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第一才子是他,特异功能附体,心思都用在了对对子上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自号石一,又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据史书记载,他一生诙谐、滑稽,机敏多变,才华出众,给后世留下许多趣话,素有“风流才子”和“幽默大师”之称,是我国清代著名学者及文学家,后世都称他为“清代第一才子”。

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十五日午刻,一代才子纪昀出生于河北献县(今沧州)崔尔庄。这个出生时刻之所以被弄得这么清楚,主要是由于在嘉庆八年(1803年),纪昀写了《六月十五日八十生辰特命署上驷院卿常贵颁赐珍品谢恩折》,从中可以知道大概。

纪昀之父纪容舒,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举人,历任四川、山东二司员外郎、刑部江苏郎中、云南姚安军民府知府,加三级授奉直大夫,晋封中宪大夫,累赠光禄大夫。他又是个文学名士,著有《唐韵考》五卷、《玉台新咏考异》十卷。这样的家庭,当然可以称得上是书香门第。

在文人的笔下,纪昀的出身颇具一层神秘色彩:“先是郡为九河入河故道,天雨则汪洋成巨浸,水中夜夜有光怪。公王父梦见光入楼中,已而生公,光遂隐。人以为公实为此灵物化身也。”这是嘉庆帝的老师朱珪在为纪昀写的《墓志铭》中说的话,意思是说纪昀为神怪转世。当然,这是不能当真的。

纪昀属猴,从小多动少睡,常常白天玩上一整天,晚上还要东钻西跑,如同白天一样。很快,人们便发现这个孩子的确有些与众不同:在漆黑的夜里,他的两眼炯炯有神,不用点灯,就能看到黑暗中的东西。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这种特异功能逐步消失。当纪昀69岁的时候,还颇为得意地在《槐西杂志》中记录下此事:

“余四五岁时,夜中能见物,与昼无异。七八岁后渐昏阍,十岁后遂全无睹。或夜半睡醒,偶然能见,片刻则如故,十六七岁后以至今,则一两年或一见,如电光石火,弹指即过,盖嗜饭日增,则神明日减耳。”此时他已是学界泰斗,享有盛誉,应该不会编造出故事骗人,当属可信。

由于家境较为富裕,纪昀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4岁时,他即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先生名叫及孺爱,河间府交河县人,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及先生首先教纪昀学《三字经》,开始几天,每天教20余字,原以为这样就学的不少,不曾想纪昀过目不忘,念几遍就背熟了,不到一月,就把一本《三字经》背完,以后又教《千字文》,也是一个月背完。无奈,及先生只好开始教纪昀读《四书五经》。结果不到8岁,纪昀就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以及《诗经》、《书经》、《礼记》、《易经》和《春秋》读完。从中也不难发现,纪昀的确从小就天资过人。

从小时候起,纪昀就有极强的读书欲,除完成老师的功课,他还喜欢广泛涉猎,经史子集、百家杂说,无所不读。有时还将记载同一件事的几本书,一齐找出来,对照比较,辨别异同,考其优劣。有时连地契文书、官府文告、乡间应酬等文稿,也读得津津有味。这种读书的习惯,使他养成了博闻强记的特点,也为他日后主持《四库全书》打下良好的基础。他曾表示:“余性耽孤寂,而不能自闲。卷轴笔砚,自束发至今,无数十日相离也。三十以前,讲考证之学,所坐之处,典籍环绕如獭祭。”

当然,孩子必然有孩子的天性。比如雍正十二年(1734年)元宵节,在老仆人施祥的陪伴下,11岁的纪昀逛灯会,当他看到市场上有很多好玩的东西,便见一个买一个,只买不玩,而不象其他的孩子那样,父母给买一、两样玩具,便已高兴异常。施祥见纪昀买的玩具实在太多,担心他日后会玩物丧志,便找纪昀的母亲张夫人商量,张夫人颇以为然,将纪昀所买的玩具全部锁起,只有节假日不读书时,才拿出一两个给他玩,事后又收回。纪昀得知这是施祥的主意,当时极为生气,闹了不少意见。可是当他懂事的时候,心中却一直很感谢,并终生不忘。到75岁写《滦阳续录》时,他还特意写上这件事,感慨地说:“此虽细事,实言人难所言也。今眼中遂无此人,徘徊四顾,远想慨然。”

正是有了正确的教育方式,加上纪昀的刻苦学习,他的学识进步很快,不久即在科举上大展身手。21岁时,他顺利通过州府科试,三年之后,又以第一名解元身份,夺魁顺天府乡试。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主考官刘统勋,正是大名鼎鼎的“宰相刘罗锅”刘镛之父。

纪昀本应立即参加会试,只因母亲因病过世,纪昀遵照祖制守孝,前后共耽搁六年。居丧期间,纪昀深居简出,埋头于《史通削繁》一书的撰写,这是他的第一部考据学专著。考据学在清代成为“显学”,纪昀博览群书,继承前人的史学传统,形成自己的研究理论,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对唐代刘知己的《史通》一书进行归纳总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最终著书四卷。书成刊出,这位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立即名噪一时。守丧期满,又经过精心准备,31岁时的纪昀,终在乾隆甲戌科(1754年)殿试时,考中二甲第四名进士,入选翰林院,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殿试成功后,纪昀以文学优长,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按规定,庶吉士要在翰林院学习三年,期满考试合格,授“散馆”或“留馆”。考试优等生,原为二甲进士的授编修,原为三甲进士的授检讨,其他的则改任各部主事或知县。留在翰林院的升迁较快,清代大臣多出自翰林院出身。

纪昀在庶吉士馆学习,深得业师李又聃、董帮达等人的悉心教诲。他虽不善交际,但也常得到座师刘统勋、孙端人的悉心指导,学问日长,阅历渐深,很快就适应了官场的生活。当时,文人有狎妓助酒、谐谑风流的习惯。即时是师生同宴,也无所避讳。诗场、酒社,唱和应酬,时有往来。纪昀的座师孙端人,酒量极大,称雄一时,不过,纪昀并不善于饮酒,孙端人终身引以为憾事。到后来纪昀所录取的学生葛正华“酒量冠一世”,纪昀竟高兴得“闻之起舞”。当然,这是后话。

在翰林院期间,纪昀与一帮志趣相投的文人学士,结成文社,半月聚会一次,谈古论今,切磋诗文。文社中有他的族兄纪昭和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钱大昕。就连上科进士刘墉,这时已由翰林院编修升为侍讲,也参加进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纪昀与刘墉一齐被推为文社领袖。

纪昀还与著名的学者戴震交往相交过密。戴震长纪昀一岁,家境寒微,但却饱读诗书,十六七岁即精研注疏,师从著名学者江永,28岁时补为诸生,为避仇家而到京师,无事可做,生活拮据。纪昀看他学识广博,天文、地理、经史、算学,无不精通,又兼长音律、文学训诘,便聘请他为自己孩子的老师。此后,两人唱和不断,结成莫逆之交,互相切磋,互相砥励。纪昀还特意出资,将载震的《考工纪图》付梓刊行。后来戴震终成卓有影响的思想家、史学家。

纪昀才思敏捷,诙谐不羁,尤善对对联,常有妙语。比如他为一穷苦铁匠所写对联为:

三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千锤百炼人。

又比如,他为理发匠所写的对联为:

虽然毫发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廖廖数字,精细入神,堪称绝对。这也是民间流传纪昀诸多传说、深得百姓喜爱的原因之一。

有一次纪昀入值南书房,有位老太监闻名纪昀大名,特地前来一睹风采,只见他身穿皮袍,按当时文人的习惯,手持折扇。这位太监便出题:

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

此联巧妙地将春、夏、秋、冬四季相嵌,且暗含对纪昀打扮的讥讽,非常不易回对。不料纪昀轻松应对:

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么?

此事迅速被传为笑谈。

纪昀首先引起乾隆帝注意的,是他出的一幅灯谜。一年元宵,乾隆帝命大小臣工上进灯谜,以供紫禁城悬挂。纪昀所献灯谜为一幅谜联,注明上下联各猜一字: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帝猜不出答案,查知系纪昀出题,便召其回复,结果得知其答案为字的偏旁谜,即“猜谜”二字,大加赞赏。而纪昀的业师刘勋统等人,也乘机对乾隆帝夸奖纪昀。此后,纪昀名声更著。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帝50寿辰,文武百官纷纷撰联赋诗,无非万寿无疆之类。而纪昀所写之联别出心裁: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前兹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本联上指清朝统一全国后,西起葱岭,东濒大海,北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纵横均为四万里,版图之大,为历史上所未有;下联指五十圣寿再加九千九百五十岁,正好合为万岁,敬祝乾隆帝万寿无疆。见到此联后,乾隆帝大喜,当即传旨行赏,将纪昀擢为京察一等,以道府记名。

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十月,39岁的纪昀奉旨出都,任福建学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放对于翰林来说,无疑是仕途上的一个转折点。纪昀对此喜不自胜。登车启程,至济南改乘舟船,沿运河南下,一路行来,山川秀丽,他也不停写诗作赋,后来还结集出版,名为《南行杂咏》。

传说在行舟途中,纪昀遇到一位老者,亦乘大船南下,还给他送来一张纸条:“我看阁下必是一位文士,现有一联,如阁下能对出,敝船必当退避三舍,如对不出,则只好委屈阁下垫后。”老者的上联是: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这是一幅语意双关联。“橹速”谐指三国著名文人鲁肃,“帆快”暗指西汉著名勇士樊哙,一文一武,正巧构成双重含义,表面上是说橹不如帆,暗含的意思是说文不如武。纪昀深知此联难对,不禁冥思苦想,结果让老者扬帆远去,直到福州,他主持院试的抡才大典,乐声轰鸣,他才想出下联:

八音齐奏,笛清怎胜萧和。

“笛清”暗指水泊梁山英勇狄青,“萧和”暗指西汉宰相萧和,也是一语双关,一文一武,文胜于武,对得天衣无缝。尽管如此,没能立即对出老者的对联,仍成为纪昀一辈子的遗憾。

可见“第一才子”也有阴沟翻船的时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才子纪晓岚为啥是官场上的“不倒翁”?真实的纪晓岚是什么样?
《德州志》探究(四)鲜为人见的《州乘余闻》
《千古才情万古对》之纪晓岚智对称圣手
中國極品書法(一)【43P】
郁进士认妻脱祸(民间故事)
乾隆进士纪昀行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