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赤壁赋》有感——徘徊于儒家与道家的中国人

在教苏轼写的《赤壁赋》这篇文章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十分喜欢他写的这篇极具个人魅力的散文,也特别欣赏苏轼这个中国顶尖文人的才艺的同时,也特别佩服他的个性,这种独有的个性使得他虽然历经坎坷不幸,依然还能够保持通透乐观的心态面对世间的一切变化。

作为一名极有才华的文人,作为一名极有政治理想的政治家,他生活在宋代既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幸运的是他在那个朝代里尽管犯了不少文人犯的错误,而且是所谓的政治性错误,顶多也就是被贬或者被流放,却从来没有杀头的担忧;不幸的是他生活在那个时代里他的才华太突出, 太引人注目了,太让人嫉妒了,太让人心理不平衡了,于是太多的小人,太多的嫉妒者发起了一次又一次针对他的诬陷与攻击,封建专制体制下的这个社会,是有很多的空子让这些小人与嫉妒者钻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被人坑了,连皇帝和皇太后想保护他都有点难。

于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来到了赤壁,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赤壁赋》。

正是在这样的一篇散文里,苏轼很深透地表述了自己的人生际遇,很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自然对宇宙的看法;而其中最令我们感慨的是他写曹操的经历的时候发出的感慨:固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尽管他的内心也是十分向往像曹操那样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伟业,但即便是曹操这样的顶尖之政治家不是也早已留在历史的记忆之中了吗?儒家的积极进取并取得光辉业绩的代表人物最终都还是被卷入历史的尘埃里,这其中多少苏轼个人人生追求失败的一种寄托与安慰,又有多少慨叹人生命运的无常在其中。这其中多少的悲凉色彩尽在不言中。

但是苏轼就是苏轼,他不会像前辈的诗人们一旦陷入困境只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只会慨叹自己的不幸,他有他自己的人生处置的方式——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审视人生:从变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在时刻运动变化,但从不变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和自己这样的人们一样都是永恒的。一下子就把自己跟这个世界拉平了,平起平坐。对这个自然界的万物又有什么好羡慕的呢?因为他的内心有清风与明月,有自己的美好的大自然,一颗平静的心,一颗从容的心,面对世界的变化一下子找到了一个人生的出口——何必为了那些名利而愁苦?何必为了自己暂时的不幸而痛苦不已呢?好好地享受当下美好的一切,从从容容地让自己安静地享受当下的美好,有什么不好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参透道家思想精髓的苏轼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他很好地安顿好自己的灵魂,很好地让自己的个人内心世界处于一个相对平衡和安宁的状态。

苏轼,作为这个传统文人的杰出代表的确有其浓厚的时代色彩,的确有其客观的局限性,但无论如何,作为后辈,作为中国人,我们其实还是可以看到当代相当一部分的中国人依然还保留了苏轼的这种心态——徘徊于儒家与道家——在顺境的时候,他们是急切想成为那个始终积极进取、获取功名、建功立业的伟大人物,而在逆境的时候,他们则常常会陷入一种回归自我、保全自我的状态,却没有像苏轼那样豁达开朗,那样洒脱自如,反而有时会借酒浇愁,宣泄郁闷。这是一种极为正常的文化传承。尽管每个人的内心都会这样的想法,毕竟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即便我们没有仔细认真学习过苏轼的文章,领会苏轼的思想,其实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中国人的影响已经到了深入骨髓的程度,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够逃脱儒家与道家的影响,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够摆脱徘徊于儒家与道家之间的尴尬与纠结。

这就是现实是中国人,这就是我们中国人不得不承认的文化现实。我们不像西方人有基督教信仰,也不像印度有佛教信仰。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的就是儒家与道家的融合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苏轼这么让人喜欢
论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心灵历程——李林_黄州赤壁
苏轼《赤壁赋》:人生不过百年,何妨笑他三万六千场
苏东坡: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二)
张叶华:浅谈《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儒释道互补思想
以《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为例,如何论述苏轼旷达超远的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