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不去的故乡之——水

现在家乡也有河、有纵横交错的沟汊,水资源特别丰富,但让我像过去一样,捧一口水来喝,我不敢了;让我随便找一个地下去游泳,我不敢了。河还是以前的河,沟还是以前的沟,可水不是以前的水了。

从记事起,就知道家里有口大水缸,家里所有的用水都从这口缸里来取,烧饭、做菜、喂猪食、洗脸、洗衣服等,因此我们每天都要从河里或沟里去挑水。挑水的工具是水桶,木制的,有大有小。大的要用扁担挑,小的手拎就可以了。小孩子拎不动,有的人家就让孩子用小水桶挑,或者装半桶,虽一路踉跄,最终还是可以把水缸担满的。

家里有明矾的人家还往水里洒一点,让水变清。水缸还要定期地清洗,不然缸底会有一层污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除非你要泡茶,那要烧开了才行。舀水的瓢一般是葫芦做的,晒干的葫芦一剖为二,就成了二只水瓢。有个民间俗语叫“按下葫芦浮起瓢”就知道葫芦和瓢的关系,当然这个俗语不是讲二者的关系,而是说虽然把葫芦按下去了,但是葫芦做的瓢又浮了起来,比喻做事顾此失彼,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

每个乡下的孩子的成长都经历过从挑小水桶到担大水桶的过程,当一个人能担大水桶的时候,说明这个人长大了,可以成为劳力了,就有可能沿着父辈的老路挣工分养家了。不过后来上学的越来越多,不是所有能挑大水桶的人都变成了精壮劳力,有的鲤鱼跳龙门远走高飞了。

那时的水真是清啊!而且安祥和宁静。水是青白色,晶莹剔透,“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不论春夏秋冬,河面总是那样的干净与明亮。“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后来上学读到这一段时,我仿佛看到了家乡的水,它就是这样的清新脱俗,一尘不染。

像我这样的男孩,七八岁就学会游泳了。一到夏天,我们没有什么地方可去,只有往水里钻。大人们怕出意外,就早早让我们学会了游泳的技能。他们知道要防是防不住的,还不如让他们学会了游泳,随我们去折腾。虽然这样,每年还是会有那么几个人在水里丢了性命,他们中有的不会游泳, 有的会。学游泳他们也不是正规地教,起初教几招,后来没时间,估摸着差不多了,就找一个水深的地方直接把我们扔下去,还装着不在意的样子。我们当然被吓得半死,不过几口水一呛,我们竟然能自己游到岸边了。游泳作为必备技能,它还有个作用就是长大了到田里干活,有时没有船,只得涉水过去。

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们随时随地可以下水。从不要担心水下有什么农药瓶啊,很深的污泥啊,以及一些不可预知的恶心的东西。我们无论从哪里下水,那里都能找到螺丝、河蚌之类的东西。开始我们认为螺丝、河蚌不是活的生物,可是当我们在水里观察到它们行走的轨迹后,才知道它们原来也有生命力的,它们能行走,能开合,能探出身体找东西吃。我们小孩子在水里既不是为了捉鱼,也不是为了摸螺丝、河蚌,也不是为了练游泳技能,我们只是纯粹地玩,纯粹地和水亲近。

有水当然得有桥,或者是渡口,或者是船,船成了我们主要的交通工具。下田干活、运输粮食这些当然少不了。最让我们兴奋的是划船去走亲戚或拜年,大人们划着船,行驶在宁静的水面上。看着小船划破水面荡起的波浪,听着桨叶的“吱呀”声,我们好像置身于摇篮中,一路摇啊摇啊,摇进了梦乡。有的时候,走路去,还会发现“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画境。当然当每天火红的夕阳渐渐落入水面时,少不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另一番画境。

水除了可以喝,它还可以灌溉农田。我们的土地被河沟分隔成一个个方块状的农田,除了冬天种小麦、油菜外,其它季节可以种二到三季水稻,水成了不可或缺的东西。最初的农田灌水是脚蹬水车,一群男劳力趴在水里的梁上,用力地蹬着脚踏板,借助水势的惯性把水从河沟提升到田地里。相应地就有了“车水”这个农活,一群大男人挤在一起聒噪不已,这个时候什么荤的、素的笑话就出来了,看到女人走过,他们更加兴奋,大声地把一些恶俗的笑话抛过去。后来有电了,有柴油机了,可以靠水泵机械灌溉了。欢快清澈的河水轻抚着沟渠边的小草,缓缓流向每个农田时,不由得想起收音机里的那首歌,“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跳下了山岗,走过了草地,来到我身旁。”那画面现在想想也是那么的美。

水给我们生产、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保障,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亲切和温柔,但水偶尔也有脾气爆发的时候。当汛期来临,水变了脸,变成了面目狰狞的洪水,暴涨的水位渐渐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时,抗洪抢险成了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大家不怕日晒雨淋,纷纷去加固堤坝。有一年的大水,水离圩埂顶大概只有一米多,大人们都被调派到各地筑圩、巡圩去了。原先水不大,河面是风平浪静的,现在看上去白茫茫的一片,颜色也变得浑浊,而且伴随着汹涌的波浪一阵阵拍打着堤岸,我们都不敢下水了。此刻人们对水是怕,是敬畏,但不憎恨,即使它曾经淹没了我们的房屋和田地,没有人对水破口大骂,没有人对水有恶毒的诅咒。因为他们知道,水就像妈妈的乳汁一样,养育着他们;水就是他们的生命之源,水是他们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源泉。

如今路越来越多,桥梁越来越多,它们肆意地穿梭在大江大河间,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水资源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据报道,中国的一些大湖,如鄱阳湖、洞庭湖等,它们的湿地面积在逐年地减少,不仅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且水质状况也越来越差。

我们本地的水资源也难逃厄运,大河越来越窄,河水越来越浅,很多地方呈现了“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的死水的绿,多了“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的瘆人的脏,多了“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的油腻,虽然近段时间的水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再难现过去的妩媚和清澈,亲近感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反而在电视上一看到有大湖美景,心里不由得一阵激动甚至有立马想去看一看的冲动。

有的时候漫步河边,看着越来越坚实的堤岸,看着越来越多疾驰的船只,心想,我们的生活是变好了,我们住进了大楼房,开起了小轿车,吃的是过去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应有尽有的各种美食,喝的是自来水和各种饮料。可是我们还是想,如果可能的话,还想捧一口水来喝,能随随便便找一个地就下水游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546  一对水桶
水桶水缸水龙头
第十六章 龙王送水
带水歇后语
[流年记碎]烟火厨房:谁还会记起那些逐渐消失的老物件
1岁男童在家身亡,家长就在隔壁房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