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南部分少数民族重要节日

苗族花山节

     花山节是苗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又称“踩花山”,是祭祀苗族远古祖先——蚩尤的节日。节日活动分祭杆、闹杆、收杆三个程序进行,节日活动内容主要有:倒爬花杆、对歌、跳芦笙、练武术、赛马、斗牛等。花山节最重要的活动是倒爬花杆。爬杆者须背贴花杆,双手向上反扳,头朝下脚在上,一纵一纵地向上跃,谁爬到杆顶用的时间最少,谁就是“花杆王”。




      花山节又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倾吐爱情、定婚结友的美好时机。如果小姑娘也有情意,便以山歌对答,反之则以无言对答或躲开小伞表示拒绝,然后备求相爱。青年男女,一旦相爱,男的要以花裹脚、花围腰带赠送姑娘,而女的也以自己千针万线亲手绣制的花帕、包头回赠。

拉祜族扩塔节

     “扩塔”是拉祜语的音译,意为过年。时间与汉族春节同期,断断续续共9天。正月初一至初四为一节,初八、初九为二节,十三至十五为三节。拉祜族相信,他们的祖先是从葫芦里生出来的,所以把葫芦列为吉祥物,并用葫芦做了芦笙,每逢扩塔节要跳芦笙舞。




     起初过扩塔节时,男子们上山打猎没能赶回家,所以初八、初九补过节。因此,在拉祜族的扩塔节里,初一至初四叫过大年,又叫女人的年(节);初八、初九叫过小年,又叫男人的年(节)。在扩塔节里 ,初八、初九最热闹隆重,这反映了拉祜族人对男子社会地位的看重。

景颇族目脑纵歌节

     目脑纵歌节是德宏景颇族的传统节日,是"大伙跳舞"的意思。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为其四五天。届时,人们穿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




       人们先在宽大的广场或草坪中央竖起高达20米左右的目脑柱,柱上绘有精美的图案。图案中画有蕨菜,因蕨蕾如握拳,叶如排箭,景颇人视其为团结和前进的象征。两柱之间交叉置放着两把银光闪闪的大刀,象征着景颇族人民骁勇刚毅的性格特征。目脑柱的两侧还有两块高约8米的木板,所绘图案象征子孙昌盛吉祥。上方横匾画着相传为景颇族发源地的喜马拉雅山,下方横匾画着农作物和家畜,象征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剽牛”是景颇族目瑙纵歌节最庄严最原始的宗教祭祀仪式,也是最具景颇族特色的歌舞祭祀活动。通过剽牛仪式寄托景颇族对牛的崇敬心情,祈求上天保佑,让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景颇人吉祥如意,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纳西族棒棒会

     棒棒会也被称作“农具会”、“弥勒会”、“米拉会”,是纳西族岁时交易会,原为佛教庙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于丽江玉皇阁举行。这天,当地喇嘛教徒朝庙念经,村民进香祭弥勒佛。清朝以后逐渐演变为农具及竹、木器交易会,因所交易的商品多锄把之类的棒状木器,帮称“棒棒会”。 届时,丽江城内人流如潮,街道上摆满了交易的竹、木、铁农具以及果树苗木、花卉等。棒棒会标志着着一年的春节活动的结束和春耕生产的开始。

彝族插花节

      插花节是颇具特色的彝族传统节日,以云南省大姚县昙华山区的节庆活动尤为隆重盛大,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人们身着盛装,背上竹箩上山采花。然后把马樱花等鲜花带下山,插在门口、窗户、房子周围、农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人们还互相插戴马缨花,表示美好祝愿。届时,林下花间,男女老少和着芦笙围成圆圈“打歌”,青年情侣则相偎而歌,欢声笑语,非常热闹。

壮族三月三

      “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以对歌为主要活动,因此此节日又被称作“歌圩”或“歌节”。三月三”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几百人,多达数千人至上万人。男女青年们,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除对歌外,还举行抛绣球、碰红蛋、放花炮以及壮戏表演等活动。

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力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每年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前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在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泼水节除了大家熟知的泼水活动外,还有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等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在傣族新年的第三天进行,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这一天,整个泼水节达到最高潮。

傈僳族阔时节

      阔时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云南西部怒江州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12月20日是法定的傈僳族传统节日“阔时节”。傈傈族人在年前要用锥栗树枝将屋内屋外打扫干净,一边扫一边唱,大意思:“扫除一切疾病,荡尽全部患难,扫除痛苦和困难,扫净贫困和饥饿……”然后,要在大门前竖一棵青松,并铺上松毛,以示祛病消灾。




       “阔时节”的第一天要举行传统的民族文娱活动——打拽,进行赛歌赛舞,男女青年怀抱土琵琶、月琴或三弦琴扛着猎枪,挨家挨户去拜年,他们每到一户,便为主人跳舞弹奏,表示祝贺,主人则为青年人祝福,并送上糯米粑粑和瓜子、松子等食物。节日晚上,村上长辈带领全村人唱“阔时节”歌。节日期间,还举行射弩、打陀螺、荡秋千、“上刀山、下火海”等一系列活动,其中“上刀山,下火海”可说是惊心动魄。

白族本主节

      “本主”, 意为“本境福主”,是每个村社所供奉的至高无上的保护神。本主崇拜是白族独有的宗教信仰,它源于原始的多神崇拜、英雄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各村本主的身份不一,有南诏大理国的帝王将相、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人物、忠臣孝子、民族英雄等。一旦被尊为本主,便有着相当于帝王的谥号,如“护国景帝”、“锡民皇帝”、“柏洁圣妃阿梨帝母”等等,足见其地位之高。在白族地区,村村都有本主庙,供奉着各自崇信的本主木雕神像以及本主的后妃子女、六畜大王、子孙娘娘等配神。




     本主节举办日期因各村本主不同的身份和生辰而不同,一般以岁首或本主生日为节期,多选定于春节期间或每年二月、六、七、八月农事间隙期间。本主节又称为本主会,是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迎神社火,会期三至五天不等。包括迎神、祭神、颂神、娱神等活动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边疆时空】民俗节庆 | 比赛爬花杆跳起芦笙舞,苗族花山节这样过
云南少数民族介绍
少数民族节日有哪些节日?一言以蔽之,用图以说之
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美女集合,你最喜欢谁?
苍铭 | 西南边疆历史上人口迁移特点及成因分析
都知道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都有哪些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