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包豪斯100年折磨了多少设计师生

2019年2月,「后现代主义大师」Alessandro Mendini和「老佛爷」Karl Lagerfeld先后离世,各大媒体也都纷纷发文纪念两位设计泰斗一生的艺术成就。但历史上每一位大师的成就,不应只是在他们离世时才被众人记起。

2019年同时也是包豪斯成立100周年,本文将从另一个角度讲述那所已经被人反复提起的设计学校,以及那些再设计史上闪耀着光辉的包豪斯的大师们。

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很少会有不知道「包豪斯」这三个字的——当然你要说你记住的是「Bauhaus」我也没啥好说的。

这两个词语,不光会在设计史的相关课程中出现,几乎在之后的相当部分课程中都会提到。毕竟「包豪斯」算是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设计院校,也是现代设计思想的发源地之一。

无论赞同、批判抑或是鄙视,总之你无法无视它的存在。

魏玛时期的包豪斯校舍

德邵时期的包豪斯校舍

柏林包豪斯纪念牌


2019年,是公立包豪斯学校成立100周年。

我一个无名之辈是不可能像哈佛众人一样办个展览来纪念,但是写篇文章,说说那些曾经被我们听烦了、忽视了的故事还是可以的。

1.

格罗皮乌斯

Tough Old Bird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

「包豪斯创始人兼第一任校长」只不过是格罗皮乌斯众多头衔中的一个……他的人生经历远远比你想的更多彩。

年轻的格罗皮乌斯身上有着极为明显的家族印记:他对于建筑的热爱来自于同为建筑设计师的父亲和叔父。「一战」爆发前,他已然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

他设计的法古斯鞋楦厂是「现代主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当时极具开创性的使用了玻璃幕墙,而这一元素至今仍在被反复使用;

他发表的文章《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Buildings》影响了一大批欧洲设计师——包括后来同为现代主义先驱的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

「一战」爆发,他被应征入伍,这同样可以看作是家族血统的影响——他的曾祖父曾是参与过滑铁卢战役的军官。然而两枚铁十字勋章并没有让他成为一个狂热的好战者,战争经历反而使他成为了一个爱好和平的人。

战争结束后,他逐步创办了包豪斯,开始了自己的设计教育实验。但「包豪斯时期」的格罗皮乌斯可能并没有那么开心:

为了维持学校的运转,他不得不周旋于教师、学生、政府和社会之间,这让他无法从事他热爱的建筑设计;

虽然「Bauhaus」这个新创造的词语意为「造房子的」,但包豪斯直到1927年才设立了由格罗皮乌斯本人领导的建筑系。

虽然可能不是特别开心,但是他还是留下了很多优秀作品:比如包豪斯在德邵的校舍,依然是「火柴盒」形状和玻璃幕墙元素,他依然是那个他;

比如Monument to the March Dead,简洁的造型硬朗的线条,「现代主义」风格呼之欲出。

1928年,对于行政管理已经彻底厌倦的格罗皮乌斯离开了包豪斯,但他仍旧关注包豪斯的发展,直到后来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他选择离开欧洲,前往美国。

在那里,他仍然从事着建筑设计和设计教育——也是在那里,「现代主义」真正落地开花,并逐渐推广到全世界。

1938年于马萨诸塞州林肯市设计的格罗皮乌斯住宅

1968年,斯图加特包豪斯成立仪式上,手持扩音器的格罗皮乌斯

1969年,经过一次大手术的格罗皮乌斯觉得自己的状态还不错,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外号「Tough Old Bird」。

然而大约一周后,「Tough Old Bird」就在睡梦中离开了人世。

2.

汉斯·迈耶与密斯·凡·德罗

不被欢迎的校长们

相比格罗皮乌斯,包豪斯的二三任校长并不被包豪斯的学生们看好。

汉斯·迈耶是包豪斯的第二任校长,也是资料记录相对较少的一位——我记得当年无论是书籍还是老师,对于他说的都不是很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汉斯·迈耶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相反他是一位相当优秀的管理者

在一段时间内,他有效的缓解了当时学院内外的紧张气氛——虽然他本人就是造成紧张的原因之一——那时的包豪斯,氛围极为宽松,而且具有极强的创作力;

他推进了学院的商业化进程:学生参与项目,学校与企业合作,这些措施大大缓解了学校的经费紧张状况——而这种模式至今沿用,甚至成为了一些企业招揽人才的最佳方式。

但相比之下,他的「破坏能力」还是更高一筹

他不太重视设计当中的「审美环节」,他更注重功能性、普适性甚至是「低廉性」——这种理念差异导致他与其他师生的关系紧张,并且他的一些作品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

汉斯·迈耶设计的ADGB工会学校宿舍

他是一个激进的社会主义者,他的泛政治化立场让包豪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个「政治集会所」——在战间期的德国,这种做法无疑是将包豪斯推向了一条不归路。

1930年,汉斯·迈耶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包括已经离开的格罗皮乌斯)被迫辞职,由密斯·凡·德罗接任校长。汉斯和自己的追随者们前往了苏联,此后他游历欧洲,最终1954年逝世于瑞士。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然而,密斯·凡·德罗也并不是学生们喜欢的人——因为学生们觉得密斯总是「为精英和贵族服务」,而非「为大众生产优质产品」

比如说他设计的「巴塞罗那馆」和「巴塞罗那椅」,简约、优雅、美观……那并非寻常人家能够企及的物件。

并且密斯·凡·德罗接手包豪斯后,为了避免纳粹来找麻烦,采取了相对比较严苛的手段来管理学校,如开除激进的社会主义者学生,禁止学生举行集会、游行活动。

对于已经习惯了宽松氛围的包豪斯学生,这无疑是一种「压迫」——师生矛盾自然日益尖锐。然而实际上当时德国的政治形势下,包豪斯已经不可能以原来的形式存在了。最终在1933年,包豪斯最终解散。

虽然没能拯救德国的包豪斯,但密斯还是保留了包豪斯的火种——他来到了美国,并领导了伊利诺伊理工学院(IIT)的建筑系,与老友格罗皮乌斯一道推广着他们的设计理念——当然他的客户依然是一些富有的人。

密斯设计的IBM Plaza

密斯有没有被IIT的学生们讨厌是未知的,但是他可能不会被范斯沃斯医生喜欢是可以确定的。他设计的范斯沃斯住宅是挺好看的……但我估计他当初就没有考虑人家女医生是不是愿意住在这种「低隐私」的居所中。

下面来说说包豪斯教师们,实际上,他们才是一切「痛苦」的源头

包豪斯留给世界的,不仅仅是「现代主义」等设计思想,同时还有「设计教育模式」。很多包豪斯的基础课模式,在经过改良和升级后,仍在「折磨」着设计专业的小朋友们。

3.

瓦西里·康定斯基

「平面构成」画出心理学

瓦西里·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

严格说来,康定斯基负责的课程并不是「平面构成」,他当时负责初级设计基础课程和高级理论课程。

但他授课的很多内容都与他自己的研究有关:比如色彩理论的研究,又比如线与点的形式研究,再比如直线上力的影响……

康定斯基本人的学识相当渊博,他的一些著作中对于色彩、几何元素的研究甚至与格式塔心理学有关;但他也是一个内向、沉默、不苟言笑的人。在当时,包豪斯的学生们都觉得这位老师虽然学识渊博,但却十分难以接近。

而对于现今的学生而言,也许能理解这位大师的研究意义的就更少了——比如我这种不成器的画「平面构成」时基本都在想怎么能把线画直……

4.

约翰·伊顿

带着大蒜芬芳的「色彩基础」

约翰·伊顿 Johannes Itten

有些人知道大仲马笔下的「普罗旺斯味」其实是「大蒜味」,但其实「色相环」「色球」也同样饱含大蒜的芬芳。而这种芬芳就是因为包豪斯里的这位「神秘学家」约翰·伊顿。

其实伊顿在色彩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又成效的,不然「色相环」「色球」这种概念也不会沿用至今。

色相环

伊顿设计的色球

但是他的授课方式实在是有些过于「神秘」了。

比如说,食用大蒜……他本人和他的追随者们都是疯狂食用大蒜的人,虽说大蒜营养丰富,包治百病,但是整个校舍「蒜气冲天」就有点过分了;

伊顿还强调要「放松」,为此他会为学生们放音乐,或者带着学生们一起做体操,有时甚至课前师生一起先冥想一段时间;

伊顿对于东方哲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会在授课时引用《道德经》《庄子》的观点诠释世界,也会让学生们学习山水画

伊顿是个优秀的教师,但是他的行为在当时确实算得上是「奇葩」了。最终,伊顿被格罗皮乌斯劝离包豪斯。

5.杜斯博格:与包豪斯对骂的「风格派」先驱

特奥·凡·杜斯博格 Theo van Doesburg

杜斯博格是「风格派」的领军人物之一,与同为「风格派」的蒙德里安有着深厚的友谊——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他们俩的作品很相似。

左侧为杜斯博格的作品《Composition décentralisée》

右侧为蒙德里安的作品《Composition II in Red, Blue, and Yellow》

杜斯博格曾经被格罗皮乌斯邀请来包豪斯,但杜斯博格一点也不喜欢包豪斯的氛围,对格罗皮乌斯一顿批判。

批判还不过瘾,杜斯博格在包豪斯附近开始自己讲课,处处与格罗皮乌斯针锋相对,结果还真有一些包豪斯的学生跑去听课。让格罗皮乌斯十分恼火,甚至出台规定,禁止学生去听杜斯博格的课

虽说有着不愉快,但不可否认杜斯博格为包豪斯带来了「风格派」的影响,使得包豪斯的设计思想更加多元。

1919年~1933年,包豪斯的存在并不长,几乎就只是存在于那短暂的战间期;

包豪斯的学生也并没有特别多,学生最多的时候可能也没有超过300人;包豪斯的设计风格、教学模式影响巨大,但争议也不少。

但正如我之前说的那样,无论赞同还是批判,你总归无法无视他的存在。

反光的玻璃幕墙,现代主义的「火柴盒」,简单到极致的线条,画不完的色彩构成,看花眼的色相环……

这一切让人心情复杂的事物,都在提醒着我们:

曾经,在硝烟未散,阴云密布的欧洲,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另一群有着同样志趣的人,无论好坏,毫无保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设计思潮与流派-现代主义
“少即是多”是我说的:顶尖设计师密斯凡德罗 | 优设网
百年包豪斯的多彩与裂变
包豪斯100岁纪念LOGO发布,是世界顶级设计?还是low到爆炸?
设计概论练习题
被讲烂了的包豪斯,你真的理解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