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芍药钩藤木耳汤临床应用(一)

学中医都知道要学习辨证论治,要学古代先贤的学术思想,学名老中医经验,但这也不妨碍我们学习某些行之有效的方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芍药钩藤木耳汤”这个方,此方是门纯德老先生的自拟方,可以治疗很多神经性的痛证、痹症等。这类疾病虽不算是疑难杂症,但是有时候确实很难治愈,在临床中遇到这类疾病而治疗效果不好的时候,不妨试试门老的这个方。我们来看门老对这个方子的介绍。

组成与主治

芍药钩藤木耳汤组成:生白芍30g、钩藤30g、甘草9g、郁李仁6g、白苣子10g、黑木耳15g、天麻6g、僵蚕9g、全蝎6g(研末冲服),水煎服,忌辛辣刺激食物。此方是在仲景“芍药甘草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来。主治:多种神经系统的疾患,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如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以及拔牙后引起的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炎,肢端动脉痉挛症(雷诺氏病),以及膈肌痉挛,癫痫小发作。

大体方义
方中以芍药、钩藤为主。两药均入肝经,芍药和肝血、养肝阴,柔肝解痉;钩藤疏肝风、调肝气,解痉止痛;白苣子、郁李仁,一甘一苦,甘苦相须,利五脏、疗伤损,破瘀血、润燥结,以通经脉;木耳、天麻,一柔一刚,刚柔相济,益精气、濡经络,祛风化瘀止痛;僵蚕、全蝎,一缓一急,缓急相得,祛风邪、缓拘挛,以定痛;甘草调和诸药,延长药效,同芍药配伍,酸甘化阴,养阴益血,可治挛急。九味药主辅相谐,标本同治,共奏濡润筋脉、通经活络、解痉止痛之功。

随证加减
(1)凡遇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面神经麻痹及坐骨神经痛时,应加柴胡10g、没药10g。因为这些病的疼痛部位都在侧面,是少阳经循行的部位,所以必须加少阳经引经药柴胡。


(2)治疗拔牙后而引起的神经痛,应加生石膏20g。因为牙痛与阳明经有关,生石膏能清泻胃火。


(3)治疗癫痫小发作时,应加二丑5g、琥珀6g(研末冲服)。

(4)治疗癔症,则应加百合30g、麦冬15g、红枣4枚。

(5)治疗肢端动脉痉挛症、多发性神经炎,加桑枝15g、乳香9g。

 典型病例

(1)三叉神经痛

近二十年来,我治疗了17-18例较严重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最严重的有9例。
1966年秋,我曾治疗一位58岁的女性患者,姓林,名字记不清了,人们都叫她林大娘。初诊时,其左侧面部三叉神经痛已有十五六年了。此患者的疼痛部位在面部、眼下及腮部,即三叉神经第2、3支分布部位,如火灼和刀割样剧痛,疼痛呈阵发性,每次发作时少则数秒钟,多则2-3分钟。患者自述:初患病时每日发作1-2次,后来疼痛发作逐渐频繁。找我就诊时,疼痛发作已非常剧烈、频繁,每日多达二十余次。患者是位家庭妇女,当时穿着旧式衣服,衣服上面没有口袋,自己便在裤带上拴了三个口袋(当地俗称“腰转转”),里面装着“索米痛片”,每遇疼痛便服上几片,有时一次服3-4片,最多一日内服三十余片。因长期服用“索米痛片”,其胃口也很差了,经常胃脘部不适。当时我就在原方的基础上加柴胡10g、没药10g、荆芥6g,嘱其服三剂。患者服药两剂后,疼痛就消失了,第三剂准备疼痛时再服,后来一直未出现疼痛。诊后第四年和第十二年曾两次相遇,她均告知疼痛未再发作。

还有一例疼痛较林大娘更剧烈者,患者名叫刘某,女,41岁,天镇人。1978年,患者由其夫陪伴来诊。自述:三叉神经痛已六年,多处求医未果。每遇冷、热或着急、紧张时均可引起疼痛,疼痛发作时哭天喊地,痛苦异常。当我给她诊脉时,她可能由于紧张又出现疼痛便立即撤下被诊之臂,双手捂面,歇斯底里地号叫起来。我当时的诊室在二楼,她的叫声把二楼其他办公室的同事都惊动了,大家聚集在我办公室门外,都以为这里发生了什么意外。其夫怎样说服劝止均无效,其叫声如同受酷刑而发出的声音。我当时给她开了六剂“芍药钩藤木耳汤”,患者一个月后复诊时说,“门大夫,上次您开的方子,我服了四剂就不疼了,这一个月来再未出现疼痛,您看我还需要继续服药吗?”我告她不用再服药了,余下那两付也不用再服了。此方曾有许多学生临床应用后,反馈告诉我效果非常好。

(2)神经性头痛
第二个谈谈神经性头痛的治疗。我近年来用此方治愈了7例神经性头痛的患者,其中病程长者达五年之久,最短的也有九个月,均经多方治疗,疗效不显,经服用“芍药钩藤木耳汤”后均先后治愈。

例:李某,男,34岁,大同工程公司干部。1967年春初诊时自述,已头痛一年余,前半年疼痛时轻时重,尚能坚持工作,后半年因头痛加重已不能坚持工作,病休在家。其疼痛为持续性钝痛,伴头昏、头胀,头顶部有紧压感,晨轻暮重.用脑或情绪波动时疼痛加重。入睡困难,伴全身倦怠无力,萎靡不振。脑电图检查示:未见异常。经附近医院诊断为: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我先予竹叶石膏汤,四物汤加菊花、白芷、生石膏,以及归脾汤、小建中汤等方剂,均未奏效。后处以“芍药钩藤木耳汤”加柴胡9g、白芷6g、怀牛膀12g,共服六剂而愈。1978年,患者带着自己的小儿子来诊病时告知,自11年前诊治痊愈后,至今一直未复发。分析此病例可知,由于神经衰弱导致的头痛不能用清泻阳明之火的方法。当然此患者没有四肢厥冷、吐涎沫等症,所以也不能用吴茱萸汤。

(3)拔牙后引起的神经痛
马姓女患,62岁,其夫是雁北行署专员。初诊是在1975年,患者自述:二十天前,因龋齿牙痛在第一人民医院拔掉了两颗臼齿,次日左面腮部肿痛,疼痛日渐加重,如刀割火烫。肌注青霉素等抗菌消炎药数日后,面部红肿逐渐消退,烧灼样疼痛缓解,但锥刺样疼痛仍阵发性出现,时发时止,发作时剧痛难忍。当时诊见:左侧面部红肿已退,脉搏亦无洪大之象。我当时分析:她可能是因拔牙引起了三叉神经病变,也就是拔牙后局部损伤,气血瘀滞,经脉失养而致局部拘急痉挛疼痛,即西医的神经性疼痛。当时先与服“玉女煎”加银花、连翘,服后疼痛加重,才又处以濡养经脉、熄风止痛的“芍药钩藤木耳汤”加柴胡9g、麦冬12g、怀牛膝12g、生石膏20g。患者服药两剂后疼痛减轻,继服十余剂后痊愈。

(4)面神经麻痹
近几年来,我用此方治疗面神经麻痹5例,其中1例无效,4例痊愈。其中一例患者是我的同事,本校病理科老师张某,男,35岁。初诊是1975年4月,诊见:右侧面部瘫痪,口眼向左侧歪斜,右眼不能完全闭合,右侧额纹消失,右侧鼻唇沟变浅,微笑不自然,味觉亦受到一定的影响。他自述:回阳高县老家探亲时,夜晚睡觉时没有关好窗户,次日晨起后就出现上症。患病七天后,曾找本校针灸老师治疗了几次,效果不明显。我最初处以“牵正散”:僵蚕、全蝎、白附子等量为末,清早顿服,黄酒送服一钱。共服牵正散三次,效果不明显。后改用“芍药钩藤木耳汤”加柴胡10g、白附子5g、制川乌片3g,先后服了八九剂就痊愈了,至今未见复发。

按:通过以上几个病例我们可以看出,运用“芍药钩藤木耳汤”也是需要辩证论治的,如神经性头痛的病案,门老做了鉴别分析。另外,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运用此方效果往往出人意料。如面神经麻痹的病例,这个患者就是中风了,中经络。常规治疗就是牵正散或者针灸治疗,而患者在经过常规治疗后效果不显,后用此方而获痊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介绍二个治疗神经性疼痛的特效中药方-腰痛病人之家-搜狐空间
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一例!
[转载]神经诸病有名方,芍药钩藤木耳汤
名医秘方:所有神经痛症统统根治芍钩耳汤
江湖郎中告诉你:神经诸病有妙方,芍药钩藤木耳汤
头风汤有明显镇痛作用对血管神经性疼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有良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