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人的心愿

老人的心愿

一、舅妈篇

妻子前天放假,我俩和儿子以及岳父一行四人去看望在妻表弟猪厂中做事的妻子舅妈。我们实在不知老人的嗜好,只知道她喜欢喝点酒,于是岳父买了三瓶堆花的白酒,我们买了两箱雪津啤酒。几十分钟颠簸的车程后在1030左右赶到了妻表弟的猪厂。出来迎接我们的舅妈已经浑身被汗水浇透了。妻子很是讶异,“怎么会这样?”舅妈笑着说“天热”。

走进接待室,舅妈已经在擦椅子和茶几——尽管它们并不脏。又搬来电扇,我笑着说:“舅妈真是一个合格的招待员。”过会儿又端来一个脸盆,水中漂着大小不等的几个梨瓜,我和妻子各拿了一个,“嗯,真甜。”舅妈笑着说“这是绿色产品”,60多岁的舅妈也经常崩出一些新潮的词。妻表弟要去巡查猪圈,我们夫妻和岳父三个提出也去参观一下。首先来到的是产房中待产猪圈,接着是真正的产房——每个母猪的身边都有十几个小猪。一个人正在猪圈的另一头冲洗着,气味很不好闻,但我们看到那个人干得很仔细。我和岳父走在一起,他已经有88岁,我帮他打着伞,进猪圈后我要防备他摔着。我们接下来看了下仔猪圈,刚进门,圈中的仔猪便惊起。我们只在门口看了一眼便转身离开了,岳父也知道猪圈不能随便进入,我们没有再看其他猪圈,尽管表弟指着不远处告诉我们肉猪圈的位置。

我们坐在接待室中和表弟说着网上看来的一些趣事、大事。表弟又接了几个业务上的电话。表弟是个精力充沛的人,说话嗓门特大;和他叔丈开了两个猪厂——主要是他在管理,自己还经营着一个店面专卖猪的药品。聊天的当儿,舅妈已经端上了做好的菜放在茶几上。做员工的饭是舅妈和工作——舅妈还是被汗水裹着。

有个工人的家人来了,本来是自己做饭,表弟招呼他们一起吃。但他们也做好的饭菜,于是将他们的也凑在一起,大一点的孩子们吃得随意开心,喜欢的菜夹到自己的碗中后立即离开钻进一个有空调的房间;小点的孩子看到我们怯怯的不敢走近来,大众问才说出喜欢吃的煌上煌小香肠;那个工人的孙子更小,跟在他妈妈身边,端着像饭店中打包的那种塑料样的碗站在旁边,“啪”的一声碗掉在地上,但饭并没有全部倒出,只是甩出了几根豆角。大家开心地笑起来了。

我快喝完一瓶啤酒时,舅妈才过来吃饭。我让座在旁边的儿子让座,舅妈说她自己找一个。坐下来后,舅妈对表弟说,她的左手没力,并且有点胖,端一点稍微重点的东西都不行,同时把左手伸出来了。果然,我们发现左手肘关节内面明显比右手高了点——是胖块。坐在她旁边的就是刚才说在产房打扫的工人说,舅妈每天做很多事,种了不少的菜园子,打扫猪圈,给员工做饭。舅妈自己说要用锹铲猪粪,我还看到猪厂里面许多菜园,蔬菜品种多样,舅妈说吃的蔬菜是不需要买的。我还看到有不少的花生——自然也是舅妈的作品。吃不完的蔬菜要晒干,比如辣椒、茄子、苦瓜、豆角等等。边说话边喝酒,舅妈已是两瓶啤酒下去,还要打扫产房的员工喝,他说不行,下午还要做事。舅妈就没有勉强他了。

我们要舅妈少做点,她说,现在还做得了,并反问我们不做去做什么呢?也是,劳碌了大半辈子的老人要他们闲下来是不行的——去做什么呢?趁着现在能做,帮孩子们做点,这就是老人普遍的心愿吧。

不到一点钟,我们要去看望父母,家里正在收割水稻,三哥打电话要我们回去做点,为了不耽搁下午的农活。等舅妈收拾好碗筷,我们告辞。舅妈又提过来两箱牛奶,说给我岳父和我儿子,这些肯定是别人送给她,而她又舍不得吃,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二、父母篇

儿子在考驾照,所以只有我们夫妻两人去独城。我们为了节约时间,直接从蓝坊经过丰城的圳头、董家到独城,大概花了50分钟于1330多点赶到家里。父亲在桌子旁边的一张竹床上休息,旁边一台转页扇在安静地转着。我们轻手蹑脚放下两箱啤酒,怕惊醒他。父亲喜欢喝点酒,除此,记忆中的父亲在吃方面没有什么嗜好。他不喜欢吃零食,当然也没有零食,但米粒用红薯熬的糖糅在一块的俗称“糖米古”还是有的;有时也会炒点花生之类的——起码大哥就喜欢吃炒花生。这主要是因为家里人口多,比较穷,可能只有酒我们不会吃掉。在后面吃饭的父亲除下酒还能吃什么呢?可能父母都有忙不完的事,即使吃饭时,他们也要等孩子们吃完后才吃。其实,在我印象中,父母也没有午休的习惯。父亲大多时睡在两条拼起来的条凳上,因为地面不平,所以条凳也就是一高一低了,但疲倦的父亲总能发出酣畅的呼噜声。我放下酒后轻轻地到了和厨房相连的堂屋之中,听到妻子叫“爸爸”。我快步回到厨房,父亲已经坐起来了。

你问妈妈到哪去了。父亲说去田里干活去了吧。我看了看外面的太阳,实在太毒辣了,77岁的母亲受得了?我非常吃惊,实在不敢相信,但父亲又反问我一声,“你们看到你娘了么?”,我们说“没看到”,“是不是到上面的屋里去了?”父亲说,她难道会到床上去睡?语气中全是不相信的信息。我还没有出去参加工作时,记得母亲在中午从来没有睡下来过。那时,家里养着猪——不像现在有猪厂——为的是攒点钱,以及过年时宰杀,母亲要喂猪;接下来是洗碗;接下来是到池塘里洗全家人的衣服;接下来是进菜园摘菜准备预备晚上的菜;接下来是做些缝补的活;如果困了,就坐着眯下眼——其实,母亲做完这些已经没有什么时间了;接下来就和我们一起出门去田里干活。我们和父亲说了一会儿话,妻子这时说妈妈回来了。我站起来走到门口,母亲佝偻着身子提着一个菜蓝正在上坡朝家中走来。我敢紧走下去帮母亲提着,蓝中满满的是辣椒、空心菜等。母亲的脸上全是汗,司空见惯了这种场景的父亲没说一句话。我们要母亲坐在转页扇前面,但母亲坐在桌子旁边的条凳上并随手拿出了一把蒲扇。

一坐下来,母亲就跟父亲说,桩在外面的牛挣脱了绳,要父亲去找。父亲说可能牛栓小了,栓不住牛。父亲出去,回来说牛跑到池塘中了,牛圈(读第四声)(牛圈是像一个丫字栓在牛鼻子中和绳连在一起的工具)可能丢了,因为地上只有绳还在。父亲于是去找可以做牛圈的枝丫,找来后又忙着用刀修整。母亲说牛圈小了,要他别做浪费时间。父亲不听,母亲看到父亲还是固执,说“我去找”便提起了柴刀。走到门口回头对来了会儿准备做事的姐夫说:“青松,去找一根牛圈来。”(姐姐嫁到本村,他们一般来做农活时在我们家吃饭)父亲听后,笑着说:“我还以为自己有本事去找,原来是‘划墨’,那谁不会?”边说边修整着母亲认为小的牛圈。父亲修得认为可以了就去栓牛,但过了一会儿后回来说“小了”。姐夫找到一个枝丫,但父亲说“杆子嫩(细)了”。姐夫说“先用着吧”。

得知八弟一家子也回来做事了,我看着时间也快到四点了,打电话没接,于是去叫他们。快走到上面的屋时,三哥也骑着摩托车赶回来了——他也是回来帮父母收稻子的。叫醒八弟后,他说起码要等到五点,否则受不了。但看到我们他还是起来了,和我们一起到下面的屋里。大家一起又坐了一会儿,开始出门干活。太阳还真毒,坐在家里看着好像不厉害,但一走进里面,浑身就像烤着一样,衣服里面好像有虫子在爬,身上好像有针在扎一样,汗早就下来了。我和三可拉着板车,路上已经有村民在干活。我们赶到田里时,在我准备去叫八弟时已经出门的母亲早已在“荷禾”(我们是割水稻后,一把一把地放在田里晒,等到差不多晒干了就去用稻草扎起来,这时一把就叫一“捡”了),但还没有“荷”多少,不够我们运,于是我们又到上午已经“荷”好的田里去。

因为田离家里较近,已经做了好会儿活的姐夫要我们不用板车运,直接挑。今年的水稻不饱满,因为雨水太多——灌浆时天天下雨。我们兄弟三人都挑72“捡”,之前,参加工作前,我可以挑这么多,但现在我以为我不能挑这么多的,因为谷粒不饱满才可以。我们挑了两担,三哥说受不了,要歇会儿——三哥也没有种田,在镇上开着一家木器店。挑到第三担后,三哥说受不了,要赶回去。我和八弟同意了——三哥肯定是受不了,要不他不会提前离开的。后来,三哥果然中暑进乡卫生院打吊针了,我们返回家时到医院还看到高高挂着的点滴瓶。已经收完了自家水稻的姐姐来帮忙了,帮我们把还没干的田里的水稻搬到田塍上,我看到姐夫去帮他父亲了。我和八弟一直做到六点多点,准备收工后返家。母亲嘱咐我们离开时要把家里的门都关好,别让调皮的小牛进屋弄坏了物品。父母准备把所有的禾都“荷”完,好让明天再回来做事的八弟可以直接运。

家中养了几头牛,这是父母的主要收入。种田实在是没有什么收入的,现在父母种的田多是别人家不愿种,荒在那里的。妻子在家已经做好了晚饭,我们吃完离开时,父母还没有回来。晚上凉快,这在我们以前“荷禾”是经常的事,但现在父母都是近80岁的人了,速度大不如从前,尽管只有几百“捡”禾,但肯定也要很长时间。

父母现在种着三亩多田,我们要他们少种点。姐姐说,他们舍得?我们都才种四亩,他们只比我们少一点。父亲听后没说话,母亲就开始埋怨父亲,说他有时背着母亲向别人要田种。母亲实在是做不了多少农活,她的身子在走路时已经佝偻成直角。父亲的心中可能有块心结,他在做农活是一把好手时没有分田到户,现在有了责任田去老了。父亲总说现在的政策好,种田不用交公粮还有补贴,于是父亲总想多种点。

当然,父母的心头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给我们兄妹八个每人一万元。对我们来说,这一万元确实不算什么,但对父母来说却说一个很大的数字。我们都反对父母这样做,但两位老人却可以用“顽固”来形容他们的态度。此外,要将他们的“身后事”所需要的物品全部准备完,还要预备开支。并且这些已经完成了大半。父母可以说是已经老迈,风烛残年,但他们的理想却仍是如此远大,真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汗颜。即使是现在,当我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甚至有矫情的想法,因为,这些文字毕竟不能减轻父母肩头任何负担,还顶不上回家帮父母“荷”一“捡”禾。

惭愧之至。天下父母都一样,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累,不希望孩子走弯路;只希望孩子有出息,能在外面混个样子,别让他们担心——但他们何尝停止过对孩子的担心,而孩子们又想念了父母多少呢?你肯定也是父母的孩子,如果你读了这篇拙文,想想父母吧——他们对你没有多少要求。

2014/7/22    2247     白天近40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世泰:老来难,老来难|散文
给表弟的一封信
外甥和侄子小时候对他们再好都没用,长大不领情不亲,是这样吗?
老伴去世后,继女把我送进了敬老院,我以为她不管我了,两个月后才知道是我错怪了她……
母亲太能干是好事还是坏事?看对孩子的影响“一目了然”
一段视频道出四件事,尤其第四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