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洞若|离形得似 萧疏淡雅

离形得似 萧疏淡雅

文/洞若
离形得似 萧疏淡雅
——王维《辋川闲居》的色彩美

这样一首诗,更多的人因为“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心醉不已。

毕竟,静气理人,自然超妙。

毕竟,兴象天然,尽溢闲趣。

毕竟,有元亮笔意,让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象。

毕竟,堪与李太白媲美,让人回忆起“倚树听流泉”,更显得远淡。

可是,我更加喜欢诗中的色彩美。

尽管古人认为“青”“白”二字重复,不足为训。

尽管今人以之为病,然今古宽严不同,摩诘诗中,比比皆是。

我始终被诗中的色彩而心生荡漾。

诗歌中运用色彩,就像绘画中的着色,有时浓墨重彩,有时轻描淡写。但不论是浓情淡意,或是枯姿湿态,却往往能化出世间万物与色相,透露出自然与生命的生机与蓬勃。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一生作画,老来方知墨分六色。墨本五色,白石老人却从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五色中又见一色,于墨之浓淡晕染中又见出无墨之色。体验之深,叹为观止。

王维是诗人,也是画家。他有感于大千世界的五光十色,以其特有的艺术敏感倾心捕捉色彩的字眼,巧用语言的色彩,描绘景物,抒发情志,以生动的形象、绚丽的色彩打动着人心。

他以对仗的形式,运用丰富的色彩调配组合,极力地表现着诗情画意,画意,诗情。

就在同一首诗中,诗人四次运用色彩词,“青”“白”二色,竟两次反复。

特别是第二次运用时,有意将颜色词提到句首,主观视觉效果突出,诚为膺服。本来色彩就具有客观的审美意义,一经有意提到句首,更像强光一样吸引着读者的视线,打动着读者的心灵,不知不觉,瞬间被俘虏。

青色,常常给人以凄清、冷寂、舒闲之感;白色,总是让读者代入纯真、神圣、悲怆的体验。

究竟是其中的哪一种,往往因读者的感同或身受而对号入座,入座,就在有意对号了。

我特别欣赏徐增在《而庵说唐诗》的见解。

王维作诗,意之所及,笔即随之。古人要见本事,偏偏喜欢弄出重复字来,现在的人却以此为病。

王维不修边幅,正见其大手笔。

王维更喜欢使用的表现颜色的词是“青”和“白”。据统计,其山水诗中竟出现“青”色六十二次,“白”色九十一次。而且“青”与“白”在诗中常常对举使用。

你看: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

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辋川闲居》)

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送严秀才还蜀》)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

九江枫树几回青,一片扬州五湖白。(《同崔傅答贤弟》)

我们从诗歌美学的角度看,以青、白二色描写景物,更能体现王维对离形得似的境界与萧疏淡雅的风格的追求。

我们也可以从诗画关系的角度找到依据,纵观王维的诗,我们发现:他喜爱的泼墨山水只讲究水墨勾染,以墨气表现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青白二色,恰是水墨画赖以写物表意的手段。

这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王维山水诗与山水画之间的内在关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其实,在炼句中讲究色彩的同时,早已情景交融。情中有景,景中见情,浑然一片,不可分拆。

无论是“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还是“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抑或是“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皆是句中有人,情景交融。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辋川闲居》中,体认到一“闲”字之妙。诗人于陵灌园感叹寂寞中尚不无所事,正见倚树者真闲。

王维,就在世人看来矫情的色彩反复运用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离形得似”的境界。

王维,就在带你进入“离形得似”的境界之后,让你不知不觉地体认了他那“萧疏淡雅”的风格魅力。

2022.8.13于抱朴行藏阁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代骨杯
为什么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被称为七律的压卷之作?
【禅诗禅画 王维】辋川图
点墨斋斗方:王维自适诗一首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162--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真正厉害的老中医,是一幅画就能包治百病 | 意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