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宗义 ‖ 诲语谆谆 (师恩难忘10)

气宇轩昂挑重担,

温文尔雅翻书卷。

一支粉笔启心智,

三尺讲台答疑难。

耕云种月春秋志,

呕心沥血教育缘。

热情似火干事业,

温柔如水润校园。

回想起来,我的老师总是那样年轻有为血气方刚,精神饱满昂扬向上。谈吐音响笑貌容颜,诲人不倦学而不厌,冰澈玉壶神凝秋水和蔼可亲的美好形象,永驻我们心间。教我们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让我们一生受用无穷。

在学校里我是老师的学生,走向社会多年,老师仍然是我的导师,依然把我当做学生一般热情给我传授社会知识和工作经验。希望我干出一番成绩。和母亲一样,和大伯父二伯父一样——

教我学走路,

教我学说话,

教我立壮志,

教我学文化。

教我刻苦工作,

教我努力做人,

教我爱事业,

教我听党话。

教我克服困难,

勇往直前走天涯。

有一年回白水,高宗昌老师问起我的工作。我说:宣传部长蔡华新安排我在职工学校、斜井、平峒、机电系统给党员干部讲过几次课,内容是党的十二大提出清除精神污染方面的时事政治。蔡部长认为我教书最合适,我准备去教书,职工子弟学校招聘教师,要参加考试答题并试讲,我想做点准备。宗昌老师听了很高兴,就安排我到他们林皋学校听刘国玺、林万昌等五六位老师的课。鼓励我打好基础,振奋精神,充分准备,争取一炮打响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我到桑矿职工子校教书一两年后遇到了问题。当我一派茫然,一筹莫展之时,暑假回到白水,有幸在公交车上见到了高百芳老师。后来又在公交车上幸遇刘智义老师。此时两位恩师已经是林皋公社、北塬公社教育专干。我调座到一块,他得知我从事教学,满心欢喜。我向老师请教,当时困扰我的倒悬之苦---淘气的熊孩子调皮捣蛋和差生问题,怎样解决?老师很耐心地说——

以炽热的情怀感染学生志操,

以丰富的知识武装学生头脑,

以高尚的人格熏陶学生品行,

以优良的慈范教诲学生成长。

接着给我讲了夸美纽斯、伽利略、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等几位教育学家哲学家的名言和几个案例。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  “谁懂得爱孩子,谁就掌握了教育的全部秘密。”  言下之意,弦外之音,是我还没有掌握教育的全部秘密!我听着有点脸红。

老师接着说:我们常讲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启动学生学习的发动机。老师的人生就是教学生。要热爱人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热爱学生。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如何爱护儿童爱护学生。当然要爱的恰当,爱的得体,爱的有分寸。

老师说:有些学生,明知不成器。作为老师,使命在肩,和父母一样,望子成龙的初衷,要始终坚定不移,坚如磐石,雷打不动,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意放弃。

磨砖做镜,画饼充饥,料定没效果没希望,偏要费功夫;

钻冰取火,压雪求油,明知不可能不现实,仍需尽心思。

和医生挽救病人生命一样,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

我失口说出:如果连一丝希望都没有咋办?老师笑着说:不可能。即使一时看不到希望,也要相信人是会变化的。朝哪个方向变,就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了。既然做了老师,就必须风雨兼程,不辱使命。只问耕耘,不为收获。转变差生是对老师教学能力的挑战,是组织和社会对教师才智的考验,也是自我亮相,展示自己思想水平的平台和机会。

老师叮咛我,和学生说话,要蹲下身子,放下架子,露出笑容,心平气和地说。禁忌居高临下,铁着面孔,武断命令。或许他不能成才,也一定要时常耳提面命,督促他成人,不可懈怠。只要老师不差,差生就不会差的很远。大人物也希望人们赞扬。所以,少批评,坚持正面引导,每天特意表扬一个学生,附带表扬两三个。天天如此,慢慢转化,终年累月,长期坚持,就有改变。

——老师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如阳光普照,如妙手开锁,酥手点烛,拨亮了我心中一盏灯。使我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心头愁绪,一扫而光。首先让我自己心里燃起了希望,看到了光明,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坚定了必胜的信念,增添了顽强的勇气和毅力!

后来,我听陕西师范大学杨永明教授给我们讲怎样做一名好老师。首都师范大学谢冕教授在北京给我们讲怎样做一个好老师,怎样转变差生问题,几乎和我的老师在公交车上讲的一模一样, 尤其是内容中几个要点都是老师在车公交车上给我讲过的。

在此后的教学过程中,差生这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课堂上甚至就不出现差生。这些智慧和力量都是从老师那里得来的。此后,我以我的老师为榜样,认真工作,刻苦努力,不断钻研,创新教学,循循善诱,启迪学生思想,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成绩越来越好,连年被评为桑树坪矿(县级)、韩城矿务局(厅局级)先进教师。

一年树谷,十年树木,树人是百年大计,老师教我们四五年,管我们四五十年。让我们终生受益,永世难忘!50年过去,思念老师,十分感慨——

终生甘苦不怨悔,

四季辛劳勤耕耘。

青灯黑板呕心血,

寒窗冷凳育才人。

一腔热血书锦绣,

满园桃李吐芳芬。

师生情谊如山重,

教诲恩泽似海深。

 作者简介: 高宗义,陕西白水人,鲁迅文学院学员,《人民文学》创作班学员,韩城市退休干部,客居杭州市萧山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评课?评课评什么?(引用集锦)
如何做个好老师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随笔
好老师的78条标准----面试每日一答(48)
包容和纵容
教师如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