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应诗人咏宝应—诗歌合集
前  言
       中华诗词是植根于民族精神、民族语言和民族风尚,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传统文化样式,具有“厚人伦、美教化、正得失、移风俗”的功能。宝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曾有众多的文化名人为宝应留下不朽的诗篇。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历史上就有李白、范仲淹、文天祥、吴承恩、爱新觉罗·弘历、蒲松龄等170多名诗人咏宝应的诗句,总量达330多首。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宝应县的诗词创作队伍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县城乡从事诗词创作的诗人近300人,其中小学生有100多人;现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2人,江苏省诗词学会会员80多人,还是扬州市诗词协会团体会员。2002年初,县诗词协会在泾河镇灶户小学建立了“雏声诗社”;2008年3月,县文联、县诗词协会举办了“宝胜杯”全国诗词大赛,全国共有10个省、市150多人参与,250多首诗作参赛,原江苏省副省长、省诗词学会会长凌启鸿还专程到宝应颁奖; 2007年3月4日,扬州市文联派专人来宝应举行“扬州市诗词之乡”授牌仪式;2010年12月,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诗词协会共同举办了“百老汇杯”全县楹联大赛,参与诗人数百人;每年在《江海诗词》、《宝应文学》等报刊上发表诗词作品均近千首,受到省、市诗词学会领导的充分肯定。创建“诗词之乡”,是中华诗词学会和江苏省诗词学会近年来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开展的以弘扬传统文化、繁荣诗词艺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品牌活动。做好诗词工作,加强诗教力度,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呼唤,也是我县建设开放宝应、创新宝应、生态宝应、幸福宝应的内在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要求,县委专门建立创建“江苏省诗词之乡”领导小组,县委仲书记亲自任组长,县四套班子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并制定了《关于创建“江苏省诗词之乡”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以建立健全各级诗词组织为基本保证,以推进中华诗词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景区等“六进”为主要载体,以开展中华诗词的诵读、吟咏、赏析、创作、评论等为活动方式,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力争在2008中国·宝应荷藕节前将我县创建成为“江苏省诗词之乡”,并积极创造条件,最终建成“全国诗词之乡”。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打造宝应文艺品牌,更好地配合“江苏省诗词之乡”的创建工作,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组织专人编辑出版《宝应诗人咏宝应》一书。该书共收录了宝应当代诗人350多首诗词作品,分为“古迹留踪”、“宝应精神”、“风荷万顷”、“园林新景”、“宝城风光”、“名企腾飞”、“校园新貌”、“交通巨变”、“村镇采风”、“佛教吟咏”等十辑,并附录古代名人咏宝应24首诗词作品。限于作者和编者的学识水平,加之成书时间较短,书中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祈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加以修订。

                                                                                                                                                        编者于2011年5月15日

更多=http://www.ibaoyi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4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闻信息】王云峰:夏邑县举行创办河南省诗词之乡庆元旦诗歌朗诵会
文化之乡应有文化盛事
陆又桥从艺50年国画作品展在宝应纵棹园举办
【彰武诗词】微信版(第42期)
江苏省连接苏北、苏中、苏南的连镇高铁,预计2019年建成通车
髙志民:我眼中的尹先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