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萍乡市工业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萍乡市工业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钟 莉

一、工业遗产旅游的界定及价值

(一)工业遗产的界定

1.国外对工业遗产的界定

2003年7月,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大会在俄罗斯下塔吉尔召开。会上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做出了比较权威的界定: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社会意义、技术价值、艺术审美及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机械和建筑物、磨坊、交通基础设施、生产传输场地、矿山及相关提炼场地、生产工艺流程、企业档案记录。除此之外,还包括与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或者教育等物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存。

2.国内对工业遗产的界定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工业遗产这一概念才开始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2006年,在第一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上发布的《无锡建议——注重城市化加速进程中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同年5月国家文物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中对工业遗产内涵都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总结来说,工业遗产可分为狭义的工业遗产和广义的工业遗产。狭义上工业遗产是指18世纪由英国开始,以采用新材料、新能源和机器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工业革命后的、具有经济利用、历史文化、艺术审美和科研价值的工业遗存。主要包括生产加工地、矿山、工业建筑,如车间、作坊、仓库等不可移动文物和工具、机械、设备等可移动文物,此外还包括记录企业历史的档案,如契约合同、商号商标、照片图书等。广义上工业遗产是指具有经济利用、历史文化、艺术审美和科研价值的、史前时期加工生产石器工具的遗址、古代资源开采和冶炼遗址、古代大型工程遗址、工艺流程、生产技能等各个历史时期中反映人类技术创造的遗存,以及与工业活动有关的社会场所,如工人住宅、教育培训设施和宗教场所。除此之外,还包括生产技术以及工业精神、生产口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工业遗产的价值

1.历史价值

工业遗产是在过去某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经过岁月的洗礼后最终遗留下来的具有保留价值的工业遗存,它们见证了当时的工业技术、产业水平、政治发展面貌及经济发展程度;承载着特定时期的历史记忆、人文精神及不同流派的艺术风格;记录了老一辈劳动者的工作场景和生活方式。每一项工业遗产所载有的历史信息都是独有的、无法替代的,它们是工业发展历史的实物见证,是一项凝聚着时光和岁月的艺术,是文化遗产中与其它遗产相比毫不逊色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忽略了这一宝贵遗产就相当于抹去了该地区一部分最重要的记忆。

2.经济价值

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经济事业,由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组成。开发工业遗产旅游,可以在发挥旅游牵头的“媒介”作用下,发展相关的支持产业,促进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帮助老工业区在从“工业经济”到“体验经济”的转变中找到再生之路,缓解地区衰落,保持地区经济活力的延续性。

      3.艺术价值

高品质的工业遗产直接体现了过去某段时期的建筑美学或机械美学,尤其是出于名家设计的工业遗存,由于保存下来的比较稀少,更显弥足珍贵。例如北京798艺术区的前身——798联合厂,它是由德国建筑机构负责建筑设计,具有典型的包豪斯风格,这种现代工业建筑只有德国、英国和中国等少数国家还存在,在世界上己寥寥无几。798建筑群所呈现的由新材料和新结构相结合而达到的美学效果,令前来观光的外国学者和游客感到一种自脚踵而起的震撼。中山岐江公园的设计师俞孔坚教授曾说过,即使在被人们所认为“丑陋的”的工业旧址上,仍能感悟到工业的设计力量,当年的机械设备的结构、功能和逻辑的美感,如同大师般的设计气质扑面而来。

4.科学价值

在当时具有技术先进性、代表性、为社会发展发挥很大推动作用的工业遗产,具有宝贵的科研价值。工业旧址的建筑规划、构造物的设计、工艺流程的创新、机械设备的调试安装、新材料新结构的使用,都是科技发明和创作的结晶,它们对当时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产量的增加、技术的变革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还有一些特殊的生产工艺、技术,因其濒临消失,使其拥有特殊的稀缺性价值。保护好这些工业遗产就等于给后人留下了一批宝贵的、可用来研究科学技术发展进程的历史轨迹。

5.社会价值

工业遗产承载了当地特定历史阶段的工业发展进程,它们的存在向人们展示着曾经的辉煌和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了不同与其他地方的特色,是今人和后人认识过去的有效物质载体,使历史文脉得到有效延续。此外,这些工业遗址有些还是上一辈劳动者奋斗一生的地方,是广大群众的精神家园,成为当地居民对所在区域建立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因而工业遗产的保留增加了居民心理上的稳定感.

6.创意价值

工业遗产的利用和开发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废弃的厂矿区遗址和建筑,相对而言创意和改造的余地较大,不像一般工业旅游那样影响生产。对于大城市周边的厂区建筑,完全可以在其中注入旅游业、商业、休闲服务业、艺术、会展等概念,突出时尚、怀旧的元素,改造成迎合都市人群品味的游憩商业空间;对于那些规模宏大的工业遗址,可以改造为工业遗产主题公园,或打造工业旅游城,甚至可以作为独特的人类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和开发。

    (三)工业遗产旅游的界定

1.工业遗产旅游的界定

工业遗产旅游在国外虽然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并已积累了较成熟的开发经验和理论体系,但是,对于工业遗产旅游这一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工业遗产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遗产旅游,它以工业遗存所承载的工业文明和工业文化为旅游吸引物,以文化体验等方式吸引旅游人群。所以,在西方,工业遗产旅游通常被归于遗产旅游的范畴。国内学者以国外工业遗产研究为背景,并结合我国工业遗产现状,对工业遗产旅游提出了被普遍认同的界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深圳大学李蕾蕾在《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一文中对工业遗产的定义:工业遗产旅游是一种从工业考古、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发展起来的新的旅游形式。具体而言,工业遗产旅游就是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废弃的工业机器、工业厂房建筑、生产设施等工业遗存,吸引今人和后人了解工业文化和工业文明,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的新的旅游形式。该定义在强调物质类遗产宝贵旅游开发价值的同时,忽略了非物质类资源,例如在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企业文化精神、企业口号、商号商标等非物质类工业遗产资源。

综合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相关文献,笔者认为,工业遗产旅游就是在工业遗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温工业历史文明、满足现代旅游者心理需要的、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和体验性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它属于广义上的文化旅游,也是工业旅游的一部分,是对工业遗产资源进行保护和再利用的重要方式,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意义

如前文所述,工业遗产具有丰富的价值,但仅仅依靠工业遗产保护难以取得向人们传达的良好效果,也更谈不上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是赋予工业遗产全面实现其价值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1)有利于工业遗产的保护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全球的经济发展,第二产业逐渐饱和,甚至在资源枯竭的城市已经走向衰退,各地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在全球“退二进三”的产业调整格局中,这无疑为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地方政府纷纷把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纳入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或重要辅助产业,逐年加大对旅游业的人力、物力投资,期望通过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带动老工业区的发展。为了更有效的开发工业遗产旅游,地方政府、企业及相关部门将工业遗产的保护提上了工作章程:普查、评估、认定、编制,并制定工业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这些措施使原本不被人知,甚至被严重摧毁、濒临消失的工业遗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护。

(2)有利于工业遗产价值的展现

虽然工业遗产有着丰富的历史、科技、审美、建筑等价值,但由于我国对工业遗产研究较晚、展现方式陈旧,导致许多珍贵的、已被列入保护名录的工业遗产仍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单纯的工业遗产保护和陈列展示,内容单调乏味,吸引力普遍较低,几乎只有相关学者去考察参观,因此无法有效发挥工业文化传播和历史科教功能。旅游的开发,结合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融入,使工业历史的枯燥解说转化为现场展示或亲身参与,增添了几分趣味性、生动性、体验性,使工业遗产价值的传授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因而,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能更好的将工业遗产的价值展现在公众面前,实现普及教育的社会功能。

(3)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情况下,更加注重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洗礼,因此,旅游逐渐发展为一种新型的高级社会消费方式,各种旅游成为人们节假日的主要休闲之选。然而新时代下的旅游者不再只注重旅游产品本身,更倾向于对旅游体验过程的追求。传统的旅游形式已不能很好的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要。工业遗产体验式旅游的开发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恰好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异的心理,拓宽了旅游资源规模,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缓解就业压力

今后,资源型城市将逐渐由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调整,“退二进三’’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作为第三产业中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旅游业,将成为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支柱或重点扶持产业。一方面,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包括交通、游览、餐饮、住宿、购物和文娱等方面的综合性行业,它的发展可推迸饮食业、旅馆业、交通运输业、邮电等产业链的发展。因此,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能为老工业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有利于老工业区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另一方面,旅游业是就业门槛比较低的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可为周边的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例如在工业遗产旅游中,可返聘原工厂的老工人担任导游和解说员的工作等等。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对促进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一方面,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防止了工业遗产大拆大建过程中造成的环境负担;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开展促使当地政府、企业和居民不得不提高对旧工业区生态恢复的要求和资金投入。旧工业厂区的拆除不仅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在拆除过程中会造成大量工业垃圾和空气的粉尘污染,破坏周边居民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通过对有保留价值的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可以减轻甚至避免这种状况的产生,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

二、国内外工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工业遗产的研究,已有30余年的时间。自1986年国外学者开始对工业遗产关注以来,便陆续展开了对此议题的研究历程。综合来说,国外关于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及利用研究。美国学者D·B·Steinman在1952年撰写的《布鲁克林桥的重建》一文中提到了工业遗产的内容,最早成立了有关工业遗产研究的组织。1955年,Michael Rix发表了名为《工业考古学》的文章,从考古学的角度探讨了工业遗产的价值与现状。Alfrey J&Putnam T在《遗产:关注—保护一管理》丛书中的《工业遗产,管理资源利用》(The Industrial Heritage Managingresources and uses)一文中很具有代表性地阐述了工业遗产的管理及利用Berckmans P和Gross L提出需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工业遗产的可利用价值和目的。Berliet P阐述了工业遗产保护的方法建议,Binney M和Aldous T分析了英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及现状。

第二方面是工业遗产的属性及意义研究。Beaudet和Lundgren认为工业遗产是世界逆工业化及信息化浪潮所引发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Hospers和Harris认为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是改善工业城市形象的有效举措,从而可改变人们对城市中废弃工业遗址的偏见,有利于加强当地居民的自我认同感。Rudd和Davis指出人们关注工业遗产更多的是能给当地所带来的旅游经济动力,而对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其他效益没有引起重。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于1996年刊登的遗产旅游专集,重点介绍了矿山及采石矿遗址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文章作者认为,遗产旅游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遗产自身,更在于遗产对社会变革所产生的影响。

第三方面是工业遗产与博物馆的研究。博物馆模式是多数国家及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重要主体,因此对此关注的研究者较多。Philip Fei Xie在旅游管理杂志上发表的《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以俄亥俄州托来多市吉普博物馆为例》一文中阐述了工业遗产博物馆的六种共性,即Potentials(可行性)、Stakeholders(投资者)、Adaptivereuse(保护与再利用)、Economics(经济效益)、Authenticity(原真性)、Perceptions(感知度)。

第四个方面是对各国工业遗产的研究。很多国家的工业遗产研究学者都对本国的工业遗产进行了案例研究与总结,如Miles K.0.对苏格兰,Aldous T、Buchanan R A、Hume J、White P、Binney M等对英国的研究。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轨迹是由“工业考古”引发而起,由工业遗产的保护发展到对工业遗产管理的重视,继而是对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及旅游开发的研究。虽然国外在对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等方面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经验式的总结相对多于相关理论的分析与研究,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旅游等基本概念的界定等方面还缺乏深入探讨。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外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促动下,我国关于工业遗产旅游方面已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和开发经验。目前我国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历程及典型案例研究上。南京大学的李蕾蕾教授在发表的关于德国鲁尔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文章中,介绍了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历程并首次界定了“工业遗产旅游”这一概念之后其在《中国工业旅游发展评析:从西方的视角看中国》一文中分析了国内外工业旅游的发展状况,并阐述了我国目前缺乏工业遗产保护意识的原因。刘会远教授对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作了详细的介绍和总结。吴相利教授在《英国工业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与经验启示》与《英国工业旅游景点开发管理案例研究》文章中研究了英国工业遗产旅游,对我国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具有指导作用。俞孔坚、方琬丽教授在2006年发表的《中国工业遗产初探》中,较为系统的整理了国内代表性较强的工业遗产。刘伯英、李匡在同年发表的《工业遗产的构成与价值评价方法》一文中,对工业遗产的构成及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2006年,我国通过的国内第一部有关工业遗产保护的文件《无锡建议》——提出了工业遗产的概念、工业遗产的保护内容及工业遗产的保护途径。东南大学的左琰教授,在2007年出版的《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德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以及经验成果。同年,张德军在其发表的《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一文,从工业遗产的价值方面论述了工业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并介绍了主要保护模式。白青峰在其2008年所著的《锈迹——寻访中国工业遗产》一书中,用实例系统的讲述了国内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历史进程。张松在《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一书中阐述了我国近现代遗产保护的特别意义。祁黄雄、李小波在《古盐业遗址与三峡旅游——兼论工业遗产旅游的特点与开发》一文中分析了古盐业遗址的旅游价值以及开发会带来的效益,预测了我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前景口引。此外,肖洪根、李林对湖北十堰工业遗产资源做了研究总结,张松、阮仪三、徐逸对城市中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展开了探讨,陆邵明针对码头方面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做了研究。在我国相关文化遗产的研究中,杨丽霞、喻学才等学者在发表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文章中都未提及工业遗产,相关工业旅游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工业参观和技术展示方面。综合来看,目前我国对工业遗产旅游开发虽然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有关实践研究还不深入广泛,还远远未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有待进一步丰富。

    三、萍乡工业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萍乡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及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保存有许多珍贵的中国近代煤炭工业文明和红色革命历史的文献、遗迹、遗物。1898年,中国近代工业前躯盛宣怀,胸怀大气魄,挥洒大手笔,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外国工程技术人员、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方式大举在安源开发煤矿,形成年产原煤百万吨规模,员工逾万人,成为中国最早采用机械化、电气化开矿、洗煤、炼焦、运输的大型煤矿之一、当时“东亚屈指可数”的大型机矿和当时中国“十大厂矿”之一及当时中国最大的股份制企业—“汉冶萍公司”的组成部分。这些遗迹、遗物,真实地记录了原始与现代采煤工艺发展嬗变的过程和煤炭工业艰辛而辉煌的历程,衍生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和安源红色革命历史,在中国煤炭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和极高的科学价值与重要的保护意义。这些丰厚的工业遗产为发展遗产旅游提供了可能。进入2l世纪以来,萍乡在中央政府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开始重视工业遗产旅游开发。

(一)文旅融合可优势互补

旅游是人文的生态运动,是人走近自然的一种表现,是对传统文化、遗产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文游融合可以加快旅游与遗产保护相结合的速度,高效地开发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遗产文化旅游产品,特别是对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大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要工业遗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珍贵遗产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的旅游化利用相结合,让旅游成为揭开遗产文化神秘面纱的窗口。

(二)宏观形势发展有利

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 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开发中消耗资源少、并且对周边地区生活水平、环境优化和居民再就业等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因而国家重点提出推动第三产业中旅游业的发展。据数据统计,2017年全国旅游业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6%左右,并且提供了社会总就业岗位的10%以上。萍乡市近年来旅游发展势头也很强劲,入境游客人数快速增长。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经济形势为萍乡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国家政策扶持力度较大

2003年,中央出台《关于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若干意见》,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了系统的部署。这一战略和振兴意见的提出,给老工业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相继之后几年,中央政府、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都分别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发布了新的相关政策。2006年《关于对老工业区具有保留价值的工业遗产进行保护的通知》,进一步指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是老工业城知局市实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07年国务院《东北工业振兴规划》加强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将沈阳、鞍山、大庆等作为规划》重点城市,进行工业旅游项目开发,以此引导资源枯竭型城市积极发展工业旅游。2009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再一次提出发展工业区旅游业的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加大对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和特大矿坑、深部采空区治理的财政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旅游业。2010年国家发改和国家旅游局出台《东北地区旅游发展规划》文中提出对旅游业发展加大支持力度,要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骨干企业、矿产遗业地址和工业遗产,开发建设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央财政对老工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的财力性转移支付达到75亿元。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提出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我市文化发展意见(2018-2013年)明确提出要保护和挖掘好工业遗产。在这些文件里,明确了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对老工业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性。萍乡作为首批资源枯竭城市比照享受东北老工业政策。总之,萍乡工业遗产旅游业的发展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保障。

(四)工业遗产旅游潜在客源广阔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越来越不满足于以游览观光为主的传统旅游,而逐渐追求体验式的旅游方式,对旅游资源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要求也大大增强。而工业遗产旅游这一新兴的旅游方式,具有多重价值,恰好满足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需求,工业遗产旅游未来的发展前景被游客看好。

(五)萍乡具有世界级的工业遗产

在汉冶萍公司中,现在遗存文物最多的是安源。安源保存的汉冶萍遗址遗存,可以说保存量最丰富、最原生态、最有价值的,是汉冶萍文物的“主产区”和“低地沉淀区”,安源汉冶萍文物保存量颠覆了人们的想象。它们主要有:

1.萍安铁路

萍安铁路于1899年1月动工,由德国人、萍乡煤矿总矿师赖伦勘测设计并负责修筑,长7.23公里,开始设计用德制33磅轻轨,后改用汉阳铁厂造85磅轻轨。为近代中国最早一批企业自办铁路。

2.总平巷

总平巷兴建于1898年古历六月初八,巷口为一对称式三角牌坊,80平方米,正中间一个大三角形,两旁各一个稍小的三角形,中间的主洞是通衢大道,两边各自一个耳室,大三角形下面有总平巷三字,下面为岩尖、平头锤相交的图案,这是煤焦商标。

3.萍矿总局大楼(盛公祠)

1898年开始兴建,为中西合璧围廊抱厦式建筑,坐南朝北,形状如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分前后两栋,前栋为主楼,建在一座高台阶上,台阶下为地下室,共三层;后栋为两层,为电报、电话总机室,储藏室、工友间等。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楼外为花格围墙,看去特别文雅。1907年9月9日盛宣怀居住在总局大楼内。1916年4月17日盛宣怀病故后,萍乡煤矿职员为纪念这位创办元勋的胆略与艰辛,集议捐资在安源兴建盛公祠。1923年3月13日改建而成。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4.公务总汇、矿务学堂、萍矿官钱号(金库)

三处连为一体,兴建于1906年,总建筑面积2258平方米。其中:公务总汇(谈判楼),为两层砖瓦建筑,前后游廊,外沿饰以铁艺栏杆,显得庄重典雅。因1922年9月14日安源大罢工,16日刘少奇代表工人与矿局在此谈判而著名。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898年12月开办矿务学堂为中国最早煤炭学堂,是培养专门煤矿人才的地方。萍矿官钱号是中国煤矿最早的银行。

5.张公祠

1907年3月初一日,正是萍乡煤矿建成之际,时任萍矿总办的张赞宸不幸在上海病逝,享年45岁。1908年5月,盛宣怀等照军营立功后积劳病故从优议恤援案,奏准朝廷将事迹付史馆,在安源自行建造张公祠,以资纪念。可是张赞宸生前并未留有为自己建馆的资金,还是萍矿员工集资为他建馆,以纪念这位建矿元勋。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东、南、西、北四院

安源矿为中国聘用洋人最多的煤矿,先后有30余名洋人受聘,其中最多的为德国人,这些洋员或为工程技术人员,或为煤矿管理者,或为机器师,或为医务人员,为萍矿的建设作出过贡献。由于是高薪聘请的,洋员的住宅都比较考究,东、南、西、北四院位于八方井东侧、总平巷西侧的山冈上,占地数十亩,为外国工程技术人员宿舍和办公楼,种以香樟、梧桐树,环境优美,俗称洋房子。现为区级保护文物。

7.八方井及办公大楼

为采安源内较浅煤炭,1898年建设,在总平巷西南350米,分别开凿八方井和六方井,八方井深160米,井底标高±0米,又称一号直井;六方井深110米,井底标高+50米,又称二号直井。八方井办公楼于1898年建设,为砖木二层欧式回廊式建筑,建筑面积350平方米。现为区级保护文物。

8.矿警队西区

安源矿警局最多时达900人,分为东南西北四区,西区在花冲,占地5000余平方,分前后两栋,平房。矿警局先期为保护企业及镇压工人的单位,1926年北伐军进驻安源后,安源党组织将党团员安排进去,对旧警局进行改造。该警局参加了秋收起义,成为人民军队的创建者。

此外,骡马巷道、老萍矿时期水井、长潭里老萍矿运煤码头、东西窖(矸石山)、炮台基址、萍安铁路旁的女贞树及安源矿区香樟树等遗迹遗存多处,在安源纪念馆、安源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内,有汉阳铁厂生产的钢轨、萍乡煤矿1921年生产的往复式水泵、弯道机等。目前正在申报世界工业遗产。

别外我市还有丰富的古代工业遗产,如南宋的南坑古瓷窑遗址、明清时期万龙山贡纸遗址、芦溪夏布遗址、上栗的鞭炮作坊、清代排上的上珠岭铁矿冶炼遗址等,1938到1944年景德镇陶瓷迁到上埠一带生产的“萍乡瓷”遗址,弥补了景德镇陶瓷历史的空白,见证了抗日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美学价值。建国后的现代工业遗产更丰富,如众多的市属国有企业和县区的乡镇集体企业,都为这座城市留下了深厚的历史痕迹。

总之,萍乡发展工业文化遗产旅游具备天时地得人和,对于加快我市产业升级步伐,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四、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的成功开发模式

(一)主题博物馆模式

主题博物馆模式是指在工业旧址上利用工业遗产建筑及文物,以工业生产特色为主题建立的,具有观光、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功能的旅游开发模式乜71。工业原址上建立的主题博物馆,在增强了历史感的同时,也活化了工业区的真实感,能更有效的传递工业历史文化,使游客近距离感受工业遗产的氛围,是工业遗产旅游的重要方式。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是我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中主题博物馆模式的成功典范,也是全球葡萄酒行业中为数不多的专业博物馆。它借助大量文物、实物、照片及现代高科技,成功的向游客展现了张裕公司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企业文化、酒文化知识和中国民族企业崛起的艰辛史,使游客在游玩的同时接受教育。

(二)工业景观公园模式

工业景观公园是指在工业旧址上,利用周边环境和工业厂区内具有强烈视觉审美价值的旧工业建筑和机械设备改造成的,集休闶娱乐、美食品尝、演出欣赏、健身运动为一体的景观公园汹1。这种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可营造出一个融合老工业文化与现代都市气息的独特一角,令人们在回味历史的过程中体验现代生活。这种模式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取得了比较成功的开发。岐江公园就是由废弃的粤中造船厂旧址改建而成,为人们节假日创造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去处,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三)与购物相结合的开发模式

位于市中心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工业旧址,可以将工业遗产建筑群、生产设施和机器设备改造为一个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并配以酒吧、咖啡馆、健身房、美食文化街及儿童娱乐场所的商业区。德国奥博豪森的中心购物区就是在工业旧址上,利用工业遗产改造而成的经典之作。工业遗产旅游与综合开发模式的完美结合使该城市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在带来大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展现了该城市的工业文明。

(四)创意产业园模式

创意产业园模式是当前最流行的一种工业遗产改造模式。废旧的厂房、仓库经过适当改造,可转变为美术创作室、产品研发设计室、出版社、展示厅、家具城、时装店、酒吧等为一体的创意产业园。这种以工业文化为核心吸引物的开发模式,使游客在休闲观光的同时,领略工业遗产的艺术气息。北京的798艺术区就是在工业旧址上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北京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与工业旅游相结合的开发模式

工业旅游是指处于生产中的工厂企业以现有的工业建筑及工业生产场地为吸引物、令游客在了解工业生产过程和领略现代工业生产震撼的同时,获得科学知识和满足其心理需求的一种专项旅游。工业遗产旅游与工业旅游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时相互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所以很难完全分开。部分厂房仍在生产使用的老企业,可将工业遗产和工业生产观光结合起来开发旅游,这不仅能激发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知名度。我国首钢集团的旅游开发既包括现代气息的钢铁生产展现,又包括承载了90多年企业文化的工业遗产建筑群和机械设旌的展览。

五、萍乡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存在的问题

我市工业遗产旅游虽然已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从其工业遗产资源丰富的角度来讲,发展空间还远远没有打开,在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期间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政府重视不够。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正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对工业遗产的认识还比较匮乏,工业遗产保护基础薄弱,并且短期内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在这种背景下,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工业遗存在很多公众眼中被认为是丑陋的、落后的应退出历史舞台,加上政府在文物保护中“重远轻近”的观念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少,使大批工业遗产没有得到应有专业保护。

(二)资金引进路子窄。工业遗产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基础薄弱,需要很大一笔资金进行初期开发与规模扩张,足够的资金保障是成功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市还未形成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社会融资系统,资金引进途径少,所需资金大部分是由国家和各级政府财政拨款,还有少量企业投资。现有的资金不能满足开发的范围、规模和进度的需求,导致难以打造游客满意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服务。

(三)公众参与较少。我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中公众参与较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公众对工业遗产认识缺乏。相较于英国、德国等工业化较早的西方国家,我国工业发展起步较晚,我市的工业发展史也只有百多年时间,在“重远轻今”的观念下,人们普遍认为工业遗存不具有文物保护价值,对工业遗产的多元价值更了解甚少。即使是专业部门,也是到2010年全省“三普”工作中才首次将工业遗产列为文物普查范围。对于已经列入保护范围且己公布的工业遗产,也只有少数专家、学者了解。民众和上层组织对工业遗产认识的局限使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有着很大的难度。工业遗产保护的不利,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二是公众参与受限制。公众在城市的发展和历史的延续中,占有重要的主人翁地位。城市的建设除了当地政府、开发商及行业协会外,同样也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如果缺少全社会的兴趣和关注做保证,开发前景将不容乐观。然而,安源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几乎完全由政府和设计师单方面决定,公众的意见和参与行为被排除在外,社会参与体系尚未形成。

六、萍乡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建议

  借鉴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充分挖掘萍乡工业遗产旅游资源,把我市建成全国重要的工业遗产旅游城市,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策略:

(一)做好工业遗产旅游的总体规划,对接城市功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不到位,是导致城市旅游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随着城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些旧工业区渐废弃,作为工业化进程见证的一批工业遗产资源正在快速消失。因此要处理好城市规划与工业遗产旅游建设规划之间的关系,这对那些不可再生的工业遗产,如一些老建筑、老厂房、旧机器设备(包括其它老字号企业遗存)等意义重大的遗产做好保护和利用。萍乡的工业遗产地多数处于城市的中心安源区,并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日渐成为城市的“黄金地段”,优越的区位和工业遗产相结合,必将产生巨大的价值内涵。应从宏观的角度去关注这一类城市用地,而不应仅仅关注某一个旧厂房改造的意义。因此,工业遗产旅游功能的定位要摆正与城市建设的关系,要将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纳入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之中。美国巴尔的摩内港的港口广场在荒废的水际地区展开了以完善城市商业功能为主的滨水区开发,在完成后的10年内共接待了约两亿来宾,其业绩甚至超过了迪士尼乐园。

(二) 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促进工业遗产资源向旅

游产品有效转化

结合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成功经验,工业遗产的利用大体存在五种模式:主题博物馆模式;工业景观公园模式;与购物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创意产业园模式;与工业旅游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就萍乡当前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程度而言,可综合考虑采用一、二、四、五种模式。甄选适合自身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使一批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工业遗产资源有效地向旅游产品转换。比如在安源镇,如果能利用其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资源,采取博物馆模式,充分挖掘历史资源优势,同时搜集和整理一些有关汉冶萍公司留下的文献资料或实物等,结合一些声光电的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在博物馆内集中展现萍乡煤矿的历史风貌。这种旅游模式将文化教育与科学普及融于一体,让游客在了解南京工业文化发展史的同时也得到审美愉悦,使工业遗产旅游获得更多人的接受。

(三)政府加强引导,实现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多样化。

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民间资本投资来说,还属于一个较为新鲜和陌生的领域,且这类项目往往投资量大,沉没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企业很难一力承担。因此,市政府要加强对民问资本投资工业遗产旅游项目的指导和帮助,提供投资信息服务,增强民间资本进入这一项目的信心。重视前置服务,指导民营旅游投资主体编制开发规划,在项目策划上予以协助。在对待一些有意愿投资工业遗产旅游项目,但资金量上有困难的民间企业,政府可以适当采取多种形式的投资形式,诸如通过税收阶段性减免等条件,吸引民间资本作长线投资;或者采用公助民营、公私合营的融资方式,为其贷款提供担保、贴息等降低进入该领域的资金门槛;还可以在必要时协调金融机构,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加大对民间投资主体的融资支持。此外,政府要对民间资本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引导企业按照相应的标准,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和建设。从而避免出现一些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中过度商业化的问题,以有效地杜绝破坏性、低水平开发的行为。

(四)提炼个性特色,加强工业遗产旅游线路设计和品牌化营销。

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工业遗产资源,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是历史留给城市的宝贵财富,经过适当的合理的改造和包装,即可成为整个区域的亮点和标志物,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从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质。2003年北京首度入选美国《新闻周刊》年度12大世界城市,原因之一就是798艺术区的存在和发展,体现了北京作为大都市的活力。建议把萍乡打造成个性特色突出的工业遗产旅游品牌城市,围绕我市的实际,加强工业遗产旅游线路的设计与开发,整合全市的武功山、杨岐山景区及红色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形成特色品牌旅游线路,从而起到相互推动的作用,市旅发委等相关单位要加大营销上的支持,利用多种新途径,推广工业遗产旅游线路,使工业遗产旅游成为萍乡城市旅游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推动萍乡旅游经济的高层次发展。

(五)大力发展创意等产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个区域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工业遗产必须融入到活跃的经济文化生活中,与丰富的社会功能相叠加,才能真正激发地区的活力。旅游开发是实现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途径之一,但是,工业遗产又不能仅仅停留于旅游开发,而是要以旅游为契机,充分发挥旅游牵头的“媒介”作用,积极引入创意等相关产业,保持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上海莫干山路50号充分利用工业遗产建筑独特的空间形态和丰富的历史底蕴,汇集了包括夏邦杰等设计大师工作室和来自15个国家的80余家创意设计公司和产品展示厅,成为上海最有品位、规模和影响力的时尚地标之一。

(六)完善配套服务设施,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无论何种旅游资源的开发,都离不开良好的配套项目。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丰富的休闲娱乐条件不仅能够吸引旅游者,也能吸引更多当地市民做短时休闲,以凝聚人气。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中可以通过改造或新建旅馆、饭店、酒吧、购物中心等与旅游功能配套的商业设施,满足娱乐休闲的需要。维也纳煤气厂,4个硕大储气罐分别改造成了300间的“总统套房”、5A级智能商务楼、大卖场、娱乐中心,成了当地的旅游名胜。因些有必要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重要史料文献的收集展示、景观的重构与组织、空间布局结构的整合、生态环境的修复与重建、交通系统的梳理等相结合,营造具有工业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体育运动等多重功能的环境氛围,把工业遗产旅游和城市娱乐休闲融合起来,相互促进,共享客源,达到双赢。

主要参与文献。

[1]俞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建筑学报》2006年08期。

[2]刘静江:《论我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3]萍乡市志编纂委员会:《萍乡市市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

[4]刘金林、聂亚珍、陆文娟:《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研究》,光明出版社,2014年。

[5]方一兵:《汉冶萍公司工业遗产及其保护与利用现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第3期。

[6]田燕:《文化线路视野下的汉冶萍工业遗产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骆高远:《寻访我国“国保”工业文化遗产》,浙江工商大学出版,2013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元夫:工业遗产价值与开发思路
瞭望|沉睡的工业遗产该怎么唤醒用好?
家乡故事 | 百年老矿之东南西北四大豪宅落寞不再
在萍乡 在安源 千载难逢068
萍乡安源随拍
工业遗产保护:超越物质空间规划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