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学谦 || 如何上好语文课

此文为2021年12月1日在北关逸夫小学“如何上好语文课”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会后整理,有删减。欢迎各位老师在文末留言处就“如何上好语文课这一话题,各抒己见,参与讨论。(郭学谦,2022.1.15)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每到一个学校进行常规检查,我们先听课,听完了之后再评课,很少有开研讨会的环节。早上听了两节课,听完后伍校长和孙校长都提议,让我们把所有语文老师叫到一块,探讨一下,到底怎样讲好语文课。

在组织这个会的时候,碰到了好多非常熟悉的语文老师,有田莉娜、魏宏涛、刘艳婷老师,这三位老师都是名气非常响亮的语文老师。我觉得在咱们学校,语文老师的专业引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我们期待很高,当然期待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今天的研讨也算是交流吧。我先讲我的认识,讲完了大家各抒己见,互相碰撞一下,目的就是让我们的语文课更加专业起来。

为什么要专门做一个“如何上好语文课”的研讨?上边讲的是两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我觉得在任何时候,任何小学,研讨语文课的教法都是特别必要的。

首先,我认为语文老师是特别重要的。今年前半年,参加全市的名师送教活动,我讲了一段话,现在更加坚定这样的想法,那就是:“语文老师是一个学校的声音、心情和氛围。”在小学,语文老师的课最多、最辛苦;语文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布置的作业类型最多,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状况最多;昨天在胜利小学常规检查,发现那里的语文作业就有六种,按照体量来说,语文作业比数学作业、英语作业的总和还多,所以语文老师与学生和学校产生的关系最全、最立体。语文老师的辛苦不是一般的辛苦。在此,我先向语文老师点赞、问好、祝福。语文老师是最辛苦的,而辛苦之后,应该有更多的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语文老师很憔悴,少激情,不创新。这可能源于没有成就感,没有职业认同。

我也是语文老师,我觉得我们要寻求一种突破,这个突破应该从课堂开始,把讲好课作为实现自我、获取幸福的重要途径。

今天早上第一节课听的是六年级课文《月光曲》的第二课时,主要讲的是第九段。这篇文章我没有读过,我用手机把孩子的课文拍了下来,快速地浏览了一遍课文和课后题。我不管教师是如何写教学设计的,是如何组织课堂的。仅仅看看这篇文章,就觉得语文是非常非常神奇的。这个神奇的文本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巧合,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可思议。若带着这样好奇,去讲这篇文章,情境就会大不一样。所以我觉得语文老师首先应该用心地把课文读懂,读出感动,读出精彩。《月光曲》中,一个很穷困的家庭里,竟然有一架钢琴,竟然有一个特别爱弹钢琴的、特别崇拜大音乐家贝多芬的盲人,竟然在她遇见困惑的时候,走进来一个叫贝多芬的人,给她弹了一首即兴创作的歌曲,就是月光曲;她竟然凭借歌曲就知道来的人是贝多芬。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多大的吸引力。

但是,我们的老师在处理课堂的时候,更多地想的是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开头结尾、修辞手法等等,更多地想着是如何考试、如何做题,而忽略了语文本身所具备的魅力。

我觉得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让学生首先喜欢课文,学生真的喜欢了,就会像挖宝藏一样挖出好多东西。比如这篇文章若能从兴趣的激发入手,我能预想到这么几种效果:第一,学生有可能会对贝多芬产生兴趣;第二,学生会对月光曲产生兴趣;第三,学生可能会对音乐产生兴趣;第四,学生可能会读《名人传》,会听《命运》等等;第五,会激发生活的热情;第六,会学会联想、想象。音乐里有画面,我觉得这是文章最精彩也是最难的一个部分。我们的学生听音乐,能想象到那种画面吗?我们自己都很难,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可以找到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从网上看了好多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都有不同音乐的植入,让学生听一听,大胆地表达一下,会让我们的课堂丰富起来、精彩起来,让语文课无限可能。

这就是我讲的第一点,要读懂课文,要学会展现语文本身的魅力,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清楚兴趣比方法更重要。

第二节课,我们听的是四年级的课文《梅兰芳蓄须》。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如何讲自读课文?如何定位自读课文?大家可能比我想得更多。这是我们要研讨的一个新的更大的问题。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一定要学会区分课型。

这节课一开始的时候,老师提了一个问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什么文体?大多学生快速地回答:爱国的文体。一问一答好像没有问题。但是,我想问问各位老师,有没有一种文体叫爱国?这个问题有问题。老师应该问的是什么什么主题吧,应该都是以爱国为主题的文章。

统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按照主题进行编排的,围绕一个主题,可以有不同的文体,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等,古文、现代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这是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叫文学体裁,第二种是文白分类,第三种是文章体裁。举个例子,单元目标是让孩子们感受祖国的大美河山的,选的有古诗、有散文、有说明文,还有习作课,大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的。

《梅兰芳蓄须》这一单元就是以爱国为主题编排的。从课型上来说,先是讲读课文。讲读课文除了要达到育人的目的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再是自读课文。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新的课文,老师引导学生、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自读课文之后,有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写作等课型。讲读课文、自读课文以输入为主,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写作课以输出为主。我们带着单元目标,带着前几课的经验体悟,和学生一同走进口语交际课和写作课。几种课型,在一个总目标的(单元目标)的引领性,是一个整体,是具有系统性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始终要谨记这个单元目标,要围绕单元目标去设计课、组织课。

七单元的单元提示给出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生一读一体会就知道这单元是以爱国为主题的。匹夫有责,讲得就是语文课的育人功能,通过一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有责任意识,敢于承担爱国的责任。爱国不是说说笑笑,不是空口承诺,是要有行动的。“我以我血荐轩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爱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这就自然说到了具体的单元目标,一个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学习写书信。这既是目标,也是检查课堂效果的尺子。

我应该怎么去做?比如《梅兰芳蓄须》这一课,老师的破题很好,梅兰芳先生为什么要蓄须?分析题目就可以提出两个问题,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了。这一节课的文章很简单,一直读到最后一段:“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这一句话其实就是对整篇文章的概括。处理这节课,提出有效的问题,用问题让学生把文章贯通起来:梅兰芳高超的表演艺术体现在什么地方?那里写出来的民族气节是让你敬佩的?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完成,老师不要过多地干预,不要过多地讲,不要像讲读课文一样,想着面面俱到。学生越好奇的地方,往往就是课文最精彩的内容。比如说,梅兰芳一唱戏就能挣几十两黄金,这是一个形象的概念。说明唱得好。老师引导,但是为什么要蓄须?为了不给他们唱戏。(其实特别痴迷于唱戏,天天偷偷在家里唱)。这种矛盾凸显出来,爱国就有了,民族气节也就有了。

一定要从文本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说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今天的课堂又发现一个问题。老师讲到最后,进行当堂检测的环节,将全班学生分了好多组,ABCDEF组,然后让不同的程度的学生做不同程度的检测题。我们要求老师分层布置作业,这个分层主要指课堂之外的课后作业。课堂学习目标是每个学生都应该达到的,围绕学习目标设计的题目每个学生都要做,而且都应该做出来,所以我希望老师们能注意,课堂是所有学生的课堂。

回过头来,再说区分课型。不同的课型,一定要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前一段,教育局下发了一个文件,《白水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规范学校管理的实施办法(试行)》,文中总结提炼出了中小学各种课型的教学设计模板。其中有一个是写作课的设计模板,这个模板在起草时,我提出了非常多的意见,也写了进去。这个意见是我讲写作课的一些认识,也是我听写作课的一些看法。写作课应该怎么上?这是一个难点。举例来说,单元目标给出了写作任务,比如前边所说,学习写书信。那么在这一单元开始的时候,这个写作任务就可以安排下去,让学生早去联系生活,去找素材、去找感动、去找灵感。再比如写作课让学生写妈妈。不是写作课一开始,文章就开始了。学生坐在教室里,一番运筹帷幄、闪转腾挪,给老师交一份完成任务的作文。这样的写作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写作就是为学生架起一座生活与文章的桥梁。写作的任务一周前布置下来,不要让学生急着动笔。写秋天,就让学生去走近秋天、观察秋天;写妈妈,就让学生走近妈妈,观察妈妈。通过观察,让学生热爱生活,懂得感恩。等做了这些,再讲写作课,学生就有素材、有想法、有感动、有细节,作文自然就能写出来了。写作,不是仅仅靠课堂来解决的,很多东西在课堂之外。

我曾经听过一节写作课,老师给出题目,然后分组讨论,讨论完后负责记录的人动笔写一篇作文,其他学生都是素材的提供者。小组展示中,发现好多素材都重复了。写作不是加工素材,是表达感情、记录生活、展现思想。小组讨论是要不得的,必须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写成属于自己的文章。我们要知道,没有相同的妈妈,更没有相同的细节。这是写作课的要求,其他课也一样,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经验,但合作的前提是自主,先自主再合作,不能谁代替谁。

建议大家进行有效的研究、有效的备课,把课型区分好,以实践为根基,把教育局制定的教学设计模板使用好、改进好。

第三点,我想就“以学定教”说几句。原来有学校和老师认为,以学定教是一种教学模式,不断地固化教学行为,使我们的课堂缺少了活力。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所有的固化都是退步。我们一直认为,“以学定教”是一种理念。这一次教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规范学校管理的实施办法(试行)》文件,始终没有提“以学定教”,但是仔细去看,却都在落实这种理念。不光是语文、数学,我们所有的课堂都要落实这种理念。这种理念首先关注的是学情,以学定教,它是以学情为基点的。学情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我们就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和环节。其次关注的是课标,课标是导向,课标怎么要求的,我们就怎么去做。再次是课本,课文是达成课程目标的一种方式,应该说是一种示范吧,课标有唯一性,而课本、课文都不是唯一的。

我曾经听过一节口语交际课,老师给农村孩子讲,如果你想给家里养一条狗,你会给妈妈怎么说?这是老师按照教材的设计进行的。教材上也给出了“口语交际”的标准,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最后经过小组讨论,发现学生回答的答案几乎一模一样。口语交际课就是想说服别人,说服别人的办法有许多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理方法。教材给出的处理方法只是其中一种,它不是唯一的,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就如这节课,孩子如果在城里,如果给我的女儿去讲课,要养一只狗,你怎么去说服妈妈?我女儿能写几千字的作文。因为她太想养了,她想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在城里养一条狗太难了,大多学生都有这种生活体验。但在农村却不一定,很多学生家里都有狗,学生对养狗的要求本来就不激烈。没有生活体验,学生是说不好话的。当时的农村正是收苹果的季节,家里要采摘苹果,妈妈让你去果园干活,你不想去,你怎么说服妈妈?这个情境我们就可以设计。语文就是生活,就必须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一句话必须落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的课怎么能找到生活的契合点,这就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重点。我们要去探索,要去突破。

这就是我要讲的第四点,语文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只要能结合起来,学生就会认为学语文是有用的,是可以解决生活问题的。那么学习就可能就多一些主动。

10月份,我们进行了小学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表彰会上我作了总结讲话。题目是《把课堂还给所有学生》,“以学定教”就是要有这么一种理念,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我今天听的两节课,我发现这个课堂是老师的课堂。我们口口声声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个主体我们怎么保证。那我们老师就要放低姿态,做课堂的引导者、帮助者、协助者,要充分相信学生。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个问题在于激发学生思考,然后得到答案。老师问题还没有问完,答案已经异口同声地喊了出来。这种问题,我觉得是可以不要的,这是一种无效问题。现在,我们从上到下落实“双减”,“双减”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课堂增效,就是要把那些可以没有环节和内容,重复无效的劳动剔除掉,让课堂更加干净、更加有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谁是课堂的主体的问题。要把课堂还给所有学生。第一个重点词就是“所有”,所有就是每一个学生,最起码是绝大多数学生,不是某一两个学生。课堂互动如果只和某一两个学生进行讨论,这就是伪课堂,是个别学生的课堂。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是每一个学生的亲近者。另外一个关键词是“全程”。老师从一开始走近课堂,到离开教室,甚至于离开教室了之后,都负有教书育人的责任。下课之后,学生的语文成绩有可能还没有提高,但是他回家之后,知道读书了,想写日记了,远离手机了,甚至于课堂上没讲的东西,他在课外有了更全面地了解了。我们不用看效果,家长肯定会特别满意。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语文课就是非常成功的。教育是对学生的终生的奠基,陶行知说:全民族的命运都操在小学教师的手里。我觉得,小学语文老师手中的责任可能更大一些。我们通过语文课堂,要教会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培养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热爱生活的习惯、礼仪的习惯、自主合作的习惯,这些我们都要教给学生。

我们也是学生家长,我们的孩子如果能养成这样的习惯,我们就会对教育特别满意。只要我们的孩子通过语文课,特别爱读书、特别爱生活,我们可能就会看轻成绩,就会多些理解与包容。当然,只要是真爱,总会创造奇迹。《月光曲》盲人妹妹为什么能弹好钢琴,为什么能听懂音乐,有那么高的审美能力?关键就在于热爱,我们要告诉孩子,只要热爱了,就会有结果。

我们设计问题要找到生活的契合点,要围绕学生去设计,不要有无效问题。“以学定教”里“三讲三不讲”就是一个很好的标准。三讲,就是要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淆点;三不讲,就是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或者互学能够会的不讲,辛辛苦苦讲了学生还不会的不讲。“三讲三不讲”就是为学生负责,就是要把课堂还给所有学生。当我们心中有学生的时候,时时刻刻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的时候,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变成了学习目标。我们讲学习目标就是要立足于学生考虑。所以问题的设计是一种科学,也是要研究的,千万不要在问问题的时候出现问题的错误。

11月份,我们进行了初中青年教师的优质课比赛。表彰会上,我围绕《青年教师如何实现更为专业的成长》的题目进行了总结讲话。我当时即兴地提出了“四种观念”,学生观念、学习观念、目标观念、成果观念。学生观念前边我已经讲过了,这里特别说说其他三种观念。

先说学习观念。这个学习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就是我们老师自己要学习,我们要把语文课本当成一个宝库,当成一个特别重要的学习资源。我每一次读课文都能读出不一样的东西,都能获得不一样的收获。语文老师应该对语文课本有一种敬畏与好奇,带着这种畏和好奇首先学教材,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教案不是唯一的。其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新教育理论。怎么上课,怎么备课,怎么听课,各种理论都要,可以参考,可以学以致用。第三个就是要学习经典,把小学生必读的名著经典一本一本读完。读完之后,你讲课就会游刃有余。

比如朱自清的《匆匆》,你如果读过朱自清的好多散文的话,你讲这一课就会讲出很多趣味。朱自清曾写给孩子一篇文章,题目是《儿女》,情节我大概记得:大儿子阿九特别爱哭、特别怕生人。怕孩子扰了学校其他人就十分懊恼,曾有一次骗妻出去,关了门,将他按在地上打了一顿。他的爱与愤怒与我们常人无二,这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会激发学生去读他的其他散文。也会使课堂容量增大。这段时间我读高尔基的《童年》,这是原来读过的,现在去读,感觉大不一样。《童年》有100个让孩子喜欢的理由,有好多的故事可以讲给他们听,讲一讲这些故事,学生可能就会走进文学的殿堂。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最好的备课就是阅读。当你的阅读量不多扩大,知识储备不断丰富的时候,你始终就像是一个秘密,学生天天盼着见你,天天想着上你的课的。

其次是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学生要干的事情是就是学习。学习是课堂的核心。我们是如何帮助、引导、协助学生学习,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说,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最好的效果是,不仅在课堂上学习,课堂之外也乐意学习。

昨天听了一节课,整篇文章只有四句话,选自《世说新语》,题目是《王戎不取道旁李》。老师按照一些网络文本向学生介绍了《世说新语》。老师介绍完后,学生一脸无所谓。这就是忘记了这节课还可能有一个学习效果——学生下课后会借阅这本书。《世说新语》有多少有趣的故事,只消说一句,这是是一本很神奇的书,写了一群很神奇很个性的人。还有,只有四句话的文章,40分钟时间,学生是完全可以复述、可以背诵、可以发挥想象讲成自己的故事的。

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一节课40分钟,浪费一个学生40分钟时间,40个学生,就是一笔很大的账。

我教书的时候,在本子上抄了一句话:我眼本明,因师故瞎。这句话,让我觉得教育是多么沉重的一个话题,是多么大的一个责任。我的眼睛本来是明亮的,但是因为老师的错误教学,使我瞎了。我每一次上课的时候,都会去看这句话。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我们到底要把学生带向何方?最近看了一本书,名字是《如何更好地备课、上课、评课》。书的第一页深深吸引了我:什么是备课,备是什么意思?备的本义是慎重的意思,原意就是要慎重地备课。是啊,备课首先是一种心态,要慎之又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讲课的时候却要自信满满、神采飞扬,个性张扬。

再说目标观念。每一节课都要有目标的。我们要求老师展示学习目标,备课的时候先写教学目标或者学习目标。展示目标、写目标不是为了完成任务。目标是方向,也是检验的标准。学习目标是怎么达成的,达成了没有,这是我们评课的关键。课堂有明确的目标之后,我们可以抛开教材,思考如何去达成,可以在教材之外设计好多东西,和生活有关的,和我们的经历有关的,和学生的活动有关的,去突破这个目标。我们单元有单元的目标,每一课时有每一课时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必须是围绕目标进行。就像我们写一篇作文一样,表达中心思想就是关键。我们要围绕中心思想,选材,定序,安排详略等等。

最后说成果观念。我们的为什么要进行当堂检测,目的就是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如何。老师讲了五个知识点,这五个知识点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所以这样的检测是具有诊断性的。它会帮助我们发现课堂的问题,会引导布置作业的方向,会优化后边的教学。当然,我们的课后作业也是诊断性的,这个时候我们倡导分层次布置作业,使学生能跳一跳够着桃子,使每个学生在自身基础上都有进步。这是一种科学,是尊重学生的学情。

最后,我想分享4句话16个字。这是我在云台中心校评课,赵军红校长引用别人的。语文课堂的四个标准,我非常认同,就分享给大家

第一句是书声朗朗。就是要多读,以读贯穿始终。老师读、学生读,集体读、个人读,情景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点名读,各种各的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现语文之美。六年级有篇文章叫《桥》,我在尧禾听老师讲过。讲了很多,但是那种感动还是体会不出来。《学习强国》上有个栏目“红色经典课文名家领读”。点开一看,刚好有这一篇。一分多钟的朗读,听得我稀里哗啦地哭。我就想,如果课堂上,把这个朗读放一放,让学生听一听,教学效果就很容易达到。《学习强国》里也有全国名师的讲课,最近听了七年级的第一单元。这些老师只讲一个内容,怎样朗读?怎样画重音和停连,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在画的过程中,写作对象的重点清楚了,修辞学会了,感情体会了,所有的学习目标自然而然地达成了。

第二句是议论纷纷。今天听课,乔老师说了一句话:语文就没有固定的答案。这话说得多了,但是我们却一直找标准答案。因为没有固定答案,所以就要议论,就要议论纷纷。要鼓励每个学生回答,不要轻易去否定,不要说:“你这个不好。”应该说:“你这个很好,如果再加入什么会更好。”最后我们会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答案。议论纷纷,就要学会各种各样地鼓励学生,要找到学生身上的特点和优点。这个用词特别好,那个修辞很棒;这个感情到位,那个方法不错;这个顺序恰当,这个个性分明等等。学生在议论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好多方法,会发现好多的精彩,这些方法、这些精彩回馈在学生身上首先是自然而然的,其次会带给学生自信和快乐。

第三句是高潮迭起。课堂不能一味紧张下去,也不能一味沉闷下去,应该松弛有度、一张一弛、高低起伏。

第四句是写写练练。语文课堂就是听说读写,要有写有练,有写的过程,有练的过程。写什么?练什么?怎么写?怎么练?都是需要我们思考和设计的。当堂检测是一种写写练练,小组讨论也是一种写写练练,板演、学生讲给学生听,甚至朗读、演讲都是。所有的写写练练都是先有自主再有合作再有探究,该独立完成的就必须独立完成,该合作交流的再安排合作交流,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为了环节齐全而设计环节。尤其我建议,高年段的学生不要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处理生字词。

今天,就交流这些。现在时间交给大家,欢迎探讨、交流。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郭学谦,白水县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陕西省作协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理事,白水县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相遇》《过往》,诗集《这莫不是一次错的相遇》,入选《长安诗风十人选》《长安风诗选中国当代诗人卷》《难忘的时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钱梦龙:语文教学的三大弊端
我看“人文性与工具性”
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
【湿地课堂】张艳:开学第一堂语文课怎么上?
浅议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