚至回去買一個也不計
較。如果不是看球看得著迷了,不要說衣服被燒了,頭髮被燒了,只要
煙灰不小心掉在我們的身上,一定要和對方理論到底,甚至鬧到警察局。
但是當觀看球賽入迷時,全部的精神都集中於球賽,球賽的勝負重要,
「我」遭受到什麼,已經無關緊要了。像這樣,一場小小的球賽,就能
夠牽引我們的注意力,渾然忘我,而不知道灼傷的痛苦,如果能夠照見
五蘊皆空的話,必定能遠離一切的痛苦。
  五蘊皆空就是「色空,無所不明;受空,無所不應;想空,無所不
誠;行空,無所不周;識空,無所不充。」受空,就是不受外來一切的
困擾所影響,故能專心,而有所感應。行空,就是做事沒有自我的獨斷
獨行,也就是沒有成見,能事事與人商量,故所為圓滿周到。識空然後
能轉識成智,智就是透視的觀察力,眾生之所以逐妄為真,看不清真假,
就是因為智的觀察力不夠。故「看不透,貪心起;看不遠,憂心起;看
不清,亂心起。」

 (人比人)
有一位父親責備兒子說:「華盛頓在你這個年齡,早已
是一個測量員了,那像你還是一事無成。」兒子以半開玩笑的口氣反問
道:「華盛頓在你這個年齡時,早已是美國總統了,對不對呢?」這麼
一比,把這對父子的親情比壞了,沒想這位讓人尊敬的華盛頓,竟會給
這對父子帶來傷害與痛苦。
 有一位陳先生閒來無事,不經意地對太太說:「你看隔壁王太太真勤
快,把屋子收拾得真乾淨!」聽到這句話的陳太太見生先拿起別人來比,
趕緊也拿起「比」來自衛,她說:「人家王先生會賺錢呀!太太用不著
上班,有的是時間!」陳先生像發了火般立刻反駁說:「不是先生會不
會賺錢的問題,問題在於太太勤快不勤快!」此時,也發了脾氣的陳太
太就說:「有了不懂整潔的先生,再勤快的太太也收拾不過來!」就這
麼一比,把整個家庭給比碎了。於我是、我要、我勝,基於心私、心邪、
心疑,這是煩惱的根源。

 (禍福相倚)
宋國有一個好行仁義的人,子孝孫賢。不料有一天,
他家裡的黑牛無緣無故生了一隻白牛,於是他就問孔子這是什麼道理,
孔子告訴他說:「這是吉祥之兆!」可以用這隻小牛來祭祀上帝。」豈
料大約過了一年,這家人的父親竟然無緣無故而失明。不久又生了一隻
小白牛,父親再派兒子去問孔子,這時他的兒子就不以為然地說:「前
30次問孔子的結果,使您無緣無故失明,現在又何必再問呢?」父親說:
「大凡聖人的話,都是先錯而後對,況且事情吉凶未卜,你暫且還是去
問一問吧!」於是兒子去問孔子,孔子說:「還是大吉之兆!」並且一
再叮囑他用這隻小白牛祭天,他回去以後把話轉告給父親,父親說:
「一切照孔子的話去做!」大約又過了一年,兒子也無緣無故失明。可
是不久楚國發兵攻打宋國包圍宋都,城內軍民在糧食吃完之後竟易子而
食,柴火燒完之後竟燒人骨頭,所有青壯人都被徵調作戰,而且大部分
都壯烈犧牲。唯獨這父子兩由於失明而得以倖免,等到戰事平定以後,
父子倆竟都恢復了視力。

 (觀音菩薩)
有一位信仰觀世音菩薩非常虔誠的信徒。有一天,遇
到水災,他爬上屋頂等待救援。大水一直往上漲,他就參唸:「南無觀
世音菩薩,趕快救救我!」不久,有人駕著獨木舟前來,招呼他道:
「趕快上我的獨木舟吧!」信徒堅信觀世音菩薩一定會來相救,因此不
理會來者。這划獨木舟的只好走了。水漲到他的膝蓋了。他又大叫:
「觀世音菩薩,趕快救救我!」唸完,遠處有人駕著遊艇過來,並招呼
他上船。可是信徒仍然要等觀世音菩薩,遊艇也只好走了。水已漲到胸
部了,信徒大聲祈求:「觀世音菩薩,趕快救救我!」忽然空中來了一
架直昇機並且丟下繩子,要把他救離險境。信徒仍然不死心,非等到觀
世音菩薩出現不可,直升機也只有走了。信徒幾乎滅頂,最後,幸好被
濟公禪師救起來。信徒向濟公禪師抗議道:
 「像我這樣虔誠的信仰,為什麼觀世音菩薩都不來救我呢?」濟公禪
師對他說:「你真是愚痴!菩薩駕獨木舟來救你,你不肯,駕遊艇來救
你,你又不喜歡;最後趕緊用直升機來救你,你也不願意。觀音菩薩一
再救你,你不但不感謝,還在埋怨,實在是與佛無緣!」最大的束縛,
來自於執著,有了我執,必定無知,不了解真偽。


四、結語
法皆當捨,況乎非法;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空空歌)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
東昇西墜為誰功。田也空,地也空,換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銀也空,
死後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朝走西,暮走東,
人生猶如採花蜂,採得百花成蜜後,到頭辛苦一場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蘇學士與佛印和尚的趣事
佛典故事 :: 八風吹不動
人的聲氣66
禪語 故事篇
歷代祖師對照表
儒門修證法要(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