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学不能无节操的为人——《论语》学习356-357
 

宪问篇第十四·二四(356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钱穆译先生说:“君子日日长进向上,小人日日沉沦向下。”

杨伯峻译孔子说:“君子通达于仁义,小人通达于财利。”

【傅佩荣译】孔子说:“君子不断上进,实践道义;小人放纵欲望,追求利益。

达,通达事理,通晓事理。

本章最主要的解释有二种,第一种解释为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第二种解释为君子向上长进,小人向下沉沦。姑且不论哪个更合理,我们在《论语》这本书里看看能不能找到“上达”与“下达”的真正涵意。

“上达”在《论语·宪问37》出现,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哀叹其学不为人所知,但并不怨天尤人,唯以下学上达为己任。那什么是下学上达呢?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下学人事,上知天命也。” 钱穆先生解释说,孔子之学先由于知人,此即下学。渐达而至于知天,此谓上达。在这里上达就是指渐通达而知天命,这样就和孔子说的“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论语·季氏8》)可以联系起来看了。君子上达,即能“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下达“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从上看出,实际上二种解释都没问题,上达是进,是不断追求理想和目标,包括仁、包括义,所以道德渐进;下达是退,它没有自我要求,没有仁的追求,也没有义的追求,只有自身的欲望和功利,所以道德不进。

 

宪问篇第十四·二五(357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钱穆译先生说:“古之学者,是为己而学的。今之学者,是为人而学的。”

杨伯峻译孔子说:“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傅佩荣译】孔子说:“古代的学者认真修养自己,现在的学者一心想要炫耀。”

本章的解释无可争议,是因为儒家的后人都在这段话上加以发挥,形成了特定的意义。《荀子·劝学篇》里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意思是说,君子的学习,有益的东西进入耳中,记在心中,贯彻到全身,表现在举止上;所以他稍微说一句话,稍微动一动,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小人的学习,只是从耳中听进去,从口中说出来。口、耳之间才不过四寸罢了,怎么能够靠它来完美七尺长的身躯呢?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孟子则以天爵、人爵的说法来诠释这段话,“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又弃其天爵。”(《孟子·告子上》)白话意思是,孟子说:有天赐的爵位,有人授的爵位。仁义忠信,毫不厌倦地乐于行善,这是天赐的爵位;公卿大夫,这是人授的爵位。古代的人修养天赐的爵位,水到渠成地获得人授的爵位。现在的人修养天赐的爵位,其目的就在于得到人授的爵位;一旦得到人授的爵位,便抛弃了天赐的爵位。是讲天爵实际上是精神的爵位,内在的爵位,是学者为己的结果。人爵则是偏于物质的、外在的爵位,是学者为人的结果。

后世颜之推、二程、朱熹、王阳明等对这段话均有阐述,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河南程氏遗书》)“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朱文公文集》)“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君子之学,为己之学也。为己故必克己,克己则无己。”(王阳明《书王嘉秀清益卷》)“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君子之学,为己之学也。为己故必克己,克己则无己。”(王阳明《书王嘉秀清益卷》)

孔子所谓的“为己”即是自我完善或自我实现,“为人”则是迎合他人以获得外在的赞美。孔子希望学者为己,不希望学者为人,就是儒家一直倡导的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达到理想的圣与仁的人生境界。

今天有志于为学者,更要慎重地面对这个问题,不要为了“为人”而忘了自身的修炼和提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篇第十四(7)
【五期班论语精讲】打卡35- 季氏篇-了凡 - 副本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这个“知天命”是什么意思?
第二节 《论语》 与《孟子》
《论语》10句名言,句句精辟,百读不厌
论语讲案|第四篇里仁之第14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