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国风云中的风云国王

1187剧本讲述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又被称作“众王的十字军”。前文中的英格兰国王理查、法兰西国王腓力,都在这次东征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西方的另一大势力德意志,又怎么会缺席这次诸王的盛会。不过在前面涉及十字军的篇章中,德意志的分量似乎比起英法两家逊色了不少,存在感最强的仅仅是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五世。那么时任德皇“红胡子”弗雷德里克去哪了呢,虽然有提到他也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但是他却从没在阿克、雅法,或是耶路撒冷露过面。除了他和前两位都不相同的十字军之旅,弗雷德里克又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这些是接下来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CK2中1187剧本开局时的弗雷德里克一世

一、出身霍亨施陶芬,随军东征获信任

弗雷德里克出自德意志又一个名门望族,霍亨施陶芬家,他们的祖地在德意志南部的施瓦本。本文中霍亨施陶芬家并不是第一次出场了,1066第一剧本萨利安家的海因里希四世遭到国内大贵族反叛时,施瓦本的霍亨施陶芬家就是海因里希四世的坚定支持者。该家族最早的记录只是个当地的伯爵,海因里希四世于1079年在霍亨施陶芬城堡授予家族第二代弗雷德里克施瓦本公爵头衔。而这位施瓦本公爵弗雷德里克一世,也是海因里希四世的女婿,娶了海四的女儿阿格尼丝。从这时开始,霍亨施陶芬家就一直和萨利安家保持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当萨利安家皇室最后一位男性成员、德皇海因里希五世死后,霍亨施陶芬家的第三代凭借着这层母系血统的关系,逐渐在德意志做大了自己的势力。我们这篇的主角“红胡子”弗雷德里克,是家族的第四代成员,也是第三任施瓦本公爵。

弗雷德里克出生在1122年,此时的德意志还是萨利安王朝。弗雷德里克的父亲自不必说,是施瓦本公爵弗雷德里克二世,德皇海因里希五世的外甥。而母亲则是巴伐利亚公爵海因里希九世的女儿朱迪斯,一个韦尔夫家的成员,英王篇中提过的“狮子”海因里希的大姑。因此可以说,弗雷德里克本身有当时德意志最高贵的几个家族的血统,这在中世纪时期还是很有意义的。

弗雷德里克的亲缘家谱,左边是韦尔夫家族,右边是萨利安家族,中间则是霍亨施陶芬家族。

当弗雷德里克3岁时,德皇海因里希五世病逝,外甥施瓦本公爵弗雷德里克二世是其比较近的亲属,本应有机会继承王位。不过德意志的大贵族们已经野了这么多年,不愿意王权平稳过渡到霍亨施陶芬家。于是大贵族们通过选举产生了一位新王,但是实质上这个头衔只是名义上的而已。施瓦本公爵弗雷德里克二世,以及他弟弟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三世,就是众多不服新王大贵族中的两位。经过小弗雷德里克父亲和叔叔的奋斗,王位最终还是到了霍亨施陶芬家的手中,康拉德成为了德意志国王,不过在这个权利斗争的过程中,霍亨施陶芬家也和韦尔夫家决裂,拉开了这两个家族斗争的序幕。

到了1147年老弗雷德里克去世,我们的主角小弗雷德里克继承父亲的爵位,称施瓦本公爵弗雷德里克三世。随后小弗雷德里克作为南德大贵族的代表之一,跟着自己叔叔、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一起去东方参加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这次由教宗尤***发起的大型十字军,最初的目标是收复3年前陷落的埃德萨。由于海路遭到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的封锁,因此康拉德和弗雷德里克选择走陆路穿越匈牙利后到达君士坦丁堡。尽管匈牙利此时和德意志也是敌对状态,不过双方达成协议允许德意志的骑士们和平过境。当他们进入拜占庭境内后,康拉德的2万大军就成了时任拜皇曼努埃尔一世的心腹大患,并始终受到拜占庭军队的监视。而这位拜占庭领军的将军博尔苏克,是个土耳其人。结果双方在阿德里安堡附近爆发了一次小规模的冲突,德意志这边的领头人之一就是弗雷德里克。由于这场冲突以及康拉德对曼努埃尔“希腊人国王”的称呼,拜皇在君士坦丁堡城外排兵布阵来迎接德意志的骑士们,同时防止德意志来的十字军攻打君堡。起初康拉德的军马驻扎在城郊的菲洛帕提姆宫,但是他们很快将那里劫掠一空,并在不断扩大劫掠的范围。因此曼努埃尔一世决定尽快将康拉德和他的军马送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并派出两位将军督促十字军登船。其中一位将军,便是之前和弗雷德里克干了一架的博尔苏克。两军对峙之下,一部分十字军再次对拜占庭的军队发起了进攻。但是德意志人的骑兵速度不快组织度也不高,和同期法兰西重骑的冲击力根本没法比。因此他们没能冲破拜占庭重装步兵和铁甲重骑的防御阵,随后又遭到库曼弓骑的攻击损失惨重。尽管康拉德很可能并没有直接参与这两次冲突,但是他还是接受拜皇的安排率军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不过除此之外他没有再接受任何其他协议。

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旁边那个克罗地亚实际上是头顶匈、克两顶王冠的阿帕德

康拉德和弗雷德里克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后,决定不等来自法兰西的十字军,先行进军以哥念,也就是罗姆苏丹的都城科尼亚。德意志的十字军部队分成两路进军,康拉德率领主力部队直接穿越安纳托利亚,而随军的普通朝圣者则沿海岸行进。不过康拉德显然低估了穿越安纳托利亚的难度,尽管此时已是秋天,缺少补给的十字军在荒芜地带举步维艰。而且十字军刚刚离开拜占庭的实际控制区,就领教了罗姆弓骑的跑轰战术。在距离多里莱乌姆还有三天行军路程的地方,德意志的贵族们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他们开始撤退打算重整军势。罗姆人显然不会让十字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加大了弓骑跑轰的袭击力度。于是德意志人的撤退彻底变成了一场溃败,康拉德也在撤退途中中箭受伤。在这次失败的进军后,德意志的十字军损失过半,不得不一路退回尼西亚,等待法兰西的十字军到来后再做打算。

小亚细亚地图,文中提到的地名我在图中做了标识

大约一个月后,康拉德和弗雷德里克终于等到了法王路易七的军马。这次他们吸取教训,没有再直接穿越安纳托利亚,而是像之前德意志南路军那样,沿着海岸线进军。不过当他们于12月到达以弗所时,得知罗姆的军队正准备发起袭击。同时拜皇也派人谴责十字军一路的劫掠行为,并明确告知不能保证派军协助。更糟的是康拉德还生了重病,不得不返回君堡调养。尽管十字军在以弗所成功抵御了罗姆苏丹的进攻,还是在进军到安塔利亚后,放弃了穿越塔罗斯山脉从陆路进军的打算,改由海路直接去了安条克。至于康拉德,也在病愈后直接坐船去了阿克,和十字军的部队汇合。

尽管弗雷德里克和其他十字军走陆路穿越安纳托利亚的打算没能成功,不过他们终于好歹也算到了耶路撒冷。与拜占庭的态度截然不同,耶路撒冷对来自西方的十字军是十分欢迎的。毕竟王国本身根基很浅,建立以来在军事力量上一直是靠欧洲输血进行补充的。不过如何安排十字军的战力,耶路撒冷王国显然也有自己的打算。不像总是进行理想化设计的罗马教宗,耶路撒冷国王考虑的作战目标更为现实。因此时任国王鲍德温三世召集耶路撒冷的权贵们,和十字军的主要统帅,在阿克附近召开会议,重新协商下一步的目标。出席这次会议的,除了耶法德三位国王,两大骑士团团长,耶路撒冷牧首等人,弗雷德里克作为德意志的代表之一也在其中。经过讨论后,三位国王一致决定将最初收复埃德萨的计划,改为攻打距离王国更近的大马士革。大马士革本身的位置就在耶路撒冷和埃德萨之间,而且离海岸也比较近,方便沿海岸进军。相比之下埃德萨不仅离王国比较远,而且位置过于突向内陆,很容易被土耳其人从不同方向夹击。不过很多耶路撒冷本地的贵族并不同意这个计划,因为大马士革虽然是由撒拉逊人掌控,但是该城的统治者曾经和耶路撒冷关系相对较好,面对共同的敌人时还是并肩作战的盟友,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也可以成为耶路撒冷和塞尔柱之间的缓冲。不过三位国王还是坚持既然撒拉逊人都是敌人,早晚还是要敌对,那么柿子先捡软的捏,扩充实力后再与塞尔柱交手才是明智的选择。于是基督教的5万军队在太巴列集结,随后便向大马士革进军。

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三世,其父就是安茹伯爵富尔克五世,也就是英王亨利二世的祖父

在向大马士革进军的途中,耶路撒冷王国的军队作为先锋,法王路易七在中间,康拉德以及弗雷德里克的德意志十字军则在后卫。对于基督徒的进攻大马士革早有准备,整军于城外的庄园建立了防御工事。面对撒拉逊人完备的防御阵地,基督徒一时难以继续进军。这种情况下德王康拉德带着骑士们从后卫来到前线,亲自下马步战,终于带领基督大军到达城下。随后基督徒们就地取材开始准备攻城器,不过来自摩苏尔和阿勒颇的撒拉逊援军袭击了十字军的营地,他们不得不从城下退至庄园中。不过随着战事陷入胶着,两方阵营中都开始出现内讧。先说基督徒这边,大马士革还没有攻克,本地派和欧洲派已经开始争抢起该城的归属权了。而撒拉逊人这边,大马士革对摩苏尔和阿勒颇的援军也并不完全信任,担心他们击退十字军后趁机占领大马士革。最后双方之间居然变成了复杂的四角关系,都在互相联系进行谈判。随着基督教军队中的本地派拒绝参与攻城,三位国王只能放弃围攻大马士革。康拉德第一个撤军,其余基督教的军队也先后返回了耶路撒冷。之后康拉德又计划攻打阿什卡隆,可是十字军及耶路撒冷王国内部早已没有了最低限度的互信,因此德意志的军队孤掌难鸣。于是康拉德放弃了进一步在耶路撒冷王国作战的计划,经君士坦丁堡返回了欧洲。在这次失败的十字军东征中,弗雷德里克并没有什么特别高光的表现,甚至他还是德意志十字军和拜皇直接冲突的始作俑者之一。但是从德意志贵族自身的角度来看,弗雷德里克的十字军之旅还是为他赢得了一定的威望。而且对弗雷德里克来说更重要的是,他进一步获得了自己叔叔、德意志国王康拉德的信任,这为他之后继承王位打下了基础。

上图为描绘围攻大马士革的艺术作品,出自1490年的捷克。可以看到画作中十字军的两面旗帜,其一是耶路撒冷王国的,另一面就是双头鹰。除了这幅作品本身是出自神罗地区之外,德意志的骑士确实也在对大马士革的围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初入阿尔卑斯山,耀武扬威难服人

到了1152年德意志国王康拉德去世,弗雷德里克凭借叔叔对自己的信任,成了病榻前最后的两个见证者之一。除了弗雷德里克,另一个则是班贝格主教。弗雷德里克和班贝格主教都宣称,康拉德死前在神智尚完全清楚的时候,将王权交给了弗雷德里克。这个场景是不是和当年哈罗德宣称忏悔者爱德华将王位传给他很像?不过要是仔细考虑的话,还是有几点不同的。首先来看对弗雷德里克积极的方面,他是康拉德的亲侄子,而且深受自己叔叔的信任。同时康拉德自己本应已成年的婚生长子海因里希-贝伦加尔于2年前去世,故而他也有理由选择家族里另一个年富力强的侄子接过王位。而质疑弗雷德里克的方面也并非没有,除了英年早逝的海因里希-贝伦加尔,康拉德还有一个6岁的小儿子,也叫做弗雷德里克。按照一般的习惯来看,康拉德没有理由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尽管按照德意志大贵族的表现来看,一个6岁的小国王很可能坐不稳这个位置。尤其是对这个6岁的小王子来说,此时王国内部南方有野心勃勃的堂哥弗雷德里克,北方有宿敌韦尔夫家的萨克森公爵“狮子”海因里希,更不用提北意大利那些始终离心离德的贵族了。甚至我们还可以脑补一场宫廷阴谋大戏,当主教问康拉德谁可以继承他的王位时,虚弱的国王只说出了弗雷德里克这个名字。随后在我们主角的授意下,主教将这个原本指的是康拉德自己儿子的名字,曲解为施瓦本公爵弗雷德里克。不管怎么说,施瓦本公爵在德意志内部,绝对是比一个6岁的小王子更能服众的。于是在康拉德死后不到一个月,弗雷德里克在法兰克福举行的贵族选举中被确立为下一任德意志国王。5天后又在亚琛被正式加冕为罗马人的国王。

尽管弗雷德里克继承了德意志的王位,但他仍然有很多问题要面对。自萨利安王朝末期开始,德意志的王权就在不断走下坡路。弗雷德里克继位后这个局势并不会马上改变,他真正能掌控的仍然是霍亨施陶芬及萨利安的基本盘,也就是施瓦本和法兰克尼亚。而其他一些大贵族,并不会真心臣服于弗雷德里克。比如萨克森公爵“狮子”海因里希,并不会因为弗雷德里克有韦尔夫家的母系血统,而改变作为权利竞争者的敌视态度。因此对于弗雷德里克来说,重建王权是他首先要完成的工作。而弗雷德里克稳定德意志的手段,与之前一些国王并不相同。很多国王奉行的做法是,如果你不服从我,我就打服你,还不服我就干掉你。弗雷德里克则选择“先礼后兵”的方法,对德意志的贵族们大肆封赏。首先是他的堂弟、康拉德的小儿子弗雷德里克,被授予施瓦本公爵头衔,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补偿”。不过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这其实只是一个好看的头衔罢了。他还授予反对派中自己的小舅韦尔夫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斯波莱托公爵及托斯卡纳边伯爵位,并支持扎林根公爵伯特霍尔德对勃艮第公爵的宣称。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后面这两个实际上都是分的德意志地区之外的蛋糕,颇有些“转封负好感封臣”和“格拉摩根大法”的意味。除此之外,弗雷德里克还介入北方丹麦的内战,支持斯温以换取其对德意志的宣誓效忠。同时他也不会忘了另一个老熟人,前国王康拉德的盟友之一,拜皇曼努埃尔一世。之前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中,弗雷德里克和拜占庭之间的关系并不算融洽。虽然他继承了部分康拉德的外交关系,但是和拜占庭间的同盟关系却被打上了个大大的问号。

康拉德的小儿子,同样叫做弗雷德里克

内内外外的事务处理完,弗雷德里克开始重点和教宗打交道。当他成功当选为德意志国王并加冕罗马人的国王后,就遣使向教宗尤***通报了此事,但却并没有请教宗正式确认他的头衔。因此到第二年三月,弗雷德里克又再次和教宗尤***达成协议,正式确认自己头衔的合法性。作为回报,弗雷德里克答应帮助教宗从罗马市民手中夺回罗马城,并打击教宗的敌人西西里王国。除此之外,弗雷德里克还请求尤***同意自己离婚。弗雷德里克的第一任妻子,是沃堡的阿德莱德。两人在弗雷德里克继承施瓦本公爵的前后成婚,是由老国王康拉德亲自牵的线。不过据说由于阿德莱德婚后出轨,因此夫妻俩感情并不和睦,阿德莱德也很少在人前露面。当弗雷德里克当选国王及举行加冕礼时,阿德莱德都没有作为王后共同出席。另一方面,由于两人感情不睦,恐怕交流也不多,并没有机会产生子嗣。此时已经31岁的弗雷德里克,对于子嗣的问题不可能不急,再加上夫妻感情不睦,自然也就有了废后的念头。当然他并不会以无嗣为理由离婚,而是翻出了两人的家谱,以存在4代内血亲关系为由提出离婚,这个理由很快也得到了教会的确认。恢复单身后,弗雷德里克希望和君堡联姻来巩固双方的联盟,不过显然这个打算并没有成功。

1年之后,弗雷德里克基本理顺了德意志的局势,便开始将目光移向南方的意大利,拉开了他在南方无尽战争的序幕。这回对意大利的第一次远征,名义上自然是完成之前和尤***达成的协议,尽管此时尤***以及协议中的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都已去世。而对于弗雷德里克来说,其实他也有着自己的目的,就是在稳定了德意志后,于北意大利重塑王权,并在罗马加冕称帝。至于西西里,不过是正好给他向南方进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口罢了。前面也提到了,北意的很多城邦和德意志一直离心离德,只不过是名义上的附属而已。因此当弗雷德里克走西线向南方进军时,立刻遭到了北意城邦的反抗。占领米兰后他继续南下,又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围攻托尔托纳并将其夷为平地。随后弗雷德里克返回帕维亚,头顶伦巴底铁王冠并正式加冕成为意大利国王。

12、13世纪的意大利王国,图中标识了红胡子时期北意先后形成的城邦联盟,而这里我只将提到的一些地名做了标示

加冕意大利国王,弗雷德里克南征的目的至少已经达成了一半。随后他继续南下,经过托斯卡纳逼近罗马城,准备完成南征的另一半目的。此时的新任教宗是阿德里安四世,他正在与市民公社的领袖、布雷西亚的阿诺德争夺罗马城的控制权。为了向教宗阿德里安四世展示自己的诚意,弗雷德里克赶走了公社元老院的使者,并进军镇压了市民公社。公社领袖阿诺德遭到逮捕,并因谋反和叛乱的罪名被处以绞刑。

解决掉罗马的市民公社后,弗雷德里克将军马驻扎在内皮。而教宗阿德里安四世,则前去德王的帐篷和他会面。这次会面一开始并不顺利,弗雷德里克拒绝按照传统礼仪为教宗执马镫,而阿德里安四世也拒绝给德王作为回礼的和平之吻。于是就这样僵持了一会儿后,阿德里安四世直接离开了德王的营帐。然而会谈总还得继续,因此在经历了一天的谈判后,弗雷德里克同意看在圣彼得的面子上,按传统礼仪与阿德里安四世会面。由于市民公社骚乱的影响还没有过去,两人并没有公开在罗马的大道上同行,而是直接去了梵蒂冈。两人在梵蒂冈达成了协议,于是第二天阿德里安四世就在圣彼得大教堂为弗雷德里克举行了皇帝的加冕仪式。现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意志的军队在加冕典礼上欢呼雀跃,而得知消息后的罗马市民却爆发了骚乱。弗雷德里克不得不在加冕礼后的当天,率军平定罗马市民的骚乱。超过1000名市民在这场骚乱中身亡,还有更多的人因此而受伤。

罗马教宗阿德里安四世

加冕礼后的第二天,弗雷德里克并不打算再在罗马久留,便和教宗阿德里安四世一起去了蒂沃利。教宗希望弗雷德里克立刻帮助自己对抗西西里新任国王威廉一世,但是弗雷德里克却以军队疲敝且受疫病困扰为由止步不前。对弗雷德里克来说,在罗马加冕称帝,他此次南行的另一半目的其实已经达到了,和西西里作战对他而言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再加上他已经离开德意志大半年,后方的大贵族仍在蠢蠢欲动。于是弗雷德里克向阿德里安四世承诺做足准备后,再来支援教宗和西西里王国的战事。暑假结束后,已经正式升级为罗马人皇帝的弗雷德里克,改走东线启程返回德意志,同时巡视另外一半北意大利的领地。在返程途中,弗雷德里克首先光顾了韦尔夫六世在斯波莱托的领地,敲打了一下自己这个不安分的小舅。在斯波莱托弗雷德里克还见到了拜皇曼努埃尔的使者,并收到了十分贵重的贺礼。随后德皇继续北上,在维罗纳弗雷德里克得知米兰再次反叛。对此他自然感到十分恼火,不过他并没有马上改道西进米兰,尽管维罗纳离米兰并不是很远。因为此时弗雷德里克还有更紧要的事要解决,德意志的内乱越闹越大,他急于赶回德意志稳定局势,因此只是放话说会再来收拾这帮米兰人,便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次意大利南巡之行。


三、神圣之名自加身,二度南征分歧存

回到德意志后,弗雷德里克强势介入内乱争端,但尽量通过谈判协调各方利益。这次内乱的核心在巴伐利亚,争执的双方是萨利安王朝后期掌控巴伐利亚的韦尔夫家族,和霍亨施陶芬时代才上位的巴本堡家族。为了稳住韦尔夫家族,弗雷德里克同意将巴伐利亚交给萨克森公爵“狮子”海因里希,前巴伐利亚公爵海因里希十世的儿子,称海因里希十二世。而为了补偿巴本堡家的海因里希,弗雷德里克将巴本堡家族的另一项祖传头衔,奥地利边伯升级成了奥地利公爵,以维持其公爵的身份和权利。这对弗雷德里克来说无疑是做出了巨大的权利让步,不过既然他不愿意在此时和自己难对付的韦尔夫家表弟公开敌对,也只能这样安抚两边了。

巴本堡的海因里希,虽然奥地利的头衔被升级为公爵,但是实际领地的范围大大减少。另外在CK2中,如果翻翻巴伐利亚公爵头衔历史,也会发现1156年“狮子”海因里希取代了巴本堡的海因里希成为了新任巴伐利亚公爵。

暂时平息内乱后,弗雷德里克重点要解决的,就是他自己的个人问题了。在和沃堡的阿德莱德离婚后,弗雷德里克曾经想和拜占庭联姻,但是并没有成功。而他总还是需要一位皇后,毕竟弗雷德里克此时还没有一个合法子女作为继承人。这次他看上了勃艮第(上勃艮第)的女伯爵比阿特丽丝。作为前任上勃艮第伯爵的独女,比阿特丽丝在父亲死后继承了他的领地。此时已经13岁的比阿特丽丝,成了西欧贵族中最抢手的新娘人选之一。无论是谁娶了比阿特丽丝,都能凭借婚姻关系获得对上勃艮第伯国的控制权。弗雷德里克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扩充自己实力的机会,而以他的身份地位自然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于是1156年6月9日,弗雷德里克和比阿特丽丝在维茨堡举行了盛大的婚礼,随后比阿特丽丝被加冕为德意志的王后。

德意志王后比阿特丽丝,弗雷德里克的贤内助

婚后弗雷德里克春风得意,行事也渐渐飘了起来。首先他在国内颁布了《和平解决领地争端》的法令,禁止国内诸侯为争夺领地而内战,并强调王权的至高性。类似的法令当年萨利安王朝的海因里希四世也颁布过(前文海四篇有所提及),不过都只实行了很短的时间。这次弗雷德里克再次颁布了这样的法令,目的和海四其实都是一样的,即加强王权同时削弱地方贵族私自扩张势力。这肯定是其他贵族不愿接受的,但是一时他们也难以在明面上反对弗雷德里克,只能暂时接受这一法令。

而弗雷德里克的野心还不止如此,他不愿只当德意志人的罗马皇帝,甚至不甘于只做西部罗马的最高统治者,而是要做全罗马的唯一继承人。因此他公开宣称自己是罗马版图中唯一的“奥古斯都”,拒不承认拜皇曼努埃尔一世在君士坦丁堡的地位。这也宣告着两者间从前国王康拉德时期继承来的同盟关系,正式破裂了。

既然弗雷德里克自视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那么在他看来,他与罗马教宗间的关系也就很明确了。弗雷德里克认为教宗应当从属于他,而不是由教宗来授予他权利。正是由于这样的观念,导致弗雷德里克和教宗阿德里安四世之间的矛盾再次激化。而两人冲突的导火索,是一位瑞典大主教从罗马返回途径德意志时被强盗抓住,弗雷德里克却并没有惩处打劫圣职人员的罪犯。为此阿德里安四世专门遣使向弗雷德里克抗议,在教宗的信中还声称皇冠是教宗授予的恩赐,也就暗指教宗的地位高于德皇。对此不仅弗雷德里克不能接受,德意志的贵族们更是十分不满,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一下比教宗低了两头。结果弗雷德里克不得不阻止愤怒的贵族们打爆教宗使者的脑袋。随后弗雷德里克向臣民发表了公开宣言,声称他是从上帝那里直接获得的帝位,并给自己的头衔加上了“神圣”的前缀。尽管阿德里安四世随后解释说信中的用词被曲解了,教宗并没有声称自己是德皇封建意义上的领主,但是破裂的关系已经无法挽回。

1158年的6月,弗雷德里克联合了萨克森海因里希的军马,准备对意大利发起第二次远征。对弗雷德里克来说,这次远征仍然是那三个目的。第一个是平定北意大利的叛乱,尤其是前次降而复叛的米兰;第二个是进军罗马,告诉教宗究竟谁才是老大;第三个则是打压在意大利南部过于活跃的西西里,也算是完成自己的承诺。为了完成这一些列目标,首先弗雷德里克希望在北意重新确立自己的王权,收回之前历任皇帝在与教宗斗争时授予各城邦的一系列自治特权。因此在同年11月,弗雷德里克在皮亚琴察附近的龙卡利亚,召集北意的贵族、主教和城邦代表举行会议。他还从博洛尼亚大学请来了极富盛名的“法学四博士”,以罗马法协助确定国王和地方权贵各自的权利。不过弗雷德里克请来的人,自然是站在他这一边的。会议上最终确定弗雷德里克君权神授的合法性,且这种权利是自奥托一世传承下来的。帝权确立之后,弗雷德里克再制定税收及其他附加规定,便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但是一个如此偏向皇帝的结果,肯定是北意各城邦所不能接受的。因而弗雷德里克想要让这些法令得到实施,还得依靠他手上的军马。此时城邦联盟尚未建立,因而也给了弗雷德里克各个击破的机会。

还是这张地图,换了一波标识

第2年的二月,弗雷德里克选择北部的克雷马,作为杀鸡儆猴的目标。由于克雷马的市民不愿让帝国派的克雷莫纳主教在该城享有特权,因此克雷莫纳人在蒙费拉托向皇帝进言,请求他攻打克雷马。除此之外,克雷莫纳人还向弗雷德里克提供1万5千银币作为战争资金。另一方面,克雷马是米兰的盟友,是米兰沿波河向西扩张影响力的象征,这也是弗雷德里克所不能接受的。因此皇帝派人给克雷马送去最后通牒,威胁他们拆除城市的守备并缴械投降,同时也算是对米兰敲山震虎。克雷马的市民并不想就这样向弗雷德里克投降,便退入城中据守。在一波互杀俘虏后,弗雷德里克大怒,派出了自己几乎全部的战力围攻克雷马。然而战事却并不顺利,经过几个月的围攻后,克雷马的市民仍未屈服。七月底王后比阿特丽丝也带着上勃艮第的军马前来支援弗雷德里克,一同前来的还有萨克森及巴伐利亚公爵“狮子”海因里希和大主教奥格斯堡的康拉德。然而克雷马依旧坚挺,弗雷德里克却无计可施。

15世纪时克雷马的地图,可以看到城市在河流和一片湿地的中间

时间转眼就到了9月,弗雷德里克仍在陷在对克雷马的围攻中难以抽身。然而教宗阿德里安四世的突然去世,改变了意大利的局势。罗马教会选举出的新教宗是前任的首席助理罗纳尔多,也是在世俗-教会权利之争中反对弗雷德里克的红衣主教领导者,继位后称亚历山大三世。不过一部分并不支持亚历山大三世的红衣主教,推举了另一位亲德派的维克多四世,作为他们的教宗。这两派起初都向神罗皇帝寻求支持,不过弗雷德里克暂时没功夫理会罗马的事,因此他在其中保持中立,宣称此事应由教会内部解决。不过罗马的局势变化,还是逼着弗雷德里克尽快结束对克雷马的围攻。德意志的军队在掩体下开始向城墙下方挖掘地道,想要从下方破坏城墙。于是克雷马城内也开始挖隧道,双方将战场从地面之上转移到了地面之下。当然克雷马人不可能完全阻止城墙被破坏,当城墙地基不稳后,德意志的军队又用冲车在上面给它开了个洞。到了1160年1月,弗雷德里克的军马终于控制了克雷马的城墙,逼迫城中剩下的人向皇帝投降。弗雷德里克下令将城中约2万幸存者全部赶出城外,随后将这座抵挡了自己将近一年的城市付之一炬。

将克雷马夷为平地后,弗雷德里克开始介入罗马的教会事务。前面已经提到了,按照弗雷德里克的观念,他才是全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地位自然应该在教宗之上。他绝不接受再像上次和阿德里安四世会面时那样,被迫执行为教宗执马镫,这样一个在他看来无比屈辱的环节。因此弗雷德里克要求新任教宗亚历山大三世到帕维亚来见他,并接受自己的敕令。亚历山大三世继位前就反对世俗权力凌驾于教权之上,现如今更不可能接受弗雷德里克这样的要求。于是神罗皇帝转而支持亲德派维克多四世,称其为罗马教廷的合法教宗,并在帕维亚大教堂执行了包括执马镫在内所有传统礼节的仪式,以示皇帝在上帝代言人前的谦逊。而亚历山大三世这边,则宣布绝罚弗雷德里克和维克多四世作为报复。

教宗亚历山大三世,比对手活得长才是硬道理

尽管弗雷德里克遭到绝罚,但是亚历山大三世和维克多四世,究竟谁是正统谁是伪教宗还不得而知。而且此时维克多四世实际要更占优势一些,丹麦、波兰等国王都是维克多四世的支持者。不过亚历山大三世逐渐给自己挽回了局势,除了之前已经化敌为友的西西里,他首先和匈牙利国王盖扎二世达成协议,而英法等西欧国王也逐渐承认了亚历山大三世的地位。但是无论如何,罗马教会的分裂都已经成了不可避免地事实。再者毕竟神罗皇帝对意大利的影响最大,所以坐在罗马圣座上的还是维克多四世,亚历山大三世则不得不流亡于罗马之外。

不过对弗雷德里克来说,仅仅帮维克多四世掌控罗马,还不能完全让他满意。弗雷德里克还要彻底击败亚历山大三世,让维克多成为教会唯一的教宗。这不仅是神罗皇帝掌控整个罗马教会的象征,更意味着让西欧的天主教国王们都接受自己的意志。于是弗雷德里克首先联系了法王路易七,在圣让德洛斯恩举行会谈,商议两位教宗究竟谁才是正统。路易七到了会场附近,但是他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在弗雷德里克举行的会议上赢得大多数支持,又决定不去出席这场会议。因此两位教宗之争仍旧没有结果,亚历山大三世只能前往法兰西躲避弗雷德里克,并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对方大本营、德意志教会中的支持。

除了和教会的争执没能解决,弗雷德里克还有另一个麻烦,就是北意大利不服王权的各城邦。而城邦中极具实力的代表,自然就是米兰。克雷马被夷为平地后,弗雷德里克就将下一个目标定为米兰。在弗雷德里克一入阿尔卑斯山时,米兰没能阻挡弗雷德里克的脚步,这次米兰同样不可能独自面对神罗皇帝。结果米兰投降后遭到了和克雷马同样的命运,弗雷德里克下令摧毁了城市的大部分建筑,可能只有天主教堂幸免于难。米兰被毁后,布雷西亚、皮亚琴察等其余城邦纷纷向弗雷德里克投降,以避免被毁灭的命运。降伏北意的城邦后,弗雷德里克给自己二入阿尔卑斯山的旅途画上了句号,没有再南下西西里便启程返回德意志。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意志恐怖的“红胡子”: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
弗雷德里克一世巴巴罗萨的传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德意志君王谱】神圣罗马帝国(七):康拉德二世2
鼎盛的神圣罗马帝国(五):“西西里国王”腓特烈二世与分裂
德国历史-苏普林堡王朝和韦尔夫王朝vs霍亨斯陶芬王朝
丹麦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