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港福利制度:住公屋的居民超过居民总数一半_
香港福利制度:住公屋的居民超过居民总数一半
2010年11月04日 11:05 凤凰网专稿
凤凰卫视11月3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香港逐步建立起了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福利保障体制,在60年代,香港的社会福利工作的主角,是民间慈善机构团体,它们的工作主要是救济。1966年和1967年香港出现两次动荡,使港英政府深感加强社会福利工作的必要性。进入60年代中期,为了适应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香港居民的“归属感”,港英政府对社会福利日益重视,社会福利也由“救济”转为“服务”。一方面建立统一的管理社会福利工作的机构,对社会福利机构实现了统一管理。另一方面,重视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港府社会福利经常开支逐年增加,从1980年不足10亿港元,增加到2003年的324亿港元。迄今,社会福利开支,平均约占政府开支的40%左右。

香港社会福利工作包括七大项,即福利救济与福利服务,劳工福利、公共房屋、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活动和青少年工作。社会救济为老弱病残和低收入人士,提供低额的现金补贴综合援助。福利服务主要是做一些辅助伤残人士、护理老人、感化罪犯、家庭辅导等服务性工作,以及在居民区展开一些基层福利工作。

为解决香港居民的住宅问题,香港政府从1973年开始兴建公共房屋,包括两类,一类是公屋,其租金仅为同类楼宇的20%到30%,另一类是居屋,其售价约等于同类楼宇的70%左右。目前住在公共房屋的居民,已经超过香港居民总数的50%。香港的公立医院和政府补助医院收费较低,全港85%以上的市民都到这些医院就医。

港府为每一个适龄儿童,提供小学到中学的免费教育,有的学校还提供学校交通车以及免费的午餐,政府的财政预算把教育列为优先考虑的项目。教育经费从1975年到2004年的,平均占政府财政预算的17%,比例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加拿大、英国和瑞士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香港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官助民办,香港政府非常注意与民间社会福利机构“合作伙伴”的关系。社会福利署统筹和推行全港福利工作,通过管理、培训、引导、资助等方式,大力发展民间社会福利机构,在香港福利服务中大约五分之四,是由非政府社会福利机构提供的。

香港社会福利制度也有缺陷,政府比较注重于补救和预防性的保障项目,但是缺乏对整体社会保障作全面立法和长远的规划。劳工的社会保障保险项目繁多,而且保障水平低,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只着重于资源的投入,对于服务产出的重视不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香港公屋制度缘何运作良好
香港社会福利制度研究及启示
香港之巅:每平方米122万三成居民“无家可归”
香港房价居高不下 为何低收入民众仍不愁住房
香港的住房制度
什么是公屋?详解香港的公屋制度及申请流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