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冬大似年——和孩子聊聊冬至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为“冬节”。

  

    俗语'冬至大过年(大冬大似年)“。那所谓'大'者,究竟大在哪里?


一、大在太阳北回


    古人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故将冬至做为二十四节气界点,示意节气开始新的轮回,下一个循环开始了。


    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

 

     冬至不代表冬天的结束,冬至是冬天越来越冷的开始。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

  

    从冬至开始,就进入俗话说的“数九”寒天了。冬至是“数九”的开始,也就是通常说的“交冬数九”。数九寒天,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民间流传着一首《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歌谣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时间的季节变化,也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旧时,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形式有多种,或是寒梅,或是九体对联,又或者是双钩描红书法,但意思却都差不多,都是每天填一笔,或者是一朵花,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也就大功告成了。




二、大在历史悠久


     早在周朝,冬至日祭天,先民把冬至视为'岁首',即新年、一年之始;汉代,被列为令节(即佳节);唐宋时与'岁首'并重,五代、宋元称为'亚岁',即仅次于'年';南宋时曾'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日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明代时除称亚岁,又称冬节、大冬,成为大节日,主要活动有皇帝祭天、贺冬,送寒衣。清代后期沿袭古俗,民间有'冬至大如年'、'冬至大似年'的说法。鉴于历史沿革和顺应民心,辛亥革命后国家曾一度将冬至日定为'冬节'。


三、大在祭祀


    古代祭祀事大。皇帝祭天,百姓祭祖。六朝《三辅黄图》说:'阴阳之别,以日冬至祀天,夏至祀后土。'明清时期,朝廷冬至祭'为国大典'(清《帝京岁时纪胜》),而民间冬至日祭祠堂之风较盛。


四、大在团聚

   

     古时候,外出谋生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由于地域的差异,经过历代的发展、演变,各个地区形成了自己的冬至特色,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北吃饺子,南吃汤圆。”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呢?


    

有人说这都是“吃货”的借口。但是其实,还真有这么一个故事。




   饺子最早被称为“娇耳”,从东汉末年起,至今已经有1800多年了,发明者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

    据史料记载,冬天许多衣不裹体、食不饱腹的老百姓耳朵都冻坏了,张仲景见状十分痛心,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就是用具有温热功效的羊肉和辣椒,再加上祛寒的中药一起放到锅里煮熬,然后再将煮熟的东西切碎做馅,用擀好的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煮熟后分给饥寒交迫的受苦人——每个人能分到两个娇耳、一碗热汤。   

    人们吃了热乎乎的娇耳,喝了驱寒的热汤,浑身暖呼呼的,血液循环也变得通畅了,不长时间,吃过几次祛寒娇耳汤的人冻坏的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的这个善举一直延续到除夕夜,很多贫困的乡亲都成了受益者。大年初一的早上,老百姓为了欢度新年,同时也为了庆贺耳朵恢复健康,就模仿张仲景的做法,纷纷包起了“娇耳”。为了取交子之意,人们逐渐将“饺耳”改称“饺子”了。

    历史的长河绵延了几千年,但是张仲景为穷困百姓熬制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却流传不息。人们不仅被这个故事感动着,而且还将它变成了冬至的习俗,民间才有了“冬至吃饺子,一冬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在南方某些地区比较盛行冬至日吃冬至团(冬至丸)这一冬至的习俗,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日(阳历12月22日前后)清晨,各家各户都会开始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更豆、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冬至,老上海人是最讲究吃汤圆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品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习俗都不能丢弃。这些传统节日和文化习俗,都能长中国人的根、聚中国人的神、铸中国人的魂,所凝聚的情怀融入了中国人的精神血脉。 

   

     

     最后祝大家冬至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至节气有何饮食养生之说?
冬至丨杖藜雪后临丹壑,林玉招来散紫宸
冬至将至话习俗
今日「冬至」,一阳生
冬至的来历传说与冬至的习俗 (百山探索)
(13165)问候亲友2022年12月22日冬至早上好!(1316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