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身边有多少心地干净、内心善良的人——《论语》学习137-138
 

雍也篇第六·一八(13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钱穆译先生说:“知道它,不如喜好它。喜好它,不如从心里悦乐它。”

杨伯峻译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傅佩荣译】孔子说:“了解做人处事的道理,比不上进一步去喜爱这个道理;喜爱这个道理,比不上更进一步去乐在其中。”

人们常用这句话来说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们学习知识大多是被逼无奈,不是自己主观愿意的。但如果在学习中突然有了兴趣,情况就不一样了,被动的学习就变成了主动的探求了。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讲这段话并不仅仅针对学习文化知识,实际上这句话同样适用人所从事的事业和追求的道德修养。这里有三个层次,第一是知之,先了解、学习了,第二是喜欢这个了解和学习,第三是以这个了解和学习为乐。到达了第三个阶段,第一、第二阶段就不用担心了,因为感到快乐,不仅会主动好之,而且会主动知之。

但无论学习,做人还是做事,人们都不可能一步到位直接就以此为乐了,那么怎样才能让人在人生的追求中能够自强不息、欲罢不能呢?

第一步,确立目标,没有目标你就不知道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是什么,只要确立了目标,你才可能花大力气为此拼搏奋斗。

第二步,逐步培养兴趣,兴趣不是呼之即来、随身相伴的,它得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在学习、工作或修炼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其魅力,找出吸引人的地方,让自己忍不住喜欢起来。

第三步,学会在学习、工作和修炼的过程中体验到实践的快乐。有了喜欢,人的主动的积极性就来了,就会给人动力。一旦在实践中体验到了那种乐趣,而且并以这种乐趣感到心里快乐的话,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人的前进了。但这种快乐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还得培养、体验和获取。试着让自己有成就感,让自己升华,让自己津津乐道并乐此不疲。

这好像很难,这些话可能也很难体会,但人就是这样,如果你这样做了,可能不知不觉就知了、好了、乐了。

 

雍也篇第六·一九(138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钱穆译先生说:“中才以上的人,可和他讲上面的,即高深的。中才以下的人,莫和他讲上面的,只该和他讲浅近的。”

杨伯峻译孔子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

【傅佩荣译】孔子说:“中等材质的人愿意上进,就可以告诉他们高深的道理;中等材质的人自甘堕落,就没有办法告诉他们高深的道理了。”

傅教授的译文和前二位有很大不同,他把以上和以下分别解释为愿意上进和自甘堕落,而且认为孔子这句话的主体是中等材质的人。

我们先来看钱先生和杨先生的译文,按照他们的解释,孔子这句话的主体分别是中等才资以上的人和中等才资以下的人。实际上我们看这句话,完全没有看到对中人以下的人歧视,没有瞧不起,它只是告诉我们一个浅显而常人又感觉不到的一个道理。中人以下,如果告诉他们高深的道理,他们不仅不会明白,而且还会因不理解而遭受打击。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丧失学习信心,对学习感到畏惧害怕。

人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人以上者,他们已经明白了中人以下者还没明白的东西,他们会渴求新知识、更高的知识。但中人以下者就不一样了,眼前的道理都还没有明白,再给他们施加更高深的道理,他们如何接受得了。

我们再来看傅教授的解释,他的这种分析在逻辑上是合理的。因为中等材质学生毕竟占大多数,中等以上或以下只占很小一部分,孔子不可能只针对这很小的一部分人传授知识,他应该面向大多数的人,那就是中等材质的人。这些人中愿意上进的,可以传授他们更高深的知识,不愿意上进的人就没办法告诉他们更高深的知识。这样的解释也毫无毛病,道理浅显,无需作更多的说明。

不管怎样,孔子说这句话,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不仅是他的经验所得,更是他思想理论的结晶,对我们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讲一点题外话,学习《论语》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常感叹我们儿时的光阴为什么没有接触到这样好的教材。如果很小开始学习的话,我们是不是会很早地懂得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就不会一直像个傻子一样在人生的路上不停地找方向、不停地跌倒、不停地爬起。这个想法可能不对,也可能马上会有人来反驳我,说孔子早就说过,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孩童时应是中人以下,如果语上,只会适得其反。国家的幼儿、小学教育都没有《论语》相关的课程,应该是中国教育家们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如果是这样,我在这里大发感叹,确实不合时宜。但如果不是这样,是不是可以建议有关部门来试行一下,看看效果怎样。

现在的幼儿、小学生他们受到的教育是什么?是不是过早进入人生是非的讨论、人生价值观的讨论?是不是过早地接受压力、过早地接受欲望?我们看不到思想品德的教育,看不到他们的直,更看不到他们的仁,没有仁,谈何健康地成长?他们生下来纯净的心接受的是不纯净的教育,要让他们以后有怎样的品德修养?现在在我们身边找个心地干净,对自己主动有要求完善自己人格的人真的”未尝见”了。遍地是学校讲堂,遍地是国学文化,然而到处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过去善良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但是现在我们身边还有多少善良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读论语之知己知人
论语读后感:陋,如之何
雍也篇第六⑲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的教育方式
《论语》9句格言,终身受用!
论语·宪问14-2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