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节义传千古——袁州卢肇
在我的书桌上总是摆放着一套《袁州二唐人集》。细读过郑谷的《云台编》后,撰写并出版了一本专著《晚唐巨擘郑鹧鸪》。
之前,在《全唐诗》里读到不少卢肇的诗,去年得间去了一趟袁梅村,闲暇之余,写了一篇《秀美乡村袁梅,江西第一状元卢肇的出发地》之后,近日,又检读起卢肇的《文标集》。
卢肇(818—882),字子发。中状元后,历任歙州、宣州、池州刺史,为集贤学士。
他是李德裕贬袁州时的得意门生,入仕后,却从不介入当时以李德裕、牛僧孺为首的唐朝两大官僚集团的漩涡,为文人士子所称赞。
他的著述很多,有《文标集》《庙堂龟鉴》等一百多卷,而我却惭愧只批读了《文标集》。
前年,我在阅读《全唐诗》时,竟然发现存其诗作多达二十九首。
在唐代,宜春出的文人的确不少,而卢肇,在古人心中,一直身处高位,甚至有人认为:“袁州之文章节义自卢肇始”。
他自幼颖拔不群,才气与“少负异才”的同乡黄颇不相上下,可是,因为家境贫寒,却受了不少委屈。
据说,黄颇家有钱有势,夏暖冬裘,人们争为座上客,而卢肇衣褐怀玉,为人憨厚,常被势利眼所轻。
史载:会昌二年秋,卢、黄二人同往京都长安应试,当时袁州刺史成应元于离亭设宴,只向黄颇饯行,却把卢肇晾在一边。年轻气盛的卢肇憋着一肚子气,当场即兴七律一首,题曰《别宜春赴举》:
秋天草木正萧疏,西望秦关别旧居。筵上芳樽今日酒,箧中黄卷古人书。辞乡且伴衔芦雁,入海终为戴角鱼。长短九霄飞直上,不教毛羽落空虚。
诗中洋溢着凌云壮志,旗开得胜,指日可待。
蹲得下,才能跳得高,有志者事竟成。卢肇应试,果然马到成功,独占鳌头。
记得当年端午前夕,卢肇披红挂彩回到老家,势利眼成应元却摇身一变,把视线移向了卢肇。
就在端午那天,他寻思着设宴讨好,亲自恭陪卢肇在袁山门外秀江北岸的秀江馆驿楼前观看赛龙舟。
成应元的这种异常行径,卢肇了然于心,面对竞渡情景,卢肇当然触景生情,便即兴口占七绝《竞渡》一诗,给成应元以调侃与讽刺:
扁舟鼓浪去如飞,鳞鬣峥嵘各斗机。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更有趣的是,之后,当卢肇再一次来到石溪寺旧地重游住了一段时间后,忽然想起前些日子在秀江驿楼前观竞渡、赋诗一事,想着想着,便觉得之前四句尚不够味,于是将七绝改为七律,题为《及第后江陵观竞渡寄袁州刺史成应元》: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这样,自然更生动、形象,睹物见人,有声有色,独具艺术感染力,一展风采。
我们发现:尾联竟然是绝句后两句的重复,却成为诗眼,简直是刺向成应元肮脏灵魂的匕首,力透纸背。
“向道是龙刚不信”,分明从《别宜春赴举》诗中“入海终为戴角鱼”句道来,一经前后关联,便遥相辉映,仿佛听到卢肇给了成应元一个重重的耳光。
这诗,无疑让卢肇出了一口狠气,一朵带刺的玫瑰,在微笑中,让投机者成应元措手不及。
说起卢肇,其著述最著名的作品要数《海潮赋》与《汉堤诗》。
《海潮赋》,与其说赋,却完全是一篇带有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科学论文,全文5000多字,一经播布,轰动文坛,“名噪至尊”。
而《汉堤诗》,曾任宜春知县的黄河清曾有过这样的评价:“汉堤四言诗复近风雅,不徒斤斤律绝间,其才视守愚殆远过矣。”
在黄河清的心中,卢肇的诗已远远超过郑谷,虽不尽然,但足以掂量卢肇在其心中的位置。
话说大臣牛僧孺有个侍婢,名真珠,有殊色。一天,卢肇到僧孺家,恰遇真珠浴发完毕,正露出一双玉手,一手捧发髻,一手插金钗,僧孺素来佩服卢肇的为文敏捷,便逢场作戏,笑请卢肇即席为诗,卢肇便口占《戏题》诗四句:
神女初离碧玉阶,彤云犹拥牡丹鞋。知道相公怜玉腕,强将纤手整金钗。
有一次,卢肇外出,有人将其苑内一棵新栽茶花移走,他戏作《新植红茶花,偶出被人移去,以诗索之》,诗曰:
最恨柴门一树花,便随香远逐香车。花如解语还应道,欺我郎君不在家。
其实,卢肇才思敏捷,最擅长戏作。同治《宜春县志》,就载有其《戏宜春李令求厅前杜鹃》诗一首:
杜家有女小名鹃,生在陶公吏案前。百里望风惊调态,千金买笑惬当筵。预防户外锄兰地,莫把篱东种菊田。为问河阳妖艳主,聘财却要几多钱?
即便是小诗,亦清新隽永,余味无穷。
你看,那《送弟》:
去日家无担石储,汝须勤若事樵渔。古人尽向尘中远,白日耕田夜读书。
你听,那《嘲小儿》:
贪生只爱眼前珍,不觉风光度岁频。昨日见来骑竹马,今朝早是有年人。
怪不得宋代袁州儒学教授童宗这样月旦卢肇:“学者不志于古人则已,倘有志焉,舍子发其谁与归?”
看来,卢肇能获如此的评,正源于其文,恰因由其节义。
明人叶涵云《卢状元肇》诗曰:
自有登科录,三年一状头。何以卢子发,啧啧传不休?名石以其姓,名宅复名洲?世俗所钦羡,夺标咏龙舟。此直骰子选,那堪重名流?卫公诚好士,一顾博前筹。非附青云客,能无戚戚忧?得失等闲事,知己感难酬。器识务宏远,荣名固浮沤。古人不可朽,岂藉科第留?三复海潮赋,诚足传千秋。
原来如此。
无独有偶,清袁州儒学教授袁寿龄所作《卢状元肇》诗,亦同出一调:
闲将逸事综前朝,赋就天河与海潮。学术能师韩吏部,功名不党李文饶。千秋介节传卢石,一代雄才夺锦标。遥望状元洲畔水,风光此日未全消。
如此,原来。
甚至,之后以之命名的“宜春八景”之一——“卢洲映月”,亦令今人睹物思人,如临其境。
清朝宜春举人刘长发就有这样一首诗:
一簇寒烟锁碧流,野僧乘月渡扁舟。人间莫讶无仙岛,又见蓬莱第几洲!
“卢洲映月”,在诗中,诗人俨然把状元洲比作了蓬莱岛。每当夜谧风恬,泛舟河上,一轮皓月,倒影河中,明晰清秀,清秀的景致,既明且淅。
如今,人们纪念卢肇的最忆方式是观瞻卢石。
卢石,是一块嶙峋漏白石头,石身满布波纹,虽阔仅三尺,高却一丈六尺多,竖起来非常像石笋,三峰九窍,“俏丽超阳朔,峻险似嵩华”。
这是卢肇在歙州任上运回宜春城北老家的。可惜,后来房子倒塌,埋于瓦砾之中。
二百年后,袁州太守祖无择前往吊古发现,遂兴师动众,将其挖出,运往东湖,供人观赏。
南宋淳熙五年,州守张栻将其改称“介石”,并在石旁构有“介石亭”。
到清乾隆年间,因湖水干涸,亭榭倒塌,东湖衰败,才移往府学门首。
后来,鼓楼路58号偏右那间住房,就是当年存放卢石的旧址。现置放宜春公园以壮观瞻的卢石,乃仿卢石而物色。
如今,我们尚可以看到不少褒颂的诗词。
祖无择的《题卢石》,既颂卢肇,更借石寄情。诗中云:
选置东湖最佳处,四面澄波映天碧。倚空突兀无与邻,顿觉亭台增气色。弯环幽窦莫敢探,恐有乖龙飞霹雳。……
宋人任大中《和祖无择题卢石》诗曰:
有石数尺长,犹是旧时物。况辱泥涂久,实在坚重节。择之渡水见,力为心惨切。万夫一呼聚,挠动雷声揭。地险若驱来,岩谷俱震裂。幽辅郡东河,脱得太华骨。白玉漏纤纹,雨频为澡刷。草蔓渐盘遶,柳绿密挥拂。润恐欲迸泉,怪亦有奥穴。安知无蛰龙,时见微云出。几因牵夜吟,帘晓捲残月。气暗逼人寒,蒙笼未若别。烟重风扫开,独立势突兀。苏武见单于,傲睨腰不折。人皆画将归,予笔恨粗拙。
或许,北宋文学家梅尧臣的《题卢石》诗,更掷地有声:
高峰削出嵩华骨,虚窍凿破蛟螭额。千指曳绳车驷轮,击鼓助力归东陌。东陌东头湖水傍,黄泥洗尽何苍苍。故宅愈冷东湖喧,贵贱竞观无碍隔。太守自怜坚直心,爱少憎多屡遭谪。南入苍梧及桂林,名石遍访无穷僻。所宜厌惯不入眼,向此歌吟尤爱惜。我思永叔滁阳时,大夸古翠菱溪获。作诗远寄予与苏,高唱相随无节拍。今知贤人趋向同,玩好托情忘俗格。
如果,我们今知贤人趋向同,一定陶醉其文字;
倘若,我们玩好托情忘俗格,当然首肯其节义。
卢肇文章,正肇其始;
子发节义,但开风气。
2022.9.30于抱朴行藏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