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创造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
userphoto

2022.06.25 山东

关注
这期间,一些城市的做法多多少少脱离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值得反思。一是在规划决策中,工程师、规划师、专家、行政人员的个人主观意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些个人意见往往并不能代表广大市民的意愿,结果是事倍功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强。二是一些城市不顾自身发展历史和发展阶段,盲目照搬国外“经验”,性价比低,难以取得应有效果。三是一些规划设计方案还是达不到人民群众的精细化要求。
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也是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工作的宗旨。只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握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积极回应人民的诉求,才能使我们的规划设计方案让广大人民满意。

以人为本的精细化设计内容很多,难以用一篇文章全部涵盖。本文将简要介绍在北京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01
人民群众最急迫的诉求是什么
一个城市的既有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往往存在数十个问题,很难一次全部解决。孰轻孰重、先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让人民群众满意等,就会考验规划师和决策者。只有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才能让人民群众有较大的获得感。
我们在北京做了意愿调查。
Q:您希望在步行环境方面更优先解决哪个问题?
回答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 步行者的意愿(2018年调查)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机动车停车占道”是广大行人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林荫道不够、交叉口没有树荫”占据第二位。
对骑车人的意愿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2 骑车人的意愿(2018年调查)
骑车人前两位诉求与行人高度相似,“设置机非隔离设施,驱除违法占道的机动车”高居榜首,“建设连续的林荫道,等信号时也有绿茵”排名第二。
从中还透露出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信息,即“自行车道彩色铺装”排名靠后,说明并不是广大骑车人的紧迫需求,如果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骑车人的获得感是很小的。
机动车占道是北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最主要问题,这一点与我们的判断是一致的。但“连续的林荫道”能排名第二,是出乎我们许多同事预料的。出乎预料排名靠前的还有“缺少休息座椅”和“人行道凹凸不平”。这充分说明市民意愿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02

破解机动车停车占道问题
二十年来,机动车停车占道一直是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首要问题,之所以是首要问题,除了“排名第一”以外,是因为行人和自行车失去了路权,他们不得不进入车行道,不但失去交通安全保障,还失去尊严。路权问题不解决,其他都“白搭”。下面两张图片是机动车停车占道的典型。根据2016年的调查,北京市区50%的非机动车道都被机动车停车侵占着。
图3  行人失去路权
图4  自行车失去路权
北京紧紧抓住规划这个龙头,通过编制技术规范来规范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有代表性的是《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DB11/1116和《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设计建设指导性图集》(以下简称《图集》),制定了较为强硬的条款和解决方案。例如:
保障行人的路权,硬件主要采用的是阻车桩,效果显著。阻车桩在欧美城市普遍采用。如下图所示。
图5  阻车桩(北京)
图6  阻车桩(日本)
保障自行车的路权,采取的是分类策略。对于新区、新路等配建停车位充足地区,主要通过设置机非绿化隔离带来防止机动车占道停车。对于既有道路,如果周边配建停车位比较充足,也要严格控制机动车占道停车,主要采用设置机非隔离护栏,或设置监控摄像头的方法。前者简单,易于实施,效果显著;后者需要有自动识别功能的高技术装备,以及大量对违法记录进行核实的人员,需要增加交管部门的人员和成本。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还需要有一只认真负责、勇于担当的巡查队伍,这也是日本的成功经验之一。
图7  机非绿化隔离带
图8  机非隔离护栏
图9 监控摄像头
对于老城区、老旧居住区没有配套建设机动车停车位,或配建指标较低,同时,周边公共停车设施又严重不足的路段,确实需要设置少量路侧停车泊位的,要尽可能不占用非机动车道,应根据道路空间条件,依据外侧机动车道>机非隔离带>非机动车道的优先顺序,设置对自行车通行无干扰的临时停车泊位,特别推荐下图所示的 “内嵌式”停车泊位。当然,待周边公共停车设施完善后这些车位将予以取消。
图10  内嵌式停车泊位示意图
图11  内嵌式停车泊位实例(石景山区)

03

建设“完整林荫道”
北京的城市道路基本都种植行道树,为什么市民还不满意呢?经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一是一些行道树缺失后没有及时补种。

二是一些公共建筑车辆出入口开口过大,造成人行道和行道树长距离中断。
图12  宽达30米的机动车出入口造成行道树长距离中断
三是路段虽有树荫但交叉口没有,过去30年交叉口拓宽把树砍没了,特别是大型交叉口一百多米以内看不见一棵大树,而等红灯的地方恰恰是最需要树荫的,尤其是自行车,骑行时有自来风,可停下来等灯就开始冒汗,再被太阳暴晒是很痛苦的。
四是许多机非隔离带上只种灌木花草,不种高大乔木,使得树荫不完整。特别是南北向道路,有可能上班、下班都挨晒。
五是路侧机动车停车将整条树荫都占用了,导致自行车无法享受树荫。
图13  交叉口行道树缺失
图14  因为交叉口没有树荫(来自网络)
图15  机非隔离带不种大乔木
为此,我们在地方标准和《图集》中提出了“完整林荫道”概念。《图集》规定:各级城市道路均应建设完整林荫道。

完整林荫道

指城市道路通过种植冠大荫浓的高大树种,形成树荫完整、连续的林荫道。中央分隔带、外侧分隔带、行道树设施带均须种植高大乔木,行道树在交叉口范围须按间距要求连续种植。

图16  完整林荫道

图17  完整林荫道(交叉口)

虽然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74规定“视距三角形限界内不得规划设置任何高出道路平面标高1.0m且影响驾驶员视线的物体”,但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早有考虑,为防止道路绿植妨碍司机视线,特意引入了植物的“通透式配置”概念,4.2.4条规定:“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同时,4.2.2条规定,“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m”。也就是说符合通透式配置且又符合间距要求的大乔木,不属于妨碍司机视线的物体。《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的相关规定也规定:“平面交叉口的绿化应起到夏季遮阳……的作用,应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的规定。”
图18  通透式(下)与不通透式配置(上)案例
图19  巴黎凯旋门交叉口的行道树(通透式配置)
图20  北京航天桥下交叉口的行道树(通透式配置)
图21  北京安华桥下交叉口的行道树(通透式配置)
图22 上海浦西交叉口的行道树(通透式配置)
图23 “绿城”南宁市交叉口行道树(通透式配置)

04

选择生态宜人的道路横断面
道路横断面设计,是道路规划设计流程中最先开展的设计,是道路空间分配的关键。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道路整体景观和道路生态环境质量。横断面一旦形成将很难再进行改造,因此,建设良好的步行和自行车环境,需要重视和强化道路横断面设计。
从机动车通行角度,只要机动车道数量相同,通行能力与横断面型式没有显著关系。但行人和自行车环境、道路景观、道路生态环境质量等,则与道路横断面的关系极大。与单幅路相比,多幅路能够种植更多的高大乔木,具有一箭三雕效果。一是增加吸收有害气体能力、缓解热岛效应;二是形成高质量林荫道,提升绿视率,给道路增加线性美,给人们带来愉悦和舒适感。三是从感觉上缩窄道路实际宽度,提升道路景观质量。
图24  不同种类植物的吸碳能力
多幅路的林荫道不仅受到行人和骑车人的欢迎,还受到机动车驾驶员的喜爱,根据对机动车驾驶员的调查,在多幅路上行驶感觉更加愉悦和放松。
图25  驾驶员意愿调查结果
因此,《图集》规定:
支路红线较宽的应采用三幅路,较窄的应采用两幅路或单幅路。横断面选取的优先次序为三幅路>两幅路>单幅路。
次干路应采用三幅路,空间不足的应采用两幅路,不应采用单幅路。横断面选取的优先次序为三幅路>两幅路。
主干路应采用四幅路,空间不足的应采用三幅路或两幅路,不应采用单幅路。横断面选取的优先次序为四幅路>三幅路>两幅路。
图26  采用四幅路的主干路
即使是道路红线25m宽的支路也可设置三幅路,即便是红线15m宽的支路,也能安排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如下图所示。
图27  道路横断面(红线宽25米)

05

减小交叉口转角半径,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交叉口转角半径过大是造成行人过街距离过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小转角半径,既能缩短行人过街距离,又能降低右转机动车车速,提升行人自行车的安全性、安全感。英国交通部颁布的《主干道交通静化措施实践指南》指出,机动车车速每增加1英里/小时,伤害型交通事故就会增加5%、死亡或重伤事故增加10%。下图显示,缩小半径可以大幅缩短行人过街总距离。
图28 小半径能缩短行人过街距离

小资料

美国的《城市街道设计指南》要求一般城市道路交叉口转角半径采用3~4.5m。英国《街道设计导则》推荐城市道路交叉口转角半径为4m。阿联酋阿布扎比的街道设计导则要求城市道路街角转角半径采用2~5m、不超过5m。

我国国家标准编制时主要考虑的是让右转弯机动车快速通过,所以推荐的半径普遍较大,但注意,是推荐值,不是强制值,各地可以根据各自的发展阶段和交通政策制定地方标准。北京总体规划已经提出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树立了以人为本的交通发展理念和交通政策,提出城市道路空间分配要体现步行>自行车>公共汽车>小汽车的优先顺序。
根据调查,市区交叉口过街行人和自行车流量较大,右转机动车因为必须避让行人和自行车,即使采用大转角半径也难以达到较高的“设计速度”,根据观测,右转车速基本上在15km/h以内。
为此,《图集》规定: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转角半径应采用5m,货运通道采用8m,同时,右转机动车道应设置路面减速标识。因为北京市地方标准强制规定城市道路两侧应设置非机动车道,所以加上非机动车道和机非隔离带宽度,机动车辆的实际转弯半径远高于5m。根据相关部门的试验测定,这样的半径能够确保大型车辆的右转要求。

06

提升人行道铺装的平整度
图1显示,“人行道凹凸不平”在行人的改善诉求中列第四位。根据调查,主要原因除了人行道铺装维修不及时外,还有铺装材质问题。北京的人行道铺装基本上采用的是方砖,因为有切角和接缝,难以做到非常平整。通过调查发现,拉买菜车、推行李箱、推婴儿车、推轮椅的市民,以及一部分老年人往往喜欢在非机动车道内行走,理由是车行道比人行道更平整。调查还发现,老年人年纪越大,脚越容易贴着路面行走,很容易被不平整的砖缝绊倒。为此,《图集》规定:居民区、交通枢纽周边道路的人行道,宜采用透水沥青路面,以方便轮椅、行李箱、推车、老年人等通行。透水沥青铺装在日本比较常见,平整、透水、耐用。
图29 日本人行道的沥青铺装

07

科学引导交叉口自行车过街
自行车在路段上因为设置有非机动车道,所以路由明确。但北京有许多大型交叉口,因为尺度大距离远,需要路径引导,特别是左转自行车往往没有明确的等候空间,缺乏安全感。国家标准中目前只有“自行车左转待转线”。根据调查,施划“自行车左转待转线”交叉口的效果较明显,交通秩序较好。如下图所示。遗憾的是这样施划的交叉口很少。
图30  交叉口左待线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开始热衷于将自行车道进行彩色铺装,甚至将彩铺作为改善自行车交通环境的首选措施而不惜施以重金。
图31  泛滥的彩色铺装
图32  三年后残缺的彩色铺装
众所周知,彩铺来自欧美城市,其产生的背景是经过长期以车为本的时代,自行车道在这些欧美城市道路上已经消失了数十年,司机们已经习惯了没有自行车道的道路。后来,这些城市重新认识到自行车交通的重要性,自行车道又开始回归城市,但突然在机动车道上多出一条自行车道会不适应,容易引起交通事故,为了提醒司机注意,需要将自行车道进行突出,于是就有了彩铺,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醒。

即便如此,彩铺也并没有全面铺开而只占极少部分,多数自行车道还是以划线和路面自行车LOGO进行标示。而北京不同,北京具有几十年自行车传统,广大市民都知道道路两侧有非机动车道,还有交通标识,并不需要再予以强调。根据多个城市的调查,单单彩色铺装并不能减少机动车违法占路停车。
自行车强国丹麦虽然很早采用了天蓝色铺装,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研究,现在严格控制彩铺数量,只在事故显著多发的交叉口实施,待事故数量下降后后予以铲除。理由是彩铺多了反而起不到警示作用。
根据北京两年的意愿调查,“交叉口彩色铺装”并非广大市民的迫切需求,排在最后,如下图所示。
图33 市民的意愿(2016年调查)
北京不应该大面积彩色铺装的理由如下:
第一,不是骑车人最为紧迫的问题。即使是交叉口的彩铺也只排在第七位。应将有限的资金向前四位倾斜。
第二,在交叉口大量铺设,将失去警示作用。大量铺设等于没铺。
第三,价格昂贵,性价比低。彩色沥青价格每平米约300元,三里河地区改造工程光彩铺一项达3600万,占总造价的三分之二。此外,容易褪色,每三年需要重新铺设。
第四,不耐脏。北京降尘严重,雨水少,铺好一个月就已经变脏、褪色,环卫清扫困难,而现有灰色路面是最耐脏的。
第五,影响古都风貌。北京城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大面积的彩色铺装将破坏古都的灰色调和庄重大气之风格。褪色和被污染后的彩铺成为新的脏点,影响景观。路面作为背景色应该保持素雅、沉稳。
第六,与机动车道弯道的减速带颜色重复,易引起混乱。
第七,颗粒粗,骑行阻力大。
因此《图集》规定:第一,路段上,非机动车道两端端头路面应设置自行车标识和方向箭头,不应彩色铺装。第二,大型平面交叉口以及沿道地块开口处,应设置自行车路面引导标识(如下图所示,德国采用此种方式)。引导标识应以划线方式为主,彩色铺装为辅。彩色铺装仅限在机非事故显著多发地段设置。第三,立交桥及环岛的机非交织段应采用划线+彩色铺装+路面标识+箭头的方式,予以警示和提醒。
图34  推荐的交叉口自行车划线式引导标识(德国方式)

图35、36 地块出入口两种方式

08

严格限制沿道建筑机动车出入口宽度
近二十年来,一些公共建筑、单位大院的机动车出入口宽度越作越宽,许多竟宽度达二、三十米,这导致人行道和行道树(树荫)长距离中断,还影响道路线性景观,如下图所示。如果是考虑大楼人员疏散,那也是疏散到人行道上而不是机动车道。为此,地标和《图集》规定:一般基地的车辆出入口宽度单向应为5m,双向应为7m,有特殊要求的基地车辆出入口数量和宽度可适当增加。
图37 过宽的机动车出入口中断了行道树
结语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是我党宗旨,党的十九大要求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要求城市交通行业转变理念,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将“做好调查、把握市民意愿”作为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并始终贯穿在工作过程中,做到想为市民而想,急为市民所急。设计师和决策者应该从人民的愿望出发,只有让广大市民满意的方案才真是好的方案。
感谢北京工业大学的边扬、赵晓华老师给予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DB11/1116-2014
2)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等,《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设计建设指导性图集》,2018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

媒体合作  城管先生  / 1992152618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要求建设“完整林荫道”——步自图集介绍之一
城市副中心道路的亮点和不足
城市道路空间改善的问题和进展
城市芳踪 | 漫步南桥路
有感于林荫道的创建
为你遮阳送凉的“林荫道”,徐汇可真不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