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最怕有过而不改——《论语》学习407-409

卫灵公篇第十五·二八(407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钱穆译先生说:“人能弘大道,道不能弘大人。”

杨伯峻译孔子说:“人能够把道廓大,不是用道来廓大人。”

【傅佩荣译】孔子说:“人可以弘扬人生理想,而不是靠人生理想来弘扬人。”

弘,弘扬。

古往今来,对本章的解释千差万别,有人认为“此章最不烦解而最可疑”(郑皓《论语集注述要》),我们不妨简单些,不作胡乱的猜测和揣摩,就按傅教授的解释来理解本章。

孔子说:“人可以弘扬道,而不是靠道来弘扬人。”是说要弘扬道,主动力量在人。道无法弘扬一个人,即使是再伟大的道也无法让一个人完美,只有这个人主动地弘扬、体现这个道,才有可能弘扬这个人。说到底,道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人不去主动弘扬,道不会发扬光大,道更不会主动让人合道,变得完美。

这里的道是指人道,道虽然客观存在,但也只有贤德之人慢慢发现和总结出来,年岁越长,道越大;贤德越高,道越大。这就是人能弘道,而不是道能弘人。假如道能弘人,那不是人人都成了君子,那还谈什么学习和修德,就干等着让道来弘扬了。

如果还不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正确的人生道理,只有人能主动来弘扬这个道理,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让所有的人都有恕人之心。只有主动对自己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的人,才能具备恕人之心。

卫灵公篇第十五·408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钱穆译先生说:“有了过失不改,这才真说得是过失了。”

杨伯峻译孔子说:“有错误而不改正,那个错误便真叫做错误了。”

【傅佩荣译】孔子说:“有了过错却不改正,那才叫做过错啊!”

过,过失。

人难免有过错,只要能改,就不算是过了。“过而改之,是不过也。”(《韩诗外传》)所以有过不要怕,及时改正就是了。但如果明知有过,却死不悔改,那就是真正的过了。

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3》)有不善而不能改,孔子最担心的就是这个。有过不改,就成了真正的过了,如果还为其过掩饰狡辩,就错上加错了。

卫灵公篇第十五·O409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钱穆译先生说:“我曾竟天不吃,竟夜不睡,尽自思量,总是无益,不如向人学问的好。”

杨伯峻译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

【傅佩荣译】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全部时间用于思考,可是没有什么益处,还不如去学习啊。”

以,用来,拿来。

这里讲思考和学习的关系,孔子说他废寝忘食用来思考,却毫无益处,还不如去认真学习。在《论语·为政15》篇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则将毫无领悟;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于迷惑。”如果只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不会丰富自己的知识,就不懂得验证思之对错,难免会封闭孤立自己,陷入危殆。

学和思密不可分,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因为一切知识不是单靠个人的经验与认识就可以获得的,而且前人的知识又不可能适用于今天的现实。所以我们既需要不断地学习,用前人的一切知识来武装自己,又需要我们对获得的知识进行缜密的思考,在学中思,在思中学,升华形成新的认识。

    钱穆先生解释这一段的时候,用了一个比喻。他说学习就像太阳,而思考就像灯火,一个人不在太阳底下就学,而静闭在内室中就着灯光思考,思维难免局促,最多获得一点常人的世俗经验或观点,怎么可能形成大智慧?所以君子应该重视乐群而敬学,不要离群而独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论语】公冶长篇第十则
孔子箴言名句2
论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15-29)
论语日课179:道不远人,德在人心
钱穆教你读《论语》
一起学《论语》11.15先进篇——师与商也孰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