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钱币书法艺术漫谈

    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代古钱币上所铸的精美文字,则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我国古钱币上的文字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书体,所书文字皆出于书法名家或达官显贵之手,弥足珍贵。纵观钱币书法演变,堪称一部中国文字书法艺术的发展史。

    春秋战国时期,钱币均为素背(钱币背面无文字),正面只有简单的文字。而且,各国都使用本国文字,钱币书法不能统一。这一时期的钱币主要为刀币、布币、环钱等,此时钱文大多是大篆,字画复杂,文字较难辨识。但笔划锋劲,俊洒不驾,字体结构飘逸,书文质朴凝重,字无定法,书无定势,反映出远古时期书法艺术启蒙阶段的发展形态,呈现出了原始美。代表为六字刀、三孔布之文字及“共”、“垣”(见图一)字等圜钱。

图一

 

 

 

    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宰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秦同时统一了货币,形制为“天圆地方”的方孔圆币,成为绵延数千年造币的规范模式。所铸钱币上的小篆“半两” (见图一)二字,即为宰相李斯所书,钱文字端庄秀丽,字体雄劲挺秀,稳健刚毅。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而钱币上的文字,堪称开创钱币书法的先河。其后才有了隶书、草书、楷书的出现,各具风格的文字都真实而详尽地记录在古钱币上,构成了气象万千的钱币书法艺术风格。

    西汉及南北朝时期,将钱币上小篆字体发展到了一种新的艺术高度。这一时期的小篆已有多种变体,如悬针篆、玉筋篆、韭叶篆等,它标志着篆书向着美体字、图案化方向发展。“悬针篆”的特征为竖笔下端出现锋芒,仿佛悬挂着的针尖,故名“悬针篆”。西汉王莽先后对铸币业进行四次大的改变,几乎导致整个货币的崩溃。但是,他几次铸造的币形态各异,钱文多用“悬针篆”。如公元14年所铸的“货布”,字体狭长,笔画纤细工整,状若悬针,显得方润古雅而又奇特。“玉筋篆”笔画纤柔匀称、结构工整、字形特别优美典雅。如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布泉”、“五行大布”和“永通万国” (见图二)钱,钱文均采用“王筋篆”,笔画浑厚有力,婉圆流畅,被称为“篆法绝工,六朝之冠”。“韭叶篆”字体修长,依势所书,形似韭叶,飘逸俊美,典型代表为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 454 年)至明帝泰始三年(公元467 年)所铸“孝建四铢”钱。此外,南朝书法家徐弦书写了篆书“开元通宝”,字体细长巧丽,浑重工整。

图二 

    

 

    隶书正式登上钱币历史舞台时为汉代。隶书是由小篆进一步简化而变得更便于书写的字体,其笔势由圆转变方折、改象形为笔画。当初是官府衙门文书──隶进行记录的文字,遂称之“隶书”。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 年)刘备在蜀铸“直百五铢” (见图三)。“五铢”为篆书,“直百”二字即为隶书。三国早期蜀铸“太平百钱”有篆、隶两种,三国中期蜀铸“定平一百”全为隶书,钱体一改旧时纤细秀美之风,变得粗壮有力。十六国成汉隶书“汉兴”、“大夏真兴”钱,书势沉着自然,平实中见工致,可称当时代表。

 

图三   

     

    唐朝是隶书最辉煌的时期。唐代币文书法艺术百花齐放,行草隶篆,各领风骚,但在钱文上最多的还是隶书。唐高祖武德四年( 621年)始铸“开元通宝” (见图三),币文为盛唐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笔力劲险严整,俊秀飘逸。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写得一手好隶书。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就是其隶书作品。人们赞美他的字“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开元通宝”雍容华贵,典雅大方,是这个伟大的朝代的象征之一,也是后世“通宝”、“元宝”的起源,对后世影响深远。“开元通宝”被广泛铸造,历时三百年。

    钱文书法艺术的最高峰在两宋。两宋时期,宋王朝先后与辽、金、西夏、蒙古对峙三个世纪。这三个世纪是经济、文化、技术空前发达的时代,人们生活相对安定富足,艺术思想、审美情趣空前活跃,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北宋100多年的历史中,钱文书法更是独树一帜。北宋钱文上,真、草、隶、篆、行、瘦金等体无所不有。这个时期的钱币书法艺术正是当时社会的缩影。虽然从书法史上看宋朝取得的书法艺术成就远逊于唐代,但钱文书法艺术是唐代所无法比拟的。宋代币文书法繁华,字体多样,争奇斗艳,各领风骚。隶书如“宋元通宝”、“太平通宝”等,不仅延续了唐风遗韵,而且发展到了极致。“绍圣元宝”文字工稳独到、风致抑扬,“政和”重和样则有特别引人注目的美感。“圣宋”铁钱、隶书“熙宁”,隶书中还含有篆意,庄重中带有妩媚。“景佑元宝”、“嘉佑通宝”、“熙宁元宝”,或楷篆并用,或隶篆并用,多姿多彩,不一而足。“皇宋通宝”九叠篆久负盛名,笔画折叠堆砌,均匀对称,堪称一绝。

    宋代币文书法不仅繁华多样,而且有一些大书法家参与,其墨宝被铸在钱币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这一时期的钱币书法艺术达到历史的巅峰。如隶书“元丰通宝”、行书“元佑通宝”是书法史上宋“四大名家”之一的苏轼所书,字体丰润自如,飘逸豪放,气势贯通,可谓神品。隶书“熙宁”传为宰相蔡京所书,文体结构朴实严谨,笔势自然,庄重大方。篆书“元佑通宝”传为司马光手笔,“皇宋通宝”由富弼题写。“泰和重宝” 篆书由金朝书法名家党怀英书写,精美非凡,令人爱不释手。“至正通宝”则是元代著名书法家周伯琦留墨,端庄稳重,玉润可爱。其时,钱文不光有书法家的参与,更有皇帝御笔亲书。如“淳化元宝”、“至道元宝”由宋太宗赵光义御书,有楷、行、草三体,世称“御书三钱”,其字大气磅礴,透出一代天子之骄气,为人称道。“景德元宝”、“祥符元宝”由宋真宗赵恒书写,“元丰通宝”行书由宋神宗赵顼所书。“崇宁通宝”、“大观通宝” (见图四)是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书,字体铁线银钩,轻快利落,出神入化,在方寸之内游刃自如,于隽秀俊逸之中显出从容不迫之感,令人叹为观止。值得一提的是,宋徽宗赵佶虽然政治上昏庸,生活上荒唐,艺术上却极为聪颖。北宋王朝因他而亡,但他是个天份极高的艺术家,精于书画,又是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他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命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等。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号称“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笔若游龙,舒展劲挺。他的币文书法艺术可谓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令后来者难以逾越。后世的古钱学家赞曰:“风流天子书大观,铁划银钩字字端”!至今徽宗所书宋钱仍为钱币学家和书法家所珍爱。徽宗时期的钱币是我国方孔钱中制作最精美的,在书法艺术上也表现出很高的水平。

图四  

   

 

    可惜自南宋绍熙后,百花“凋零”,“一枝”独放,币文均为楷书,实用性高于艺术性,此种局面一直延续了九百余年。清乾隆帝酷爱书法,到处题画作诗,而在钱币上却没留下他的墨宝。只是到了咸丰年间,币文稍有起色,“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宝泉局钱由书法名家戴熙所书,咸丰大钱宝河局由太史周容斋所书,但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币面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是由当时主持中央财政经济工作的董必武题写的。董老自幼对柳体情有独钟,他以楷书题写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刚健俊洁、笔势精悍、骨力遒劲、结构严谨而开张,深受书法界好评。第二套及以后的第三、第四套人民币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是由当时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的马文蔚用隶书所写。马文蔚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力足丰润,被誉为汉隶与魏碑的变体,典雅和谐,刚柔并济。198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外汇兑换券上的“中国银行”出自郭沫若的手笔。“中国银行”四个字极富变化,粗笔不臃肿,坚实如柱,细笔不柔弱,瘦劲神通,字字精道,看上去确有大气磅礴、力重千钧之势。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而钱币上的书法更是书法艺术中的精粹。钱币书法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在方寸之间笔走龙蛇,气象万千,风采淋漓尽显,艺术造诣颇高。书法艺术在钱币上的体现,使得钱币除了充当等价物外,还具有了很高的欣赏价值。细细把玩每一枚古币,不仅会为古代精湛的铸造技术所折服,也会沉醉在钱币书法艺术的大观园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币上的书法艺术
中国古代钱币上的书法
认识鉴定古钱币其实并不难!收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修为!
任何一枚圣宋元宝都价值过万
皇宋通宝正确认识方法
现代金银纪念币和古钱币上的中国书法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