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VR老兵潘志庚:元宇宙是最大的交叉学科|中国元宇宙100人

原创|王俞现(财经作家,中移联元宇宙产业委副秘书长、中国文产协元宇宙专委会高级专家)

他是国内虚拟现实领域的权威专家,是一位有30年虚拟现实和人机交互方向研发、教学经验的老兵。2016年,他开始关注元宇宙产业的发展。

他是两个国际会议的发起人:VRAI(虚拟现实及在工业中的应用,Virtual Real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ndustry)Edutainment寓教于乐,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and Game)。前者创办于2002年,是国内第一个虚拟现实方面的国际会议,后来发展成为国际虚拟现实持续发展和产业应用会议(英文简称:ACM SIGGRAPH VRCAI);后者创办于2006年,去年发展成为Meterverse & Edutainment国际会议(元宇宙与智慧教育)。

他还有一个身份,国内第一个设立元宇宙工程系的吃螃蟹者。不过,今年以来,AIGC风头盖过元宇宙。元界(ID:Metabod)留意到,有人以看笑话的心态看待由他主导的元宇宙工程系的设立。

但在他看来,这是外行人看不清AIGC与元宇宙关系,以及对元宇宙没有深刻认知的缘故所在。

他说,“不谦虚地说,这一事件应该载入中国元宇宙发展的史册。”当他说出这话时,这足以视为他对看笑话者掷地有声的回应。

他风清云淡地说,因为符合教育部新增专业的学科交叉性的要求,在不久的将来,教育部当会设立元宇宙工程专业,然后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他,同时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副主任、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与创新平台副理事长、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常务副主任

我们有理由相信,设立元宇宙工程系,不是他一时头脑发热所为,而是深厚的积淀、学识及知行合一使然。他的回复言简意赅,直击问题要害,也得益于此。

他就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兼元宇宙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志庚。今年12月,由他创办的国际会议(Metaverse & Edutainment 2023),将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

本期“中国元宇宙未来产业100人”访谈,元界(ID:Metabod)对话潘志庚院长,就他的元宇宙学术观、AIGC与元宇宙的内在关系、元宇宙的发展瓶颈、ARVR的突破、医疗元宇宙、各地涌入元宇宙产业等话题,听听他的看法。

 潘志庚院长,寻求报道:imerit(微信)

“中国元宇宙100人”访谈计划

【指      导】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

【牵头平台】

元界、央链直播、河南省数字经济产业协会、超创者

【联合发起】

元宇宙共识圈、乐生活与爱IT Plus、商业认知研究院、寻一创投、绮观商业Cstories战略投资家、CIBA新经济


【个人档案】

2005-2012年,担任虚拟现实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tual Reality》主编;

2007-2016年,担任国际期刊《Transactions on Edutainment》的主编;

2022年开始,担任亚太出版社出版的元宇宙国际期刊《Metaverse》的主编;

在国际组织任职方面,担任SIGGRAPH教育委员会委员,SIGGRAPH教育委员会亚洲代表,国际信息联合会(IFIP)娱乐计算委员会中国代表;

在虚拟现实方面所取得的学术成果,被运用到数字奥运博物馆、中国数字科技馆(漫游京杭大运河)、网上上海世博会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参与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海模拟器,替代进口,打破国外垄断。


一)

ChatGPT成熟,元宇宙不是要凉凉,而是要大发展

元界:前段大模型专家吴军说,ChatGPT不算新技术革命,带不来什么新机会,并称,从区块链、元宇宙再到现在的ChatGPT,“这些技术实际上是被过度的炒作”,你的看法呢?

潘志庚: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虚拟人、智慧教育、智能医学、医学元宇宙等。一般我会自称这方面的专家,有的时候也说自己是元宇宙方面的专家。

吴教授的文章我看了,由于我不是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所以对大模型训练,以及对吴教授的观点,不方便评论,一定要讲估计也是自不量力,或者说关公前面耍大刀。

不过,我可以说的是,我们可以更乐观一点去看区块链、AIGC/ChatGPT、虚拟人和元宇宙自身的技术发展,这确实有一个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过程,需要量变带来质变。我个人乐见,伴随技术的不断完善,会有更多元宇宙应用场景的落地。

元界:伴随ChatGPT杀手级应用的出现,AI被人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重新审视。目前中国多路人马涌入大模型领域,AI赛道吊起无数资本、人物的胃口。你如何看待这一杀手级应用的出现和影响?

潘志庚:毋庸置疑,ChatGPT的横空出世,对信息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它能完成的功能是我们很多人梦寐以求或翘首企盼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追溯到25年前,当时我在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我们承担了一个省科委支持的中国-巴西国际合作项目。我与导师石教英教授,曾和省科委的一位同志一起去巴西访问、考察。一路上,省科委的同志就和我讲他工作的烦恼:整天要为领导写各种各样的发言稿,就问我们有没有办法解决。

经过考虑,我说我们可以开发一个基于模板、提供资料库的辅助写稿系统,是一个半自动的系统。现在,有了ChatGPT,可以完全自动化了。

另一个例子是,两年前我在作报告的时候,经常讲到虚拟导览员、虚拟教师和虚拟医生的应用,但是对能不能实现多轮自由对话没有把握,有了ChatGPT,现在可以了。

国内多家商业公司增加大模型领域的投入是对的,这也是一个明显的掐脖子技术。可以预见,随着ChatGPT相关技术的突破、完善,元宇宙产业在未来的3-5年会得到飞快发展。

元界:疫情让虚拟会议等元宇宙场景的应用,风靡一时,但疫情后,有些场景的应用又回归线下。同时,脸书、微软、迪士尼等公司均大幅裁掉元宇宙相关部门与人员,国内企业也有所跟进。现在有一种观点,AIGC抢了元宇宙的风头,你怎么看?

潘志庚:最近有一些人在唱衰元宇宙,特别是借AIGCChatGPT的风头。确实,从去年开始,ChatGPT非常热,但在我看来,ChatGPT的成熟,说明元宇宙不是要凉凉,而是要大发展。很多交互性强的元宇宙应用,譬如虚拟教师、虚拟医生、虚拟实验员、虚拟导览员等,将更容易落地。

目前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一般不是专业人士,他们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的是连基本的元宇宙知识也不懂,就瞎咋乎。

元界:你如何看AIGC与元宇宙的内在联系?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对元宇宙发展的意义何在?

潘志庚:元宇宙包含六大技术,有的地方称十大技术。其中,人工智能是其中最重要的技术,而AIGC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打一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如果“孙子一辈”兴旺发达了,你却说这个“家族”衰败了,明显讲不通嘛。

一方面,元宇宙应用场景的很多内容,可以借由AIGC自动生成;另一方面,AIGCChatGPT可以解决元宇宙应用中的人机对话难题。

按我的理解,人工智能和交互,也是元宇宙技术中的重要技术。人机交互是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面和接口,决定元宇宙系统是不是方便接入和使用。而人工智能决定元宇宙系统的智能性,特别是元宇宙中的虚拟人和虚拟化身,它们的智能性将决定系统的可用性,以及人类用户是不是愿意使用这类系统。


二)

30年,三个发展阶段

元界:1992年,元宇宙一词诞生,迄今30年。作为一位从VR研发领域一路走来的老兵,你从事相关技术研究也已30年。这30年,元宇宙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

潘志庚:元宇宙概念出现30年,我也刚好研究元宇宙技术30年。当时只知道叫虚拟现实,现在看来,元宇宙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自然拓展,一方面拓展到互联网上,另一方面是应用领域的拓展,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经历者,我可以做一个不一定很严谨的简单划分,也即技术储备期(1992-2020)、泡沫炒作期(2021-2022)和快速发展期(2023-)三大阶段。

其中,技术储备期经历了相对长的阶段:

1992-2000年是潜伏期。这段时间也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初期,这段时间计算能力弱,图形绘制速度慢,所以虚拟现实或元宇宙应用发展缓慢,主要是研究其中的关键技术,比如实时图形绘制技术、多细节层次模型等。

2001-2015年是活跃期。在这段时间内,虚拟现实绘制技术、游戏引擎、建模工具等慢慢发展起来。虚拟人生成技术也取得突破,慢慢朝实用化方向发展。

2016-2020年是发展期。2016年是虚拟现实的元年,相关硬件技术、软件技术飞速发展,算力方面也有很大提高,各种虚拟现实应用,如雨后春笋。华为、阿里、百度、网易、联想等也纷纷涉足虚拟现实,多个新兴的虚拟现实企业成为行业龙头。

2021-2022是泡沫炒作期的原因在于,这一阶段有一些专家或投资人,把元宇宙说成无所不能,什么应用全可以元宇宙化,抬高了大众的预期。

2023年开始,特别是ChatGPT/AIGC的慢慢成熟,它解决了元宇宙的卡脖子问题——多轮人机对话,以及虚拟人和虚拟化身的智能性,也包括AIGC能够辅助场景内容的生成。

可以想象,有了ChatGPT或其类似系统以后,各种元宇宙应用会层出不穷,最后由量变引起质变。


三)

没有虚拟现实就没元宇宙

元界:在元宇宙方面,你有哪些学术观点?

潘志庚:我概括为个方面:

一是元宇宙的概念类似于“理想国”,但是需要巨量的数据迁移、活动转移和习惯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或许将在某些领域或者地区率先实现;

二是没有虚拟现实就没有元宇宙;

三是元宇宙与“宇宙”关系不大,可叫“灵境”或虚拟社会;

四是元宇宙将极大地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五是虚拟现实以虚为主,增强现实是有虚有实,混合现实是虚实混合,元宇宙是虚实交融;

六是虚拟现实区别于元宇宙。除元宇宙增加了区块链技术外,它在智能性和交互性方面要大大超越虚拟现实;

七是ChatGPT的出现以及成功应用,将加速元宇宙应用的落地;

八是元宇宙是最大的交叉学科,因为它涉及信息学科(计算机、通信、电子)、工程学科(机器人)、社会学科(经济、法律)和人文学科(心理学、伦理)等。


四)

强人机交互领域,会率先出现杀手级元宇宙应用

元界:在你看来,元宇宙发展面临哪些发展瓶颈?你有什么预判?

潘志庚:讲到元宇宙发展的瓶颈,我觉得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元宇宙的概念理解方面,目前社会上有一些误解或误导,譬如认为进入元宇宙或虚拟世界,就需要戴头盔或AR眼镜,,事实上很多元宇宙或虚拟现实应用,不需要非常逼真的沉浸感,反而是交互和体验感更重要。

二个方面,元宇宙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类似于我说的“理想国”,要完全实现元宇宙,那肯定需要很长时间,比如一二十年或者几十年,也因此,考虑到算力、电力、场景构建等问题,有人认为完整的实现元宇宙根本不可能。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坚信元宇宙一定会实现,而且近期就会在会展、文旅、教育、医疗等行业,或者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青岛、杭州、南京或昆山等城市,优先实现。

元界:ARVR等会在多长时间内打破当下的尴尬?ARVR的突破对于元宇宙的发展意味着什么?有人说,元宇宙破圈需要有一个杀手级应用的出现,以作标志,你对这个应用在多长时间内出现有什么预期?

潘志庚:按现在的发展趋势, ARVR的突破应该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可以说指日可待。这两方面的突破,和ChatGPT等技术一起,会共同推动多种元宇宙场景的落地,让更多的人接受元宇宙的概念,或者说让一部分人提前进入元宇宙时代。

讲到杀手级应用的出现,我觉得会很快。事实上,ChatGPT的横空出世,就是这一领域杀手级应用出现的前兆,基于ChatGPT技术,应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比如两三年时间,出现这一类的应用。

根据我的估计,这类应用很可能最早出现在教育、医疗和养老等需要强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的领域。


五)

学科交叉性,教育部当会设立元宇宙工程专业

元界:2022923日,你主导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更名为元宇宙工程系,这是国内高校首个元宇宙工程系。这里面有什么缘起和决策过程?有反对意见吗?消息公布后,有什么出乎你意外的地方?

潘志庚:起因是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学院在2022年7月组织了两次与元宇宙有关的活动,得到了学校大力支持,在社会上也反响强烈,企业界和学生反馈良好。二是我们留意到,日本排名第一的世界知名大学——东京大学设立了元宇宙工程学系,于是我们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在我的动议下,决定把原有的信息工程系改名为元宇宙工程系,上报学校后得到学校批准,没有任何阻力。

元宇宙工程系设置后,社会各界的关注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在一段时间还上了网络热搜。我们也关注并分析了各界的评论,大部分观点对高校探索学科交叉是鼓励和认同的,但也有一小部分网友不明就里以为高校跟风蹭热。我认为做学问一定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同时还要有自信和定力。大家的高度关注,既是动力,更是责任和压力。

元界:更名后,计划新增哪些课程内容?

潘志庚:要提一下的是,这样做的考虑,也是一种曲线救国。我们知道国内的教育体制是基于学科专业的,学科专业的设置需要通过教育部,但是学院或系的设置,学校有自主权。

在设立了元宇宙工程系后,我们对原来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了扩展和完善,计划增加与元宇宙相关的教学模块:图形学课程增加虚拟现实的内容,计算机视觉课程增加智能交互内容,人工智能课程增加AIGC等,或者增加选修课程,比如元宇宙导论、虚拟现实、元宇宙应用及开发、人机交互、区块链等。

就这些课程方面的调整和扩展,我们也多方面征求意见,包括企业界、上课老师和元宇宙工程系的学生,得到的反馈是正面和积极的,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

元界:更名半年多过去,回过头来看,你如何看待去年的变更?如果有人笑话设置元宇宙专业,你会在意吗?有什么话要说?

潘志庚:更名半年多来,最大的感受是个人变得更加繁忙。除采访外,来谈合作的企业很多,基本上每周好几家,全国各地的全有。

更名之初,有一些不和谐或者说质疑甚至反对的声音,也很正常,但是经过半年多的概念宣讲,以及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下得到了社会,也包括教育主管部门的一致认可。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工信厅,以及玄武区人大、多个科技园区的领导均对我们的举措表示肯定。全国重点高校安徽大学,也在今年年初设立了元宇宙工程系,他们的计算机学科还是全国重点学科。就在5.11号,本人应邀参加了江苏省许昆林省长主持的未来产业发展座谈会,我介绍了江苏元宇宙产业的发展,并提了四条建议,得到了领导的首肯。

确实如你所说,还有人不太理解,甚至笑话我们成立元宇宙工程系。今年421日在杭州举办的长三角人工智能大会上,一个控制方面的著名专家在大会的宴会上,就有此意。当时他不认识我,也不知道我是始作俑者。后来经过我的解释,他也表示理解。毕竟,大家对元宇宙还没有形成共同的认知,再加隔行如隔山,需要求同存异。最后,我们握手言和,表示将共同推动元宇宙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信息、控制两大领域的工业元宇宙的发展。

最后要说的是,对于在全国成立第一个元宇宙工程系,我觉得做对了,会继续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不谦虚地说,这一事件应该载入中国元宇宙发展的史册。同样,可以想见,继安徽大学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设立元宇宙工程系。

更进一步,在不久的将来,因为符合教育部新增专业的学科交叉性的要求,教育部当会设立元宇宙工程专业,然后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六)

涌入元宇宙,政府应避免直接参与市场

元界:你如何看医学元宇宙未来的发展、应用场景、路径及当下存在的问题?

潘志庚:你说到医学元宇宙这个概念,我认为叫医疗元宇宙可能更好,比如我们在2023年5月21日,会组织一个医疗健康元宇宙论坛。受限于优质医疗资源的紧张,我们可以用虚拟医生来代替专家看病。医疗元宇宙的其它落地场景包括手术的模拟、远程手术、元宇宙催眠系统、元宇宙心理治疗、元宇宙康复训练等。

至于说到当下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如何获得众多病人以往的诊疗数据,用来训练虚拟医生;另一方面,如何保证病人的隐私。

元界:你曾说,元宇宙在国际上并没有在国内那么热,除了资本炒作、疫情后寻找新增长点等共性问题外,国内还存在各地政府一窝蜂涌入元宇宙的趋势,重视发展固然是好事,但要避免直接参与市场,而是做好管理与服务。你如何辩证看待各地政府在推动元宇宙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哪些问题需要注意或校正?

潘志庚:首先我们政府部门要根据技术发展的需求,做好正确的引导和激励;其次,要结合区域自身产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为传统产业或已有的产业赋能,不能好高骛远;最后,要像浙江省一样投入真金白银,对一些核心技术研发或公共资源平台,政府要舍得投入科研经费或产业化经费,以推动元宇宙技术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在南京的大学创立元宇宙系,学生们很支持,企业家纷纷找来求合作
人工智能及ChatGPT、AIGC细分龙头股汇总
人工智能AIGC和ChatGPT概念股名单整理汇总如下图
超級人工智能ChatGPT,我問了它关于宇宙,外星人
ChatGPT火了,区块链和元宇宙没人提了?
经济学家朱嘉明:AIGC将为元宇宙解决两个技术难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