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死抠经典是读不出中医大家的1
传大道往往就在喝茶聊天中
2010年女儿报考中医学院时,许多朋友都说学中医好辛苦,要背大量的药性歌诀、汤头歌诀。更痛苦的是,背了一堆,临证时还往往不会或不敢用。然而,赵老师从来没有要求我们背过这些,反而要求我们暂时不要看任何医书,建议我们在前期先广泛涉猎传统文化和哲学类书藉。所以女儿明白,靠背书成不了明医,学历不等于学识,文凭不等于医术,名医不等于疗效。花五年的时间在学校只是按体制要求的程序走走以期被体制承认,更多的时间是要跟师跟赵老师学。
但是,几年后,赵老师便开始鼓励我们自由挑选医书阅读,并强调经典在行医时的作用。这时,我才发现,当自己已积累了足够的辨证施治能力时,再对照《道德经》《内经》《伤寒论》里面的“道”,我们便常常会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因为我们可以透过文字、概念反解出它的思维内涵,能将文字符号所指代的意义和现实对应起来,从而加深自己对经典的认知和理解。之后,如果你再走进书店,你对医书便有了辨别能力,知道哪些是“真书”,哪些是“伪书”或“伪方”,更不会被所谓的专家们的书评所左右。也因此,每当自己在书店浏览时,便亦有叶天士当年所说“读书十年,无可医之病;诊病十年,无可读之书”的感慨!前几年,我拜访国内多名老中医欲策划出版他们的医案,赵老师当时说了一句,“书店里的医案类图书多得可以用车拉,如果看医案能看成一名中医大夫,那中医就不是这种状况了。再好的医案也好不过《伤寒论》,可多少能把《伤寒论》倒背如流的人面对各种证时却束手无策。”后来我明白了,中医在传承当中存在着大量的非语言符号,文字符号、语音符号属于语言符号,而身教的示范符号却只有在跟师的过程中才有可能获得。所以,唯经典是从、唯医书是从的人有时真的会很悲哀,因为叶天士的话告诉我们,医书的作者不一定是一位医术精良、经验丰富的人。再者,如果医者自己具备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良医术,那么医书的指导意义也就黯然失色。所以在临诊上,书本理论往往不切实用。
因此,女儿在中医学院上学,我们要求她大量阅读课外书,教科书考试混个及格就行。邓(铁涛)老也曾说过,仅有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的经验,学历再高也不过是个“文字医”,“文字医”往往下笔千言,遇到临床实际问题时却胸无一策,解决不了问题。
内容太长剩余部分在下一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中医师承(上)
如何精通中医——提供一份学医的书单
中国历史上的名医
历代中医名家
【老中医】吴鞠通:善治“温病”的清代名医
吴鞠通:善治“温病”的清代名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