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彌勒菩薩的故事 分身千百億
彌勒菩薩的故事 分身千百億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牛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 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 頌二者

  在佛教中,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詩,由南北朝時南齊傅翕所寫。 傅翕(西元四九七|五六九),字玄風,號善慧,又稱傅大士、雙林大士、東陽大士、或烏傷居士。浙江東陽郡烏雙縣(今金革)稽停里人。

  傅翕曾對他的弟子們,說過以下的一段話: 「學道若不值無生師,終不得道;我是現前得無生人。昔隱此事,今不覆藏,以示汝等。」又曾說: 「我在夢中,想起過去師父的名字,叫做善明世尊。」

  「善明世尊,是你得道時的師父?還是發心時的師父?」有人追問。

  「不是發心時的師父。善明佛出世的時候,我為國王,供養過他。善明佛壽八萬歲,我成佛時的壽命,也是八萬歲。」傅翕說。

  有一次,梁武帝問傅翕: 「師事從誰?」

  「從無所從,師無所師,事無所事。」傅翕答曰。

  又有一次,武帝為大眾講「三慧般若經」時,傅翕亦在座。眾中有一官員問他:

  「你何以不臣於天子,不友善於諸侯?」

  「敬中無敬性,不敬無不敬心。」傅翕答。

  當梁武帝陞殿說法時,大眾皆起立致敬,獨傅翕端坐不動,那位官員又問他:

  「汝何不起立禮敬?」

  「法地若動,一切法不安。」傅翕答曰。

  曾有一次,一位沙門,遠從異地來,乞見傅翕:

  「聽說您是一位修菩薩行的行者。一位菩薩行者,只要有人向其乞眼得眼,乞頭目得頭目,凡當有所求,悉皆不拒,盡捨所有,但滿求者所願。我今天從遠來,但乞你佛桌上的香爐。能捨,是真菩薩,不捨,即非菩薩。」

  「捨與不捨,悉非菩薩。」傅翕答。

  沙門聽罷,不發一言,即將佛桌上的香爐拿走。

  過了半月時光,沙門又出現,他問傅翕:

  「上回有人強行將您的香爐拿走,不知當時您的感受如何?」

  「得如本有,失如本無。但願上人摯爐焚香,供養諸佛。生生世世,增進菩提,常為善友。」傅翕答。 沙門聽罷,就將香爐還給傅翕。

  在傅翕自知要入滅前,做了一首膾炙人口的還源詩:

  還源去!生死涅槃齊,由心不平等,法性有高低。

  還源去!說易運心難,般若無形相,教作若為觀。

  還源去!欲求般若易,但息是非心,自然成大智。

  還源去!觸處可幽棲,涅槃生死是,煩惱即菩提。

  還源去!依見莫隨情,法性無增減,妄說有虧盈。

  還源去!何須更遠尋,欲求真解脫,端正自觀心。

  還源去!心性不思議,志小無為大,芥子納須彌。

  還源去!解脫無邊際,和光與物同,如空不染世。

  還源去!何須次第求,法性無前後,一念一時修。

  還源去!心性不沈浮,安住王三昧,萬行悉圓收。

  還源去!生死本紛綸,橫計虛為實,六情常自昏。

  還源去!般若酒澄清,能治煩惱病,自飲勸眾生。

  相傳傅翕為彌勒菩薩的化身,亦有人傳說,唐末五代的布袋和尚,亦是彌勒菩薩遊戲人間,度化眾生的一種示現。

  據古籍記載說:「五代梁時,明州奉化布袋和尚,自稱契此,又號長汀子,體形肥胖,蹙頞便腹,出語無定,常荷一布袋,到處行化,逢人乞食。一半入口,一半納於袋中。所用之物,亦藏於布袋內。布袋和尚之名,由是而來。」

  曾有一次,一位僧人在布袋和尚前面行走,和尚從後面,拍那僧人的背,笑嘻嘻地對他說:

  「大德!給我一文錢。」

  「道得即與!」僧人說。

  布袋和尚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又有一次,一位保福和尚問他: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布袋和尚不發一言,但拿起布袋。

  「只是如此,沒有更向上事?」保福說。

  他負著布袋離去。

  關於布袋和尚有趣的故事相當多,他度生的方式,雖然有時令人覺得滑稽可笑,但卻含有發人深省的效用。他也做了相當多的打油詩,或詩偈,用以警醒世人。例如他有一首歌:

  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

  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

  騰騰自在無所為,閑閑究竟出家兒,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見纖毫也大奇。

  萬法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經義,

  心王本自絕多知,智者只明無學地。

  非聖非凡復若乎,不疆分別聖情孤,

  無價心殊本圓淨,凡是異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無量清高稱道情,

  攜錦若登故國路,莫愁諸處不聞聲。

  及一首有名的四句偈:

  來時布袋,去時布袋,

  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又有一首頌偈: 一缽千家飯,孤僧萬里遊,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 當梁貞明二年(西元九一六)三月,他在岳林寺磐石上要示寂前,又說了一首偈: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

  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由這些記載、傳說看來,彌勒菩薩現在雖在兜率天內院,教化那裡天界的眾生及菩薩們,但是他非常關心我們地球人類的幸福,遇到有因有緣時,或遣使來人間弘化、或分身示現,感化人類、或以遊戲三昧現神通而示教,在在處處都為教化世人,捨棄貪、瞋、痴、淫、怒等,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呀!

  【卍續藏?一二○。

  大正卷十二: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禪宗公案選集
彌勒佛
农历三月初三 弥勒化身布袋和尚圆寂日
弥勒(布袋和尚)偈语大全
十八羅漢
【名家名作】金石寫意大師吳昌碩的人物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