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灵枢·通天》读书笔记04

经文:

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

古人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

大概意思是,阴阳和平之人,心中坦荡不患得患失,清心寡欲不过分欣喜,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善于适应时势的变化,地位高却很谦虚,以理服人不采用压制的手段整治别人,有非常好的组织管理才能,这是阴阳和平类型人的特征。

古代善于针刺艾灸治病的人,就是根据人的这五种类型分别施治的,即阴阳偏盛的用泻法,阴阳偏虚的用补法。

高人有很强的能量场,有自己信奉的东西,他自己会发光,我们在他身边会在不自觉被他影响。无论自己是哪种人,身边是哪种人,特点无所谓优劣。因为在某种环境下,它是优点。但在另一种环境下,它有可能就是缺点。我们都要有一种心态,就是人是可以借由觉知来改变的。

身心健康的人,就是阴阳和平之人。和就是不同,但融合,和而不同,有一种适应性。平是平衡在一条水平线上。如果人们总讲平,就很可能导致不和。阴阳和平之人能量的输出和吸收,可能会在某个阶段有所不同,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是动态平衡的。

其实,中庸说的就是一个人了解上面的极限,也了解下面的极限,最后保持中间的状态。太阴、少阴、太阳、少阳之人,他们都是处于极端的人,而阴阳和平之人处于这两种极端的人的中间。

阴阳和平之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阴阳和平之人知道跟谁相处,跟他的能量、格局大小无关。阴阳和平之人的格局相对比较大一些,不管在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他都是多维、多元化地看问题。阴阳和平可以分出大格局、中格局和小格局,也可以分出大能量、小能量。很多人说自己没敌人,但他也可能没朋友。

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的能量格局跟自己想过的日子是不匹配的,我们被教育坏了,被攀比坏了,我们接收了一些本不应该接收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会成为一种扰神、乱神的能量。

现实中,一个人越表现出的东西,越是他没有的。阴阳和平之人是随遇而安的,是随着接触人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他有种自我平衡能力。

我们发脾气,其实是源于自己内心的无能感。当你觉得烦的时候,要知道是自己的能量不足了。

居处安静,这种人工作和生活不会不安和不静。安是指居处安全,还是一种内心的感觉,跟客观存在有距离。

我们常说心藏神,藏的目的就是求安。真正能保护自己,让自己的神觉得安的,完全是一种能量或身体的物质结构带来的,如果这个东西被破坏了,不管外面的物质条件有多好,你依然会觉得不安。

造成这种不安的原因有两种:第一,他的心神出来了,心神外越;第二,他的心神没出来,但心包破了。很多人都是不安的,他们去医院检查,一般都会被判定为焦虑或抑郁,然后通过吃药,来掩盖这种不安。

真正治本的方法是,消除内心骚扰自己的频率。当你心中的能量、心气强大后,你就能把骚扰自己的负面频率、能量、信息赶走,彻底解决问题。

其实不安没什么,只要你意识到有安这种状态,并且知道自己不安,你就有走向安的基础。审视什么让你不安,你就正视它、解决它,然后你就安了。

静不下来,本身就是一种身心不健康的表现。中医有很多方法让人静下来,比如站桩,它不仅可以让人静下来,还能让人享受静下来后那种舒服的感觉。理想中静的状态叫自在,自在的前提是要学会自己跟自己相处。即要学会让自己的身和心相处好,让发自内心的意识和后天培养的意识相处好。

很多人认为自己活得不自在,是因为他的身体里有其它东西在左右他。

如果你自在了,其他人就会觉得你舒服。这种自在是一种享受自己当下活着的状态,而且可以—生无病苦。

无为惧惧,无为欣欣,“无为”指是一种不违背天理的“为”。心安而不惧的人,也是一个很静的人。“无为欣欣”就是没有什么事让他欣喜若狂。他们不会很高兴,也不会很害怕,情绪很稳定。

很多人经历过“惧惧”后,会留下病根,是因为负面的能量或信息,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留在了心里。心怀怨恨的人,首先活不长,其次生活质量不高。

阴阳和平之人是内心很丰富的人,他并不是处于所谓的无欲无求的状态。他们心安而不惧,不喜,是放松的,天然地就可以拿得起放得下。

“婉然从物,或与不争”,“婉”,是形容声音好听,“婉然从物”就是说一个人处于一种委婉、圆润的状态,甚至有点儿圆滑,他不会跟别人发生冲突,总是让他们感到舒服。

阴阳和平的人跟人相处时,不会给人一种盛气凌人、以势压人的感觉,不会让对方陷入痛苦和尴尬,而且还会有意无意地让别人感到舒服。

“或与”的意思就是一种相互的付出。“或”是不一定、不定时、不定期或不定人,是一种因时、因地、因人的条件。争带来的就是敌对,不争就是不敌对,与竞争对手和平相处,共同成长和发展。这是大视野,大格局。

“与时变化”,君子观察时,不是势,也不是地,而是严格地遵循时的变化规律。现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没有时的概念,他考虑的所有间题,包括身体健康、疾病恢复,完全没有时的概念。我们应该知道,每种中药都带着它的时空特点。

“与时变化”有两个条件,一个是顺应,另一个是和。时的变化,比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长夏就叫“化”,总结起来就是生、长、化、收、藏的过程。发散太过会中暑,冷得太过会冻伤,因此,要应和,就是调和。热了防暑降温,冷了生火取暖,在变的过程中找到让自己最舒服的状态。

“尊则谦谦”,就是在被人捧、被人尊重、被人夸的情况下,能保持头脑清醒的人,他有强大的平衡。流行的一句话,说“优秀的人觉得你好,不是因为你好,而是他足够好,而且他会越来越好。”

“尊则谦谦”的另一面是,当别人贬低你、打击你、侮辱你的时候不会变得自卑。

“是谓至治”,至治,就是最高级别的“治”,对中医特别信任的人,不会贪求所谓的速效。

做人做事,要发现自己的偏处、执处,然后争取通过各种调和的方法,让自己变成一个阴阳和平之人。因为有了对美好人格状态的描述,我们开始心向往之,当你相信有这种人的存在,并且愿意朝这个方向努力,你便踏上了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的路。

“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是说古代善于针刺、艾灸治病的人,就是根据人的这五种类型分别施治的。中医通过非药物疗法,用针刺、艾灸的方法,对身体内通天的能量进行调节,就能改变一个人身体的状况。

中医看病,肯定要看活人的动态,最高级的状态是看他的眼神、神态。人是有神的,神掌握你的物质、液体、血液、半固体、固体、气体的形和态。如果神被蒙蔽或神脱离了,就会导致形和态发生改变。医生只是给一个适当的、某个方向的力,让你的神重新摆正、摆好。

“盛者泻之,虚者补之”,盛和虚,就是阴和阳的多寡,不管阴还是阳,如果多了,就泻之;如果不足,就补上去。从针刺、艾灸角度来讲,针刺有补泻,艾炙也可以补泻,相对而言,艾偏补阳,针偏泻阴。

以上内容根据徐文兵老师和梁冬先生谈话内容整理,如有侵权,请速告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易经,你们不可不知道的12个小秘密
为什么要跟神农灸道学艾灸
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5)
古法艾灸:​“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告诉你一个必灸穴位和艾灸心法
排邪反应到底是怎么样的反应?
道法自然2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