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蹲下身子与学生说话”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理解和接受,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仍然不断发生师生关系恶化的冲突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在教育改革急需深化、新课程蓬勃推进的今天,我们的广大中学教师,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教育环境:一方面,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家长望子成龙和学校片面追求高升学率的现实一直没有得到改善,生存和生活的巨大压力,导致了许多教师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有些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而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生活的提高、社会风气的恶化,青少年学生的个性意识越来越强、民主思想越浓、纪律观念越来淡漠、心理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和学生之间,因为天天接触、天天打交道,所以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教师不是圣人,有时由于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当,就容易造成事态扩大,酿成恶性事件。
近年来,个别学校出现师生对抗甚至是暴力冲突,酿成血案。然而仔细审视,其实许多冲突,在最初都可以由教师用“一句理性、公正的话”“一颗冷静、宽容的心”平息。令人遗憾的是,有的教师由于缺乏冷静思索的态度,没能将整个事态向良性方向引导,从而导致出现了不良后果。可以说,正是这些小事,往往会改变一个学生日后的生命轨迹,改变他们对人生、情感、学校和社会的偏激看法。事物是在矛盾变化中发展的,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但是,如果处理不当,矛盾冲突很可能会给师生双方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甚至会给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带来不良影响。在民主法制意识日益健全的现实状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无疑也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甚至整个社会的研究和关注。
现代教育改革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到底怎样才算是和谐的师生关系,人们也一直在谈论和探索。和谐师生关系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很像是太阳和地球,太阳以强大的吸引力使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并无私地奉献给地球无限的温暖和蓬勃的生机,没有太阳,地球就会失去生命和方向;地球是太阳的孩子,但在围绕太阳旋转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并且时时刻刻都产生想摆脱太阳束缚的离心力,恰当的距离,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了地球,太阳也就失去意义和价值。太阳和地球之间,这种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的平衡状态,就充分体现着一种和谐。
因此,和谐师生关系就是一个和谐共生、相互依存、充满生机的生态群体,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的相容相通,心灵的互悦互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师生互信互爱的、真挚真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人格的自主发展。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师生在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师生矛盾冲突的走向同样也大都由教师的行为所决定。对教师来讲,其实98%的矛盾冲突完全没有必要,是可以被消除的。起因多缘于教师过激的、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或行为,也有很多是因为教师错误的、无原则的处理方式。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孕育的过程,关键有两个: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彻底摒弃过去那种师道尊严,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激励者、探究者、精神关怀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成长);二是如何正确地处理师生间的冲突,使矛盾得到智慧地化解。
平常听到许多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教。确实如此,在我们管理学生的过程和经历中,也和学生发生过一些冲突。根据观察和总结,我们发现那些容易和教师发生矛盾冲突的学生,他们具有心理的共性特征,经常是两类人,一类是教师平常抓得过紧、承受教师压力过重的学生,他们往往属于教师在学习方面一直比较关心、督促的人,教师对其要求非常严格,期望很高。正因为教师过多地限制、干预了他本属于自己的行为和心理领域,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却渴望摆脱这种过度的束缚和控制,因此有时就会突然爆发出比较强烈的不满、不服等抵触情绪。另一类是教师平常抓得过松、经常被冷落被忽视的学生。他们和教师发生矛盾,一般是有意而为,想通过这种不恰当的形式来发泄心中积聚的怨怒或孤独,从而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获得某种自我表现的满足。
以多年与学生打交道的工作经验来看,我们认为,现在的班级管理大致有四个类型:即保姆式、警察式、服务员式、精神领袖式。
保姆式的班主任没有发展意识,总认为学生长不大,不敢给想要展翅高飞的风筝放线,事事管、时时管,管得太宽、太细,容易引起学生腻烦。
警察式的班主任不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亮点,总用显微镜般的眼睛寻找孩子的缺点,用放大镜般的眼睛强化孩子的缺点,若孩子犯错,动辄武力、惩罚,容易造成学生抵触。
(保姆式和警察式,都是强调教师主体权威的“我管你”方式,与现代教育的服务意识尚有很大距离,很容易引起师生的矛盾冲突)。
服务员式要求教师摆正心态、蹲下身子,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学生学习、生活、健康成长的服务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和理念,是一种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
而精神领袖式的管理,强调教师的激励、引领、熏陶作用,注重文化思想的熏陶、磁化作用,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我们认为,当师生发生矛盾时教师一定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不要一触即发,要有一种处事不惊的大将风度,用理智驾御情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们教师没有必要因学生一时的不敬、一次的恶作剧或一次冲动等,耿耿于怀;学生总归是学生,成长必然伴随着错误,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宣泄效应”,它启示我们: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这样既能使学生思想和精神保持轻松愉悦,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确立。比如,有的老师,一听到学生背后说自己坏话,就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甚至对全班学生一通狠批,其结果只能使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更低,造成师生关系的更加紧张,久而久之,发生个别学生的当面顶撞现象,就在所难免了。而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干脆顺水推舟,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给自己提意见,然后和孩子们坦诚交流,虚心接受、耐心解释,大度、豁达、平和、理智的心态,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也就得到了学生的理解、尊敬和爱戴。  
在矛盾冲突发生后,教师要静下心来思考解决方法而不宜急于采取行动,要尽可能选择一个更为合适的时间、以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反思、感悟的机会,也给学生一个改正和提高的机会。心急的教师在发生师生矛盾的时候,便急于解决,或高声训斥学生拍桌子瞪眼的,或找学生家长告状,或把学生交到政教处。可是大部分敢于和老师发生矛盾的学生决不会就这样轻易臣服,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大多是因此而产生。其实,师生之间不可能有什么根本的利益冲突,不论什么事情,如果自己能解决的,就不要再扩大到学校,更不要去找家长。如果轻易采取一些过急的方式,几乎没有任何的教育效果,反而常会把事态无端扩大,不好收场。
另外,老师在处理矛盾的时候,还要把握好批评的尺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因此,老师在解决这些矛盾的时候要宽容为怀,就事论事、点到为止,不要和学生斤斤计较,更不能上纲上线。有一次,听到老师们聊起有个同学没有完成作业的事情,结果好几个老师说到了,这个孩子故意和老师作对,品质怎么怎么败坏。这种思维方式,非常令人担忧。这个一没偷二没抢三没骗的十几岁的孩子品质能恶劣到什么程度?不就是作业没有按时完成吗?其实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现象。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办?训斥?惩罚?讽刺?显然,这些做法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查其没完成作业的原因:是由于偷懒还是忘记,是不想做还是不会做?事实证明,大多数孩子不完成作业的原因是后者,他们不是不想而是不会!只有找到了这个真正的原因,我们才能采取一些真正帮助孩子补救知识缺陷的措施,而不至于只会盲目地批评职责,给孩子贴上品质恶劣的标签。老师的过度批评,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抵触情绪。
教师在事后处理问题时,千万不要盛气凌人、责骂训斥,而要善于和学生沟通,用真诚的态度询问分析,要对学生显示出最大的尊重和耐心。一位教育学家说:“儿童身上没有任何东西是需要教师严酷对待的,如果儿童心灵中出现了毛病,那邪恶首先要靠善良来驱走。”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如果能站在学生的立场想一想,不仅可以理解学生过激的行为,更能够让自己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更加利于问题的解决。成功的教育都在于激发心灵的力量;师生真心交流是化解矛盾的灵丹妙药。
怎样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呢?
1、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地位。教师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首要因素,这里的平等,不仅是指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还包括师生之间也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2、给孩子一个适度的空间。就像放风筝,断了线不行,但如果你不敢放线,风筝不可能飞得很高。现在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都比以前明显增强,要选择适合他们心理的管理模式,既然他们想成为自主管理的人,不妨尝试着给他们一个飞翔的空间。有经验的班主任都善于组织班级文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体验和自我感悟的活动时间、空间。我们认为,100次耳提面命的灌输也不如一次亲历亲为的体验。
3、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记得有这样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最得人缘的,不是会说话的人,而是懂得倾听的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就是在互相倾听中通过沟通和了解建立起来的。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孩子们有很多的烦恼与忧愁,他们认为自己的内心和行为得不到成人的理解,所以班主任不要总是高高在上,要经常有意地做个求助者,向学生征求意见或寻求帮助,让学生深切地感觉你真心把他当朋友,你就是他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倾听,就是用一颗心去感受另一颗心的跳动,更能体现理解和尊重;面对有些顽皮任性的孩子,很多时候,倾听比说教更有学问,更有效果。
 从生命的个体属性说,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如果教师都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尊重、博爱之心为孩子们开辟一处自由、平等的人性绿洲,那么我们的学生管理生活也就流淌得轻松、自然而幸福了。补丁也可以锈成一朵花,天才往往曾经是丑小鸭。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批评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过程应该渗透智慧,寻求优化;对许多事情的处理,往往有比批评更好的途径,即使批评也要讲究恰当的方法。
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许多教师都是简单地把“学生承认错误”看作是其教育的成功,看作是处理“打架”、“不做作业”、“小偷小摸”、“顶撞老师”等事情的结尾,殊不知这往往连开头也算不上。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犯的大多数错误,其实他在犯错之前就已经知道这是错误的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明知故犯。如果只是在口头上承认了不对,而不知原因何在,不知今后应如何避免,那么这些认错又有多大意义呢?从科学的教育角度看,这种“认错教育”根本不需要教师动脑,不需要教师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多数情况下都属于无用功,学生不久又违纪犯错。
教育是手段,也是目的,但通向教育的目的并非只有采取教育手段来实现,它必须要在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例如,一天晚上,学校组织看爱心故事片。生动感人的情节使孩子热泪盈眶,感慨万千,电影结束了还恋恋不舍,不愿离开放映厅。这时,有个班主任却大声布置任务:明天,每人上交一篇800字的观后感。结果,学生唉声叹气、嘘声不断,甚至有骂声,学生们激动的情绪顿时全消,心中充满了怨气。
教师和学生的冲突,经常由课堂上的偶发小事引起。比如,一个经常迟到的学生,在你讲得津津有味时闯进教室;比如,安静的课堂上,忽然有学生嬉笑打闹;再比如,检测前你三令五申严肃考纪,但巡视中却忽然发现某某正在抄袭……这些事情的发生,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常常使老师非常恼火。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事情恶化,造成很坏影响。怎样对待课堂的违纪现象是一项艺术,它关系到教师对课堂的调控,也关系到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一句看似简单的训斥,损伤的是学生的自尊,影响的是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会受到损害。因此,在对待违纪学生时切忌简单粗暴,但是,也不能放任自流,怎样对待?我们认为,幽默风趣的语言胜过任何的说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错误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倘若学生做出了与教学不协调甚至大煞风景的举动时,教师应更加冷静、镇定。可委婉地用手势、幽默的语言或眼神暗示该学生,让该学生心里明白老师的用意:巧妙地批评且点到即止。这样既保住了该“调皮”学生的面子,又及时制止了其错误的延续,又能让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当然,课后,老师还得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主动找该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以便达成共识甚至是日后的默契。在面对和处理类似事件时,我们认为教师要把握三个原则:
一要随机应变。一次上课中,由于疏忽,老师写错了一个字,结果有一个学生小声说:“老师,不是这样写!”。老师正在纳闷,忽然接着从后面传来一个经常违纪屡教不改学生的嘲笑:“嘿嘿,还当老师呢!”这一声怪叫,全班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他。老师当时确实气愤,甚至想过去很揍他一下,但转念一想:“算了吧,别因为他伤自己的身体又耽误大家的学习。”于是,反而变脸一笑,说:“是啊!都怪老师太粗心,希望同学们做题要引以为戒。”同学们点头默许,老师又说:“同学们,老师不是圣人,难免会犯错误。我们不怕犯错误,最怕的是有人故意犯错,老是不改正错误!”老师这样一说,立即有许多学生回头瞅那名学生。在同学们射去的目光下,他乖乖地低下了头。中肯的几句话,就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从而确保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要因势利导。学生课堂违纪,常常是怀着某种故意炫耀想引起注意的心态。教师在应对时要根据当时课堂的整体状态,并结合其与教学内容的特定联系,迅速地调整课堂气氛,灵活地化解。这样的处理,既没有干扰正常教学,还使学生更加深刻地巩固了知识,也受到了一定思想教育。
三要把握分寸。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批评要有尺度。尤其当师生在课堂发生矛盾冲突时,一定要学会克制和冷静,把握好处理的分寸,绝不能因一时的解气而当众羞辱和训斥。如果你发火,不仅耽误正常上课的时间,而且有时会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也影响教师的整体形象。有人说“批评最好用电话,表扬最好用通告”,我们觉得非常有道理。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成人有成人的价值,孩子有孩子的价值;教育必须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当作孩子。而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就经常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以要求成人的标准来要求还不成熟的孩子,造成了许多主观武断的错误。因此,换位思考、转换角度,应是必不可少的策略。“只会使用锤子的人,总是把一切问题都看成是钉子。”思维定势,常常给我们的工作造成被动;思维的僵化,常常使我们陷入认识的泥潭,“一叶障目,不见森林”,造成不应该的后果或错误。
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学当校长的时候,校园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学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学生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小女孩在花园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他蹲下身子,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呀?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园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偷摘学校的花,已经属于非常恶劣的行为,更何况是全校师生心爱的花。如果遇到的是一般教师,肯定会火冒三丈,不容诉说地大声斥责那个小女孩,喋喋不休地讲大道理,甚至会来个全校通报、杀鸡儆猴。而我们从这个故事里,不仅没有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生气、发火,而且他还亲切地询问,关爱地奖励。这种充满智慧的解决方式的产生,就在于苏霍姆林斯基时刻把自己的心和孩子们连在一起,以孩子的角色来考虑和处理这个突发的事件,他相信孩子做出这样的异常举动肯定有她自己的理由。正是这种思维角度的转变,使小女孩的心灵沐浴到爱的阳光,而那三朵玫瑰花也将长久地占据她的心,永不凋谢。一个有烂斑的苹果,如果我们把它当作烂苹果丢掉,那么我们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把烂的部分切掉,这个苹果还是一个好苹果。对那些犯了错或有缺点的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换位思考,就是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容易形成平等沟通的渠道,从而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生生关系。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强调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就是说,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迫切需要完善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直接决定着师生关系的发展和表现。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丰厚的学科知识、健康乐观的心态、平顺温和的语言、稳重坚定的行为、善解人意的性格脾性等,无一不在学生身上发挥着影响力,甚至微笑、眼神等细小方面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自身的这些良好素养,都是形成学生眼中教师亲和力的必不可缺少的构件。据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是幽默、睿智、和善、处事公正公平、常与学生平等相处的老师。作为教育者,我们在和学生相处时,一定不要说有损学生自尊心的话,更不能说对学生有侮辱性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把美好的言行举止表露出来。我们提倡青年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多掌握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会及时、有效地调适学生的心理情绪,化解和消除自卑、孤傲、落后、消极、自私等各种各样的错误心理情绪和思想倾向。聪明的班主任,善于合理预测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在孩子心悦诚服中巧妙地化解其心中的矛盾,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大凡有成就的教师,无一不是重视研究、热爱学习的教师。我们熟悉的苏霍姆林斯基和魏书生,是研究教育、研究学生的典范。如果用两个词总结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想就是:读书和研究。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魏书生写了他辅导后进生张军的事情。面对这个五科总分89的孩子,他没有失望,没有训斥,也没有大肆布置作业。在详细分析、研究了张军的学习、性格等状况的基础上,他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首先引导张军改变对学习的态度,将受罪改为享受,去发现学习的乐趣。为激起孩子学习的信心,他让张军经常回忆自己以前最辉煌的时期,给他自卑的潜意识中不断施加心理暗示。然后再引导张军制定周学习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并告诉他:尽最大努力,对得起自己,也就无悔无怨了。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如果没有研究,所有的教育方法就会变成得盲目、武断、机械的教条。
每一件事,都能通过研究、学习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为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办法。无论处理什么问题,我们都要以使学生受到教育、促进成长为目的,以问题为中心,就事论事,千万不要上纲上线,无端地站到孩子的对立面。比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早恋现象越来越普遍。我们不时听到,有些教师在处理早恋问题时,和学生发生强烈对抗。如果,你突然得知两个学生谈恋爱时,是大发雷霆、当头棒喝呢?是叫来家长、弄得满城风雨呢?是不敢处理、推到学校呢?有经验的教师决不会如此!因为这样无分析、无准备的处理,往往会导致师生间激烈的矛盾冲突;很多时候因为小题大做或方法粗暴武断,而造成非常尴尬甚至非常危险的结果。正确的方法是巧妙调查、静观其变,等待一个更有利的时机,找准一个最佳的介入点,选择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采取一个和缓而真诚感人的态度。我们所要做的是什么?不是批评、训斥,不应造成心灵的创伤,而是平心静气地“赏析”:要想到这是青少年成长中再也寻常不过的现象,要研究事件形成的原委和趋势,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措施去充实学生的心灵、转移或升华这种情感。无论怎样,都必须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让早熟的玫瑰羞答答地开、静悄悄地落。面对同样的学生早恋问题,一个老班主任大讲危害,大声训斥,结果引起学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而一个青年教师大大方方地以自己在上高中时情感体验为例,真实的故事,动情晓理,令学生信服,得到了大家一片赞誉。处理问题角度的变化,会直接导致教育效果的巨大提升。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家校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无论对师生关系,还是对教学质量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和谐教育关注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或校园生活,必须扩展到学生成长背景中更广阔的领域。学校教育不可能独自承担学生成长的全部责任,家庭和社会等环境因素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努力开拓教育资源,使家长成为教育管理的得力助手。因此,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也是师生关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和家长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的最佳搭档,应该是一种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相互依存的关系;班主任应主动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积极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让家校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深得家长信任和支持的教师,无疑会获得学生更多的佩服和尊重。
与家长交流,我们得首先明确家长最关心什么。无庸质疑,他们最关心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但是我们大都是向家长陈述孩子在校的表现和成绩或是对家长提出要求和建议。所以很少能真正触及到家长心灵的深处最关心的问题。近几年,我们曾试着改变方式,采取教师带生制,用电话、短信等感谢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表达我们对孩子们的信任与期待。当学生取得成绩或进步时,我们及时写短信向家长祝贺;当学生有好的行为或表现时,我们及时向家长打电话反映……不管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优异,我们都尽可能去挖掘学生的优点,向家长表示肯定和赞赏。其实,感谢家长只是表面的形式,对孩子的容纳、激励和尊重,才是最本质的含义。这样不仅可以让家长带着高兴和自豪的心态,进一步赞赏孩子,鼓励孩子,使孩子树立起更强的自信,而且能大大加强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为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构建一个和谐的环境。在这种真诚的互信中,老师会赢得学生更多的感激、信任和爱戴。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爱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有了教师的关爱,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爱是教育的灵魂,它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中国有一句俗话:“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实践证明,当一个孩子长时间感觉不到老师、集体的关爱时,往往会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有意找事对抗、刺激老师。其实,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孩子以信心,而老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
爱,固然重要,但是仅有爱心却远远不够。首先,教育学生,不能乱爱,你得会爱,爱更需要方法、技巧。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只有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当学生有过错或问题时,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表示充分地同情和谅解;优秀的班主任都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自主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放手让学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们注意设计一系列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感悟和提高;特别是把班级的管理权交给学生,班级实行小团队综合评价,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班级民主管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这样,几十多个学生都成了教师的助手,班主任只做一些引导、协调性工作,不仅轻松洒脱,而且也避免了师生之间的直接对立和摩擦。其次,必须对学生要有深入的了解,因材施教,个性培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自主教育是学生管理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多年来,我们认为进行学生管理的诀窍,就是两个字:商量。教师不能主观武断,凡事要和学生商量,我们的班纪班规都是学生自己制定的,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师很少插手,对学生犯错的惩戒也由班级纪律委员会协商,这样,学生也就逐渐由他律学会了自律,师生关系也逐渐变得融洽而和谐。最后还想补充一点:体罚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违法的行为,但惩戒并不一定是体罚,惩罚学生并不意味着就不爱学生。我们不能因为头上有高压线,就躺着不起来。“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适度的惩戒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要求各班主任都要和学生共同拟定一套惩戒制度,就好像班级的“刑法”,里面比较详细地规定了什么样的错误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在得到学生的认可和肯定后,公布实施。这样的惩戒,是在大家接受和认可基础上产生的,就避免了学生心理上的排斥和抵触。如果犯了错误,就是对班级制度的违背和破坏,应受什么样的惩罚,学生是清楚的,教师或班委只是监督惩戒的执行而已,也就不会再演化为师生的直接对立和冲突了。我们正逐步把惩戒措施弹性化,即同样的错误,有多种惩戒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比如,你和同学吵架,可以选择公开向对方道歉和解,也可以选择为班级做一周的值日以示反省,还可以做一次“文明行为习惯”的演讲或来一次“长跑醒悟锻炼”,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这种在学生认可基础上的人文化惩戒措施,对维护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有益的。无论什么样的惩戒措施,目的都在于体验犯错误后应该受到惩罚,真正认识到犯错误后应该承担的责任,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法纪观念,从而使文明、责任、合作的意识真正深入心中,有利于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和深化。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拥有优良的道德品质、系统的知识结构、灵活的思维方式、积极的合作精神、超越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把学生当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当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里。请把我们的学生,不管是优秀的,还是暂时不太优秀的,都当作天使一样呵护吧。把他们培植在爱的土壤上,呼吸着民主、平等的空气,再以尊重和赏识作灌溉,那么,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定会在校园里尽情地绽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是教师我无能
浅谈如何当好班主任
快乐班主任守则——班主任秘诀[基础教育论坛]
以前老师普遍打学生,没听说师生关系紧张,现在普遍不打了,反而经常听到师生关系紧张的事件,为什么?
德育案例分析
班主任教育叙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