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直肠肛管齿状线上、下的解剖区别

概述

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形成锯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由于它是内、外胚层的移行地带,是粘膜和变形皮肤相移行的边界,为重要的解剖标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齿状线上、下的上皮、血管、淋巴及神经的来源、分布与回流各有不同。

齿状线上、下重要结构的区别

——————————————

1上皮

齿状线以上:直肠盆部粘膜为单层柱状或复层立方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复层立方上皮

齿状线以下:为未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痔环以下为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

2血运

齿状线以上:由直肠上动脉和直肠中动脉供应血液,静脉为痔内静脉丛,回流主要经直肠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门静脉,静脉曲张则形成内痔;

齿状线以下:由直肠下动脉供应血液,静脉丛为痔外静脉丛,回流经直肠下静脉→阴部内静脉→髂内静脉→下腔静脉,静脉曲张时则形成外痔。

内痔感染有时可经门静脉形成肝脓肿,外痔感染时可由下腔静脉向全身扩散。

3淋巴

齿状线以上:淋巴液主要回流至腹主动脉周围的淋巴结,故直肠癌是向腹腔内转移;

齿状线以下:淋巴液主要回流至腹股沟淋巴结,所以肛管癌向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4神经

齿状线以上:受内脏神经自主神经支配,无刀割样疼痛感觉,故内痔的注射、套扎、枯痔丁及结扎等疗法主要在齿状线以上进行,切忌累及齿状线以下部分,以防水肿及剧烈疼痛。


齿状线以下:肛管部是受阴部神经支配,损伤时疼痛明显。

参阅:

结肠、直肠和肛管的解剖与生理(动画)

结肠实用临床外科解剖集锦

直肠和肛管的一般概述

直肠和肛管的血液循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丽黎教授:内痔解剖再认识
痔疮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肛管
痔疮只需1味中药,收缩痔核,连吃5天,痔疮就可枯萎消失!
“内镜下内痔套扎术”学习笔记
有了酵素,痔疮从此和你说再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