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略谈八个“样板戏”之我的感受

前段时段多发了一些关传统京剧及京剧名家的帖子与同好者分享,有朋友很感兴趣,又不无遗憾地说为什么没见我谈谈样板戏呢?

其实网上诸君对八个样板戏的观点,有喜爱者爱得“欲其生”,容不得他人半点置疑;有不喜者则“欲其死”,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两种观点,“深挖思想深处”,说穿了,其实都有或隐或现的、说不出口的政治化因素在作祟。特别是反对样板戏者说它应该消除,是因它们是四人帮利用自己窃取的“文艺革命”大权,插手、操控和窃夺了这些艺术创造成果而“深恶痛绝”,不屑、不齿。

说实话,我是老戏迷,喜欢传统京剧,尤喜听老生麒、马、谭、楊、奚诸大师,最爱看大武生高、厉、李、李诸先贤。文的那一唱一念摄人魂魄,武的那举手投足精美绝伦。但是,我也不排斥有京剧味儿的“样板戏”,因为它们也是由老传统京剧的基因而来。鉴于在下非圈中人,不明其中的上上下下的政治内幕与艺术争斗,只谈个人几十年后的模糊回忆、印象及感受:

《沙家浜》。这出戏由芦荡火种深化而来,而芦荡火种完全借用传统戏曲的套路,至沙家浜更驾驭圆熟。其结构有赵氏孤儿的影子。如剧中人物出场的穿插、故事情节的铺排、情节的演绎、喜剧性的大团圆结尾,都有精心安排,而生(谭元寿、马长礼)、旦(洪雪飞、万一英)、净(周和桐)的几个著名唱段,也都具浓郁的传统京剧韵味,至今有人传唱不绝于耳;

《红灯记》。虽说是“革命”的样板戏,其实还是不落老京剧套路,从钱浩梁饰的李玉和、高玉倩饰李奶奶、刘长瑜饰李铁梅三个主要人物角色看,从他们符合传统京剧内在规律、成本大套的完美唱腔、感人至深的念白中,可次使人感受到,这还是地地道的京剧,没走味儿。以至于后来加上的“一路上多保重”的唱段,也能让人感到是十分地道的京剧味儿。

《智取威虎山》。智剧多次修改,终成正果。其最大特点,在它的“定计”“打虎上山”的两场音乐伴奏和童祥苓饰楊子荣、沈金波饰参谋长的唱腔中,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了可以让人们接受的音乐伴奏上的成功创新。

《奇袭白虎团》。感觉此剧立得住,有京剧味儿,特别是方荣翔飾团长那段“趁夜晚出奇兵”花脸唱腔,新颖动听。这戏男主宋玉庆扮相好,武功好,唱得筋道别有风味也别具一格,令人回味无穷。

《红色娘子军》。感觉此剧较差。剧情虽不错,但不姓京了。女主唱腔非常耳生,且跳跃性太大,而男主的唱腔完全是皮影戏味道,听起来就不像京剧,好像是变了色的醋、走了味儿的酒。自此之后的“样扳戏”就每况愈下了。

其它如《海港》把人民内部矛盾的主题勉强拔高为敌我矛盾,难于使人信服;《龙江颂》前山后山相距咫尺,却全然不通音信,于情理欠通;芭蕾舞《白毛女》中杨白劳奋起,拿起扁担打黄世仁,完全不合那个时代杨白劳这一人物的典型性格了,都像那样,全中国三座大山早推翻了!所以这三部政治化特浓的样板戏也全部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

事隔多年,回忆难免遗漏忘记。但是当年的京剧工作者,广大普通观众,对样板戏,也是付出了很多心血和代价的,希望四五十年后的今天,能有人从它们之中挖掘出有意义的艺术因素,让京剧艺术不断砥砺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孝泉:张君秋说,唱戏千万“别卯上”
一个老戏迷的见解与担忧(读巴金《“样板戏”》有感)
《 我的京剧缘 》作者:李林 朗诵:晨然
京剧《白毛女》
【转载】“样板戏”
中国京剧院版《奇袭白虎团》未能上演,他把声腔移到了《磐石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