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家好,下面开始全本黄帝内经学习分享之20:三说“数”
userphoto

2023.03.19 云南

关注

我们其实一直在穿插的,其实就是中医的基础理念问题,基础的常识问题,比如说,我们也一直在重复强调的,重复分析的世界或者万物的起源问题,这是一个很根本的核心和出发点问题,这个问题如果是弄错了,那是根本无法契入中医的思维、中医的理念,一直是飘在外边,用这种观念之外的观念来学中医学到的可能是类似于日本汉方那种做法,研究成分,或者是用药物对应症状,不是中医思维,因为它契入不了中医的观念。

说到这个万物或者说世界的起源问题,如果追溯到最根本的源头上,我们通俗的来说,比如说是个动因问题,或者说原因问题,最终,还是这么一句话,就是一念无名起,无名妄念生,从此生万物,这个生万物,也不要理解为是一个停止的绝对时空观里的延续问题,就像阴阳一样,阴阳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处处阴阳,时时阴阳,大阴阳、小阴阳,中阴阳交错混杂,这种万物的生和无明的起,它也是时时刻刻处处都会存在的,它不是一个线性流线的东西。

说到这个,那为啥起,为啥生,那就是因为他是无明,他是妄,他才任性,如果他是平静安宁调理的,那他就不妄了,他就不起了。也正是因为他是妄,他才不是本性,不是自性本身,他才是无根的虚幻,他才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动因,就可以理解为是道的化身,影子使者、真阳元气,先天既有明的一面,也有妄的一面,既有安宁清静的一面,也有任性躁动的一面,所以它才分阴阳,所以才生万物。

正是因为有了正反两面,所以道家修行才叫反演。反演就是回去归根,归一,后天返先天,在两个方向中二选一,选择一个,并且保持,克制,培养,让先天的元气越来越足,让后天的躁动越来越少。说起来就很简单的事,这样就很清晰,你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去加剧那个浮躁,分别妄想,执着随顺它,甚至放纵它,那就是无穷的可能性。排列组合咱不都说了吗?无数的可能性,无止境的深渊,欲望是无底洞,不都说你看这不很清楚吗?一目了然的道理。

所以这就说起来就是一个方向问题,就是一个排序问题,就是一个秩序问题。所以《大学》里才说了,四书上,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尽道矣。人家为啥说知所先后就尽道,不就是个顺序,不就是个方向,不就是个有先有后,有主有次,而我们刚才说的那个动因,真元或者说心神是我们生命的本质属性,或者说是个底层本质生命力,他不会强迫后天干什么的,后天都是他兄弟,可以说是阴阳,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反过来说,后天意识也无法控制心神,不信你试试,你看你能不能控制?能做到的,后天能做到的就是改变方向,或者说减少对先天的打扰,减少妄想,分别执着,然后去回归这个静的向内的这个方向,去培养我们的元气,元气充足了,它自己是能动的,它自己是神明的,它自己就会开始启动,就会回归这个先天方向。

所以说到这里,在道德经上的那一段话,我觉得几乎就是这这么一个描述: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看了很多版本的道德经的解读,可以说道德经的解读,应该说世界上被翻印和解读次数创世界纪录的,应该是非常多,好像是说有近千种,感觉都是一些散装的,就是不知道他前后之间这些句子是啥关系,或者从字面上来解读,我觉得按照我们刚才的思路来捋一下这段话。几乎就是我们前面在说的话,致虚极,守静笃志,虚极,前面我们不是说修行的过程,道家修行的过程,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反虚,练虚合道,那么致虚极不就是这么一个修行的过程吗?达到虚并且极的程度,不就是合道了吗?

守静笃,你看持守,精神内守,内经上有静,咱们一直说,安静安宁,清静,要归一,要专心,不要散乱,要有秩序,笃深深的极致的,虚到了极,静到了笃,这不就是修行吗?这不就是后天返先天的反演吗?然后万物并作。咱们静下来了,这个妄念静下来了,清净了,心神就没有被蒙蔽,没有被遮挡的了,就开始显现了,真元就开始运作了。这个时候万物并作,就感觉到一切都在自己眼前,都在自己掌控之中,都在自己明明白白的范围之内。

然后吾以观其复,好像庄子有文章专门写我和吾的区别,这个吾应该倾向于是指那个真我,那个我应该是指后天的我,真正的我。在这种状态下,万事万物,我都能观察到他的生命的本来现象,我都能给他复述出来,都能让他回归过来,我都能知道他的来龙去脉,反反复复,他怎么回事儿?都能知道。夫物芸芸,有那么多的万事万物,非常乱,非常多,纷繁复杂,或者是说绚烂多彩,但是他们都能够回归到他们的根上,各复归其根,就都能知道他们的本源是在哪儿,顺着本源往外走,那不一清二楚,就知道他们的根本了。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你看这一句话,我们能够让它回归到根上,这就是我们在清净状态下能够展现出来的,这就是他们各自的本源,本性,他们的真源,回来之后才是真正的自己。回到根上,大家都是一样的圣人状态。一样的元神状态,是谓复命,这不才是大家生命的本来现象,不论是来回还是循环,还是代谢,这个生命它的本质和它的整个过程和它展现出来的现象,我完全可以给它复盘的了,一清二楚,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然后复命曰常,就是能够把这个所有的这些现象,所有的这些本质都能够复盘了,都能够清楚了,都能够掌握了,都能够明白是咋回事儿了,什么道理了,这就是常,这就是常识,这就是所有的道理、现象、本质,这是必须知道的。知常曰明,知道了所有的这一切,知道了这一切来龙去脉,知道了它的过去未来,现在知道了它的状态,知道了它的规律,知道了它的道理,这不才是个明白人吗?明白道理的人,那么如果不知常,就是不明白道理,不明白真相。

在不明白道理,不明白这真相的情况下去妄作,这个时候去做,他一定是妄作,因为他不明白了,不知道轻重,不知道次序,不知道怎么做,那么如果去妄做的话,那就是凶,那就是非常凶的后果,非常可怕的,带来的错误是非常严重的。

然后知常容,知道了这些常理,知道了这些常事,做做一个明白人,他能够包容一切,因为他都知道,他都明白,他不觉得突然,他也不觉得不可思议,他知道那是咋回事儿,知道它的根底,知道了它的未来,所以说它就可以包含世上的一切,能够包含世上的一切,那就是公理,公共的,能够去统帅,含摄,能够去反映、指导、影响,这是一个公共的公理,当然也就是公道的。这里我没有说公正,因为公正是一个比较狭狭窄的词义。

公道的,公共的,面对所有的,那不就是天吗?天地天道,先天,那不就是他们由来的那个动因之一吗?那个过程之一吗?那么先天,那不就又回到了再进一步?不就接近于道了吗?先天我们就可以视为道的影子,道的化身,道的使者。然后,道乃久,道,当然久了,道它已经不是久不久的问题了,它是没有时空的限制,它是一切,又不是一切,那是最久的久。

所以说,谁能够修行,能够让生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元气充足,乃至得道的状态,那当然可以做到殁身不殆,因为与道相合了,无为而无不为了。

这是我们顺便借用道德经的这些话,来串一下我们理解的这个生命观念。当然了,道德经可绝对不只是我们刚才串出来的这些意思,它的意思非常广,比如说他还有指导这个国家的领导们,怎么样来管理国家的意思,不只是修身的意思,那就有更多的意思了。我们并不是说只有这样才是怎么着的,只是说我们说到这儿可以借用这么一句话来把这些道理推一下,通一下,因为大道都是通的。

好,我们回到内经上术数,至于说术数,也是有很多的理解,比如说有的说是法术,或者说阴阳奇偶,或者说算卦预测等等,这一些我们也不说是没有,或者是说非得是错,而是说这些肯定都包含在我们说的这一些道理,这一些现象里边。不论是什么情况,只要它是存在的事情,那它一定可以如理如法的推导出来,一定可以找到它的运行规律,以及影响,或者是说帮助或者说恢复它的一些方法,或者是说技术,或者是说规律,或者说数理等等,归根结底,它都是可以说的,可以掌握的。

那么这个术数,我们综合一下,它的背后是潜藏着,或者说初始于道德义理,它不是凭空出来的,它一定是有根基的,那么这个道德义理,我们先说一下道德,道德首先是一个很世俗的观念。甚至有些人都已经开始用这个扣帽子,甚至略微的来贬低这个词,但是所有的道和德,他都是内修,都是律己,自我约束,不是外求,也不是律他,律他的是法律,不是道德。

所以说这个道德它也不是说教,也不是强迫,因为强迫的它就不是道德,那是法律强制性的,因为它是因果关系,它一定不会爽的,有因一定有果,它也是不可替代的,也不可逃避。

比如说现代人经常说一个词,叫你不要对我进行道德绑架,只要出现这么一个对话场景,那就是他找了一个最荒唐的借口,来对峙律他和舆论压力。也就是说,他一定是双方都不符合道德了。

我们来说一下道德的本质,再归纳一下道,本源本性的一切之由来,一切之从去,须臾不可离的,它不只是个规律。而德,就是去从道、求道、悟道、修道、得道,合道,这就叫有德了,得的是道,而不是其他外在的物,这叫德。

而义,就是合适适宜。前面我们说了很多的道理,规律,公式,排列组合,知所先后,为了干啥呀,就是为了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合适的环境,对合适的人,用合适的物,做合适的事,过合适的生活,进行合适的事业,不就是为了这个,天时地利人和也是。这个义,比如说组成词儿,有道义、仁义、义气,归根结底不就是一个度,适度才是合适的。那么适度不也就体现在术数上适度了,适宜了,那不就是妙万物而为言者吗?

天地真元可以妙万物,神也就是妙万物而为言者,就是给我们织出一幅绚烂壮丽的宇宙场景。那我们向他学习,向先天学习,我们做事也能做到妙万物,那不就是厉害了,那不就是到家了,到彼岸了。所以孔子在论语中也说,君子之于天下也。你看,说的是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你看,就是说君子,君子就是有修养,有追求,求道的人,有情怀的人,或者说能学习的人,他之于天下。你看这个之于扩的这个目标,这个范围很广,是无所不包,天下古人说这个天下,那一定是无所不包的意思,无适也,无莫也,就是啥也甭说了,简单来说,就是义之与比。就是一个度,就是一个合适不合适,就是你能不能做到妙万物而为言者,那最后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从自己的心神,不逾越这些规矩。

这些规矩是什么?就是礼,道德义、先天乾坤、真元元阳等等,他们最终都要体现,为什么?能够具象的只能是道理,只能是理,就是世间的理和律,这就是他们的体现。但是面对这个理,面对这些道理,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智慧的,一种是知识的。智慧的那是什么?就是从根上倒,去反演,向先天这个方向,那就有根了,有据了。我们从根上倒出来的,那就是知所先后了,明确路径了,能统领一切,而且是一种有序的统领,那不就是心明眼亮,一目了然,不是去瞎碰概率,这不就是智慧吗?知所先后的智慧吗?

反过来,知识的方向上,就是从知觉上,从外物的方向上,那是一个杂乱和堆积的过程,它将使人类自己走入绝路,走入死胡同,为什么?排列组合太多了,你又不能超然于这些外物和术数去,能够找到他们的这个路径,那就是越积越多,最终将实现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会出现庄子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去对付这个无涯,殆。受不了了,那就周期性就结束了,这个生命状态的周期性结束了,受不了了,支撑不住了。

好,咱们说了这么多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不就这两句话吗?为啥解释这么多?不就是为了解释清楚前边问的问题吗?生命怎么样才能够过百岁而动作不衰?或者是说进行完整的有序的运化过程,代谢过程,而不是说半百而衰,就是运化过程都半截拉快的,那么身体自然就不会好,就不会健康了。这是最基础的一个问题。有了智慧,知道了智慧的路径,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落实,比如说学中医,为什么黄帝在里边屡次说,非其人勿传,非其人勿授?

那就是因为医学中医,它必须以道德作为根基,它必须建立在道和德的基础上,是一种自觉自愿的,绝对不是强迫或者是外求,或者是律他的,因为他掌握性命生死这种东西,你进可以助人,退反可以伤人害人,而且是最根子上面的害人,是从命上来害。所以说,他必须是一种自觉自在的有底线的人。那反过来说,是人人都可以把黄帝内经读进去的吗?那真的不是,你不信,你自己可以调查一下,绝对的有无数个人读不进去,太难了,太艰涩了,没啥意思,或者说看不出啥道道来,那有用吗,甚至怀疑。

所以说这就是一种自动的关卡,就是一种自动的卡口,自动的一种选择,这就是经典自带的智慧。再比如说我们要应用,比如很多人会形成一种误解,对中医的误解太多了,我们说多长时间都说不完,比如说,说中医不能救急,咱就不说别的了,咱就说最简单的,如果咱们把伤寒论学好了,那不就知道什么叫覆杯而愈了吗?一剂而愈,后边的第二剂都不用喝了,这不很明显的问题吗?是中药的问题还是医生的问题?肯定是医生或者咱们患者,或者是咱们人的问题。

我们不论医生患者,对中医要有基础的信心,甚至是信仰,这个时候在关键时刻才能够做出应该做的事情,做出符合先后次序、主次、轻重、对错的事情,这个是特别重要的。

比如说出现了意外情况,比如说晕倒,这可是一个很常见的,而且是特别危重的,因为你看到他晕倒了,你不知道他是属于什么情况,很多,各种可能性都有,如果当时的医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正确的辨证,把急症解决,剩下的让他慢慢养去,积精累气,慢慢出功夫,你比如说熬药的时候,你别等着,非得。熬完了再喝了,水开了就开始喂,对,或者是说病人昏迷了,没法儿问,不能望闻问,这个时候这个脉象,基本的基础的辨别得有。

这个时候,一要有信心,二要有次序,知道轻重缓急,知道该怎么做,知道不该怎么做,同时还要有勇气,还要有担当,这就叫是智慧,这个时候人家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你跟人家说我试试,你自己都没有信心,让人家怎么信?或者说,我现在先试试,你们同时也去打120。这不就是愧对经典吗?这不就是不相信吗?没有信心吗?或者是说乱用经典,或者是说套用方子,不论啥事儿,不论什么情况,都用一通白通汤等等的,这都不叫智慧了,这就乱了,乱了次序,乱了先后,乱了主次,乱了轻重了。

同时,作为医生,这个时候的道德修养就体现出来了,真正有修为的,能沉得住气的,有学问的,真正是良医的,这个时候的信任,这种在患者心目中的那种分数值,影响就会很大,才会把这个命交到中医的手上,而且这是唯一的选择权和验证的时候,否则的话,人家怎么可能相信?如果没有这种足够的信任,这种能力,这种智慧,人家肯定不会选择在这种危急的时候选择中医。

从技术上来说,比如说看见周围有人晕倒了,这个时候知道一些的,比如说知道掐人中,或者说扎四神聪,或者扎百会,或者拔头发,很多的招数都有,这个时候如果是我们学了医学的话,一定不要着急,不要乱了次序,乱了方寸,首先要做什么,首先你得区分一下,首先要简单快速的辩证。比如说到底是虚还是实,首先就要辨别出来,这是非常要命的,比如晕倒了之后,看看它是四肢瘫软瘫在那儿,还是咬牙切齿,怒目睁眼,抽搐紧攥着拳,脚挛急,或者拼命的撑着身体等等,它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没有那种撑着劲的那种状态,而是比较瘫软的晕倒,这个时候就属于虚症了,大概率就是这种情况,从原则上来讲,这种虚的晕倒没有,并且没有大小便失禁,一般情况下就不是危症,这个时候可以踏踏实实的把它放在一边儿,休息休息,慢慢的它就会缓过来。如果这个时候出汗特别多,淋漓不止,这就是属于散症的发散好散脱症,这个时候如果会针灸的话,可以用四寸针扎关元穴刺进去,啪一下就好了,就能够很快起到很好的效果。

相反,你像脑中风,就是脑溢血、心梗、脑梗这一些,就应该属于实性的晕倒。急救的时候,尤其是脑溢血,这个时候,十宣放血,12经脉放血,耳尖放血,委中放血,而且要快,不能等到它出血好几个小时了再放,这个时候的放血就是。让它流往脑子里边儿的血减少,不要去更多的伤害里边的脑组织,还有一个就是把牙给支起来,别咬了自己的舌头,因为这是急症,实症的晕倒。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一件事就是,中医可不是类似经验总结出来的,中医它是道,它是先天自然而然的道,它是针对我们的生命本性,我们的真元去帮他进行自我恢复的,它不是针对一个一个的症状,一个一个的病名进行试验总结出来的。所以说只要掌握了中医的道和理,明白了之后,后面就是做减法。学中医越学越简单,而不是后面积累越来越多的病名和具体的做法,越学越复杂,几十万几百万个病和方。

积累到那种程度,人就没法学了,就说明那个学问自己走上绝路了,说明那个一定是不符合先天规律的学问,只是一些知识的积累而已。所以说学中医是越学越有味道,越学越简单,就是一个应象,甚至就是一个直觉,非常轻松,非常自在,而且有助于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非常好的一件事,也是非常快乐的一件事,而且真正学好了之后,就可以一个人走天下,帮助别人,帮助自己,为圣人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说大了,好,今天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者道心》第一集
《道德经》第十六章:人的根在天上——知根知底,才少走冤枉路
《道德经内外直解》第四章——道的功用
《道德经》第六章 玄牝之门 谓天地根
如何入扶阳中医之门?
05《道家和道教》《中医》养生基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